《诗刊 2006年第24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诗刊 2006年第24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详而神秘 
   
  创作感言: 
  诗是唯美的,是有灵魂的。没有至美的意境就称不上是好诗。诗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境界的提炼和想象力的延伸,是对文学艺术极限的挑战……      
天上的日子等
雷平阳等 
  天上的日子  雷平阳 
   
  真的应该珍惜 
  这些天上的日子 
  在天上,我们没有那么多 
  俗事缠身。不劳作 
  没有人说你四体不勤 
  不焦虑,不痛苦 
  没有人怀疑你精神空虚 
  世界是如此的辽阔 
  从上到下,从东到西 
  都是一望无际,平整,柔软 
  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 
  星宿,我们的好邻居 
  互相照耀,但又彼此保持距离 
  谁的心,部明亮如宝石 
  而且,最重要的是 
  在天上,我们用一万年时间 
  相认,相识,相知 
  之后,又过了一万年 
  我们才走到一起 
  用五万年初恋 
  用三千年接一次吻 
  一场最简单但又 
  仙乐飘飘的婚礼 
  我们用了人千年光阴 
  我们无疑是一对神仙眷侣 
  有着不会死的生命 
  有着不会产生隔阂的爱情 
  不管时光怎么流转 
  你始终年轻,美丽 
  腰不会变粗,脸上不会有皱纹 
  而我也始终是见你时的样子 
  强大,忠诚,别无二心 
  有时我们踏着云朵 
  去天空散步,看看人间美景 
  晚上睡在一块,干最俗的事 
  也是神仙干的事 
  说最下流的话 
  也是天庭的声音 
  我们的几十个女儿 
  都叫仙女,我们的几十个儿子 
  都叫神灵,或者王子 
  每次一旦想起人间 
  那些人过的鬼日子 
  我们就更加懂得什么叫珍惜 
  唉,我真的不再奢求什么 
  就让我们继续下去 
  一百万年不动凡心 
  一千万年抱在一起 
   
  创作感言: 
  我希望我能看见一种以乡愁为核心的诗歌。它具有秋风与月亮的品质。 
   
  我回来了  路 也 
   
  我回来了 
  一只蚂蚁绕地球一圈 
  驮着两大箱子的想法,一路留下不浅不深的车辙 
  一只燕子飞过四个温度带 
  体内的小小发动机不停,微微发烫 
  在心中记下南北东西的景色 
  我回来了,回来了 
  钥匙还是那一把,铜的,柄上有一点缺口 
  末端的圆孔拴了红黄相间的头绳 
  我用它打开久闭的积尘的木门 
  插上所有电源,给灯泡电脑洗衣机冰箱和空调 
  都输入进温暖的血液 
  多么好,我重新听到了这幢房屋的脉搏 
  我回来了,挂历上的鸢尾还在开着 
  北墙上那簇上百年的荷兰向日葵 
  依然在等待收割 
  纯棉床单上不多不少,还是印着122个方格 
  一只蜘蛛在门后的墙角安了家 
  两只年轻的蛾子从大米袋子里飞出 
  结伴而行,从厨房飞到后阳台去郊游 
  三只棕色小蟑螂亮亮的,趴在灰色地板上佯装缄默 
  是的,我和我的偏头疼一起回来了 
  我和我那一肚子发霉的汉字,一起回来了 
  我和一个国家被雨淋湿的千里暮色一起回来了 
  没有胖也没有瘦,心里还是流淌着一条大河 
  头上的发卡还是那一个,项链上的小石头还是那一颗 
  啊真的,真的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比从前多带回了 
  一本世界地图册 
   
  创作感言: 
  我不会因为偏爱冬天的雪,就否定夏天的雨,因为喜欢春天的花,就批判秋天的月。我热爱苦难深重的凡高。也欣赏幸福温暖的雷诺阿。我既羡慕海明威满世界乱跑的惊险,又向往艾米莉,狄金森的足不出户。我的写作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至于写出怎样的诗歌,是不确定的,不是规划和设计出来的,那由我的生命状态说了算。 
   
  母亲的疼痛  熊 焱 
   
  很多年了,她抱着头 
  她敲打关节,她抚摸着胸口 
  就像一只药罐,很多年了 
  她一直在熬着她的疼和痛 
   
  在乡下,她一直在忙碌和挣扎 
  很多年了,她贫困如洗 
  她身无积蓄 
  她只把玉米的花粉 
  把大风中的泥土和灰尘 
  把白条、歉收,和沉重的税款 
  全都储进她肺部的阴影中 
   
  很多年了,她一直都沉默着 
  忍着,藏着,掩着 
  生怕我们窥见她内心的脆弱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们乡下的母亲 
  很多年了,那些伤和病、疼和痛 
  不在她单薄的身体里 
  而在她一个乡村女人的命运深处 
   
  创作感言: 
  我从来不敢以一种调侃、随意、游戏的心态去自以为是地亵渎一张白纸的纯洁,我必须像蚌孕育珍珠一样地对待我个人的写作。于我而言,写作(诗)是我想承担的某种良知和责任,以及我想表现的某种勇气和信心,还有毕尽一生也要献出的热血和骨头! 
   
