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吕氏春秋-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熟,焦,燥。鸡难臑熟。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蝺,读龋齿之龋。龋,鼎好貌。○“蝺” 
字无考,疑是“竬”,与“偊”“踽”皆同。惠子之言,有似于此。”似此鼎,好而不可用。 
惠子闻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 
白圭闻之,曰:“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甑邪?”白圭之论自悖,其少魏 
王大甚。以惠子之言蝺焉美无所可用,是魏王以言无所可用者为仲父也,是 
以言无所用者为美也。 
      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龙,魏人也。昭王,燕王哙之子也。偃,止也。昭王曰: 

…  39…

 “甚善。寡人愿与客计之。”公孙龙曰:“窃意大王之弗为也。”王曰:“何 
故?”公孙龙曰:“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 
知齐之险阻要塞、君臣之际者,大王尽养之;虽知而弗欲破者,大王犹若弗 
养。其卒果破齐以为功。今大王曰: ‘我甚取偃兵。’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 
朝者,尽善用兵者也。臣是以知大王之弗为也。”王无以应。 
     司马喜难墨者师于中山王前以非攻,司马喜,赵之相国也。曰:“先生之所术 
非攻夫?”墨者师曰:“然。”然,如是。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将非 
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喜曰:“然。”墨者师 
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将是之乎?”司马喜无以应。 
     路说谓周颇曰:“公不爱赵,天下必从。”周颇曰:“固欲天下之从也, 
天下从则秦利也。”路说应之曰:“然则公欲秦之利夫?”周颇曰:“欲之。” 
路说曰:“公欲之,则胡不为从矣?” 
     魏令孟卬割绛、■、安邑之地以与秦王。○“孟卬”乃“孟卯”之误。《淮南子》 

注云:“孟卯,齐人。”《战国策》作“芒卯”。案《魏策》“芒卯谓秦王曰‘王有所欲于魏者,长 

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之’”,今此云“割绛、■、安邑之地”, 

 “■”疑即“汾”之异文,字书不载。梁仲子云:“安邑,魏都也。奈何割其国都以与人?此殊不可 

信。”王喜,令起贾为孟卬求司徒于魏王。○起贾疑即须贾。魏王不说,应起贾曰: 
 “卬,寡人之臣也。寡人宁以臧为司徒,无用卬。臧亦魏臣。愿大王之更以他 
人诏之也。”诏,告。起贾出,遇孟卬于廷,曰:“公之事何如?”起贾曰: 
 “公甚贱于公之主,公之主甚贱公。公之主曰: ‘宁用臧为司徒,无用公。’” 
公谓卬。孟卬入见,谓魏王曰:“秦客何言?”王曰:“求以女为司徒。”孟 
卬曰:“王应之谓何?”王曰:“宁以臧,无用卬也。”孟卬太息曰:“宜 
矣王之制于秦也!王何疑秦之善臣也?以绛、■、安邑令负牛书与秦,犹乃 
善牛也。言王使负牛持绛、■、安邑之书致之于秦,秦犹善牛。○负牛,当亦是魏臣,在孟卬之下 
者。旧校云:“‘乃’一作 ‘之’。”卬虽不肖,独不如牛乎?且王令三将军为臣先, 
曰 ‘视卬如是身’,王身。是重臣也。令二轻臣也,二,疑也。臣见疑则不重矣。令 
臣责,令秦责臣。卬虽贤,固能乎?”言不能也。居三日,魏王乃听起贾。听起贾 
言,用卬为司徒。凡人主之与其大官也,为有益也。今割国之锱锤矣,而因得大 
官,割,分也。锱锤,铢两也。谓分绛、■、安邑而得大官。大官,司徒也。且何地以给之? 
给,足。大官,人臣之所欲也。孟卬令秦得其所欲,所欲田邑。秦亦令孟卬得其 
所欲,所欲司徒。责以偿矣,尚有何责?魏虽强,犹不能责无责,又况于弱? 
魏王之令乎孟卬为司徒,以弃其责,则拙也。 
     秦王立帝,宜阳(乾隆本“宜阳”下有“令”)许绾诞魏王,诞,诈也。许绾,秦臣 
也。秦实未为帝也,诈魏王,言帝欲令魏王入朝也。魏王将入秦。魏敬谓王曰:○“魏敬”, 
 《魏策》作“周䜣”。“以河内孰与梁重?”王曰:“梁重。”又曰:“梁孰与身 
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秦求河内,则王将与之乎?”王曰: 
 “弗与也。”魏敬曰:“河内,三论之下也;三论,谓河内与梁及身也。身,三论 
之上也。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王曰:“甚 
然。”甚善。○旧本注二字在“甚”字之下,误,今移正。乃辍行。辍,止。不入秦。○旧本“辍” 
上有“辄”字,系误衍,今删。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秦将白起攻赵三年,坑其 
卒四十万众于长平,故曰“大胜”也。士民倦,粮食。○此二字下脱一字。当此时也,两周 
全,其北存。魏举陶削卫,地方六百,有之势是,有之势是,有是之势。而入大蚤, 
入秦大蚤。奚待于魏敬之说也?言何必待魏敬之说乃不入秦邪。夫未可以入而入,其患 
有将可以入而不入,○旧本作“夫未可以入而入,其患有将可以入而入,其患有将可以入而不 

…  40…

入”,衍正文九字,又于两“将”字下俱注“将大”二字,殊谬。“其患有将可以入而不入”本是一 

句,“有”与“又”同。诱岂不谙文义而以两“将”字为句乎?今削去。入与不入之时,不可 
不熟论也。论,辩也。 

具备 
     八曰: 
     今有羿、蠭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羿,夏之诸侯,有穷之君 

