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门法律-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之湿,即肥人多有内夹虚寒,因至霍乱吐泻,冷汗四逆,动关性命者,徒恃益元解暑驱湿,反促其脏腑气绝者比比,
  可不辨而轻用之欤?不特此也,凡见汗多之体,即不可利其小便。盖胃中只此津液,夫既外泄,又复下行,所谓立匮之
  术也。仲景名曰无阳,其脉见短促结代,则去生远矣。
  中暑卒倒无知,名曰暑风。大率有虚实两途,实者痰之实也,平素积痰。充满经络,一旦感召盛暑,痰阻其气,卒
  倒流涎,此湿 合病之最剧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犹易为也。虚者阳之虚也,平素阳气衰微不振,阴寒久
  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 病之得自虚寒者也。宜回阳药中兼清其暑,最难为也。丹溪谓火令流金铄石,
  何阴冷之有?立言未免偏执,十中不无二三之误也。夫峨眉积雪,终古未消,岂以他山不然,遂谓夏月旷刹皆热火乎?
  人身之有积阴,乃至汤火不能温者,何以异此。《内经》谓无者求之,虚者责之,可见不但有者实者之当求责矣。管见
  谓
  大黄龙丸,有中 昏死,灌之立苏者,非一征乎?间亦有中气者,为七情所伤,气厥无痰,宜用苏合香丸灌之。许学士
  云∶此气暴厥逆而然,气复即已。虽不药亦愈,然苏后暑则宜清也。
  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仲景于中 病,禁用汗下温针,汗则伤其阳,
  下则伤其阴,温针则引火热内攻,故禁之也。而其用药,但取甘寒,生津保肺,固阳益阴为治。此等关系最巨,今特挈
  出。《灵枢》有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亡。盖谓阳以阴为宅,补阳须不伤其阴。阴以阳为根,泻阴须
  不
  动其阳。夫既阴阳俱不足,则补泻未可轻言,才有补泻,必造其偏。如重阴重阳之属,其初不过差之毫厘耳。所以过用
  甘温,恐犯补阳之戒。过用苦寒,恐犯泻阴之戒。但用一甘一寒,阴阳两无偏胜之药,清解暑热而平治之,所以为百
  代之宗也。
  合论《金匮》治 用白虎加人参汤瓜蒂汤二方 《金匮》治病,止出二方。一者白虎加人参汤,颛治其热,
  以夏月之热淫,必僭而犯上,伤其肺金,耗其津液,用之以救肺金存津液也。孙思邈之生脉散,李东垣之清暑益气汤,
  亦既祖之矣。一者瓜蒂汤,颛治其湿,以夏月之湿淫上甚为热,亦先伤其肺金,故外渍之水,得以聚于皮间。皮者肺之
  合也,用以搐其胸中之水,或吐或泻而出,则肺气得以不壅,而皮间之水,得以下趋也。何后人但宗仲景五苓散为例,
  如河间之通苓散,子和之桂苓甘露饮,非不得导湿消暑之意,求其引伸瓜蒂汤之制,以治上焦湿热,而清夫肺金,则绝
  无一方矣。故特举二方,合论其义。见无形之热,伤其肺金,则用白虎加人参汤救之。有形之湿,伤其肺金,则用瓜蒂
  汤救之,各有所主也。二方《伤寒·痉湿 篇》中不载,《金匮·痉湿 篇》中复出之,金针暗度,宜识之矣。
  白虎加人参汤 本文云∶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方之义,已见《尚
  论》一百一十三方中,兹再详之。夏月汗出恶寒者,卫气虚也。身热而渴者,肺金受火克而燥渴也。《内经》曰∶心移热
  于肺,传为膈消,消亦渴也。心火适王,肺金受制,证属太阳,然与冬月感寒之治不同,用此汤以救肺金,是为第一义
  矣。
  瓜蒂汤 本文云∶太阳中 ,身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一物瓜蒂汤主之。
  变散为汤,而去赤小豆、酸浆水,独用瓜蒂一味煎服。搐去胸中之水,则皮中之水,得以俱出也。搐中有宣泄之义,
  汗如其故,不复水渍皮间矣。此即《内经》以水灌汗,乃至不复汗之证,仲景会其意,言中 者兼乎中湿,有所祖也。
  然水行皮中,何以脉见微弱耶?盖中 脉本虚弱,而湿居皮肤,内合于肺,阻碍营卫之营运,其脉更见微弱也。 脉虚
  弱,按之无力。湿脉微弱,举之不利。湿与 合之脉,则举按皆不利也。搐去其水,而营卫通,肺气行,举指流利,即
  湿去之征。按之有力,即 解之征。一物之微,其功效之神且捷者,有如此矣。
  水行皮中,乃夏月偶伤之水,或过饮冷水,或以冷水灌汗,因致水渍皮中,遏郁其外出之阳,以故身热疼重。用瓜
  蒂一物驱逐其水,则阳气行而遏郁之病解矣。凡形寒饮冷则伤肺,乃积渐使然。此偶伤之水,不过伤肺所合之皮毛,故
  一搐即通。并无借赤小豆、酸浆水之群力也。即是推之,久伤取冷,如风寒雨露,从天气而得之者,皆足遏郁其上焦之
  阳,又与地气之湿,从足先受,宜利其小便者异治矣。可无辨欤?