  我有着一张蚂蚁般的脸  颜 非 
   
  1 
  我有着一张蚂蚁般的脸 
  细长、尖下巴。叼着一颗烟走过大修 
  晃荡着。这些日子注定没有收获 
  夜里的失眠在加速我的衰老 
  一只长着皱纹的蚂蚁 
  身患肩周炎、胃病、偏头痛 
  无法治愈。只好在夜里 
  伸长舌头舔着自己 
  女儿和妻子有着美好的细腰 
  她们睡在一朵花里 
  2 
  一张张蜥蜴般的脸 
  绿的、黄的、黑的脸 
  在地铁里显现 
  舌头垂得老长。诡异地笑 
  大老远,我就闻到他们的气息 
  我必须绕过他们 
  长着不同脸的人不要在一起 
  我见过比我更可怜的人 
  他的面孔模糊 
  只有两个像煤洞般的鼻孔 
  3 
  蚂蚁蚂蚁,亲爱的蚂蚁 
  出门在外总要小心点 
  一只疼得在地上打滚的蚂蚁 
  呼喊声被一颗尘埃掩盖 
  不要像我在路边 
  翻拣断了的细胳膊细腿 
  一瘸一拐的 
  把那颗丢得老远的米粒扛回家 
  创作感言: 
  我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潜在的隐蔽的,但有时又会突显出来,作为一个诗人在保持着敏感的同时,还须让这关系保持着相对的和谐,诉诸于文字达到一种审美的效果。诗的内核是一首诗产生的力源,如一颗还未发芽的种子就已具备它以后生长的形态,这像基因决定着它的未来一样、一首诗的内核就是写作者内心敏感的触动及企图表达的深层意蕴。诗的外壳,即语言和各种技巧的应用,它可以粗糙可以精美,但一定是要适合内核生长的环境一首好诗,它不但是写作者由自身生活和精神体验提供的具有独特性、隐蔽性的作品,还应表达出人类普遍的情感.因此,诗可以传统可以先锋,但它的本质是生活的,情感的,人性的。
《诗刊·下半月刊》创办五周年大事记
蓝 野 刘福春 
  2001年 
   
  3月15日,诗刊社向中国作家协会呈送《申请报告》,申请将《诗刊》改为半月刊 
  3月28日,中国作家协会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送上书面请示报告,将《诗刊》改为半月刊。 
  4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中国作家协会《关于我会所属〈诗刊》改为半月刊的请示》报告。从此下半月刊筹办进入先期准备阶段。 
  5月24日,诗刊社在编辑部召开在京的部分编委参加的编委会,共同为《诗刊》改为半月刊献计献策。会议由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编叶延滨主持,在京编委除因事不能参加外,李瑛、朱子奇、高洪波、金哲、雷抒雁、叶延滨、李小雨、寇宗鄂、龙汉山到会,编辑人员列席了会议。 
  5月25—28日,诗刊社在浙江绍兴召开座谈会。会议主要内容为2002年《诗刊》改为半月刊后如何办好下半月刊?与会诗人、诗评家建议,下半月刊可以开放——些,体现青年诗坛的活跃性,反映出诗坛新生代的面貌。谢冕、叶延滨、林莽、骆寒超、刘福春、西川,伊甸、杨克、杨晓民、沈天鸿、潘洗尘、小海、王黎明、路也,荣荣等30余位诗人、诗评家出席了座谈会。 
  8月19—20日,《诗刊·下半月刊》在兰州召开“西部部分省区诗歌研讨会”,围绕西部诗歌的现状与发展做了深入研讨。会议山下半月刊编辑部主任林莽主持。朱先树、雷霆、高平、李云鹏、何来、老乡、林染、阳飓、娜夜、高凯、牛庆国、古马、韩子勇、沈苇、北野、杨梓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 
  10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试刊号出刊。主要栏目有“新诗人聚焦”、“结识——个诗人”、“实力诗人十二家”、“旧译重读”、“一首诗的诞生”、“他山之石”等,大体确立了下半月刊以后几年的办刊风格。 
  10月18—20日,《诗刊·下半月刊》在辽宁兴城召开诗歌现状座谈会,就新出刊的《诗刊·下半月刊》试刊号和下半月刊关于涛歌状态的调查进行座谈。诗人郁忿、张洪波、李南、陈傻子、柳沄、冯晏、刘川、商震等参加,林莽主持了会议。 
  10月25日,《诗刊·下半月刊》主办的首次诗歌月末沙龙在朝阳区文化馆举行,近百名在京诗人、诗歌爱好者参加。《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并盛赞诗歌月末沙龙为中国新诗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以后的三年里,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朝阳区文化馆都会聚集起几十到几百位诗人、艺术家,开展以各种艺术和诗歌话题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成为文化界的——个热点、亮点。 
  11月30日,《诗刊·下半月刊》以“漂在北京——外省居京诗人诗歌朗诵会”为主题举办诗歌月末沙龙活动,于贞志、张楠、大卫、西娃、谷禾、叶匡政、胡赳赳等12位青年诗人登台朗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这次沙龙进行丁现场录音,并很快在文化节日中播出。 
  12月28日,诗歌月末沙龙隆重推出“新年诗歌朗诵会暨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作品朗诵会”。演艺界人士曹灿、石维坚、刚强、梁艳、工小丫等参加朗诵,牛汉、蔡其矫、高洪波、叶延滨、龙汉山、食指、曲有源、西川、曹宇翔、杨晓民等400余位文化界人土出席了朗诵会。当晚,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了报道,次日,“新闻30分”、“综艺快报”等和各大报刊、网站予以报道。 
   
