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不尽的生活方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享受不尽的生活方式-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田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体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村田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此前的斗茶会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村田珠光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地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从此结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千利休还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作为茶道用具,强调体味“本心”。并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互敬互爱;“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和修身养性;“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凝神静气。所谓“七则”就是: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插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15到30分钟到达;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等因素。 
     


第三章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3)
      每次的茶会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确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准备茶会了。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地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准备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得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称为“初座”。此时,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正式茶会的炭要用樱树木炭,这称为“初炭”。之后主人送上茶食,日语为“怀石料理”。用完茶食之后,客人到茶庭休息,此为“中立”。之后再次入茶室,这才是“后座”。“后座”是茶会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炭后炭之后再点淡茶。稍后,主人与客人互相道别,茶会到此结束。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道:“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实无华、自然大方、洁身自好的完美意识和品格。同时,它也使人们在审慎的茶道礼法中养成循规蹈矩和认真、无条件地履行社会职责,服从社会公德的习惯。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茶道在日本会有着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基础,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 
     


第三章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4)
      中国与英国同为饮茶大国,各具独特的茶文化,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饮茶风格。英国人用中国的茶创造了自己独特华美的品饮方式,以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誉天下。如今,无论英式红茶、香草茶还是水果茶,世界各地的人们皆对其兴趣盎然。英式下午茶已成为英式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 
      一首英国民谣甚至这样唱道:“当时钟敲响4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关于英式下午茶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的生活品位。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会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淑女争相效仿。下午茶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名媛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典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在正式的下午茶会上,男性来宾身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洋装或长袍,且一定要戴帽子。通常由女主人穿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正宗的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总是带着浓浓的英国贵族气息。在花草葱茏、莺声啼啭的庭园中,摆上几个藤木圆桌和红木小椅,在镂花的洁白桌布上安置好亮晶晶的茶具,再添上一壶香浓的红茶、几款精致的甜点,人们围桌而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面对着满园姹紫嫣红的鲜花,与知心好友一同啜饮属于维多利亚式的下午茶,享受一个温情脉脉的、优哉游哉的午后时光,实在是种超级享受。 
      中国茶叶是17世纪开始传入英国的。由于运费昂贵,加上英政府对这种“东方洋玩意”课以重税,因此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富贵阶层。既然茶叶如此金贵,喝茶便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英国人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过程中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 
      从前,贵族式的下午茶总是颇为讲究。在一个大庄园内,要按时把家人召集起来喝红茶总是一件不易的事,所以他们摇着精美的铃铛,用铃铛声来告诉家人是用下午茶的时候了。英式下午茶的讲究,除了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还有它独特精美的茶具。茶具多用陶瓷做成,正统的英式下午茶标准配备器具有很多,瓷器茶壶、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和一盆鲜花等。另外,蕾丝手工刺绣桌巾或托盘垫是维多利亚下午茶很重要的配备,因为这些是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家饰物品。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3层点心瓷盘装盛,最下一层放三明治,中间一层放传统英式点心,最上一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至于吃法是由下往上吃,究其原因,是因为最下层的三明治是解饿的,也就像正餐中的主菜。而最上层的水果塔是一种甜度很高的糕点,就像正餐中的甜食,如果由上而下食用糕点,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或锡兰茶等。纯正的英式下午茶,是以茶叶直接冲泡,再用茶漏过滤掉茶渣才能倒入杯中饮用。随茶而来的还有奶罐及切成薄片的柠檬,柠檬一般多加在红茶里。若是喝奶茶,则是先放牛奶再放茶,这是英国人的最爱。茶具都是高级的古瓷茶具、银质小茶匙和成套的奶罐、糖罐,小点心则以三明治、小甜点、牛角面包为主,形成了下午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下午茶对于茶桌的摆饰、餐具、茶具、点心盘等非常讲究,整齐地摆在铺着刺绣或蕾丝花边桌布的茶桌上,再辅以优美的音乐,下午茶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下午茶从17世纪绵延至今,正逐渐变成现代人休闲的一种习惯。装饰十分奢华的西餐厅,墙上油画的内容或许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和人物,色彩斑斓。藤座椅、方格桌布、白餐巾,桌上一茎鲜花,白瓷器具,乐音悠悠。一边就着西式糕点喝茶,一边看着午后街头的匆匆脚步,或是悄然独坐,或是与一二好友闲谈,如梦浮生中不免增添些许温暖。伴随着乐曲的悠悠萦绕,正是一杯清茶消闲清心、放松心情的好时机,这就是源自遥远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午茶的真谛。 
      下午茶,一个多么遥远而温馨的名词。下午茶是雅致的、美好的,带着点小布尔乔亚的淡淡感伤——“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叶……”在罗大佑舒缓的老歌中一起追忆似水年华。范文芳有一首歌就叫做《下午茶》,歌中这样写道:“……寂寞暂时不去理会,试着让心慢慢沉淀,懒得分辨今天应该等谁,专心听播放的音乐,喝着下午茶,思考着对爱情的看法会不会太情绪化……”而你我又将陶醉在一种什么样的思绪中呢?或许思绪早已飞扬天外,物我两忘。 
     