  夏月卒倒,不省人事,名曰暑风。乃心火暴甚,暑热乘之,令人噎闷,昏不知人。然亦有他藏素虚,暑得深中者,
  但不似心藏之笃耳。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痿 ;入肾则消渴。虽当补益与清解兼行,然必审
  其属于何藏,用药乃得相当也。
  伤暑之脉,《内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甲乙经》曰∶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者是也。若《难经》曰∶
  其脉浮大而散,殊有未然。夫浮大而散,乃心之本脉,非病脉也。仲景不言,但补其偏曰∶弦细芤迟,芤即虚豁也;弦
  细迟,即热伤气之应也。其水行皮中之脉,则曰微弱,见脉为水湿所持,阳气不行也。统而言之曰虚,分而言之曰弦细
  芤迟微弱。其不以浮大之脉,混入虚脉之中,称为病暑之脉,虑何周耶。
  日中劳役,而触冒其暑者,此宜清凉解其暑毒,如白虎汤、益元散、黄连香薷饮、三黄石膏汤之类,皆可取用也。
  深居广厦,袭风凉,餐生冷,遏抑其阳而病暑者,一切治暑清凉之方,即不得径情直施。如无汗仍须透表以宣其阳;
  如吐利急须和解以安其中;甚者少用温药以从治之。故冒暑之霍乱吐泻,以治暑为主。避暑之霍乱吐泻,以和中温中为
  主,不可不辨也。
  元丰朝立和剂局,萃集医家经验之方,于中暑一门独详,以夏月暑证,五方历试,见闻广耳。其取用小半夏茯苓汤,
  不治其暑,颛治其湿。又以半夏、茯苓少加甘草,名消暑丸,见消暑在消其湿,名正言顺矣。其香薷饮,用香薷、扁豆、
  浓朴为主方,热盛则去扁豆,加黄连为君,治其心火;湿盛则去黄连,加茯苓、甘草,治其脾湿;其缩脾饮,则以脾为
  湿所浸淫而重滞,于扁豆、葛根、甘草中,佐以乌梅、砂仁、草果以快脾,而去脾所恶之湿;甚则用大顺散、来复丹,
  以治暑证之多泻利者,又即缩脾之意而推之也。其枇杷叶散,则以胃为湿所窃据而浊秽,故用香薷、枇杷叶、丁香、白
  茅香之辛香以安胃,而去胃所恶之臭;甚则用冷香饮子,以治暑证之多呕吐者,又即枇杷叶散而推之也。医者于热湿虚
  寒,浅深缓急间,酌而用之,其利溥矣。而后来诸贤,以益虚继之。河间之桂苓甘露饮,五苓三石,意在生津液以益胃
  之虚。子和之桂苓甘露饮,用人参、葛根、甘草、藿香、木香,益虚之中,又兼去浊。或用十味香薷饮,于《局方》五
  味中,增人参、黄 、白术、陈皮、木瓜,益虚以去湿热,乃至东垣之清暑益气汤、人参黄 汤,又补中实卫以去其湿
  热。肥白内虚之人,勿论中暑与否,所宜频服者也。中暑必显躁烦热闷,东垣仿仲景竹叶石膏汤之制,方名清燥汤,仍
  以去湿为首务。夫燥与湿相反者也,而清燥亦务除湿,非东垣具过人之识,不及此矣。又如益元散之去湿,而加辰砂则
  并去其热。五苓散之去湿,而加人参则益虚,加辰砂减桂则去热。白虎汤加人参则益虚,加苍术则胜湿。合之局方,则
  大备矣。然尚有未备焉,昌观暑风一证,其卒倒类乎中风,而不可从风门索治。百一选方虽有大黄龙丸,初不为暑风立
  法,管见从而赞之曰∶有中 昏死,灌之立苏,则其方亦可得治暑风之一斑矣。倘或其人阴血素亏,暑毒深入血分,进
  以此丸,宁不立至危殆乎?良方复有地榆散,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而欲死者,但用平常凉血之药,清解深入血分之暑
  风,良莫良于此矣!后有用之屡效,而美其名为泼火散者,知言哉!夫中天火运,流金烁石,而此能泼之。益见暑风为
  心火暴甚,煎熬阴血,舍清心凉血之外,无可扑灭耳。综群方而论列之,以其详故益加详焉。(诸方俱汇本门后)
  卷四热湿暑三气门
  三气门方
  属性:痉病二十方 热病十五方 湿病十五方 暑病三十一方
  栝蒌根桂枝汤方(《金匮》方 论具本门前)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食热粥发之。 按∶
  此方原是不欲发汗之意,以夏月纵不得汗。服药亦易透出也。若服此食顷不得汗,当食热粥发之。所以桂枝有汗能止,
  无汗能发也。然既以栝蒌根为君,当增之;桂枝为臣,当减之。大约栝蒌根三钱,桂枝一钱五分,芍药二钱,甘草一钱
  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无汗发以热粥,连服三剂可也。盖湿持其汗,或兼微受风寒,荣卫不和。设不用此通其荣
  卫,则未痉者成痉,已痉者难愈矣。凡用古方,分两当仿此裁酌。
