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助蒋介石支撑眼前的局面,又能保证蒋经国的地位稳步上升。当然,还有别一层关
系,那就是陈诚不仅深得蒋介石宠信,同时他与蒋经国的关系处得好,同宋美龄的
关系也非同寻常。陈诚的妻子谭祥,是曾当过国府主席、素有“药中甘草”之誉的
谭延阎的女儿。陈、谭二人结为秦晋之好,是蒋夫人宋美龄亲手撮合而成,谭祥并
拜宋美龄为干妈。这样看来,陈诚也是自家人。所以,台湾的“行政院长”一职,
自然就非陈诚莫属了。
  陈诚出组内阁,陈的台湾省主席位子由吴国帧递补。
  陆军总司令一职,用了非嫡系的孙立人。
  “海军总司令”仍由桂永清提任。周至柔不仅仍掌“空军总司令”兵符,还兼
“参谋总长”一职。
  其他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诸元老,则纷纷打人冷宫。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宿怨是路
人皆知的,他在台湾后的处境如同软禁,当“国大”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位时,
白崇禧故意高举赞成罢免票,以表心迹。白这种“待决之囚”的处境,不免令台湾
的同仁们见了为之可怜。白崇禧和薛岳的家,都曾被蒋介石派人搜查过。
  何应钦也只被任命为无实权的“战略顾问委员会”的主任,以后又成了“道德
重整会”的专家。阎锡山为“国民政府”在大陆担任了最后一届“行政院长”,到
台湾后即住在台北郊外山上,写什么“反共”理论文章去了。其他如顾祝同、汤恩
伯也靠边站了。
  党政军各方面的重要人事布局安排既定,于是,蒋氏一家便拼命要力挽狂澜。
喊出的口号是“保卫大台湾”。
  蒋介石虽然重新打出了“中华民国总统”的招牌,但蒋氏父子的“生存危机警
报”并未解除。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危殆中的台湾,出乎蒋介石的意料,竟降临了转机。这
个转机到来的是如此的及时、那般的突然,致使惶恐中的蒋介石如久旱逢甘霖。这
个转机便是来自朝鲜半岛上的炮声。
  1950年6月25日,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朝鲜半岛上的宁静,也震动了全世界。
  美国立即对朝鲜半岛的事态作出反应,杜鲁门政府宣布武装干预朝鲜战争,并
下令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时,华盛顿又宣布任命蓝钦为驻台使节,翌年
将驻台湾“总领事馆”升格为“大使馆”。
  朝鲜战争的爆发,确实使蒋介石喜出望外,台湾终于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尽管
蒋介石所盼望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爆发,但蒋介石仍然是
朝鲜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美台关系也从此由冷转热,到艾森豪威尔时期,总算迎
来了双方关系的“蜜月期”。从此以后,步人“山重水复”的蒋介石政权,在美国
的保护下,开始有了几分“柳暗花明”之色。
  风雨飘摇的局势既已初步稳定,政治焦点便开始转移到内部的统治结构方面。
1950年7月26日,蒋介石酝酿已久的中国国民党的“改造运动”终于出台,到1952年
10月“双十”节中国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台北阳明山开幕时落下帷幕,历
时2年零2个月。2年多的‘?改造运动”,从蒋介石的角度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造运动”的第一成就便是,重新整顿了国民党的组织,稳定了国民党的内
部,并相对扩大了国民党的社会基础。
  其次,通过“改造运动”蒋介石又重新在意识形态上建立了其以三民主义反对
共产主义、反共抗俄、把台湾建立成为“复兴基地”的思想体系。退台初期弥漫全
党上下的失败主义情绪已渐渐烟消云散。并初步确定了台湾今后社会经济及政治发
展的基本方向。
  然而,对蒋介石来说,国民党“改造运动”最主要的成果,却是削弱了国民党
内几大老派别的政治力量,取而代之的蒋的一批较为年轻的心腹嫡系,加强了对国
民党的直接控制。1952年10月,国民党“七大”召开,蒋介石连任总裁,陈诚、蒋
经国、张其购等32人为中央委员,陈诚、蒋经国等10人为中央常委。一批失去权势
的党国元老如何应钦、于右任、阎锡山、胡宗南、陈济棠等人则被安排进国民党中
央评议委员会。
  元老派没落的同时,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却在滋生,以蒋经国为首的“太子系”
乘“改造运动”逐渐崛起,成为台湾政坛上最具有潜力的政治集团,这也是国民党
“改造运动”的最大成果。它为日后蒋经国的上任并实现蒋介石的“家天下”,铺
平了道路。
  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台湾“防务”、开展“改造运动”的同时,蒋介石有鉴于在
大陆的失败,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
  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
