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蒙
  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所列的全美500强大企业名单里,赫然跃上了一名新秀、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工业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
  一年之后,奇迹再次发生。当美国《幸福》杂志再次公布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的排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青云直上,一举跃到了第291位,营业额达9.8亿美元,职工人数4000人,它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是谁采用了什么策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领导这家公司的主要是两位年轻人,他们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
  当时,在美国,许多计算机生产厂家,都把研制和生产的重点放在大型计算机上。如被誉为“巨人”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是世界电子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制造厂商,也是最大的电脑生产厂商,其业务范围涉及政府、商业、国防、科学、宇航、教育、医学和日常生活研究的各个领域,产品销售至12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400多亿美元。就是这样一家久负盛名的大公司,竟然没有一台个人电脑上市。虽然当时微型电脑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但大多是供工程师、科学家、电脑程序设计师使用,还相当不普及,普通家庭很少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决定另辟新路,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计算机上。
  创业开始,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自己的金龟牌汽车,沃兹奈克卖掉了心爱的计算机,凑了1300美元。没有工作场所,他们就在乔布斯父母的汽车库里工作。他们弄来廉价零件,利用业余时间在汽车库里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家用电脑,命名为“苹果Ⅰ号”。当他们把这台电脑拿到俱乐部去展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电脑迷,他们纷纷要掏钱购买,一下子就订购了50台。为了生产这50台电脑,他们跟几家电子供应商谈妥,以30天的期限,向电子供应商们赊了2.5万美元的零件,结果在29天之内就装配了100台家用电脑。他们用50台电脑换了现金,还偿还了供应商的借款。
  从此,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订单源源不断。他们认定家用电脑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电脑。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投资商马克拉的帮助,他愿意投资9.1万美元,美国商业银行也贷给了他们25万美元贷款。然后,他俩又开始了游说活动,募集到60万美元的资金。这样,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宣告正式成立。马克拉担任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任副董事长,斯科特任总经理、沃兹奈克任副总经理。
  他们将办公地点从汽车库里搬了出去,又网罗各方面人才,共同进一步研制和改良家用电脑。不久,他们向市场推出了“苹果Ⅱ号”、“苹果Ⅲ号”和“里萨”等个人电脑新产品。
  苹果计算机公司独辟蹊径,瞄准别家计算机公司遗漏的“盲区”,闪电般向市场推出的家用电脑,迎合了美国大众的需要,销路非常好。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买到一部苹果计算机,形成了苹果计算机销量与日俱增的大好形势。到1981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占据了美国市场上个人电脑总销售量的41。2%。难怪在纽约基础书籍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畅销书《硅谷热》中,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发迹和崛起的速度极为赞叹,认为“一家公司只用了5年时间就有资格进入美国最大500家企业公司之列,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最大的敌人

  果断就获得信心,信心就产生力量,力量是胜利之母。
  ——亨利希·曼
  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奥里森·马登,请马登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马登说完他的故事后,马登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马登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马登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吧。”
  于是马登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几天后,马登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
  “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
  他还风趣地对马登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自信的柱子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英国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除了年轻,他一无所有,但他很幸运,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却十分自信,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完美的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在种种压力下,他陷入两难的境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就意味着公然与政府官员作对;放弃吧,又有悖于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
  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是摆设,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300年过去了。
  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府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顶天花板的柱子仍是那一根。直到某一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奇异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做“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人们在仅存的一点儿资料中找到了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以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莱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所有人都相信,当自己读他的名字时,都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爱的教育

  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
  ——德谟克利特
  一次,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给夏令营的小朋友讲故事。盖达尔此次要为小朋友们讲的是童话故事《一块烫石头》,小朋友们已经期待很久了。
  大礼堂里,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除了盖达尔的声音,整个礼堂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到。此时,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有时还故意使劲跺跺脚,发出惹人讨厌的声响,跺完脚后还露出得意的神情,她的举动仿佛在告诉小朋友:“你们看,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爸爸讲故事,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听到!”
  盖达尔看到女儿的行为,立即停止了讲故事,他突然提高嗓门,大声地对大家说:“那个猖狂的小家伙是谁?请你们把那个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家安静地听故事。”
  小珍妮一下子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亲爱的爸爸竟然会这样说她,虽然她连哭带喊地赖着不走,想让爸爸心软,但是盖达尔不为所动,坚决要求工作人员把珍妮拉出会场。
  之后,盖达尔又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热烈的掌声。盖达尔给孩子们讲的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还通过对小珍妮的惩罚,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谁,都不应以优越助骄纵。一个人,如果因优越而蛮横,只会使自己变成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成为仗势欺人的人。
  因此,小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恰恰来源于他们身边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恰恰来源于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或者他人。

  父亲的教导

  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
  大约在玛丽亚12岁时,有个女孩子总是跟她过不去,她老是挑玛丽亚的缺点,什么她讲话声音太大,她是皮包骨,她不是好学生,她是捣蛋鬼,她骄傲自大……有一回,听完玛丽亚的“控诉”后,她的爸爸平静地问道:“这个女孩所讲的这些是否都是事实?”
  “差不多。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样回击她!这同是不是事实有什么关系?”
  “玛丽亚,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难道有什么不好吗?你现在已经知道那个女孩子的看法,去把她所讲的一一写在纸上,在正确的地方标上记号,其他的则不必理会。”
  遵照爸爸的话,玛丽亚把那个女孩子的意见罗列在了纸上。她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孩所讲的差不多有一半是正确的。有一些缺点是玛丽亚无法改变的,例如她特别瘦的身材;但是大多数她都能改,并愿意立即改掉它们。有生以来,她第一次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升入中学后,有一天,同学们说好到附近的湖边去野炊。那天很阴冷,玛丽亚的妈妈千叮万嘱,要她千万别下湖。可是,当别人下水时,不甘落后的玛丽亚也穿上游泳衣,上了划艇。当她最后划向岸边时,几个顽皮的男同学开始摇晃她的船;在要靠岸时,她的船翻了。为了不掉进水里,玛丽亚一个大步想迈上岸去,却不料踩到了一个破瓶子,玻璃渣一直插到她脚跟的骨头上。
  玛丽亚被送进了医院。父亲来看她。她辩解说:“我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下湖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我老实在船里待着,就不会出事了。” “但他们都错了!”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会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人,他们自认为在对你负责。不要忽视他们的意见,但你只能吸收正确的,并努力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在人生许多关键的时候,父亲的这个教导总是萦绕在玛丽亚的耳边。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玛丽亚来到好莱坞闯荡。在电影城,她试遍了每一家制片厂。岁月流逝,转眼两年一晃而过,玛丽亚还没有找到工作。有一位导演讨厌她的外表,他说:“你的脖子太长、鼻子太大,你这副样子永远演不了电影。”玛丽亚想:“倘若这导演说的是正确的,我对此也没有办法。对我的脖子和鼻子我又能怎样?可是,也许这意见并不对呢。我觉得应该继续用加倍的努力来赢取成功!”后来,一位善良、聪慧,名叫杰罗姆·科恩的人给了她所需要的正确意见。他对玛丽亚说:“你应该学会用你自己的方法去演唱。”
  她认真思索了科恩先生的话,觉得很对。这些话开始鼓舞着玛丽亚,正像父亲常对她讲的那样。不久后,好莱坞夜总会宣布候补演员演出节目。同以往一样,“候补玛丽亚”又一次登台了。但这次,她再不试图模仿别人,她决心做真正的自己。她不想施展所谓的魅力,而只是穿上一件普通的镶有黑边的白罩衫,用她在德克萨斯学到的唱法放开喉咙歌唱,玛丽亚终于成功了,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