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草是普通士卒的数倍!秦军甚至不用争胜,只需挫伤匈奴的士气、截断匈奴的粮草补给来源,匈奴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义渠洪当然知道己方的优势和劣势,从庆阳到漆县。沿途搜罗的粮草不过堪堪够二十万匈奴大军一月的所需。一个月后,匈奴若是不能拿下漆县。补充粮草,那匈奴大军就会覆灭在漆县城下!因为这个时候,即使匈奴想要撤退,也没有足够的粮草。所以比较保险的时间是二十天,二十天内,要么匈奴大军拿下漆县。要么匈奴获得新的粮草补给,否则,这场战争就会结束!

如此看来,时间对匈奴一方显得格外宝贵!但义渠洪坚持在造完攻城器械后再攻打漆县,为的就是不给秦国提升士气的机会。匈奴大军自然可以一到漆县城下就发动猛攻。但缺乏攻城器械,除了平添伤亡,消耗秦军,没有更大的作用!秦军反而会积累小胜,培养起对匈奴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这是义渠洪绝对不希望做的!所谓欲速则不达,大体上就是这种情形。

一个时辰后,匈奴大军完成了集结。足足五万士卒出营,结成了五个标准的万人方阵。匈奴一上来就下了这么大的手笔,很显然,是打算速战速决。这也意味着双方没有试探,战事就将直接进入白热化!

王翦死死盯着匈奴大军的方向,暗中思量匈奴可能用兵的地方。南门首先被派出,如果匈奴想要攻打南门,早就将漆县环环包围了,换而言之,匈奴也知道漆县的身后就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在这块秦国的核心土地,秦国布防了大军!匈奴若是从南门进攻漆县的话,很容易遭受来自关中平原方向的夹击。那剩余可选的也就北门、东门、西门了,西门近山,虽然攻城的匈奴士卒都已经下马,但地形的限制注定了匈奴一次用于进攻的军队绝不超过三千人!

这些想法在王翦的心中一闪而过,王翦迅速断定,匈奴主攻的方向绝对是东门和北门,尤其是北门外有何漆县互为犄角的营寨,匈奴若想安心攻打漆县,肯定会想要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随着呜呜的号角,五个匈奴方阵动了,也正如王翦预料的那样,三个直赴距离最近的北门,一个往东门,一个往西门。其中,西门方向的方阵显然小了一些,只有其他方向方阵人数的一半,没有投入到攻城的五千骑兵应该是用来居中接应!

秦军望着匈奴大军缓慢而坚定地逼近,皆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不少士卒更是手心出汗,死死地握住了手中的兵器。弓箭手照例摆在最前面,在匈奴大军冲到近前,他们是秦军压制匈奴进攻的主要兵种!

隔着拒马阵,秦军校尉杨顺努力平复着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没有人知道,面不改色的杨顺,心里面其实紧张的很!因为他深知,营寨被破是早晚的事情,打退了匈奴的这一次攻势,还有下一次!打退了下一次,还有下下次!只要匈奴豁出人命,所有的陷阱都能被填平!

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匈奴造成最大的伤亡,只有这样,才能让匈奴心存忌惮,离心离德!毕竟,匈奴不是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说到底,更像是部落联盟的收敛,这个联盟的首脑单于有多大的话语权,取决于他的实力。谁来接替他担任下一任单于,也是凭借实力!没有人愿意牺牲太多,但所有的人希望自己活得的利益最大,这是人性的自私性决定的!无法更改!

王翦已经明确地告诉过杨顺,一旦开战,他能够提供的支援少之又少,但一定会倾尽全力!只要杨顺手下还有一个人活着,营寨就不能丢!如果营寨丢了,那下一个就会轮到漆县!王翦已经决定和漆县共存亡了!如果注定了是秦国会失败,那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如果秦国还能力挽狂澜,最关键的在于两个人,一个在于杨顺,一个在于王翦!

“所有人听本将的命令,得到允许后再放箭!”杨顺生怕手下的弓箭手们太过紧张,提前放箭,浪费有限的箭矢,因此大胜提醒道。

“将军有令,未得允许,不准放箭!”

“将军有令,未得允许,不准放箭!”此起彼伏的声音很快将杨顺的命令传到每一位弓箭手的耳朵里。

营寨内的秦军眼睁睁地看着匈奴距离他们越来越近,从三百步到两百步,从进入弓箭的射程,冲刺的匈奴士卒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弓箭们却迟迟没有听到自家将军下令放箭的命令!直到匈奴士卒进入到一百五十步的最佳射程,弓箭手们才听到杨顺的怒吼和接连不断的大喊,“放箭!放箭!”

