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一辈子都没勇气离开爸妈的身边。事实上,在以后每去的一个新环境都是孤身一
人去闯荡,除了一开始的好奇外,并没有觉得可怕,甚至到许多不讲英语或中文的
国家也能很自然地对付。”
    当小燕八岁从河南回到陕西读小学两年级时,她巳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灰
姑娘”。在铜川小学生眼里;这个来自河南的瘦小女孩真是个十足的“土包子”。
从小在乡下长大、出生于右派家庭的背景使小燕的读书生涯一开始就蒙上了灰色阴
影;同学们都看不起她。
    也许是源于母亲的遗传,也许是自小离家的经历所致,小燕的性格中有一种与
生俱来的勇敢和好强,她并没有为同学的冷眼和嘲笑所吓倒,而是下定决心通过自
己的努力来迅速扭转局面。她是个天资聪慧的姑娘,再加上拼了命地刻苦学习,很
快就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在三个月内成绩一下子跃升为全班第一。此后便一直停
留在这个位置上,而且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终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敬
佩。

    这一段幼时的求学经历与以后小燕读MBA时的初始遭遇可谓如出一辙。人生在不
断的循环往复之间其实反复证明着同一个真理:性格决定命运。要不是小燕勇敢好
强的个性,她可能连初中都考不上,何论哈佛MBA呢?

                            飞出煤城的小燕子

    小燕喜欢最好的。重点中学理科第一的她在高考时心里想的是清华,但由于母
亲一心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小燕便顺从了母亲的心愿;第一志愿报了省内最好的理
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在选系科听了老师的建议,第一志愿选了机械工程系,
因为文革前交大毕业的老师讲机械工程系是交大的王牌系,最好的。小燕如愿以偿。
不幸的是,当时的高校制度是系别自报但专业不是自己决定而是由校方统一安排。
小燕被安排到了她根本想不到的焊接专业。青春期的女孩子大多数是爱美爱虚荣的,
年轻心高的小燕当然也不例外,一想到自己戴着个又冷又硬的面具干焊接活的样子,
小燕就感到不寒而栗。大学四年,小燕就在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下得过且过地
混过去了。
    与许多早年有成的人不同,小燕的大学生涯可以用毫无建树四个字来概括。在
我采访的MBA人物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活对其将来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象小燕这样“蹉跎岁月”的倒还真不多。不过其实这正是小燕个性中缠绕了她
一生的最大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那就是感性大于理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
力以赴,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却永远提不起精神。还好小燕天生一副乐观的性格,
专业不对胃口,她倒也乐得轻松,大学四年,除了完成基本课程以外,大量的时间
花在自幼喜欢的读文学书籍上了。剩下的便是和所有生活平淡的女生一样睡懒觉、
跷大课、谈恋爱。
    如果不是毕业分配时幸运地得到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小燕今天大概也不会坐
在天香阁与我谈笑风生了,说不定还在西安哪个厂里当焊接车间的主任,下岗了都
不一定。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于内陆城市的学生而言,能去首都工作永远是件
令人羡慕的事。尤其是焊接专业那年支边名额和小地方很多,北京市名额只有一个。
    小燕当时听到学校的安排也是惊喜得不得了。然而她未曾料到,当她把这个天
大的喜讯告诉母亲时,母亲非但没有半点高兴的神情,反而冷冷地跟她说:“我决
不同意。”母亲的理由是;“女孩家就应该老老实实呆着,连外面世界怎么回事都
不知道,就一个人跑那么老大远,逞什么能呢?我当初就是太不懂事,太冲动,自
作主张千里迢迢跑到陕西来,才遭了这么多罪。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一定会后
悔的!”
    母亲有母亲的道理。她不希望她唯一女儿重蹈覆辙。当时年轻的母亲和远方父
亲要结婚之际,父亲被划为右派。当她不顾家里的反对,只身一人赶到“新家“时,
家里一无所有。面对这一切,小燕母亲并没有扭头就走,也没有一筹莫展,她选择
了留下来,和爱人共同承担灾难。许多年之后,当小燕问起母亲为什么时,母亲坦
然地回答:“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你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地沿着
这条路走下去,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不回头。”母亲这番话一定在小燕年轻的
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此后每当在人生路上遭逢重大选择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耳边
回响。而从小燕长大后的人生历程中,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母亲执着勇敢的性格对
她产生的巨大影响。
    对于一个乖巧了十几年的女孩子而言,要在如此重大的人生抉择前许逆家长,
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小燕妈妈可能没想到;女儿血管里流动的是和自己同出一炉的
血液,当年自己是如何反抗母亲的,小燕今天就会如何来反抗她。得不到母亲的支
持固然令小燕感到痛苦,但她决不会就此委曲求全,她和当年的朱妈妈一样固执倔
强,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凡是自己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好在当了右派二十年,怀才不遇的父亲持不同观点,认为这是好事。当她拿着分配
到北京的通知书回到家时,朱妈妈气得整整三天都没跟她说一句话。但此时,小燕
的心却早巳飞到北京去了。
    谁也没有料到,从小煤城飞向北京的小燕子,多年之后再飞回来时,竟已成了
大洋彼岸的金凤凰。

