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2006年第4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译林-2006年第4期-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廖尔的小伙子们全都来到门前的台阶上送我。我很高兴,我笑着,感谢这些拓荒者的殷勤和好客。我与他们一一握手。艾迪克唉声叹气,背着我的背囊送我到公共汽车站。 
  还有一些时间。我坐在公共汽车站上,因为感到幸福而满面春光。 
  “那个男人到底是什么人?”艾迪克神色阴郁地打探道。 
  我耸了耸肩膀:回答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顺便说一句,每个男人都有权利获得一种幸福,一种能与他爱的每个女人在一起的幸福。”艾迪克打起点精神来了。 
  我还是默默不语。 
  “可惜,”他叹了一口气。“在林子里憋的慌,就想说说话。就是这么个工作,糟透了,我三十岁就得了风湿病,就这样还得在沼泽里爬来爬去。” 
  “向布宁问好。”我说。 
  “你会到奥廖尔来的,有空就来吧!”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我摇了摇头。不,我不会去的。我已经离开了此地,今天我感到心口很痛,我再次诅咒起自己的随意和放纵,车窗外,傍晚的天空在飞驰,在飞驰,直到我在一阵慌乱而又幸福的预感中沉入梦乡。 


白鹭
[俄罗斯]恩维尔 著 傅 燕 译 
  他:夜里,悬崖上结了冰。在黑暗中,我摸索着岩石的缝隙,攀住每一块凸起的地方,向上爬着。指甲不时地折断,我就把断裂的部分扯掉,刺人的灌木扎入皮肤,但是我感觉不到痛。只有一个念头在敲击着太阳穴——应该爬上去,那儿才有救。而瓢泼大雨还在一个劲儿地下着。湿漉漉的衣裳被冻得裂开,破烂不堪,沾满了泥和血。但这些我都没有理会,我要爬上去。 
  她: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敞开的窗前,阳光耀眼,金色的蜜蜂在阳光下萦绕。我挥舞着巨大的白色翅膀,飞得很高,很高。空气令人陶醉,鸟儿的歌声在荡漾。小小的蜂箱聚集在我们房子周围,而在森林后面,一条蜿蜒的小河在闪烁着光芒。我飞得越高,心里越感到快乐。宁静、安谧和无尽的爱充满了我的心灵。而天空是那么的蓝,好像把我带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他:雨,已经下了两周多。河水已经漫出了堤岸,冲毁了田野里的所有庄稼。再过几天就要下雪了,野兽们会跑得远远的,躲到山里,到时候我们一定会被饿死。我应该来得及,我——是最好的猎手,白鹭——就是我的猎物。泥流顺着山间的条条小路,直泻而下。我死死地抓住每一根树枝和每一个树根,向上攀爬着。锋利的石头划破了我的腿,但是我感觉不到痛,我要爬上去。 
  她:当我还很小的时候,世界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温柔和安适,多么的真挚和美好,因此我相信,最不可思议的梦想也能够实现……但是一些自称富有生活经验的人们,开始对生活的真理饶舌。色彩开始消退,失去了往日的纯净,温柔开始变得粗鲁,而梦想——则被隐藏到了最秘密的角落……只有在那遥远的山里,那个云彩能触碰到你的双手的地方,在那里,对食物的特别需要只被看作是生活这个大拼板中色彩绚丽的一小块——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找到自我。 
  他:雨越下越大了。水流向下俯冲,把树木冲垮。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试图抓住一块石头,但一棵大树砸到了我的胸口。知觉在一点点地丧失,我感到水流把我冲下了峡谷,冲向了黑色的泥沼。我早就失去生命了,感觉不到疼痛,不知道快乐。无尽的忧愁在我心中蔓延。也许,我是活累了,或是活惯了?那只白鹭,她的自由自在刺激了所有人……不过,我想见到她,弄明白她……杀死她。 
  她:一阵飓风从山里席卷而来,在泥沼上空盘旋,草被吹得东倒西歪,灌木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他:森林咆哮起来,山杨树在摇摆,被吹弯了腰。倒在地上的树吱嘎作响。百年的古松也开始晃动,发出呻吟,好像“喀嚓喀嚓”划火柴一样,然后被折断,死死地倒在烂泥里。 
  她:一道闪电犹如白色的翅膀一般,划破了天空,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大地。 
  他:黑色的泥沼泛起了泡沫,翻滚起来。群山开始颤抖,石头被击成了碎片,四处飞溅。痛!刺穿着身体的是怎样的痛啊!我无法呼吸!瞬息之前,生命还在,它是那样的美好。啊,生命曾经是多么的美好啊!而一切,一切,一切都被打断了……多么的痛啊!我就要死去了。 
  她:我站在他身上,他的身体令人怜悯,脏兮兮的,虚弱不堪。只有在那张开的双眼中,还倒映着流动的云彩和深邃的天空,还有一丝生命的希望火花。我能够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帮助他呢?我缓缓地扇动着翅膀,为他送去一阵清风。伟大的自由感召唤着我,我又飞了起来。 