密密麻麻的箭雨落在冲锋的匈奴大军身上,瞬间夺走数百条人命。弓箭和弩箭一齐发威,在区区百余步的距离上,匈奴人完全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躲闪!即使有,缺乏盾牌的他们也无能为力!薄薄的皮甲完全阻止不了箭矢射进血肉之躯,每一刻都有匈奴士卒倒下,然后再也站不起来。

匈奴士卒当然清楚,想要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要抵近秦军营寨,这是一场和死神赛跑的游戏,跑得快未必能赢,但跑慢了,一定会死!

匈奴的人数实在太多了,足足三万人重点照顾秦军的营寨,虽然一开始冲锋的匈奴士卒只有一万,但也是秦军弓箭手数量的五倍!只来得及放空半个箭囊,匈奴人就一头撞进了秦军设下的拒马阵。仅仅一刻钟的时间,不到两百步的距离上,匈奴人就付出了超过两千人的伤亡,但匈奴全然不觉得难以接受!能够死在冲锋道路上的称得上是勇士,这也是一名战士的最好归宿!匈奴的信条,死后魂归大地,活着快意恩仇!他们相信,只要破开了这个拒马阵,拒马阵背后的秦军将不堪一击。

秦军长剑手们手持灵巧的盾牌进入拒马阵进行防守,他们的身后是弩箭兵和长枪手,三人一组,配合娴熟。方才,弓箭们已经竭尽全力地消灭了两千多匈奴士卒,接下来,该轮到他们为保卫营寨、保卫漆县、保卫咸阳出力了!

ps:三更完毕,求推荐,求月票!

第四十四章东郡之战

就在漆县攻防战爆发的同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平阳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事!赵国以廉颇为将,统兵十万,齐国以后胜为将,统兵二十万,双方合计兵力三十万,兵犯平阳!

廉颇率领赵军主力一走,朝歌城外的赵军只剩下五万,面对数量超过八万的韩军,自然处在下风。继续攻城只有死路一条,但赵军利用韩军固守不出,无法随时掌握赵军主力动向的漏洞,以少数兵力佯攻韩军大营,让蒙骜误以为赵军主力尚在!直到五日后,韩军“出乎意料”地发动反攻,才试探出赵军的虚实!这个时候,留守的赵军已经退回到淇水北岸,沿河据守!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朝歌之围始解,赵军丢下了五万尸首,终究没有夺得河内的半寸土地,韩军以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成功地保住了河内。

如果没有吕不韦的暗通款曲,蒙骜这个时候一定忧心赵军主力的去向,甚至可能寝食难安。但已经得到齐、赵两国将联合起来进犯东郡消息的蒙骜如今只是如释重负地大松了口气!面对二十万赵军精锐,任谁都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摆在蒙骜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击败五万赵军,进逼邯郸;要么撤退到河水南岸,襄助李牧抵抗齐、赵联军的入侵。至于原地待命,在韩国到处需要用兵的关口,完全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

蒙骜选择了后者,因为蒙骜很清楚,苦战两个月后,韩军的士气虽旺,但已经很是疲惫,战力堪忧。这个时候。想要突破五万养精蓄锐的赵军设下的防线,虽然可行,但伤亡绝对惨重。一番大战之后。剩下的兵力对邯郸也造成不了决定性的威胁。与其和赵军拼消耗,不如渡河南下到桂陵一带待命!毕竟。齐、赵有三十万大军,为了防止齐、赵联军从砀郡迂回包抄,李牧在东郡布防的军力只有二十万,兵力上处于劣势。

蒙骜留下三万大军用于监视淇水北岸的赵军后,亲率五万大军驰援东郡,因为走了近道的关系,蒙骜率领的河内援军几乎和齐、赵联军同时抵达平阳!

在发现平阳已经早有准备后,充作大军先锋的一万赵国铁骑并没有迅速攻城。而是试图刺探韩军的兵力分布!好为后续大军主力攻城做准备!

这不刺探不要紧,一刺探,赵军斥候们就惊讶的发现,韩国在此布置了至少五万大军!营寨外的帐篷接天连地,绵延十几里,根本望不到尽头!而在几天前,赵军斥候们明明记得,是没有这么多帐篷的,很显然,己方的行动计划泄露了!

廉颇听到斥候的禀报后。只是微微愣了愣神就下令全军加快速度。如今的形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韩国对己方的计划知道的一清二楚,己方也要迎难而上!己方大费周章的。不就是为了让魏国复国,削弱韩国的实力吗?!何况,廉颇更愿意相信,韩军其实是提防齐军突然杀入东郡而凑巧做的有备无患的兵力调整!否则,就绝对不是五万大军这么简单是事情了!李牧的麾下可是有四十万大军的,虽然要负责东郡、砀郡、汝南三郡的守备,但调集二十万大军固守东郡还是大有希望的!

见廉颇心意已决,后胜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君王后已经明令告诉自己。这次出兵东郡攻打韩国,务必用尽全力。否则就是绝了齐国和秦、赵、楚交好的可能,三国再拉拢燕国。再加上被得罪死的韩国,五国伐齐的戏码说不定就会再次上演!上一次,还有田单力挽狂澜,下一次呢,即使田单有这个能力,齐国敢任用田单吗?!