事的崩溃”。军事崩溃的原因有以下七点:
  (1)军队纪纲败坏是军事崩溃的首要因素。
  “就过去一年失败的情形看来,以军队纪纲的败坏最为严重。”“最显著的一
点,就是一般军长、师长,不经过请假的手续,可以随便离开自己的职守,自由行
动……即此一点,就足以知道我们军队的纪律扫地。”
  “过去北洋军阀被打败是他们本身腐朽”。但在北伐后。“所有北洋军阀的毛
病,我们的军队都已习染,不论在精神上。在行动上,都渐次趋于腐化堕落,几乎
与北洋的军队如出一辙。”
  “如再不彻底觉悟,那这种军队非自取灭亡不可。”
  (2)对三民主义的动摇是军队崩溃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军队的失败,就是没有奉行三民主义之故。换言之就是我们军队已
经失却战胜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军队已经成了没有灵魂的军队。”
  蒋介石当面指责受训的高级军官说:
  “你们平时口头讲信仰三民主义,但是你们在行动上,究竟是不是实行三民主
义呢?对于三民主义是不是只有形式的信仰,把三民主义当做了一个口头禅而已?”
  (3)军事崩溃,是由于军事制度诸如教育,人事,经理制度皆未能健全建
立。蒋介石非常沉痛地说:
  “自从抗战末期到现在,我们国民革命内部所表现的贪污。腐败的内容和实情,
真是光怪陆离,简直令人不能想象。”
  蒋介石在《军队改革之基本精神与要点》演说中,列举国民党高级将领的8大缺
点:
  1 “本位主义”“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平时相处则互相摩擦,互相攻汗,
在战场上则不能协同一致,互相合作;
  2 “包办主义”“一切事情,不论自己是否可以胜任,先就包揽下来,不
许大家过问,其结果使得彼此争权夺利,而业务则废弛拖沓”;
  3 “消极被动,推倭责任”;
  4 “在办事的时候,不能分别轻重缓急,不经过研究考虑,大而无当,粗制滥
造”;
  5 “含糊笼统,不求正确”。;
  6 “因循守旧,得过且过”;
  7 “迟疑犹豫用E徊却顾”;
  8 “主观自大,固步自封。”
  蒋介石还提出:
  “我们军队里面,功过不分,是非不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军队里面没
有监察制度”。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实行党代表制与政治工作制度。后来“因为
所有部队长官都受过党的训练,又因为军队职权宜求统一,故采取一元制度,即以
各部队长为建军的骨干”。“自从党代表制取消,政治部改成部队长的幕僚机关以
后,军队的监察即无以实施,同时,因为政工人事的不健全,故政训工作亦完全失
败”。“整个部队即失其重心,如此,我们军队怎么能不败、不崩溃呢?”
  对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蒋介石分析说:
  我们一般军官和美国人相处,受了美国人的教育,对于美国军人的长处一点没
学到,则专门模仿美国人的生活及缺点,诸如“滥肆吸烟、酗酒,打牌、嫖妓”。
殊不知这只是美国军人生活的一面,“面对于工作业务之活泼认真,乃是对国效忠
精义之所在”。真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这里我们军事最近4年来失败的最大
原因,也是我们中国最近4年来,党务、政治、军事彻底崩溃的最大原因。”
  造成上述状况的另一原因是:
  “根本没有现代的军事知识。原因是学得太少,又不注意补充”;“大多数出
身于农村社会及资产阶级子弟,偏于保守型的多”,一向安于“养尊处优的环境”。
蒋介石总结说:“大家虽然生在现在科学时代,而大家的精神、学术、生活、行动,
都不配做一个现代的军人。”
  如何克服上述缺点呢?蒋介石说:
  “今天我们要彻底改革过来,振作军队的精神,转移部队的风气,根本着手之
点,还是要着重于建立制度”,特别要“确立一种健全的监察制度”。“要确立军
队的监察制度,必须彻底改革现在的政工制度”。因政工人员多为主管推荐,“今
后军队的政工人员应由党部选,通过政府予以委任,决不能听由部队主管擅自任用,
并且对部队负起监督的责任,来挽救今天一般军官腐败贪婪、无法无天、自由行动
的流弊。”
  (4)官兵对立、军民脱节是军事崩溃的另一原因。蒋介石指出:
  “许多高级指挥官每到作战的时间,不是在陆上准备了车辆,就是在水上准备
了船舶,一到紧要关头,就不管你的部下生死,而先自上车或者登船逃命,这样没
有人格的官长,可以说是寡廉鲜耻,怎能再取得部下的信任呢?而且,一般的高级
将领,在生活上骄奢淫逸,何尝还有一点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在军民关系方
面“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我们军队每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中较好的房屋,就一
定被我们军队占领,借了人民的东西不归还,损坏了人民的器具不赔偿。这样,当
然使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帮助我们。”
  针对军队存在的上述弊端,蒋介石提出必须予以“纠正”。如何“纠正”呢?