  他:雨停了,它下了那么久。光明又把我的生命拉了回来,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每一个动作。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切都随着最后一批小溪流而退去,水流向了沙地。但在最后的一滴水里,还映射着风暴。水滴从树叶上挣脱,用一圈圈逝去的波纹,唤醒死水。 
  (傅燕: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研究生,邮政编码:200083) 


2005年俄罗斯文学奖扫描
张晓强 
  在当今的俄罗斯,各种各样的文学奖项数不胜数,在2005年度,引起我们关注的文学大奖就有以下一些: 
  公开的俄罗斯—布克文学奖:12月1日揭晓的俄罗斯布克奖是最后一次用“公开的俄罗斯”这个名字,接下来的赞助商将成为英国石油公司,该公司决定从2006年起连续5年资助俄罗斯这个最大、最有影响的文学奖。2005年的布克奖得主是杰·尼·古兹科,其获奖作品为长篇小说《无路可循》。古兹科1961年生于第比利斯,1987年迁居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地质地理学系,在阿布哈兹和亚美尼亚战争热点地区服役过,曾在一个商业公司长期做保安工作,还曾做过收款员、经理等。2001—2003年古兹科连续3年参加青年作家论坛,曾获肖洛霍夫奖。2005年10月以长篇小说《讲俄语的人》获索科洛夫奖,苏联解体后他丧失了格鲁吉亚的国籍,但又长期没有获得俄罗斯国籍,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描写这类“无国籍”的主题的。这次的获奖作品《无路可循》,描述一个在第比利斯出生的小男孩后来成为苏联士兵,而今居住在罗斯托夫,他过去和今天的生活都不好,从前的事件与20世纪90年代的现实在书中交织、重叠在一起,主人公在经历过各种不幸之后意识到,他的生活中之所以充满背叛,就是因为自己背叛了祖国,而对祖国的背叛似乎又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 
  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奖:2004年由俄罗斯总统创立的国家文学艺术奖获奖者名单,于2005年6月6日在克里姆林宫揭晓,其中的文学奖授给了著名女诗人贝拉·阿赫玛杜林娜。女诗人在获奖后说:“我感谢那些对我如此厚爱、如此高度评价我的创作的人们。这种褒奖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荣誉,我想这也给了从事创作的其他人以希望……我努力为俄罗斯文学服务,别无其他,我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创作。我不是那种为了获奖而可以专门做出某些事的人。”俄联邦总统下属的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皮奥特罗夫斯基介绍了文学和艺术国家奖获奖者,他把阿赫玛杜林娜称作“我们的伟大诗人”,他还说:“几代人在她的诗作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阿赫玛杜林娜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她的书被译成多种其他语言,她也把其他国家的很多作品译成俄语……20世纪以阿赫玛托娃的名字作为开端; 而21世纪则以阿赫玛杜林娜的名字作为开端,这是同样重要的姓氏。”贝拉·阿赫玛杜林娜1937年生于莫斯科,1960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62年发表作品。她曾是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的前妻,而后与著名作家纳吉宾结婚。她先后发表了《琴弦》(1962)、《寒颤》(1963)、《音乐课》(1969)、《暴风雨》(1977)、《蜡烛》(1977)、《秘密》(1983)、《花园》(1987)等四十多部诗集,还曾把一些国家诗人的作品译成俄语,她曾获1989年苏联国家奖,1984年被授予民族友谊勋章。 
  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2005年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的得主是著名小说家米哈伊尔·希什金,获奖作品为长篇小说《爱神草》。希什金在得知获奖后说:“我很高兴这部面向苛求读者的书能获得国家畅销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是对俄罗斯作家信赖的标志,也是对俄罗斯读者相信的标志。”2005年国家畅销书奖评委会从6名入围者当中评选出了希什金的小说,而另外5部小说是奥·扎伊翁奇科夫斯基的《谢尔盖耶夫和小城》、扎·普里列平的《病理学》、德·贝科夫的《疏散者》、奥·罗勃斯基的《日常生活》和塔·莫斯科维娜的《死亡——这些男人们》。国家畅销书奖每年评选一次,本次已是第5次。