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吕氏春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中适,乃成黍稷也。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 
阴土必得,大草不生,草,秽也。又无螟蜮。“蜮”,或作“螣”。食心曰螟,食叶曰蜮。 
兖州谓蜮为螣,音相近也。○惠氏栋云:“‘蜮’,当为‘■’。”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兹, 
年也。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耜六尺,其刃广八寸。 

古者以耜耕,广六尺为亩,三尺为甽,辽西之人谓之“■”也。○《周礼》“广尺深尺曰■”,此云 

 “三尺”,黄东发谓于正文不合。其言曰:“耜者,今之犁,广六尺,旋转以耕土,其块彼此相向, 

亦广六尺,而成一疄,此之谓亩。而百步为亩,总亩之四围总名。 ‘其博八寸,所以成甽’者,犁头 

之刃,逐块随刃而起,其长竟亩,其起而空之处与刃同其阔,此之谓甽。”案此所云,则与 《周礼》 

相近。“■”,字书无考。耨柄尺,此其度也;度,制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耨, 
所以耘苗也。刃广六寸,所以入苗间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地耕熟则肥, 
肥即得谷多,不则瘠,瘠则得谷少,故曰“可使”也。人肥则颜色润译。使苗坚而地隙;人耨 
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缓,柔也。 
     草諯大月。大月,孟冬月也。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 
后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传》曰“土发而耕”,此之谓 
也。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终也。三叶,荠、亭历、菥蓂也,是月之季枯死,大 
麦熟而可获。大麦,旋麦也。○《初学记》二十七引《吕氏》“孟夏之山百谷三叶而获大麦”。日至, 
苦菜死而资生,菜名也。○“资”疑即“薋”蒺藜也。而树麻与菽,树,种也。菽,豆也。 
此告民地宝尽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狶首生而麦无叶,凡草,庶草也。日中,春分 
也。众草生而出也。狶首,草名也,至其生时,麦无叶,皆成熟也。而从事于蓄藏,藏之于仓也。 
此告民究也。究,毕也。刈麦毕也。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五时,五行生杀 
之时也。见生,谓春夏种稼而生也。见死,谓秋冬获刈收死者也。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 
谋。天降四时,地出稼穑,自然之道也,故曰“不与民谋”。 
     有年瘗土,无年瘗土。祭土日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 
也。○“禳”,旧作“让”,讹,赵改正。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知贫富利器,皆时 
至而作,渴时而止。利用之器,有其时而为之,无其时而止之。是以老弱之力可尽起, 
○《亢仓子》作“可使尽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一辟曰倍。○注“一辟”疑是“一 
倍”。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时既往而慕之,慕,思也。当时而薄之,薄,轻 
也,言不重时也。“薄”或作“怠”。使其民而郄之。郄,逆之也。民既郄,乃以良时慕, 
此从事之下也。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种稑禾不为稑,种重禾不 
为重,晚种早熟为稑,早种晚熟为重。《诗》云:“黍稷重稑,稙穉菽麦。”此之谓也。是以粟 
少而失功。不当其时,故粟少也。食之少气力,故曰“少而矢功”也。 

辩土 

…  96…

     五曰: 
     凡耕之道,必始于垆,垆,埴垆地也。为其寡泽而后枯;言土燥湿也。○注“燥 
湿”下疑当有一“均”字。必厚其靹,厚,深也。○靹,音义缺。为其唯厚而及。■者“■” 
或作“选”。■之,坚者耕之,泽○梁仲子云:“‘■’,疑即‘■’字。《集韵》‘饱,或 
从缶’。”■,音义并缺。其靹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 
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 
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弗除则芜,芜,秽也。除之则虚,虚,动稼根。则草 
窃之也。故去此三盗者,而后粟可多也。 
     所谓今之耕也,营而无获者。“获”或作“种”。其早者先时,晚者不及时, 
寒暑不节,稼乃多菑实。其为亩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见风则■,■, 
仆也。高培则拔,培田侧也。寒则雕,雕,不实也。热则修,修,长也。一时而五六死, 
故不能为来。来丕成也。不俱生而俱死,虚稼先死,虚,根不实。众盗乃窃。望之 
似有余,就之则虚。虚,不颖不栗。 《诗》云“实颖实栗,有邰家室”也。农夫知其田之 
易也,易,治也。易,读如易纲之易也。○注“易纲”,梁仲子疑是“易畴”。不知其稼之疏 
而不适也;疏,希也,不中适也。知其田之际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虚也。虚,亦希也。 
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此事之伤也。伤,败也。故亩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 

孙云:“李善注《文选》王元长《策秀才文》‘清甽泠风’引此‘深’作‘清’。”今案:“深”字 

是,《亢仓子》作“■欲深以端”。下得阴,阴,湿也。上得阳,阳,日也。然后咸生。咸, 

皆也。 

     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坚者。殖,长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于其 
施土,无使不足,土,壤也。亦无使有余。余犹多也。熟有耰也,耰,覆种也。必务 
其培。其耰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先犹速也。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坚。 
坚,好也。是以亩广以平则不丧本,本,根也。茎生于地者五分之以地。分,别也。 
茎生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速,疾也。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 
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夬心中央,帅为泠风。夬,决也。心于苗中央。帅,率也。 

啸泠风以摇长之也。“夬”或作“使”。○《选》注引作“夬必中央,师为泠风”,又引注云“必于 

苗中央,师师然肃泠风以摇长也”。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其孤特疏数适 
中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居,言相依植,不偃仆。○旧本无“其”字,又注作“相依助不僵 

