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尚氏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易尚氏学-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故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乾坤其易之温(左言)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六十四卦。皆乾爻坤爻所积而成。故乾坤为易温(左言)。温(左言)藏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支。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是故夫象下九句与前复。故知系辞。乃门人杂记孔子之言。非出一人之手。

周易尚氏学卷十九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天地定位。乾坤列南北。日月县象。离坎列东西。山泽通气。艮兑列西北东南。雷风相薄。震巽列东北西南。三画举而八卦全。凡万物之象。我不包括于八卦之中。故象在其中。因八卦重八卦。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方有爻。说文爻交也。一与四交。二与五交。三与上交。故三画只有象。六画始有爻。相推指消息。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贞胜姚信读作贞称。贞常也。言吉凶之道。无不与阴阳相称也。按胜称音近古通。考工记角不胜乾。乾不胜筋。谓之不参。注。胜或作称。晋语曰。中不胜貌。韦注。胜当为称。天地谓二五。二五中正。中正以观天下。故曰贞观。坎月离日。大明终始。故曰贞明。一者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动贞于一。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贵(左阜)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义皆与前复。以非一人所记录。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内内卦。外外卦。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卜。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守位曰人。人王肃桓玄等作仁。仁人古通。礼器碑四方士仁。士仁即士人。论语问管仲。曰人也。即仁人也。又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有仁即有人。何晏注谓仁人堕井。误。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近取诸身。如乾首坤腹震足等是。远取诸物。如乾马坤牛艮狗兑羊等是。凡物皆有阴阳。有阴阳则相感而有情。有情则相聚相合而为类。故曰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中爻类为绳。离重目故为罔署。罔罢皆目也。以罔罟取兽于陆曰佃。取鱼于泽曰渔。
包牺氏没。神农氏和。亚(有邑)木为铝。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巽为木。震为足故为铝。铝耒头金也。震为耕故为耒。耒耕具也。中爻艮手。故曰刺地。故亚(右邑)木使锐。而冒以金。使人地易。来形曲。故揉之使曲。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离在上。放曰日中。互艮为市。坎为聚。为众。为民。震为货为归。故曰交易而退。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大。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衣。坤为裳。上衣下裳。乾上坤下。故曰取诸乾坤。自黄帝以前。只短衣。以御寒。无所谓威仪。至黄帝始服冕垂衣。襟袖宽博。彬彬下垂。至尧舜更象日月星辰山龙服。而衣裳之文采大备。
刳木为舟。炎(左手)不木为揖。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 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上巽为木。下坎为揖。说文揖翟(左木)舟也。中爻震为舟。 艮手故曰刳曰炎(左手)。刳说文判也。玉篇空物肠也。剖也。古之 明无锯。故剖木使中空以为舟也。震舟象失传。虞翻等皆以 涣为舟。杭辛斋谓日本易家以震为船。按易林大有之谦云。 方船备水。以谦互震为船也。震为虚。故为舟船。归妹上六 承虚筐也。以震为虚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服牛即驾牛。说文牛部葡(左牛)下引易日葡(左牛)牛乘马。而不言葡(左牛) 义。陈寿棋曰。玉篇葡(左牛)皮秘切。服也。以鞍装马也。集韵葡(左牛) 用牛也。通作用。据此服牛即驾牛也。易林归妹之比云。申 酉脱服。牛马休息。脱服即驰驾也。随互艮为牛。下震为 马。艮为引。巽为利。谓以牛马引重致远。以利济天下也。艮牛象见无妄解。
重门击析。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豫艮为门。坤亦为门。故曰重门。又九家云。从外视之 艮。故曰重门。是以正反艮为重门也。震为析。艮为击。故 曰击檄。震为客。而决躁。故曰暴客。重门深密。击檄警 戒。皆所以备盗。中爻坎为盗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 诸刃过。
小过中爻巽为木为杵。兑毁折。故曰断木为杵。震中虚 为臼。艮为掘。掘地为臼。盖以蜃灰。至之使坚。盛毂于 中。春之以杵。而民食济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失。弧矢之利。以咸天下。羞取 诸睽。
睽中爻坎为弧。为矢。弦说文弦说文弓弦也。 弧说文木弓也。弦木为弧。言以弦牵本使曲成弧也。 剡削也。削木使直成失也。离为威如。兑毁折。故 曰威天下。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通观。观艮为穴为野。为宫室。巽为栋。在外卦。 故曰上栋。艮为字。在巽下。故曰下宇。宇今俗所谓廊詹 也。巽为风。兑为雨。兑为雨。旧解不用旁通。用正象。宜 其不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 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大过乾为衣。巽为薪。管辂以坎为棺椁。大过中实亦坎 象。故亦象棺椁。汉儒以大过为列卦。盖本此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问取诸央。决(左无)上兑为覆巽。巽为绳。上古结绳纪事。今巽覆为兑。 兑为斧。故曰书契。契刻也。吕氏春秋。契舟求剑是也。考 工记。筑氏为削。合六而成规。注今之书刀。盖古用简须以 刀刻字。今殷墟掘出之甲骨文是也。故曰书契。兑为刀。 斧。乾为圜。画刀合六以成规。故取于决(左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聪明上取象之故也。凡易辞无不从象生。韩宣子适 鲁。不曰见周易。而曰见易象与鲁春秋。诚以易者象也。象 者像也。言万物虽多。而八卦无不像之也。像俗宇。释文。 孟京虞姚董。还作象。
象者材也。材犹言行能。阮元训象为分。材与财裁通。言用此彖 辞。说卦象而分之。
