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深宫嫡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深宫嫡女- 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可以不做唯一的女人,但却要做唯一可以帮他到底的女人。

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她都有勇气面对一切,平衡该平衡的,牺牲该牺牲的,站在他身后,为他排忧解难。

所以才有了方才一番陈情。

帝位未立,后妃未定,上表请登基的朝臣们对后位也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现在提起这个还不晚,有的是时间让长平王慢慢考虑。

可是出乎如瑾意料,长平王并没有考虑什么,听完了,直接就说:“不必。”

如瑾看他。

他也看如瑾,认真地说:“瑾儿,你的心意我都明白,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肯说出这些话,是完全将我放在心里——只是我不想走先帝的老路,也彻底厌烦了他那套后宫平衡之术。我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想为。我早就决定一辈子只娶一个女人,后来遇到你,定下你,以后也就只要你,只要咱们的孩子,无论当王爷还是皇上,在王府还是后宫,都不可能再要别人。除非是我看走了眼,定的人错了,才会考虑再换一个。可你是错误的人吗?我想要的女人是体贴、智慧、勇敢、大度,眼光长远而心怀天下的,是胸怀坦荡干净澄澈的,这些好处你没有吗?我想要个家,你没给我吗?”

如瑾心潮起伏,努力克制,“阿宙,你若要走这样的路,注定很难很难。”

“虽然注定艰难,但不试过就放弃,我不甘心。”

然后他问,“你呢,你甘心么?因为自己娘家不得力,就退而求其次,将我拱手让给别人,你可甘心?”

当然不甘心!

如瑾眸中升起簇簇火焰。

她死过一次才换来的新生活,怎甘心轻易放弃呢。

既然他已经想得明明白白,肯担当,她又怕什么。娘家不争气,那就她自己争气好了,借不上侯府的力,她将手下势力培养壮大就好了。

凡世间女子之委曲求全,大半来自于男人的粗心大意或刻意为难。此时长平王清清楚楚表明了态度,她全然没有后顾之忧,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

“那么我要做皇后。”如瑾深深看着身边的男子,眼眸明亮,“不许你纳妃,也不许有近身宫女,从始至终都只能有我一个人,只有我站在你身边,只有我为你生儿育女。国之储君在我的孩子里挑,公主的荣光只属于我的女儿,你能答应么?”

笑意在长平王幽深的眼中晕开,“当然能。”

他喜欢她这样霸道的,不由分说的语气。

“若我不肯进宫,要在外头住,在外头带孩子呢?”

“这算什么,我也不想住宫里。”

“好。”如瑾将手贴在他胸口,感受里头有力的跳动,“那么这些违背常理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我和你一同承担。悍妇也好,妖后也罢,不管世人和后人怎么说,我们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嗯。”

一夜北风紧,如瑾却觉得暖春将至。

仿佛生活又燃起了无限希望,有了新的奔头。前头是万丈深渊还是荆棘密布都不打紧,有依靠就有勇气,她可以混不吝地披荆斩棘。

第二日一早她就打发人去给礼部的侍郎戴稳透了口信,暗示他要有所动作。

这个戴侍郎当日是凭着刘家的关系被提上来的,在外人眼中早就是如瑾一派的人,她不用白不用,何必担个虚名。

然后又分别给林安侯纪家和安阳侯赵家通了气。

这些人都是惯会见缝插针的角色,不愁麻烦,只愁没机会。

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眼看除夕将至,早已挂印的诸位高官显贵同时收到了一个消息。有人联名上表,请新帝立侧妃蓝氏为后,入主中宫。

jjll99,tjjxjy,leiboo,madmei,ltsbw5201314,拿老公换肉吃,琪琪2012,wangqwangz,13849868077,nicco,yaodi,apt34567,谢谢诸位的支持,非常感谢!

486后位风波

眼看着马上过年,突然有人闹了这么一出,闻信的官吏们无不愕然。

有老臣当即就气得破口大骂,骂带头上表的安阳侯等几位是奸佞小人,专会祸国殃民的谄媚之徒。

也有暗地里捶胸顿足懊悔不已的,怨怪自家后知后觉,光想着过年了,公事上懈怠,结果没赶上第一茬献媚。

有人立刻把心一横,当即跟风写了附议的折子,匆匆送往通政司,与安阳侯几人的联名上表前后相差不过半日。本已经没心思做事、一心等着过年的通政司几员值守小吏突然接了许多奏折,还有送折人的孝敬可拿,顿时都来了精神,乐乐呵呵地忙起来,一面私下里揣度着这股子劲风的方向和势头。

还有权衡再三的人,最终也拿不定主意,索性就着过年休沐的由头假作不知道,对此事保持了沉默。

却也有唱反调大力反对的,写折子恳请不要立蓝氏如瑾为后,历数如瑾做过的不贤良不宽厚的事情,从娘家到朝廷,数了个遍,还把现在觉远庵苦修的正妃张氏抬了出来,搬出先帝赐婚旨意,言说正妃犹在,岂能将侧室扶正。