也,善射,百发百中。蠭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繁弱,良弓所出地也,因以为弓名。○孙宣公音 

 《孟子》“逢蒙”作“逄蒙”,音薄江反,似未考乎此。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 
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裎薄 
矣,“薄”或作“亳”。武王尝穷于毕裎矣,毕裎,毕丰。○“裎”与“程”同。孙宣公《孟 

子音义》“裎音程,亦作‘程’。”注“毕裎,毕丰”,盖以丰即程也。毕、丰皆在咸阳。案《周书·大 

匡解》“维周王宅程三年”,孔晁注云:“程,地名,在岐州左右,后以为国,初王季之子文王因焉, 

而遭饥馑,乃徙丰焉。”是丰、程不得为一地。《雍录》云:“丰在鄠县,程在咸阳东北。”案《孟 

子》云:“文王卒于毕郢。”文王墓在今西安府咸宁县。毕裎,疑当即毕郢。伊尹尝居于庖厨矣, 
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 
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子贱,孔子弟子宓不 
齐。○“谗”,旧本作“说”,讹,今改正。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家语·屈 
节解》“吏”作“史”,下文“邑吏皆朝”并同。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 
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 
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勉犹趣 
也。二吏归报于君,报鲁君也。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 
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吏,邑吏 
也。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 
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 
所爱,发,遣。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 
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要,约最簿书。宓子敬 
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袭,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 
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 
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古者鱼不尺不升于俎。宓子体圣人之化,为尽类也,故 
不欲人取小鱼。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 
暗行暗,夜。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 
曰:‘诚乎此者刑乎彼。’施至诚于近以化之,使刑行于远。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 
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 
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五字疑误衍。木石 
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以诚说则信著之, 
以诚治则化行之。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 
不诚,其动人心不神。动,感。神,化。言不诚不能行其化也。 

…  41…

                                     第 十 九 卷 

                                       离 俗 览 

离俗 

      一曰: 
     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人能蹈之者少,故曰“不足”。所有余者,妄苟也。妄 
作苟为,不尊理义,君子少,小人多,故有余也。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所不足 
者理与义也,故贵之。所有余者妄与苟也,故贱之。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 
穷愈荣;绳,正也。行如此者,益穷困益有荣名。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高, 
贵也。所洁白中正,若周时伯夷,卫之弘演。身虽死亡,天下闻之而益贵。然而以理义斫削,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微亦非也。舜有卑父之谤,汤有放弑之事,然以通义 

斫削,神农、黄帝之行犹有可苛者,非独舜与汤也。言虽圣不能无阙,况贤者乎?○注“卑父之谤”, 

见下《举难》篇及《淮南·泛论训》。飞兔、要■,古之骏马也,材犹有短。飞兔、要 

■,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材犹有短,力有所不足。■字读如曲挠之挠也。 

故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正材难得,故宫室不成也。 
     舜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棬棬乎,后之为人也!○“棬棬”,《庄 
子·让王》篇作“捲捲”,《释文》云:“音权,郭音眷,用力貌。”葆力之士也。”以舜之 
德为未至也,于是乎夫负妻戴,携子○“戴”,旧本作“妻”,讹,今依《庄子》改正。 
以入于海,去之终身不反。舜又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 
之为人也!居于甽之中,而游入于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已,止也。又欲以其 
辱行漫我,我羞之。”漫,污也。而自投于苍领之渊。投犹沈也。“苍领”或作“青令”。 
○《庄子》作“清冷”,《淮南·齐俗训》亦同。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 
吾事也。”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光而谋,○ 
 《庄子》作“瞀光”,《荀子·成相》篇作“牟光”。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 
可?”务光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强力忍訽, 
辱也。○《庄子》“訽”作“垢”。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庄子》 
无“夏”字。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 
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訽我,吾不 
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以汤伐桀,故谓之无道之人也。以受汤之让为贪辱也。 

不忍闻之,故投水而死。颍出于颍川阳城西山中也。○梁仲子云:“《水经·颍水注》引云‘卞随耻 

受汤让,自投此水而死’,张显《逸民传》、嵇叔夜《高士传》并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案《庄子》作“椆水”,《释文》云:“本又作‘桐水’,司马本作‘泂水’。”汤又让于务光, 
曰:“智者谋之,图之也。武者遂之,遂,成也。○旧校云:“‘武’,一作‘贤’。” 
仁者居之,居,处也。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庄子》作“立乎”。请相吾子。” 
胡,何。何不位天子之位也。言己请为吾子为相。○注下“为”字疑衍。务光辞曰:“废上, 
非义也;上,天子,谓桀。废之,非礼义也。杀民,非仁也;战伐杀民,非仁心。人犯其 
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 
况于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于募水。募,水名也,音千伯之伯。○ 
募无伯音,疑“■”之讹。《庄子》作“庐水”,司马本作“卢水”。故如石户之农、北人无 
择、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察;察,见也。其视贵 
富也,苟可得已,则必不之赖;不之赖,不赖之也。赖,利也,一曰善也。高节厉行, 
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不欲于物,故物无能害。不漫于利,不牵于势,漫,污;牵, 

…  42…

拘也。而羞居浊世;惟此四士者之节。四士,谓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羞居 
乱世,皆远引而去,或自投而死,此四人,介之大者。若夫舜、汤,则苞裹覆容,缘不得 
已而动,因时而为,以爱利为本,以万民为义。譬之若钓者,鱼有小大,饵 
有宜适,羽有动静。羽,钓浮也。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失戟得矛,心不平。平阿,齐邑也。余子, 
官氏也。与晋人战,亡其所执戟,而得晋人之矛也。却而去,不自快,失戟得矛,心不自安。 ○ 
旧校云:“‘却’一作‘退’。”案《御览》三百五十三作“退而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 
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 
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