                            北京吉普小干将

    年轻的小燕满怀憧憬来到了首都北京。到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报道时,却接到
了一个“坏消息”——她被分配到了北京吉普,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大规模的合资
企业。但那个年代的求职观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如今谁要是毕业进了外企、尤其
是知名外企,保证每个同学都眼红得要命,可在80年代初的大学生眼里,事业单位
是个宝,企业单位是棵草,谁进企业就等于丢了铁饭碗,更别提连听都没有听过的
什么合资企业了。小燕是独自进京,一个人也不认识,无处求援。不过生性乐观的
小燕倒没把进合资企业看成一件多大的事,现在回头看当初的“因祸得福”,小燕
笑着说:“其实也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我生来不爱想太多。当别人都在说
合资企业怎样怎样,我却没什么概念。我觉得到哪儿工作都是工作,只要我努力上
进,铁饭碗和瓷饭碗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凭着这份努力上进,小燕无论到北京吉普哪个部门都能立刻成为那个部门
的得力于将。小燕一开始被分到了车身车间实习,每天穿着超体型油渍渍的工作服
和机器打交道。很快聪明伶俐、工作认真的外地小姑娘得到了北京师傅们的喜爱和
生活上的帮助。在大学里学的那些焊接知识,这会儿终于在翻译美国图纸,安装设
备派上了用场。北京吉普的办公楼被誉为“白宫”。对大多数的吉普人来讲,那是
一个颇具神秘的地方,因为美国派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和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在
此办过公。实习期未满,由于工作出色,她被调到制造技术部担任经理助理的职位,
进人白宫。就是从这时起她才开始逐渐接触到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
    在此期间;一直藏于她内心萌动不已然而又模糊不清的理想逐渐明晰了起来,
她发现自己对企业管理存有浓厚的兴趣,她隐隐觉得这也许就是她寻找了多年的归
宿所在。但同时她也越来越感到不满足,她觉得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仍然象婴儿般
无知,她急切地渴望填补自己这方面的虚空,而想在一个企业内部系统地学到这方
面的知识几乎是永远不可能的。她开始有了走的念头。从前听说过的一个遥远的名
词渐渐进入了她的生活——哈佛。