其中尤其以与安国公府素有瓜葛的几个臣僚反对得最厉害,又把安国公府当初问罪的情况旧事重提,说其中有冤情,必定有人背后捣鬼故意陷害,将矛头直指如瑾。

还有拎不清状况在里头和稀泥的,说蓝妃不是有孕未生么,不如就等生了再定位分,若生了儿子还可考虑是否立后,若生的是女儿,就只能立妃云云。

这主意一出来就遭到双方反对,没人支持。

一时间各方表态,安阳侯等人的上表犹如热锅里烹了油,将本已冷清下来的朝堂弄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

偏生各衙门早就封了衙,根本不办公,于是接折子的通政司成了满朝上下最热闹的地方,人来人往,吏员们接银子接到手软,心里乐开了花。京城里四下通气打听消息的豪奴贵仆也是到处走动,临近年关着实忙了一把。

如瑾坐在家里继续绣荷包,是准备孩子出世后挂在床头纳吉的,因此绣得十分认真,并不假手他人。

一边绣,一边听吴竹春报备外头的动静,听到热闹处,就付之一笑。

外面闹得再热乎也在意料之中,用那些腐儒的话说,立后之事关乎国本,马虎不得,安阳侯几人的上表起了头,接下来有的闹呢。

好在是年关,再闹也只是私下里闹,摆不到明面上来,通政司收起的折子要等到正月里开衙才会递交天听。

“今天好几位老臣都来府门求见,王爷一概没见,只说在安排辽镇军情。”

如瑾笑道:“比之军情,立后的事就不要紧了,老臣们也只得吃闭门羹。”

“主子说的是。”

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就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到了二十九,依旧延续前日的乱乎。

长平王府闭门谢客,除了为军情上的事,谁来也不得进门。终于到了除夕夜这天,有些人反应过来了,顿时老实了许多。想置身事外的依旧保持沉默,想讨好的继续往通政司递折子,有那上窜下跳反对的,也收敛了一些,甚至有人私底下贿赂通政司吏员,将之前言辞激烈的折子拿回来换了一份温和的,或者干脆变了主张,附和起立如瑾为后来。

除夕夜长平王和如瑾守岁,特意去宫里接了陈嫔娘娘出来,又将秦氏叫到一起,四个人围在辰薇院暖烘烘的屋子里闲谈。底下丫鬟婆子内侍团团围着,到了夜半裹上锦裘去院子里看烟花,着实和美。

子夜一过,陈嫔和秦氏分别回安置她们的院子了,如瑾和长平王换了寝衣歇下,刚躺下就有加急的军报送来。这方面长平王从不耽误,当即又披衣起来看奏报。

看着,嘴角就带了笑。

如瑾拥被靠在床头,问:“哪里的喜讯?”

“蔺国公那边的。”长平王飞速写了批语,出去交给底下人送走,回头重新躺回枕上,将如瑾搂在怀里,“前日活捉了李园昌与其麾下主将,正在押解回京的途中。匪首就擒,底下溃散的各部大半缴械投降,宁死抵抗的也快要收拾干净了,不出半月蔺国公必定可以凯旋。”

“果然不愧是老将。”如瑾由衷赞了一句。

长平王心里显然也很痛快,又提起辽镇,“留在那里的将帅还算得力,战事有条不紊,只是那边天寒,行军打仗不是很便利。稳稳拖着也好,总之现在用的是他辽镇的粮草辎重,朝廷不费钱粮,围堵何氏一个冬天,到了开春他们粮草耗尽,这边正好收网。”

有一种四方将定的坦然。

于是这一夜如瑾睡得很安稳。

黎明时分朦胧醒来,听见身边人沉静的呼吸,她心里踏实,又闭目睡去。

初一这一天按照惯例,本该是朝臣命妇们进宫拜见的时候,但今年情况特殊,长平王不登基,索性连这套规程都省下了,只定了初三去祭天,将前两日空下在家休息。

没什么要紧事可忙,初一这日如瑾就睡到了日上三竿,睁开眼就看到通亮的窗子。

因要养胎,不用去几家长辈处拜年,反而是熙和等人派了家中小辈来王府拜会,知道如瑾不宜长时间待客,都是匆匆行个礼便告辞。

熙和派来的是长媳,温柔沉默的妇人,循规蹈矩得过头,问安恭贺之后就没有下话可说了。倒是跟来的嬷嬷是熙和身边的,和如瑾搭了话:“我们长公主惦记蓝妃的身子,特意让老奴来问问您这两日如何,需要什么东西只管说。眼看着要临盆了,天气还没回暖,长公主叮嘱您千万注意着些,别受凉受寒。”

“多谢他老人家记挂。”如瑾笑着道谢。

那嬷嬷不动声色四下看看,见跟前只有如瑾身边的人,便说,“年根上外头吵闹的因由,我们长公主也略有耳闻。朝堂大事她不管,但侄儿家里立谁为主母,她做姑姑的倒是可以表一表态。”