仆”,皆讹脱,今据《齐民要术》所引补正。《亢仓子》亦有“其”字。《要术》“居”作“俱”。 

今案 《亢仓》作“居”,与此同。与此同。其熟也欲相扶。扶,相扶持,不可伤折也。○《齐民 
要术》作“相扶持,不伤折”,此亦衍二字。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聚也。○ 《亢仓 

子》作“稼乃多谷”。 

     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秕,不成粟也。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养大杀小。树肥无使扶疏,树■不欲专生而族 
居。专,独也。肥而扶疏则多秕,根扇迫也。■而专居则多死。专,独。不能自荫润其 
根,故多枯死也。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养其弟,杀其大者,养其小者也。不收其 
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则禾多死,○旧本“秕”作“粗”,下“不”字脱,并依《亢仓子》 
补正。厚土则孽不通,壤深不能自达,故多孽死也。薄土则蕃轓而不发。垆埴冥色, 
刚土柔种,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审时 

     六曰: 

…  97…

     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折犹坚也。必穗;稼就而不获,获, 
得也。必遇天灾。灾,害也。夫稼为之者人也,为,治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谓根苗疏数之间也。○《亢仓子》作“耨之容 
耰,耘之容手”。此之谓耕道。 
     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杀”或作“小”。本,根也。茎稍小, 
鼠尾桑条谷也。疏穖而穗大,穖,禾穗果羸也。其粟圆而薄糠,圆,丰满也。薄糠,言米大 
也。其米多沃而食之强。强,有势力也。如此者不风。风,落也。先时者,茎叶带芒 
以短衡,穗巨而芳夺,秮米而不香。“夺”或作“奋”字。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末 
衡,○旧校云:“‘末’一作‘小’。”案:《亢仓子》作“小茎”。穗阅而青零,青零,未 
熟而先落。○“阅”,《亢仓子》作“锐”。多秕而不满。满,成也。 
     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亢仓》“穗”下有“不”字。抟米而薄 
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香,美也。噮,读如■厌之■。如此者不饴。○《御 

览》八百四十二作“■”。窃疑上注“读如■厌之■”当在此句下。据《御览》,噮音北县切,决不 

当读■也。先时者,大本而华,茎杀而不遂,遂,长。叶■短穗。○“藁”,《御览》 
作“高”。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而厚糠,小米钳而不香。小米故厚糠也。○ 

 “米钳”,《御览》作“米令”,注云“令,新也”。 

     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秱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 
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益,息也。○旧校云:“‘益’一作‘蒜’。”案:《御 
览》八百三十九作“■”。注“益,息也”,义亦难晓。先时者,本大而茎叶格对,对,等 
也。短秱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后时者,纤茎而不滋,厚糠多秕,■辟米, 
不得恃辟,小也。“恃”或作“待”。○《御览》无“■”字,字书无考,下作“辟米不大”,注 
止“辟小”二字,正文“得恃”及注“恃或作待”皆无。定熟,卬而死。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小本而茎坚,厚枲均,后熟多荣, 
日夜分复生。如此者不蝗。蝗虫不食麻节也。 
     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二七, 
十四实也。○“荚”旧讹作“■”,今从《初学记》、《御览》改,下讹作“英”,亦并改。大菽 
则圆,小菽则抟以芳,称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虫。虫不啮其荚芒也。先 
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荚不实。后时者,短茎疏节,本虚不实。 
     得时之麦,秱而颈黑,二七以为行,而服,薄■而赤色,称之重,食之 
致香以息,使人肌“肌”或作“肥”。泽且有力。如此者不蚼蛆。先时者,暑雨 
未至,“至”或作“上”。胕动,蚼蛆而多疾,胕动,病心。胕,读如疛。○洪氏亮吉 《汉 

魏音》引此注云:“胕读如疛。”案:“肘”如“疛”,音同,知“胕”“肘”本一字也。今本“疛” 

作“痛”,误,从旧本改正。《亢仓》“胕动”作“胕肿”。其次羊以节。后时者,弱苗而 
穗苍狼,○案: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字异而义皆 
同。薄色而美芒。 
     是故得时之稼兴,兴,昌也。失时之稼约。约,青病也。茎相若称之,得时者 
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时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之,○旧校云:“一 
作 ‘以为食’。”得时者忍饥。忍犹能也。能,耐也。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 
其气章,气,力也。章,盛也。百日食之,“百日食之”者,食之百日也。耳目聪明,心 
意睿智,睿,明也。四卫变强,四卫,四枝也。■气不入,身无苛殃。苛,病。殃,咎。 
黄帝曰:“四时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五谷正时,食之无病,故曰“正五谷而 

已”。 

…  98…

                                  吕氏春秋附考 

                                     序 说 

      《吕氏春秋·序意》:维秦八年,岁在涒滩,高诱注:秦始皇即位八年。秋, 
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 
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 
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 
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 
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 
循其理,平其私。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 
疑情。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以日倪而西望知之。”此 

 《吕氏》十二纪原序,且其言近道,故以为冠冕。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太子政立为王, 
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 
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 
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 
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 
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 
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案:不韦著书之由,惟此最详且确, 

太史公曰:“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真能灼见不韦本意。后之言《吕氏春秋》者多失之。 

      《十二诸侯年表》,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 
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 《吕氏春秋》。 
      《太史公自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正义》曰:即《吕氏春秋》。 
      《汉书·司马迁传》: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苏林曰:《吕氏春秋》篇名 

八览、六论。 

     郑康成曰:《月令》……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 
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三礼目录》。 
     又曰: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礼运》注。 
     蔡邕曰:《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 
取“月令”为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