                                 出国风波

    当时小燕并不了解MBA为何物,但她听说过“要留学去美国,学企管去哈佛”的
俗语,知道留学读企管哈佛必然是首选。小燕向来是个行事果断的姑娘;一有了出
国的念头,她就马上去TOFEL考试报了名,当时高考试只有几个月了,小燕在工作之
余匆匆准备了一下就上了考场,结果只考了500多分,这一成绩即使在当时也算是低
的。当朱小燕向我透露这个当时认为是耻辱的秘密时,她显得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她还是很大方地跟我说:“拿到这个分数,我就知道申请哈佛肯定是没戏了,
但我决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还是先去美国,再申请哈佛,
这样可行性更强些。于是当时我就申请了另一个不要求托福高分的小学校,先出去
再说嘛。”
    面对挫折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托福考砸锅可能是继
小学转学遭歧视以来小燕碰到的人生第二大挫折,但从小时候起,小燕就从不在困
难面前轻言放弃,一遇到问题,她的第一反应总是怎么尽快地另辟路径、改变局面,
而不是像许多女孩子那样要在其中沉顺很久才能缓过劲来。小燕说:“自怨自艾永
远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要勇敢乐观地正视一切,包括自己的弱点。”
    可是小燕没想到在办护照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当小燕为开单位介
绍信找到北京吉普的有关负责人时,那人告诉她公司有规定只有辞职后才能开证明。
这样一来,小燕便面临了她人生第一次没有退路的选择。如果出国申请批下来了还
好,万一批不下来的话,她非但丢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而且作为“外来妹”
的她一日失去工作就马上会打回原籍,连在北京呆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朋友同事
都纷纷来劝小燕千万别冒这个险,辛辛苦苦在北京打拼这么多年再被送回原籍那就
太冤了。远在家乡的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更是坚决反对:一个女孩子跑到北京就已
经够远了;现在竟然还要去什么美国?!为了留住小燕,母亲甚至威胁说,如果她
一意孤行就和她断绝关系。在这种差不多是众叛亲高的状况下,一个二十出头的女
孩子要独自坚持自己的选择;实在是太难了。
    但对小燕来说,去哈佛读MBA的诱惑力太强,即便是背水一战,她也不甘心就这
样放弃理想。而且在这紧要关头,小燕个性中极重要的一面又发挥了作用,那就是
“不爱想大多”。她说:“当时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劝我,跟我说如果申请不成,就
会怎样怎样的。但我自己却从没有考虑过不成功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我觉得要考虑
的话,那也应该等真的不成功了以后再考虑,而不是没有去尝试以前。其实人生每
一步都有风险存在,需要时刻记住的只是这一步是为了下一步做准备,而不是不断
地考虑这一步会对前一步产生什么影响。”小燕的这番话某种意义上包含着成功的
真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是你抛得开的东西越多,最后收获的东西也越多。
顾虑重重、思前想后的人会裹足不前、原地踏步,而无牵无挂、孤注一掷的人却能
勇往亘前、一日千里。
    尽管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小燕还是毅然辞去了北京吉普的工作。有趣的是,
这个胆大的陕西姑娘接下来还做出了更为胆大的事情,办签证时当有关人员问她学
成后是否打算回国时,她照实回答:“我不知道。连明天的事我都无法预测,又怎
么可能知道两年后的事呢?”当我问起小燕为什么在众多各方面条件(包括托福成
绩、申请学校、家庭背景)都比她优异好多的竞争者中胜出,最后拿到签证时;她
说“诚实啊,我觉得诚实是成功的首要条件。我不是不知道这类问题只是例行公事,
说几句爱国的豪言壮语就过关了。但我当时最诚实的回答就应该是不知道,所以我
就这么答了。还有就是必须得自信,你一定要相信别人能接受最真实的你。相信自
己,也相信别人的判断力。”结果这一次,小燕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下出人意表地拿
到了签证,朋友们听说这个消息时都不敢相信,也许这就是上天对诚实的最好回应
吧!

                            初来乍到的无知少女

    许多只身前往异国的年轻人在临上飞机那一刻都会感到特别的忐忑和孤单,一
些女孩子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但当小燕孤身一个坐上飞往美国的航班时,
她既没有觉得害怕也没有太多感伤,她甚至连下飞机后住在哪里都不知道,但她还
是一路上兴奋不已。邻座的老先生被她的快乐所感染,忍不住询问起了她的情况,
当他了解到这个陕西小姑娘非但从未出过国门,而且在要去的美国加州一个熟人也
没有的时候,不禁有些为她担心了。他问道:“有人来接你吗?”“可能没有吧,
我一个北交大的朋友曾经写过一封信给他以前的外教,告诉了他我的航班,但一直
没收到回音。”小燕回答道。“那你知道怎么和你的学校联系呢?”“不知道啊,
到了那边再说罗,总找得到的吧。”小燕用她一贯的轻松语调回答。邻座的先生听
了小燕的说法几乎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就这么去了?什么人都没联系过?”
“对啊?会有问题吗?”小燕眨巴着大眼睛反问道。邻座的先生被她的反问弄得有
些哭笑不得,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天真乐观的孩子,他想一时半会儿跟这孩子也解释
不清楚;便跟小燕说:“这样吧,下飞机后你先找找有没有人来接你。万一没有的
话,你就跟我走,我出差到美国已经好几次了,认识一个台湾人开的旅馆,有许多
中国留学生住在那里,对你应该会有帮助吧!”
    下飞机后,那位先生和接机的台湾老板陪着小燕在机场等了好久,果然没人来
接,于是便把小燕带到他所熟悉那家旅店。等到一问房价,小燕顿时傻了眼,她兜
里揣着从亲朋好友那儿集资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