如瑾没想到熙和会借着拜年提起这事,于是含笑静候下文。

那嬷嬷说:“我们长公主的意思,昔日先皇后张氏阴德有亏,死于非命,死后先帝都不肯给她发丧,也未同意让她入皇陵,可见她是不妥当的。当日赐婚让她侄女嫁给王爷,也是她一手促成。她本人都不妥,安排的侄女怎会是好的?果然王妃张氏屡屡有错,最后被王爷打发去了庵堂——这也是给他们张家留个脸面,没有直接休掉就是好的。现如今王爷要继承大统,后位自然轮不到她,立后立贤,我们长公主说,蓝妃内能持家外能辅国,是再好不过的人选。她改日就会去太庙祭告,和祖宗们提一提此事,回来写表。”

说得这么直白,真是出乎意料。

按熙和的地位身份,着实没必要如此表态。

如瑾愕然之余却也欣然接受对方示好,站起来朝熙和府邸的方向微微施礼,“多谢长公主。”没有推辞菲薄,说什么当不起之类的话。

嬷嬷笑着客套了几句,领着熙和的长媳走了。

后来和长平王说起此事,长平王笑道:“熙和姑母心里有数,从不做没谱的事。”

如瑾只以为熙和是为自家子孙铺路,一时没在意。初三日长平王领着群臣祭天,熙和真得带着几个老姐妹去太庙告慰祖宗,回来就按照当日说的,以长公主的身份联名上表陈情,附议立如瑾为后。

这直接将腊月里的热闹又勾了起来。

眼看着朝廷上下要开衙办事了,关于立后的讨论便由此拿到了明面上,又是一番闹腾。

有几个御史受了安国公府所托,写折子提议重新查证安国公府当日的罪名,并给王妃张氏平冤昭雪,莫让小人一手遮天。

小人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过了初五,恢复早朝的第一天,阁臣们就将立后事拎出来说。

长平王言道:“本王尚未登基,你们倒着急立后。现而今四海未靖,战事未平,满朝上下不在意立国安邦之事,反在本王的后院留意。你们安的是什么心?”

当下发作,将言辞最激烈的几个折子扔下去,把写折子的下了诏狱。

有言官上书分辩,提醒不能让臣属“因言获罪”云云,否则堵塞言路,国将不国。长平王当即将这人也下了狱,冷笑:“若觉得本王是分不清忠奸良莠的昏聩人,直接上表请本王让贤便是,你们不能因言获罪,倒可以肆无忌惮胡言乱语了?有本王在一天,大言误国之事,就绝不可能发生。”

此番,满朝上下似乎才想起来,这位王爷不是什么善茬。

当日在先帝寝宫前就敢杖杀阁臣的,现在掌了大权,更是想收拾谁就能收拾谁。

谁愿意触霉头?

当即有人退缩,到通政司去贿赂改折子。

到了蔺国公那边的胜利传遍朝野,安阳侯几人又率先上表请长平王登基,将立后的事也再次重提。这下附议的人多了,京中重臣和封疆大吏纷纷有书递上,一片颂扬之声。

长平王对此却并不是太高兴。

如瑾劝他:“你刚准备继位,朝局未稳,底下人心里也都不踏实,说话做事就难免失衡。待日后各方面都稳定了,大家也习惯了你的做事风格,慢慢地才敢放开手脚。现在应声虫多一些有什么关系,总比都是唱反调的好。趁着他们心中畏惧,你倒可以大刀阔斧做几件事。”

长平王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要压着言官稳定局势,一方面又希望臣属在大事上各抒己见言之有物,本身就是矛盾,也唯有一点一点慢慢来了。遂调整了情绪,按部就班地做事。

如瑾这边却动用了崔吉初初搭建起来的人手,分配给他们第一件事。

就是彻底打压安国公府。

她打定主意要做皇后,风声放出去,就不许有人跳出来阻拦。安国公府当日被长平王打击得几乎一败涂地,不过保留了人命和爵位而已,却还不死心,到现在还想趁着新帝登基捞一笔好处,想拿张六娘的正室地位做筹码,简直痴心妄想。

他们未必是真要皇后之位,或许更自知要了也没好处,不过是借机换点油水,不甘心沉沦下去罢了。

但这也不行。

杀鸡儆猴,就拿张家开刀。

“不是有言官上书要重新彻查当日之事么?那么重新查便是。只这次,要让他们知道厉害。”

如瑾吩咐下去,崔吉带人做事去了。

他是杀手出身,官面上不熟,该怎么取证,怎么让对方有苦说不出,这些弯弯绕绕要靠宦海里混过多年的人来做。

如瑾用的是江五小姐的父亲,京兆府老官江汶。

这位是再好不过的人手,一用才知,真是一肚子层出不穷的阴人手段,直让如瑾怀疑江五不是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