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家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北一家人-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家里,牛大爷把电视调了一遍又一遍,看什么也没意思。
  牛大爷说:“这年过得咋这没劲!哎,老伴,刚才咱们都吃啥了?”
  牛大娘说:“你老年痴呆症呀,不是刚吃完吗?”
  牛大爷说:“吃完了?咋跟没吃似的。”
  牛小玲说:“我爸得健忘症了。爸,我帮你回忆回忆,有鸡……想起没有?”
  牛大爷说:“那叫鸡呀!稀面的,不如土豆子呢。”
  牛小玲说:“有鱼,想起来没有?”
  牛大娘说:“那鱼就你姐动一口,她做的,腥。你爸一口没吃,别人也没吃。”
  牛小玲说:“现在鸡鱼都吃腻了,我看就那蘑菇还行。”
  牛大爷说:“不行,差远了,这菜呀,都不如过去咱老家过年那菜好吃。”
  牛大娘说:“去吧,那时候有啥?怎么也比不上现在。”
  牛大爷说:“咋比不上?咱老家那年夜饭,多少年了,想起来,还满口香呢。
  你们这十几个菜,我这刚吃完,转眼忘了。”
  牛大娘说:“哼,嫌我们做的不好吃,你就回老家吃去。哎,小玲,你说现在这电视频道真多啊?”
  牛大爷说:“多有啥用?千篇一律,咱家刚买电视那会儿,就能收3个台,街坊邻居都来看,不看到再见不算完。”
  牛大娘说:“每天看完电视咱家就一地瓜子皮子,花生皮子。”
  牛大爷说:“这要在农村,够烧炕的柴禾了。”
  牛小玲说:“哎,看这个,时装表演。”
  牛大爷说:“哼,我看是现眼。”
  牛大娘说:“还不如看个电视剧。”
  牛大爷说:“都是瞎编。”
  牛小玲说:“妈,这个介绍做菜的,学不学?”
  牛大爷说:“费那么大劲,跟你们做那菜也差不多,整出来肯定不好吃。”
  牛大娘说:“老头子,你今儿是怎么的,谁惹你了?”
  牛大爷说:“年过得没意思,吃菜没吃出味来。”
  牛大娘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大鱼大肉不好吃啥好吃?这要搁过去,别说鱼肉,买个花生瓜子也得排队,凭票儿,托人儿,要是来点带鱼,排队的人比鱼还多。你忘了那年为了跟人抢着买一个猪头,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了。”
  牛小玲说:“啊?出人命啦?”
  牛大爷说:“猪脑浆子。”
  牛小玲说:“哟,可怜的猪。”
  牛大娘说:“今天能过上这样吃喝不愁的日子,知足吧,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牛大爷说:“哎,那几个莱是啥了。”
  牛大娘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吃人肚子,还吃狗肚子里去了?”
  牛大爷说:“吃肚是吃肚去了,就是不如老家过年的饭菜香。不行,我得回老家。”
  牛大娘说:“你还真想回老家呀,天寒地冻的。”
  牛小玲说:“哎,我也去,城里过年是没意思。”
  牛大娘说:“起哄啊,你爸那身体受得了吗?不行去,谁也不行去。”
  牛大爷说:“我偏去!”
  牛小玲说:“我支持!”
  牛大娘说:“就不行!”
  第二天,牛大爷赌气不起床,斜歪在床上,唱《常回家看看》。
  牛继红说:“爸这是怎么啦?都唱了一早上啦,连饭也不吃,想当歌星呀。”
  牛小玲说:“爸,别唱了,这歌打你老人家嘴里唱出来,等于重新做了一遍曲。
  你这么肆意篡改人家的作品,回头人家再找你打官司。不就一个老家回不去吗,回不去就不回,我都改主意了,用不着这么糟踏通俗艺术。”
  牛大娘说:“起来吧,老头子,回老家我怕你身体撑不住,别好赖不知啊,还跟我消极对抗上了。”
  牛大爷只是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牛继红说:“爸,你是想老家了?”
  牛大爷说:“老家那年夜饭菜才好吃呢。”
  牛小玲说:“我妈不让你去,也是为了你好,怕你身体顶不住。”
  牛大爷说:“我身体挺好。多带点药不就行了?”
  牛大娘说:“就算你身体顶得住,你还得考虑点其他的实际问题呀,要是真回老家,投奔谁呀?老家那边太近的亲戚没几个了。”
  牛大爷说:“我大爷的孙子二牛还在村里住呢,那不是亲叔伯侄子嘛,关系很近的。”
  孙军兴高采烈地跑进来:“姥姥,姥爷,咱家来客人了。”
  来人正是牛大爷叨咕的二牛。
  二牛进门便说:“二叔,二婶,我带着媳妇和孩子到你家一块儿过年来了。两年没见了,身体还好啊?”
  牛大爷说:“牙口好,身体倍儿棒,就是吃嘛嘛不香。”
  二牛说:“馋了。没胃口。这容易解决,二婶,这是我的一点小意思。这是海参,这是鱿鱼,这是虾仁,这是烤鸭……”
  牛大娘客气地说:“来就来呗,还拿啥东西。”
