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小言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生豪小言集-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难想象。纳粹为了钳制占领区人民的情绪,甚至连悲多汶的第五交响乐也在禁止演奏之列,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发现悲多汶是犹太人,而是因为那支交响乐的开端,是三个二分音符后连接一个全音符,相当于电码中的V字,而这V字可以代表Victoire(胜利)与Vrijneiz(自由);苦于纳粹压迫的人民,在彼此相见的时候,就用口哨吹出这一个乐句,以暗示对于重获自由的期望。从这一个小小的事实上,即可看出他们是多少热切地期待着有人来解放他们,英国倘能利用此种心理而行动,则纳粹以暴力经营所得,必可如摧枯拉朽,毁于一旦。 
 

英国给纳粹的打击
(1941年7月13日) 
 
  法国抵抗纳粹对其本土的侵袭,才一月余而全线崩溃,俯首签订其不光荣的停战协定。现在维希军队在叙利亚抵挡协约军的攻击,倒也苦苦支持了同样长久的时间。如果说维希诸领袖认为法国在叙利亚的荣誉,较其在本国的荣誉更应重视,那是无法令人相信的,因此维希军队在毫无希望的情形下负隅顽抗,显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纳粹的压迫使然。 
  在维希驻叙利亚专员邓兹将军接受协约军休战条件之前,维希尚以“荣誉所不许可”为言,表示拒绝,但一面则授权邓兹作投降或继续作战的最后抉择。如果邓兹将军选择了继续作战的一条路,那除了致全军于覆灭外,充其量不过为纳粹尽到牵制英国军力至若干时间的义务,对于他自己或维希政府,都一无荣誉可言。在这一点上,邓氏的接受休战,是更能使人同情的。 
  叙利亚本为法国代管地而非法国属地,维希政府在容许纳粹利用该地一事上,已证明其无能力执行代管责任。英国与自由法军已诚恳表明对叙利亚绝无领土野心,且愿赞助叙利亚黎巴嫩二邦独立,则此次协约军在该处的军事上成就,绝非侵占并吞的行为;而其战略上的意义,更不在虽胜不武地击败被驱策作战的维希军队,而在于打击希特勒牵制英军的企图。英国在叙利亚事件解决以后,无疑地将有更大的余裕,给纳粹以更重的打击。 
 

进入第二期的苏德战争
(1941年7月14日) 
 
  苏德战事经过四十八小时的短期静寂后,已以更猛烈的形态展开。苏方公报谓前线尚无重大变化,惟承认战事正在比斯柯夫、维特培斯克两区域进行。按比斯柯夫毗连旧爱沙尼亚边境,距列宁格勒仅一百六十余哩;维特培斯克在明斯克东北一百五十哩,斯摩仑斯克西北八十哩,距莫斯科三百哩,德方称已于星期五占领。南线乌克兰方面,德军正自西南向基辅推进。 
  综观双方报告,似乎德军在若干点上确已冲入史丹林阵线,惟除维特培斯克的占领(苏方尚未证实)较为重要外,其他尚无显著的获得。苏联在过去三星期中,已经表现了惊人的战绩,此次重行部署全线,一方面所以应付更大的危机,一方面亦所以表示其再接再厉有敌无我的决心。德军每一次挫折,固然是对于它的作战机构的严重打击,就是每一次小胜,亦必为把它诱入广大泥淖的有毒的甘饵。 
 

化整个欧洲为游击区
(1941年7月15日) 
 
  希特勒方在循着拿破仑自取灭亡的故道横冲直撞,而他以暴力造成的“欧洲新秩序”,已经在他背后暴露了裂痕。不久之前,我们曾听到罗马尼亚军队反抗德人的消息,事虽不成,但德军对苏的攻势,却始终以南路罗马尼亚境内一线为最无成绩。现在保加利亚人民的亲苏情绪,又已迫令受纳粹使唤的保国附庸组织,不得不动员全国军队以镇压可能发生的内乱了。 
  截止目前为止,德军尚未遭遇重大挫折,但直接在其威力临压之下的巴尔干国家,已经酝酿着揭竿反抗的不安空气;倘使时间愈拖愈长,德军实力愈耗愈竭,则所有被征服的国家,必将一一起谋挣脱自己的锁链,那时整个德军后方,即有化为一片广大游击区的可能。尤其如挪威荷兰比利时希腊等国,或素以民族性强悍著称,或曾在以往及今日表现过轰轰烈烈的忠勇卫国的事迹,他们之必不能久为人下,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建筑于贫弱基础上的希特勒欧洲帝国的雄图,随着他的军事光荣而同趋幻灭,殆为必然的结果。 
 

日本给美英的提示
(1941年7月15日) 
 
