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烈传-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
  四人看罢,也不知其中之意,便将香烛礼仪,送在童子面前,说:“此是徐元帅的下情。今日不见师父道范,敬留此山,以表微忱。”那童子对四将收了,因清上山清斋供养。四将说:“军情重大,不敢迟延。”即刻辞了童子,跨马紧紧的走着。一路上雪雾天晴,风和日朗,处处是堪描堪画的人世蓬莱,种种是难说难穷的幽奇景致。未及下午,已到营中,恰值常遇春也在座。四人将前事备细说了一遍。徐达说:“既如此,朱、薛两将军必有下落了。”四人又将书一封,递与常遇春说:“此书是张三丰送与将军开拆的。常遇春急急开来看时,也是四句诗:
  一世多英武,胸中虎豹藏。
  先于和里贵,后向柳中亡。
  常遇春见了惊得呆了半晌,因向众位说:“这诗是当初老母生下不才之时,方才三日,忽有一位老人,走到堂前说道:‘你家新生令郎,大有好处,我有小诗一首,是他终身谶兆,你可收而留之。’言罢,便不见了老者。后来不才长大,老母就将此诗,置在锦囊之中,付我收留。不才承命外出,也带之而行。今看此诗字迹,与前诗字迹毫无两样,因此心下惊奇。”一面说,一面就在左手佩带中,取出紫囊内的诗来看,果然无差。众人也都惊讶。恰好营前报道:“朱、薛两将军到来。”徐达连忙出帐接道:“两位将军那里去来?我等在营中,寻觅不见,十分焦躁。”朱亮祖、薛显便说:“我二人同诸将追逐王保保之时,意下也要收兵,忽遇一个道人,将手指说:‘两位将军,前面骑马的不是王保保么?你两位趁此不捉了他更待何时!’我们二人便纵马去赶,那王保保飞烟也似去,我们两马也飞烟也似的随着他,及至天晚,已过了潞安等府。只听路上人说:‘真是神兵从天而降,那个敢不顺服。’夜间也止不住马头,惟见一个头陀,三个道士,驾鹤而行,便觉七八万人,拥护在后边随着。因此潞州、汾州、朔州、忻州、崞州、代州、岚州,所有山西地面,三府十八州,俱皆纳款。今早旋马而回,来见元帅。”徐达不胜之喜。此是洪武二年已酉春正月,平定了山西,便一面差官申奏金陵,一面设宴与朱、薛二位将军称贺。把酒之中,说起张三丰神异等事,各人神情竦然。
  次日徐达便领兵下陕西。兵至潼关,与唐胜宗、陆仲亨相会,议取陕西诸郡。众将俱说:“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且庆阳势弱,易于临洮。不如先取庆阳,后从陇西进取临洮为是。”徐达说:“那庆阳城险而兵悍,未易猝破。彼临挑之地,西通陇右,北界河湟,得其人民,足以备战斗;得其地产,足以供军储。我以大军蹙之,李思齐必然束手就降,临洮既克,诸郡自下矣。”诸将悦服。遂进兵克了陇州、泰州及巩昌地方。因集马骑步卒,一齐直趋临挑府正东五里紧兰滩安营。徐达对诸将说:一我想思齐其势已穷,得一人谕以利害,必来投顺。”只见蔡迁欲往。徐达便令轻装,直至城下,与思齐相见。蔡迁委委曲曲的劝他纳款。思齐犹豫未决,又有养子赵传相阻说:“如果不胜,尚有西番可连。”惟是诸将齐声道:“还是早降,可免杀伤之厄;况今元兵百万,且不能胜,纵连西番,亦无用武之地,不如降为上策。”思齐便随蔡迁奉表乞降。徐达待以国士之礼。安抚了百姓,便起兵攻庆阳。