  牛大爷不感兴趣,抢过提包看:“没了?就这些?”
  二牛说:“咋的。二叔,嫌少了是吧?没事儿,过几天我再给你老多买点儿。”
  牛大爷说:“你拿的都是些啥乱七八糟的,我不希罕。你没给我带点老家的粘豆包呀,还有自己家养的笨鸡、山里的木耳、蘑菇啥的?”
  二牛说:“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呀,现在讲究吃生猛海鲜……”
  牛大爷说:“我看你像个生猛海鲜。我就想吃老家的年夜饭,吃老家的土特产,咋的?”
  牛大娘说:“谁说咋的了?人家孩子好心来看你,你别倚老卖老呀。”
  牛大爷说:“我是他二叔,我就是比他老嘛。二牛呀,你准备啥时候回去,我跟你一块儿去,我要回老家看看去。”
  二牛说:“回老家?谁说我要回老家?我不回去了。前年我跟一个包工队进的城,去年我就成了包工头,今年我又在城里买了房,老婆孩子也接来了,现在我是城里人了,不打算回去了。”
  牛大爷说:“啊,不回去了,你有病呀?城里有啥好呀,咱老家多好呀。尤其一过年,那小豆的粘豆包,高粱米水饭油煎黄花鱼,还有那冻秋子梨呀,想死我了!”
  门口,牛小伟硬拉孙明进屋。
  牛小伟说:“你听我的没错。”
  孙明说:“行吗?我可是讲究人,不能欺骗组织呀。”
  牛小伟说:“你少跟我装,你这叫瘦驴拉硬屎,你要不听我的拉倒。同志,想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大过年的,我可不陪你呀,我可得回家了,要不我妈跟我没完。”
  孙明说:“好,好,我听你的,走。”
  两人进了家门。
  牛小伟说:“我回来了,大家过年好!”
  孙明说:“我也回来了,大家过年好!”
  孙军说:“哎呀,爸,你咋来了,你不是去香港了吗?”
  孙明说:“是去香港了,可到了香港才知道,敢情他们香港人也过春节,回归了嘛。”
  牛小伟说:“对,回归了。这不,我姐夫赶最后一班飞机回来的,是吧孙明?”
  孙明说:“对,刚下飞机。你们不知道,香港同胞热情呀,说啥不让我回来,我没给他们面子,没给面子,过春节嘛,得和家人在一起,是吧?”
  牛继红说:“下午打电话你还在香港沙头角,晚上就回来了,是坐火箭回来的吧?”
  孙明说:“那倒不是,我到香港就往回返,根本没下飞机,根本没出机场。对了,爸,妈,这是我从香港带回来的,这是香港的蘑菇,这是香港的酸菜,这是香港豆包,这是香港冻梨……”
  牛继红说:“现在香港零上30多度,你也不怕冻梨化了。你没把香港脚带回来呀?”
  孙明说:“香港脚?带了带了,这是香港饺子。小玲呀,快煮上,大伙儿尝尝。”
  牛大娘说:“还是吃咱自己家包的饺子吧。煮饺子!”
  牛大爷看孙明带来冻秋子梨,乐了:“我也想通了,在哪儿过年无所谓,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就好。过年过年,全家团圆!”
  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里,牛家人团圆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过年的日子都如烟消散掉。
  春节只享受欢乐。
  鞭炮响起了,越响越密,就像过日子的滋味,越过越有意思。
  《东北一家人》创作札记
  从1988年7月我人艺术院校学习戏剧表演算起,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陆续参加了英氏影视公司的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候车大厅》和《闲人马大姐》等一系列情景喜剧以及其他一些电影、电视剧和!“告片的制作和拍摄工作,从时间和阅历上看,我也称得上是影视行业资深的一员了。其间我做的工作基本上属于”端茶倒水递手巾把儿“的性质,赚点”散碎银两“糊口而已。虽然从未进人过”领导班子“,也就是主创行列,可十几年的艺术实践让我起码悟到了两点:一是我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二是我从剧组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谓之创作经验也好,艺术感觉也罢,总之所学所悟确为自己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次做编剧是从电视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开始的。《闲》剧有篇幅长、容量大、紧贴时事、随拍随播等特点,所以当时对剧本的需求量十分之大,用总导演英达的话说:“剧本总像一只大老虎在后面追剧组。”作为一位在喜剧行里浸淫多年又粗通文墨的文学青年,我临危受命,接受了组织上交给的编剧和统稿任务,加入了《闲》剧的编剧队伍,所写剧本虽说不上精彩纷呈,倒也基本符合要求,总算不辱使命。
  