  葛根汤方(《金匮》方 论具本门中) 葛根(四两) 桂枝(三两) 麻黄(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
  (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三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方法及禁忌。按∶此方为夏月伤寒,脉紧发热无汗者而设。仲景云∶
  夏月脉洪大者,是其本位。若其人病苦头疼,发热无汗者,须发其汗,亦此意也。然身才有润,便撤其复,勿令汗出为
  节可矣。
  大承气汤方(《金匮》方 论具本门) 大黄(四两酒洗)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芒硝(一
  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
  服,得下止服。 按∶此治痉病之极重难返,死里求生之法。在邪甚而正未大伤者,服此十有九活,所以仲景着之为法
  也。
  麻黄加独活防风汤(治刚痉) 麻黄(去节) 桂枝(各一两) 芍药(三两) 甘草(半两) 独活 防风
  (各一两) 上锉细,每服一两,以水二钟,煎至一钟半,温服。 按∶此方乃后人假托仲景之名而立,以治风湿相搏,
  骨节烦疼,无汗而成刚痉者。然无引及服法,殊不精详。当知前葛根汤方内,去葛根加独活、防风,与此无二,但引及
  服法详明耳。
  海藏神术汤(治内伤冷冻饮料,外感寒邪而无汗者。)苍术(制) 防风(各二两) 甘草(一两炒) 上 咀。
  加葱白、生姜同煎服,如太阳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二钱。太阳脉浮紧中带弦数者,是兼少阳,加柴胡二
  钱。太阳脉浮紧带洪者,是兼阳明,加黄芩二钱。妇人加当归,或加木香汤,或加 本汤。如乳吹,煎成调六一散三五
  钱。按∶此海藏得意之方也。以治春夏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发热而无汗者。即痉病亦可用之。盖不欲无识者,轻以麻
  黄、桂枝之热伤人也。夫麻黄、桂枝,遇湿热时令,原不敢轻用。即有宜用之证,十中不过一二而已。昌明仲景,不得
  不表扬海藏之功。
  海藏白术汤(治内伤冷物,外感风寒有汗者。) 白术(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一日止用一二服。待二三日,渐渐汗少为解。 按∶二术最能行湿,夏
  月分有汗无汗用之,所以为神。
  海藏白术汤加药法(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术(如欲汗之换用苍术) 防风(各一两) 上 咀,水煎
  至七分,温服。若发热引饮者,加黄芩、甘草。若头疼恶风者,加羌活散,羌活一钱五分、川芎七分五厘、细辛五分是
  也。若身热目痛者,加石膏汤,石膏二钱半、知母八分、白芷一钱是也。腹中痛者,加芍药汤,芍药二钱、桂枝一钱是
  也。往来寒热而呕者,加柴胡散,柴胡二钱、半夏一钱是也。心下痞者,加枳实一钱。若有里证,加大黄一钱。量虚实
  加减之,邪去止服。三方总称神术,所称上解三阳,下安太阴,纵未必然。而太阴脾恶湿者也,夏月预清其湿,俾不与
  热邪相合,其得力不亦多乎。
  海藏桂枝葛根汤 治伤寒项背强,及有汗不恶风柔痉,即仲景葛根汤去麻黄也。若无汗之刚痉,又必用麻黄矣。
  可见麻黄、桂枝,夏月原有不得不用之病。盖邪在太阳,通其荣卫,则外受之邪,有出无入,其所全不更大乎。但未可
  执为常法耳,学人参之。
  海藏桂枝加川芎防风汤 治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即仲景葛根汤去麻黄、葛根,加川芎、防风也。
  海藏柴胡加防风汤 治汗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脉弦,此少阳风痉。 柴胡 防风(各
  一两) 半夏(制六钱) 人参 黄芩(各五钱) 生姜 甘草(各六钱五分) 大枣(三枚) 每服一两,水三盏,
  煎一盏半,去渣温服。
  海藏防风当归汤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动,口噤,背反张者,太阳兼阳明也,宜去风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