  那城池是张思道同弟张良辅把守。朱军阵上,郭英扣城溺战。思道即欲率兵出迎。良辅向前说:“大明兵势如山,李思齐尚且降伏,兄将何为!弟意不如假意献城,图个空隙,刺了徐达,以报元主,也显得我们的忠心。不然,孤军出战,既无后援;弃城而走,又遗耻笑,兄请度之。”思道从计,遂开门出降。郭英引见了徐达。徐达留了部将,镇守庆阳;令张思道等,随军中向西征平凉府。在路二日,军至延陵地界,思道自恃兵精将悍,且有王保保为声援,贺宗哲为羽翼,平章姚晖为爪牙,见徐达前军已行,便随后杀了军卒数千人,截了粮草一半,径向北而走。哨子报知徐达。徐达大惊,说:“真个是海枯就见底,人死不知心。不料思道兄弟,如此奸毒。”即令郭英、朱亮祖、傅友德,各带兵马三千,分着三路追赶。
  且说思道同弟良辅,杀死朱兵三千有余,抢得粮草数万,心中甚是快乐,向北而行,恰到径州地面,当先一军,正是催粮骑将廖永忠,便勒马横枪来问。良辅不知情由,便道:“吾乃张良辅同兄思道,近以庆阳降大明徐元帅,今奉军令,上山西、河北催粮。”廖永忠心下思量:“我奉军令催粮,岂有用他再催之理?况从来钱粮重事,元帅决无差托新降之将,且原何更无他人同催,径用他兄弟两个?”便大叫道:“你既催粮,何不向前行,反从北走,必是降而复叛之贼,劫我粮草的。”良辅被永忠说破,无以为应,便挥刀来敌。永忠奋力敌住他兄弟二人,战未数合,恰好郭英、朱亮祖、傅友德三人赶至,两下夹攻。良辅兄弟力不能支,遂逃入径州,士卒死者过半。徐达便遣四将抄他出入之路,俞通源略其西,傅友德略其东,朱亮祖略其南,顾时略其北。良辅着人夜半缒城往宁夏求救,又被巡军所拿,于是音信隔绝。城中乏食,只得煮人汁和泥食之。徐达四下着人布令,说:“反叛的只是张良辅兄弟,其余皆是良民。如有生擒来献者,赏银千两;斩首来献者,赏银五百两;开门投降者,赏银一百两。如终抗拒,城破之日,尽行诛戮。”良辅部下万户挥使姚晖与子姚平商议,诈称西门城垣将倾,请良辅上西城市探修茸。良辅只道是真的,果然往到西门。他父子上前一刀砍死,乘势开门纳降。徐达统兵入城。张思道因挈妻正要投井被军士枭首来献。徐达令将首级一路号令前去,出榜安民。于是陕西八府,悉皆平定。次日上表奏捷。差官出得城来,恰报有圣旨到来。未知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一回  常遇春柳河弃世
  却说徐达见有圣旨到来,即忙整排香案,迎接到堂,三拜九叩首,山呼万岁礼毕。使臣宣读诏书道:
  敕谕大元帅徐达:朕闻卿等屡次捷音,所向必克,此朕得
  所托也。不期元主,即今三路分兵,侵我边鄙。以丞相也速为
  南路元帅,领兵十万,从辽东侵蓟州;以孔兴同脱列伯为西路
  元帅,领兵十万,从云中攻雁门;以江文靖为中路元帅,领兵
  十万,攻居庸;三处最急。特令李文忠前到军中,副常遇春领
  兵十万,以当三路之患。卿宜统率大兵,镇守山西、陕西沿边
  地方,以杜王保保入寇。特此诏示,望勿羁迟。