须要“官兵一体”,“生活一致”。蒋介石要求各级首脑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军民
关系方面,蒋提出了“军民合一”的口号。
  (5)军事失败的原因,乃是由于战略的错误。蒋介石将战略上失败的错误归咎
于马歇尔的调处。他说:
  战争爆发之初,“我们政府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
致内地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战略一经犯了错误。那在战术上是无法补救
的,如此,当然失败得更快。”
  (6)历史定律失败论。在蒋介石头脑中有一失败的定律,即:
  “我们中国历史上同一系统的军队,只能一个特定的任务,当这个任务达成以
后,就一定要腐化堕落,终至于失败消灭,这已成为一个历史的定律。”
  蒋介石还列举了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的湘军剿灭太平军,但却不能征讨捻军
的例子来说明。
  蒋介石还认为:
  “抗战胜利后,我们军队的腐败现象更加显著,在整个军队,都表现一股虚骄
之气;这种军队我早就知道非失败不可。”
  (7)国事崩溃是“失败在外交上”。蒋介石在1956年所著《苏俄在中国》一书
中称:
  从军事方面检讨,首先要知道打仗是求胜利的;而俄帝的诈术,乃使他的敌人
不能打仗,欲又使他不能求得胜利。”
  抗战胜利后,“我们克敌军事是无往不利的,国军处于这样的优势,本可一鼓
作气,勇往直前。而军事调处的三人小组,每在我国军进展之处,总是提出严重的
抗议,妨碍阻制,无所不至。因之,每逢我国军前进一步,便要受到进一步阻挠,
真使我国军束手挨打,不能不使之功亏一篑。而敌人受了致命打击以后,不仅还有
喘息的机会,反而使之能从容整补,养成其坐大反噬,卒使我们‘剿共’事业遭到
这样最后的崩溃。”
  第二、蒋介石认为“勘乱最后一步就是党的失败”。他在《复职的使命与目的》
的讲话中说:
  “党内有若干不肖之徒,自认为本党已经失败,不惜充当汉奸的走狗,来卖党
变节,甚至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弄得廉耻沦丧,丑态百出,以至民心涣散,士气
堕丧,形成分崩离析的局势。”
  “我们今天失败到如此地步,最主要致命伤”,就是因为党的“一般干部普遍
犯了虚伪的毛病,相习于虚浮夸大,而不能实事求是。这种风气流行的结果,使得
部队、机关和学校一切办事、命令和报告,都是互相欺骗,互相蒙蔽而没有几件事
是完全实在的,可以相信的。”
  第三、蒋介石认为“政治上的失败”,也是导致国民党在大陆总崩溃的原因。
他在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开学演说时称:
  “按照总理建国大纲规定,‘由训政到宪政,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我们也
明知训政的程序没有完成,明知人民的智识还没有到实行民主政治的程度,但因为
内外环境的关系,使得训政时期一切旧的制度完全破坏,而宪政时期新制度还没有
建立。简单地说,就是新的制度未曾建立,而旧制度早已崩溃,所以在政治上形成
这样混乱脱节的现象,这是我们政策的失败,以致整个政治濒于崩溃。”
  第四、蒋介石在多种场合讲话时称:
  “组织不严”是在大陆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1950年1月5日阳明山演讲
《国军失败的原因及雪耻复国的急务》时说:
  “军队腐败、政治贪污只是失败时候的各种现象,而不是促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军民为什么会腐败,政治上为什么有人会贪污,据我研究的结果,我们所以失败,
第一在于制度没有建立,第二在于组织之不健全。”
  第五、“经济上的失败”导致了政治、军事与社会的瓦解。蒋介石认为,经历
了八年抗战,中国“农村凋敝”,“而工业尚未恢复战前的繁荣”,“国民就业的
机会不能增殖”;“特别是民国36年间,行政院宋院长擅自动用了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