  电视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是我们英氏影视公司2001年的重头戏,也是我国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姊妹篇。自从英氏公司成功地推出120集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之后,“情景喜剧”这一艺术形式已为!“大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这几年,我们又相继拍摄了《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忡国餐馆》、《闲人马大姐》等电视情景喜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聊以自慰的是,我们在制作完成这些电视作品的同时,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喜剧创作规律,为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和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情景喜剧创作,还应该立足于贴近观众,捕捉百姓日常生活中熟悉而又有代表性的小事件,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来引起!“大观众的共鸣,赢得大家发自内心的笑声和掌声。推出《我爱我家》距今已有8个年头,8年中,我们一直在寻找拍摄《我爱我家》姊妹篇的最佳方案,在原基础上简单地续写下去,已肯定满足不了电视观众的欣赏要求,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独特又新鲜的视角来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小品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各类晚会的大力推!“,尤其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巨大影响,已深受观众的喜爱。小品中又以具有东北特色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一时间,东北小品几乎是幽默和诙谐的代名词,东北小品拥有着全国性的观众群和拥戴者,而且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东北一地。惜此东北风,我们选择了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趣事作为创作素材,发扬东北小品的地域特点,结合情景喜剧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东北一家人》。
  
  该剧描写一个东北中等工业城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在同一个工厂就业的老少三代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发生的种种变革,每一位家庭成员以及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横向、纵向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退休的烦恼、下岗的困惑、致富的渴望和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等,都是本剧关注的重点。
  
  我是以编剧兼导演的身份进人《东北一家人》剧组的,因为有事必躬亲的总导演英达在那儿戳着呢,所以我压力不大。我的任务就是保质保量、按时交出剧本,因为事先都有所准备,所以工作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我导演分内的活儿无非就是在现场诠释一下剧本,在演员对词的时候帮助把握一下东北的俚语村言,以正视听。
  
  
  
  出乎意料的是,《东北一家人》开拍伊始就发生了很多变故,令我们一时手足无措。首先是喜剧大师梁左的突然辞世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梁左先生一直是我们英氏公司剧本创作的支柱,他几乎参与创作了我们公司拍摄的所有作品,他去世时正担任着《闲人马大姐》的文学师,《马》剧也正在一天一集地热播着。“把《闲人马大姐》更好地拍下去是对梁左最好的纪念”(英达语)成了剧组上下的一致共识,英达义无反顾地接手《闲》剧的剧本统筹和兼任《东》剧导演,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作为导演跨组拍戏。形势有点乱,军心有点散……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腕》也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英达作为演员已早早答应加盟其中,不好爽约,他真的是无可奈何、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只有挺身而出,和吕小品联袂走到《东北一家人》的第一线,接手导演工作。所幸英达开了个好头,所幸全体同仁同舟共济,《东》剧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白天我要在现场和演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口传心授;夜里还要准备好第二天的剧本。原来说好了的是随拍随写,紧跟形势,这下可好,晚上写白天拍,一刻歇息不得,不敢耽误啊。“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时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这压力多大呀?制片部门还像周扒皮似的每天催债,也难怪他们,他们要提前预约演员,安排场景,各司其职、各尽本分嘛。每天我只有3个小时左右的睡眠,真是一场噩梦!这回我真的领教了什么叫困倦!时间上的仓促难免留下许多缺憾。我真的很是羡慕有些同行一专多能同时身兼数职而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是做不来,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我只能勉强做好一件事,插上翅膀我也成不了雄鹰,能力有限。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