  徐达得诏,即令常遇春为大元帅,李文忠为左元帅,郭英为右元帅,傅友德为前部先锋,朱亮祖为左翼先锋,吴祯为右翼先锋,华高、薛显、蔡迁、费聚、金朝兴、梅思祖、黄彬、赵庸、韩政、顾时、汪信、王志、周德兴、张龙十四员大将,率本部军校步兵十万,随行听遣,即日出延安府进发。兵至潼关,常遇春对诸将说:“元兵三路来侵,乃虎护九谷之势,我军先救何处为是?”李文忠说:“孔兴与脱列伯二人进侵山西,有徐元帅沿边镇御,必无他患。今江文靖来攻居庸,那居庸是北平左辅,乃蓟镇所控,东至辽阳,西至宣府,约有一千余里,中间古北口、石门寨、喜峰口、镇边城、黄花岭、八达岭、俱极冲要,诚为紧急,兼之他进攻辽东,以为恢复北平之计,使我兵东西受敌,元帅宜领兵径抵居庸。若擒了江文靖,则余兵自然落胆。”常遇春依计,便整肃队伍,从蒲州、河北一路来援居庸关,不题。
  且说元丞相也速领兵过蓟州、遵化、香河、宝抵,前至通州正东十里安营。我们总管曹良臣镇守通州,闻知元兵大至,因与部将陈亨、张旭议道:“我兵止有三千,何以迎敌?还宜设计以破之。”因下令集民间驴、骡,不拘多少,身上缚草为人,穿戴衣甲,执着长枪、大弓,依着树木,插立鲜明旗号,于十里外,高原之上屯扎下;用妇女三百,俱扮作男人,擂鼓敲锣,不住的呐喊。城头之上,也一般装扮把守。陈亨可率精锐一千,于大河左边埋伏。张旭可率精锐一千,于大河右边埋伏。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曹良臣自率精兵一千,二十里外迎敌。再选居民壮了五百,执着五色旗号,按方而列,驻在城外深池之旁,中间设立高台,上缚草人,着了衣服,虚张声势。众将得令,依法而行。恰好也速大兵已到,良臣奋力来迎,自未至申,天色渐渐将晚,良臣拨马便走,那也速乘势赶来。一路高原之上,但见军马摇旗呐喊远望竟有数十万之众,驻扎不动。也速正在疑心,早见绿林中一盏红灯宠,朗然高挂,两边伏兵不知多少,横冲直撞的来,真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左有陈亨,右有张旭,后有曹良臣,三千兵排死攻击,杀得元兵四散奔溃。也速只得领了败兵,向辽东而走。曹良臣等只是鼓噪赶来,直到蓟州而还。恰有元兵江文靖领兵来攻居庸,也速幸得合兵一处。镇守居庸的原是都督孙兴祖,闻元兵合来侵犯,正要出兵迎敌,只见哨子报:“有常遇春领兵十万,前来救应。”不胜之喜。次日,江文靖在锦州列阵溺战,常遇春自挺枪相迎。未及五六合,把也速一枪刺死。江文靖舍命而逃。遇春骤马追到,便活擒于马上。元兵踏死者不计其数,斩首一万六百七十余级。常遇春对着孙兴祖说:“都督可仍镇此关,我们当提戈北往。”即日进发,克了大宁、兴和、开定,竟至开平府十里外安营。
  开平守将乃元骁将孙伯役与平章王鼎。他二人便出城拒敌。常遇春令左翼朱亮祖,右翼吴祯三路分兵而进。郭英把王鼎活擒过来,送至军前泉首号令。逃脱了孙伯役,遇春既取开平府,遂进兵到柳河川安营。
  当晚遇春独坐营中,忽然得疾,精神甚是恍惚。帐中军校,即时传与各营,众将都来问安。遇春说:“某与诸公数年共事,期享太平,不意今日在此地,与诸公永诀。”众将惊问原故。遇春将生时老者的诗,与前者五台山张三丰送来诗的事情,重新说了一遍,因说:“‘先于和里贵,后向柳中亡。’我于和州得通圣主,幸而所在成功,受了显爵,今兵至柳川,其亡可知。且病体十分沉重,诸公可为我料理身后之事。”驻在营中,约莫半月,果然病笃,瞑目而逝。时年四十岁。李文忠下令诸将,且勿举哀,将衣衾、棺木,备得齐整,殡殓了,即着金朝兴领兵三千,保护灵枢而回。不一日来到龙江驿。太祖闻得信息大惊,御制祭文,亲至驿中致祭,驾诣柜前,拈香、敬酒、焚楮,长揖痛哭而还。且命葬于钟山草堂,追封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王。溢曰:忠武。配享太庙。长子常茂袭郑国公;次子常荫袭开国公;三子常森袭武德侯。追赠祖考三代。