此次的获奖者希什金于1961年1月18日生于莫斯科,1982年国立莫斯科师范学院日耳曼语系毕业。1982—1985年在《同龄人》杂志工作,1985—1995年在中学教外语。他从1993年在《旗》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书法课》之后,陆续写作并发表了大量作品,如长篇小说《众人面临的一夜》和《攻克伊兹梅尔》、中篇小说《盲音乐家》等,另写有《俄罗斯的瑞士:文学—历史指南》一书。自1995年起,作家一直居住在瑞士苏黎世。有评论家指出,他实际上是最有天才、最无法预见和最不安于现状的作家之一。作家则自称喜欢俄国文学中的一切,无论是纳博科夫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就像心爱的女人一样不可分割,你爱这个女人,就是爱她的各个部分,每个作家——这只不过是树上的一片树叶,通过树根、树干、树枝向树叶输送液汁,在19世纪末以前——这个树干滋养着整个树冠,后来树冠开始分叉,而他自己的分叉属于契诃夫、布宁、纳博科夫和索科洛夫这一脉络。 
  俄罗斯民族诗人奖:由俄罗斯统一电网股份公司赞助设立的民族诗人奖于2005年首次开评,该奖的第一位得主是诗人亚·库什涅尔。5月25日在莫斯科举办了颁奖仪式。该奖每年颁发一次,评委会规定:“民族诗人奖只授予用俄语写作的健在的诗人,不论其民族和居住地。该奖一次只授予一人,不准在二人或更多的人之间分配,不许死后追授。”此次的评委会主席是评论家丘普里宁,评委会成员中有语文学家拉夫罗夫、鲍戈莫洛夫、文学评论家诺维科夫、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教授巴克、《星》杂志编委阿利耶夫、戈尔金、文学评论家罗德良斯卡娅、克留奇可夫、涅姆泽尔等。据说,该奖项的首倡者就是统一电网股份公司的总经理丘拜斯,评委会主席丘普里宁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感到极大震惊的是,丘拜斯竟然是当代诗歌的鉴赏家,我希望出席第一次颁奖典礼的人们能够坚信这一点。”库什涅尔生于1936年,195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诗集为《最初的印象》(1962),后来陆续出版的诗集有《夜巡》(1966)、《兆头》(1969)、《信》(1974)、《日记》(1986)、《灌木》(2002)等,他曾于1996年获得俄罗斯国家文学奖。库什涅尔的诗歌属于哲理抒情诗的范畴,他的诗中渗透着对邪恶、危险和动荡等的不由自主的恐惧,表现出对和谐、美好的追求。诗人认为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它的体系,而在于它的心灵”,他的诗取材于周围世界的事件、室内场景、大自然、个人感受,手段异常朴素自然,近似散文。 
  普希金奖:2005年,在俄罗斯重新恢复的普希金奖揭晓,文学理论家谢·鲍恰罗夫荣获该奖。新的奖项由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普希金的故乡米哈伊洛夫斯基村的继承者以及亚·茹科夫基金共同建立。新的普希金奖没有评委会,只有一个主席——作家安·比托夫。2005年该奖只设一个奖项——为祖国文化所做出的创作贡献。新的普希金奖的首届得主谢·格·鲍恰罗夫1923年生于莫斯科,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在世界文学研究所文学理论和艺术知识理论和方法论部工作,其主要作品有《普希金的诗学与特写》、《关于文学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俄国文学的情节》和《普希金:生平和创作简要年表》(合著)等。 
  别尔金中篇小说奖:此奖2005年的得主是弗·奥特洛申科,获奖作品为《关于工程师城市的案件》,其主题是作者喜爱的顿河情结,风格采用扑朔迷离的幻视手法。本届评委会主席是安·比托夫,评委有亚历山大罗夫、维什涅韦茨卡娅、基比罗夫、特鲁诺娃。在颁奖仪式上比托夫指出:由于担任评委工作,他重新阅读了大量作品,他确信当代中篇小说已经摆脱了苏联意识形态和风格体系的束缚,正在向好的方面迈进。 
  布宁文学奖:2005年10月22日在莫斯科揭晓了不久前刚设立的新的文学奖——布宁文学奖,俄裔美籍诗人瓦季姆·麦夏茨凭借短篇小说集《沃克—沃克》获得了2万欧元的奖金。麦夏茨是在击败叶基莫夫、卡努索夫、马麦多夫以及索洛维耶夫等人后一举夺冠的。麦夏茨1993年开始在《文学报》专栏上发表诗作,而最初的作品获得了当时在美国的诗人布洛茨基的好评,报纸也发表了布洛茨基的赞扬信件。1993年离开俄罗斯之后,麦夏茨在美国与其他诗人编辑了《当代美国诗歌文集》,还与斯拉夫学家编辑过当代俄罗斯诗选,他曾入围俄语布克奖,此外还著有诗集《回忆着的日历》、《去大海》、《鸟儿着陆的时刻》,短篇小说集《当我们变得愉快和光明磊落时》,中篇小说《从糖果厂吹过来的风》。布宁文学奖是为纪念布宁而设立的,其宗旨是支持俄罗斯严肃文学,弘扬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艺术性,形象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