第四章
雪茄中,慢慢回味如烟往事(1)
      当喧嚣已离你而去的时候,只有手中的雪茄常伴左右,轻轻点燃一支生命的火种,慢慢回味那如烟的往事,雪茄是都市男女永远的情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粗大的雪茄已和美酒佳酿共同形成了上流生活的一种象征。而今,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雪茄更是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时尚气息的选择。吸雪茄,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那种情调。那种享受对一个深谙雪茄享用之道的人而言,与香烟之比直有云泥之别。 
      “若在天堂不能吸雪茄,那我才不要去呢”这句话是马克·吐温说的。每一种令人沉醉和迷恋的生活方式,都一定会有其特别吸引人的魅力所在,雪茄也是如此。伴着缥缈如烟的音乐,与一知己静静地品鉴雪茄,轻轻地交流,在淡蓝色烟雾的笼罩下,只感到时间可以倒流,光阴、岁月、往事俱上心头——充分享受这一刻千金的美好时光吧 
      据说,15世纪末期,远征古巴东部淘金的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号的水手,向船长叙述看到当地人常衔着一支能散发出迷人香味的“棒棒”时,脸上带着几乎难以置信的表情。那次历险,对于这些欧洲人来说既未探得财宝,也没找到金子,最大的收获倒是不经意间发现了对男人来说更富力量象征的雪茄。虽然当时来自欧洲的探险者对这种“喷火吐雾”的行为倍感惊奇,但还是喜欢上了这东西。很快,雪茄就流传到了欧洲。最早抽雪茄的欧洲人都是些标新立异的富人,一般人很难有经济实力去充分享受它的乐趣,因此也铸就了雪茄豪华典雅的经典特征。 
      雪茄在欧洲流行的风潮受到了两个国王举足轻重的影响:前者——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七世,在1821年颁布雪茄法令,鼓励高品质的古巴雪茄的生产,并由西班牙形成了垄断;后者——19世纪末的英国威尔士王子,也就是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酷爱雪茄并极力倡导,从而引领为潮流。这两个国王使得雪茄在欧洲大陆蔚然成风。 
      在19世纪时,欧洲人致力于扩张他们的帝国版图,英法两国各自占领了古巴而学到了雪茄的制作。一位英国士兵将雪茄及种子带回了殖民地,开始种植雪茄烟叶。 
      19世纪是雪茄风行的年代。1810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家雪茄工厂。1845年为古巴赚取最多外汇的雪茄面临的最大出口国是英国。19世纪末,大批古巴移民经由佛罗里达州进入美国,雪茄的需求量大增。 
      这种芬芳奇妙的享受所带来的乐趣,已经造就了几个世纪的雪茄信徒。1823年曾流传过一首拜伦赞美雪茄的诗,大意就是“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拜伦虽是著名诗人,但也是一名出身于英国贵族世家的锦衣玉食者,对雪茄遂有不同凡响的吟咏。 
      雪茄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带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这是香烟所不能及的。纸包香烟到19世纪后半期才在欧洲出现。诚然,一些品牌的香烟能激发人强烈的联想,例如万宝路总让人联想到牛仔,但它们仅仅是通过广告而引发这种联想。而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