爻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动发也。爻交也。卦至六画始有爻。动于下。应于上。 故曰效。效之而当则吉。不当则凶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 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韩注少者多之宗。一者众之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 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后汉仲长统曰。易曰阳一君二 臣。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臣。小人之道也。然则寡者为人 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专以贵贱言。愚谓阳道行则世 治。世治则一君二民而君权一。阴道盛则世乱。世乱则二君 一民。而君权坠。管子霸言云。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 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 也。不可理则乱。故曰小人之道。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成九四爻义。吾道一以贯之。朋从尔思。则百虑也。 憧憧往来。则殊途也。然途虽殊而同归于一。虑虽百亦终致 于一。天下事贞于一而已。何思何虑哉。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 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来之 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咸互乾为日。上兑为月。至夕则日往而月来。至晨则月 往而日来。往收藏也。乾为寒。坤为暑。乾息自复。至始而 藏。坤阴用事。坤消自垢(左女)。至复而藏。乾阳用事。寒暑互相 推。而岁功以成。往则收藏故曰屈。来则用事故曰信。尺 蠖。屈信虫也。见说文。又尔雅疏。蠖又呼步屈。言其以尾 就首。屈而后信。举步之形也。埤雅云。今人布指求尺。一 届一信。如蠖之步。谓之尺蠖。按诗小雅。螟岭有子。果赢 负之。螟蛉食槐叶虫。色绿与叶若一。夏日细腰。以泥砌窠 成。衔螟岭人。螟蛉即尺蠖。成九四巽体。巽为虫。蠖行以 尾就首。先屈后信。故以为喻。咸艮位戌亥。互乾为龙。伏 坤为蛇。乾坤合居于戌亥数无之地。故曰蛰。谁能蛰故能存 身。乾传所谓保合太和也。乾为神。坤为义。精义人神。谓 乾坤合德于戍亥。易林云。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六子生然 后能致用。用利然后身安。身安则德自崇。盖阴阳屈信。循 环无端。不屈则不能信。不蛰则无以为存。阴阳往来。定理 本如是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疾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 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坎隐伏故名辱。坎险故身危。坎为棺椁。故曰死。困六 三爻义。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塔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 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 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解上震为器。为人。互坎故藏器。震为时。为动。动故 不括。解上六天义。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动。不 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 趾无咎。此之谓也。 此释噬嗑初九爻义。震为动为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又身。小人以小 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 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此释噬嗑上九爻义。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 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此释否九五爻义。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 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像 其形渥。言不胜其 任也。
此释鼎九四爻。形渥。郑虞皆作型剧。言因覆束(左食)而被大 刑也。古字音同通用。王弼程传以形为形体。王谓形渥为沾 濡。程谓为汗涩。皆望文生义。不惟不审通假之例。且于经 义显违。以折足覆束(左食)之罪。 只汗涩而已乎。本义多从程传。独此不从。诚以其陋 也。观此曰鲜不及矣。谓及于刑辟也。此可以定其是非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其 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 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 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 知刚。万夫之望。
此释豫六二爻义。左传昭五年。于人为言。败言为谗。 廉下艮。震反。故曰败言。豫与谦同体。亦正反震。故曰诌 曰读。蒙曰渎则不告。以二至上正反震相对。言多故曰读。 豫亦正反震。故亦曰读。系辞与左传之用正覆象。除易林 外。无有喻者。故解左氏而误。解易而误。而诌与渎之故。皆莫知其所自来矣。介研之省。硬也。故曰介如石。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此释复初爻义。
天地烟(左系)温(左言)。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损六三爻义。少男少女。爻无不交。艮为天。坤为地。 为万物。震为生。未交则阴阳分。既交则阴阳合。德。所谓同声同气也。故曰致一。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 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刚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 匆恒。凶。
益上九爻义。二至四艮为身为安为求。震为动为言。坤 为心为民。易。平也。言平易其心而后语也。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 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 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 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 物正言。断辞则备美。其构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 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阴阳合德。而万物乃生。各有其刚柔之作。体刚者得天 数。体柔者得地数。九家云。撰数也。天数九。地数六。言 万物形体。皆受天地之数也。撰与算。音近通用。夏宫群吏 撰车马。郑注撰读曰算。谓数择之。兹与之同。万物变化。 通于神明。其名虽杂。然系之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