  日本对越南“反日行为”的大肆咆哮,习闻已久的“中英同盟”谣言的再度散播,及东京各报所称日本决心南进,“若局外人企图阻碍,则日本将被迫接受挑战”的露骨论调,其唯一的效果,将为提醒美英各国,使他们注意欧局发展之余,不要忘记了远东尚有一个伺机而动的国家。 
  除了念念不忘南进以外,日本也已准备随时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在苏联失利时采取乘人之危的手段。日海军发言人谓美国有意援苏,日本必须予以密切注视;海参崴如发生反日行动,日本将遭遇“新危机”云云。这似乎也是给美国的很好暗示,因为只有美苏二国及时合作,并在海参崴成立共同根据地,才是遏阻日本北进的最好策略。 
 

苏联远东领海的红灯
(1941年7月16日) 
 
  苏联宣布在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布设水雷,成立危险区域,以保护将物资运入苏联的船只,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自卫措置。在对德长期抗战中,广大的远东区将为苏联大后方根据地,她不能坐令后方门户冒着被人封锁的危险,这根本是用不到解说的事。 
  德国兵舰会不会开到堪察加是另一个问题,卧榻之旁的日本不是一个好伴侣,这是苏联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了的;远东红军的迄未西调,就可看出苏联对于苏日中立条约的估价。 
  如果说日本的“不愉快”,是起于苏联对它的不信任,那等于说苏联必须解除她的外衣,听任日本随时剚刃其背。当然日本是不愉快的,但那是因为苏联的戒备,已经使它乘机下手的可能更为减少了。 
 

松冈的幸运
(1941年7月17日) 
 
  日近卫内阁改组,松冈第一个称病辞职。回忆此君自莫斯科获得重大“外交胜利”归来那时不可一世的神气,反观目前不洽舆情成为众矢之的的可怜相,令人不堪回首,可是替松冈设想,那么此次去职,也许倒是幸事。 
  三国条约和苏日中立条约的矛盾,是不能长此并存下去的。日方发言人日前谓“日苏条约‘现尚存在’,惟将来如何,则不能有所表示”,语气之间,已经显示苏日条约的继续存在,已经颇成问题了。 
  这里就涉及了松冈对史丹林所作的一句信誓。这位头脑“清空”的外交家,当时在缔约功成,多喝了几杯伏特加酒以后,曾经兴会淋漓地说过:“日本倘渝约,鄙人当切腹以谢;苏联苟背信,亦当手取足下之头”。如果这回再不去职,那么我们担心他切腹之日,或将不远矣。 
 

日本眼中的美国政策
(1941年7月18日) 
 
  东京人士说:“美国并未要求日本领馆人员与轴心国领馆人员同时撤退美国;罗总统在最近公开言论中对日本并未提名攻击;美国对日本豁免若干出入口禁例;在美国港口的日本商轮也并未与其他轴心国船只同遭扣留”,这种种,他们都认为美国对日绥靖的表示。 
  “然而”,他们又说:“美国此种表面上的绥靖,其目的实在于分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而图造成包围日本之钢圈”。 
  日本如果已因美国审慎的态度而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印象,那么鼓励此种“错误印象”的成长者,美国也不能不负一部分的责任。日本显然并未因美国给予它的礼貌而表示满意,相反的,它已经自以为美国至少在目前尚欲对它拉拢,正应乘此所谓“包围圈”尚未完成之际,先行在太平洋上造成几个既成事实,以便利其建设“新秩序”的企图。 
  我们主张美国应及时严正表明立场,宣布日本与纳粹为一丘之貉,绥靖政策之不适用于亚洲,正如它不适用于欧洲一样。伦敦负责人士“相信”日本“倘”对越发动大规模南进,则英美两国“或将”宣布对日完全禁运;我们绝对赞同英美此种准备,可是“倘使”“或将”这一类婉曲字句,是要不得的。 
 

所谓维希精神
(1941年7月18日) 
 
  维希发言人否认日本曾威胁维希接受其对越南所提的要求,谓“法国与日本关系极为良好”。维希与日本关系良好的最好证据,便是日本报纸对越南法当局所采“反日行动”的申申而詈。无论如何,维希当局此种唾面自干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近卫内阁如此改组
(1941年7月19日) 
 
  近卫内阁改组的结果,除了松冈去职以外,依然是原班人马,不仅不换药,连汤也简直没有换,不过减去了一味甘草而已。如果说这是因为日本除了这一批角色外,实在物色不到一个更好的班底,那么我们不能不为《报知新闻》所提出“日本需要更强有力之政治领袖”的呼声而感到悲哀。如果说这回改组只是为了撤换一个松冈,那么又何必如此小题大做。 
  既然小题大做了,当然是做给人看的:做给自己国民看,表示这个不满人意的现政府,准备从此“振作一番”;尤其是做给盟兄希特勒看,表明自己效忠三国盟约的诚意。日本的路已经走定了,且看民治国家如何对付。 
 