各位看官可能要问了,李牧、蒙骜合兵一处,明明有二十五万之众!平阳城下又怎么可能只有五万呢?!莫急,平阳城下确实只有五万大军,城内也不过两万大军,因为在平阳以南六十里外的桂陵才是韩军的主力——足有十五万之众!之所以不一下子将主力大军暴露出来,李牧和蒙骜自然打的是诱敌深入的伎俩!

二十五万韩国大军vs三十万貌合神离的齐、赵联军,韩军的胜算无疑很高,但这是建立在巨大的伤亡基础上。自战国以来,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歼灭超过二十万敌军,伊阙之战除外,鄢郢之战也除外。前者是因为韩、魏两国互相推诿,不愿直面秦军,后者是秦国利用了无可复制的地形。在这个年代,大部分战果的取得往往是在一方溃败之后取得的!

齐、赵联军有多齐心协力,李牧、蒙骜并不知晓,但他们确定,如果己方堂而皇之地将所有的兵力呈现在廉颇、后胜面前,即使他们有所龃龉也会齐心协力,因为他们会意识到,韩国对齐、赵联合起来肯定早就了如指掌!他们或许会退兵选择另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或许会按兵不动,事情的发展会失去韩国的掌控!

正月初七,晴,齐、赵联军大营,赵军中军帐。

虽然赵、齐两国大军合兵一处,但为了防止两军的士卒混在一起,影响作战,两军的营寨还是分开的。赵军占据平阳城的东、南两面,齐军占据西、北两面。这样的布局建议是由廉颇提出的,潜在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后胜自然知晓,平阳以北靠着河水,河水对岸即是赵国,西面则是东郡的腹心之地,也会是韩国援军出现的方向,齐国若是未战先怯、不战而逃,首先要问问赵军答不答应!变相的,齐军遭到了赵军的胁迫,虽然赵军的数量不过是齐军数量的一半,但胁迫这个词用在齐军身上,并不为过。

如今统一指挥齐、赵联军的,作为联军主将的乃是廉颇,虽然廉颇并不能真正指挥得动二十万齐国大军,但这样的身份、地位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廉颇派人去请后胜来赵军的营寨商议如何攻城,后胜一方“欣然”赴约也就不足为奇了!

“将军要佯攻东门。实际主攻西门?”后胜在听完廉颇对攻打平阳的建议后,不由的皱起了眉毛。

和后胜相比,他身后的齐国将领们则是没有那么好的涵养了!廉颇声东击西的计策如果换个地方。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计策。但要知道,平阳城外的西门外可是有一个韩军营寨。粗略看上去,也有五万人之众多。若按照廉颇的意思去办,齐军将要面临五万韩军和城内数目不详的韩军的夹击,廉颇这是摆明了要消耗齐军的有生力量啊!

廉颇长叹了口气,并不理会后胜身后那些齐军将领想要吃人的目光,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赵军长途跋涉而来,又经历了一番和韩军的鏖战,士卒已经疲惫不堪!颇向来听闻齐国之兵精锐。不下秦国锐士!也是仰慕久矣!若要攻克平阳,西门外的营寨是心腹大患,有我们赵军牵制平阳守军,想必齐国大军应该可以拿下区区五万人的营寨吧!”

后胜笑了笑,却是冷笑,并不答话。反倒是后胜身后的齐军副将言道:“廉将军此言差矣!末将倒是听闻贵国的胡刀士卒悍勇,冠绝天下!将军何不以胡刀为先锋,破开韩军营寨防御,我们齐军愿意作为后援,待韩军营寨被破。一拥而入!襄助贵军全歼这五万韩军,扬我齐、赵威名!”

廉颇冷哼一声,暗自恼恨事到如今。齐国还是有一丝保存实力的侥幸心理!让齐国佯攻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廉颇不相信齐军可以拿捏住程度。如果不能将韩军守城的主力吸引过来,另外一侧的伤亡会比较大!当然,廉颇提出这样的建议肯定是有私心的。赵军数量如今只有十万,齐军数量却有二十万,如果赵军损失再大些,齐军的话语权就会被加重许多!赵国能够瓜分的利益相应就会少很多!在河内战场上,赵军损兵五万总要讨回来。这里,只能从东郡上面做文章!(还有一千一百多字。马上改过来,反对下盗版。明天两更)

正月初七,晴,齐、赵联军大营,赵军中军帐。

虽然赵、齐两国大军合兵一处,但为了防止两军的士卒混在一起,影响作战,两军的营寨还是分开的。赵军占据平阳城的东、南两面,齐军占据西、北两面。这样的布局建议是由廉颇提出的,潜在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后胜自然知晓,平阳以北靠着河水,河水对岸即是赵国,西面则是东郡的腹心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