  却说孔兴、脱列伯二人,闻知常遇春身故,进攻大同甚急。太祖传旨:李文忠为大元帅,汤和补左元帅,其余将住,仍供;日职,来救大同。李文忠领兵过云中出雁门,次马邑地方,遇着元兵数千突至。文忠乘其不备,挥兵一鼓而败之,捉了平章刘帖木儿及龙虎四大王。此时天大雨雪,文忠疑有伏兵,因令哨骑出入山谷,查视彼卒往来。却见哨马回报:“我军前队已去敌五十里之地屯驻。”文忠与诸将商议,说:“我军去敌五十里之遥,分明示之以弱。”即传令去敌五里,阻水为营,乘晚而进。一边传与原守大同将帅汪兴祖得知,以便彼此攻杀。大兵驻扎方定,忽见黑云一片,压住营垒,宛如夏盖。文忠望了半晌,对诸将说:“有此云气,必主贼兵劫营。”传令傅友德率前军三万,张龙、周德兴二将接应朱亮祖率后军三万,王志、汪信二将接应;吴祯率左军三万,顾时、韩政二将接应;郭英率右军三万,赵庸、黄彬二将接应。俱北退五十里,于白杨门四面埋伏。只候晓星将落,东日将升,林中放震天雷为号,便发伏围剿元兵。汤和统军五万,分作十营,如连珠相似,布列平坦地面,一路接应我军。但只护行,不必相杀。自领大队三万,袜马炯军,安住营寨,坚立不动,只待元兵来劫,便向北且战且走。众将得令而去。将及三更,果然脱列伯领着元兵,竟从西营杀入。李文忠挥兵北走,脱列伯骑兵赶来,路上早有十营军马相继救应。比及天明,前至白杨门,文忠大队人马,都投深林中去。只听轰无一声炮响,四下伏兵一齐杀出,密密的把元兵围住了厮杀。文忠立马于高原之上,着人高叫:“元兵中擒得脱列伯来降的,从重加赏,决不食言。”须臾之间,果有本部将士,缚着脱列伯来献。文忠即令军中取过白金五百两、彩绢二十匹,重赏来将。投降士卒,计有二万多人。辎重、马匹,不计其数。孔兴闻知信息,也解了大同之围。绥德部将,乘机斩首,来到军前纳降。哨马星飞报于元主。元主晓得事都不济了,从此以后,越发的往北而行,无复南向之心矣。西北一带地方,悉皆平定。李文忠便班师驻于汴梁,差官奏捷。太祖看表大喜。只见太史令刘基出班奏道:“臣观北兵今日势衰,不如乘此锐兵,四路穷追剿灭,庶几后无他患,古人说:‘除恶务尽,树德务滋。’伏惟陛下圣裁,以便诸将行事。”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二回  高丽国进表颁扬
  且说刘基奏称:“元兵既败.正直乘势剿击。”恰好邓愈等向承钦命,征讨广东、广西洞蛮,及唐州一带地方,也得胜而回。太祖因对刘基说:“平定中原及征南诸将,尚未赏赉。朕欲赏赐之后,方议出师。”刘基回奏说:“陛下英明神武,所见极好。”即命库内办取赏赐纹银,次日颁出:徐达白金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李文忠、廖文忠各白银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五表里。胡廷瑞、杨璟、康茂才各白银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