日本权威舆论家的奇论
(1941年7月19日) 
 
  日本《朝日新闻》编辑顾问上尾解释日本“增强”汪组织的用意,在谋与中国政府(重庆)辟一直接议和的路径,请读者们在未领略此君宏论之前,先闭目一想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据他说,日本因中国不信任他,故有意忠实履行其对汪组织的诺言,使中国政府相信他是一个守信的君子。这种表示诚意的办法,的确有些匪夷所思。大概他以为对汪组织多给些花粉钱之类,就可使中国政府看看眼红,忙不迭地对日求和。这除了表明日方所谓“权威舆论家”的善作白日梦外,也简直是对中国政府的莫大侮辱。我们可以告诉这一类舆论家,日本舍正道而勿由,许久以前,即已自己断绝对华谈判和平的道路了。 
 

美国在紧急状态中
(1941年7月23日) 
 
  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承认国家紧急状态的存在,促请延长遴选兵服役期限及扩充军额,他说:“余觉今日危险远非一年前可比,侵略国之对美计划现已彰明较著,而美国与美洲他国确处于危险中”。除了埋头沙里的鸵鸟主义者以外,没有人会以为这种话是危言耸听,美洲虽然侥幸尚未遭燎原之祸,然而惯放野火的侵略者,是不择时地不择手段的。 
  秘鲁厄瓜多的武装争执,迄今余波未了,似乎纳粹与日本,都曾在背后尽煽动的义务;纳粹在玻利维亚的大规模异动的阴谋,又已在玻国的警觉之下全部揭露。如果“远隔战区”的美国人民中,尚有以为欧亚战争祸不及己者,那么现在他们的安全美梦,显已被残酷的现实所惊醒了。 
  美国常备军与他国比较,在数量上本来相差甚远,如果按照征兵法案,遴选军人在入伍服役一年期满以后,即行解甲,则二个月后将有六十万人退役,必须再费一年的时间,方能补足原额,这不用说对于美国的国防实力将有异常不幸的影响。为了应付当前的危机,美国国会和人民当然也必须接受罗总统的呼吁。 
  在全世界处于非常紧急状态中的现在,只有人人加倍紧张加倍吃苦,才是谋长治久安之道。 
 

英国又一好意声明
(1941年7月24日) 
 
  寇尔大使奉英外部训令,向中政府声明英国对华政策,不因轴心国家承认汪僭组织而有所变更。这虽然不失为好意,但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然谁也不会相信英国会追随轴心国之后而承认汪僭组织的,那么何必多此声明呢? 
  可能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此举的用意,在增强中英间的彼此信任,扫除一切关于英国或将对日绥靖的推测。从英国实际的处境而言,她当然希望在可能范围内避免与日冲突;轴心国的承认汪僭组织,既为敦促日本有所行动的一种手段,则按照自然的逻辑,英国为抵制轴心对日的压力,而给予日本若干满意,使其不为轴心所用,也是一个可能的假设。但此种向贪徒贿赂的政策,除了使日本左右逢源外,既不能保障英国的利益,且足以大大削弱英国的信誉,它的无益有害,自必已为英国当政诸公所烛见,故此次的声明,也就是英国决不在远东绥靖的宣告。 
  中国现在已与轴心国家断绝一切残余的友谊,中英关系已因轴心国承认汪僭组织而格外加强,我们欢迎英国此项声明,但我们更希望以后将没有再作同样声明的必要。 
 

望莫斯科而兴叹
(1941年7月25日) 
 
  这次苏德战争的双方官报中,各有一句常见的语句,来自莫斯科方面的,往往说“前线无重大变化”,来自柏林方面的,往往说“战事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一星期以前,德方即已宣称占领斯摩仑斯克,列宁格勒和基辅在德军分头夹攻之下,也已旦夕可下;然而希特勒的“预定计划”,似乎并不急急于占领这些地方,因此一星期之后的今天,不仅战局胶着如故,而斯摩仑斯克也证明仍在苏联的手中。 
  希特勒在伦敦庆祝胜利的约言,既已无期展延,现在倘再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如期打到莫斯科,那未免太令人“扫兴”了。 
 

寻找耳朵的眼睛
(1941年7月26日) 
 
  苏联副外长洛索夫斯基批评纳粹向莫斯科的攻击,说,“等到希特勒的眼睛能够瞧得见他自己的耳朵时,那么他可以望见莫斯科了。”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希特勒离莫斯科愈近,莫斯科愈渺不可即”。德军在过去五星期内曾有相当的进展,是无庸否认的,然而它的进展的速率,恰与时间成反比例,因此在战事开始时期,莫斯科还是不多几星期可以攻下的目标,好容易打到中途之后,却反而愈打愈无把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