  2002年 
   
  1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正式出刊(小1月号),为《诗刊》总第393期,本期卷首语刊发绿原的《几点或—点希望》,“诗人随笔”栏目刊发邵燕祥的文章《写在新诗边上》,“百名社会人士谈百年中国新诗”栏目刊发李肇星《答(诗刊)记者问》和诗三首,重点诗歌栏目内刊发雪潇、杨键、翟永明、莫非、胡续冬、雷平阳、路也、陈超等人的诗歌作品。“诗图话录”栏目刊发刘福春的《新诗史止的一月》。并连载一年。 
  1月25日,诗歌月末沙龙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举办《2001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作品朗诵会。 
  1月,下半月刊编辑部主持编选的《2001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2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2月号出刊。水期卷首沿:刊发屠岸的《屠岸先生致的信》,“诗歌圆桌”栏目刊发《生存的诗歌与诗歌的生存——(饿死诗人)五人谈》。“他山之石”栏目刊发冯秋子和林莽关于现代舞的对话《回归自我的现代艺术》。重点诗歌栏目为“觉醒的仪式:女诗人十二家”, 
  3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3月号出刊。本期发起“新诗标准时论”,共刊发6期,引起了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本期以《准:一条不断后移的地平线》为总题刊发郑敏、陈胡、沈奇、李怡、工珂等七人的文章。本期“新译界”栏目刊发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之一保尔·策兰的《背后的光(外二则)》。 
  3月24—28日,《诗刊·下半月刊》编辑部和深圳宝安区文联组织“中国诗人赴深圳·宝安采风团”到深圳宝安区采风。诗人高洪波、叶·延滨、林莽、刘立云、张诗剑、钟咏华等参加'采风活动,8月号以“为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歌唱——小国诗人赴深圳,宝安采风团作品辑”为栏目刊出诗人们的采风作品、 
  3月29日,首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举行。此次活动拉开了“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总序幕,以后的每年三月至六月,全国各地众多城市,地区都以广场诗歌朗诵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参与这项活动。 
  4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4月号出刊;本期为春天送你一首济特刊,刊登“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作品专辑,26位诗人的作品在这个栏目刊出。“结识一个诗人”栏目刊发沈苇的作品,“诗人的青年时代”栏目刊发牛汉的照片、手迹和诗作。 
  4月15—17日,《诗刊·下半月刊》与:中央电视台文化专题部在浙江海盐南北湖旅游区举办“春到南北湖诗会”,林莽主持,伊甸、森子、老巢、黄金明、韩歆、李志强、蓝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青年诗人与会参与采风活动,并进行了“当下青年诗人写作状态”的座谈。 
  4月18—21日,由《诗刊·下半月刊》发起的“诗歌刊物主编苏州峰会”在苏州召开。座谈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新诗形态、刊物变革及诗歌标准讨论。高洪波、叶延滨、林莽、梁平、王明韵、子川、何锐、宗仁发、曲有源、彭田梁、刘松林、荣荣、朱红、长岛、黑陶、孙昕晨、蓝野等出席会议。 
  5月15日,《诗刊·下半月刊》5月号出刊。本期有关新诗标准的讨论以《标准:必然倾斜的天平》为总题刊出桑克、江一郎、童蔚、谷禾等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