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一个驿站是法学院。
  大学4年的时间会过得很快,不能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设计,她一直都不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她总是在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她也不习惯于躺倒休息,彻底放松。但是,她还真准备大放松一下,竟然跑去买了一套全球联网的游戏光碟,在网上激战了几天。
  这样的日子过得不习惯。毕业典礼过后,她就在大学的地质学院办公室里开始了每周40小时的全职工作,当会计助理。她还嫌不够,每星期还有4个晚上,外加周末一整天在饭馆里端盘子,说波士顿是个高消费的地方,得多攒点钱去消费啊。
  还嫌不够,她又拉着我到书店——帮她去付账。几本法学院入学申请的指导书:《如何进入顶尖法学院》、《进入法学院——专家谈录取程序》等等,还有3本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习题集。
  就是高中毕业的这个夏天,她开始研究4年以后上法学院前必须参加的入学考试。三四年的提前量,是不是早了点,不过,当年我不是让她提早六七年参加“高考”SAT吗?想搭“直通车”,就得早作准备。
  她是准备大学毕业前一年就考LSAT,这样大学一毕业,就可以立即进入法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直升法学院肯定要难一点,大学第四年要忙着写毕业论文( 她的论文后来写了130页 ),没有时间准备考试,法学院又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他们有较大的优势。她这样算计,这么做,我并不意外,而是很宽慰。如果没有提前几年计划,如果目标不是十分明确,大学毕业以后,多数都要经历工作、读研究生等两三年以上曲折的过渡准备期才能进入法学院。
  研究了LSAT的题型,做了近10套模拟考题。她告诉我,模拟考试成绩可以稳定到173分,满分180。据统计,只有大约0。7%的人可以达到这个成绩。难怪大三那年夏天,她做完两个半月的暑期全职工作后,一溜烟跑到欧洲去转了一大圈,完全没把备考法学院、准备LSAT考试当回事儿。
  考试内容有写作、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推理等,越到高分部分越难。能达到这个成绩,是依靠从小就开始的大量的高难度阅读、长期养成的逻辑思维的习惯?还是模拟法庭潜移默化的某些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或是长期养成的快速阅读的功底?也许是以上种种的综合。这个测验可以说明,她会是一个好律师。她和我心中都有数了。
  她已就绪,准备出发,准备4年以后的再次出发。
  父与女
  1999年10月初我的生日前,女儿寄来一张300美元的支票,说,过去几年,委屈您了,快去买一台新的电视机吧。曾经,为了不打扰她学习,我戒了看电视的爱好。我说,不必,我不需要。她说,你敢?你退回来,就是对我的污辱。
  11月我们又到哈佛,参加学校组织的父母周活动,女儿送我一件“哈佛爸爸”T恤衫,这是她开学后就买的,算是第一件礼物,这是一件很普通的、哈佛附近满街的商店都在卖的T恤衫。从哈佛迷到哈佛爸爸,经历了十几年,女儿了解我,知道她爸从来不会装,不会说,“上哪个大学都一样,让孩子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哈佛和其他美国名校都有这样的传统,哈佛学生的父亲叫哈佛爸爸,母亲叫哈佛妈妈。哈佛校长都是这样称呼大家的。校园内外,满街跑的都是哈佛爸爸、哈佛妈妈,就是没有哈佛姐妹、哈佛兄弟。兄弟姐妹不得沾光,父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允许沾点光。哈佛每年产生1 650对哈佛爸爸、哈佛妈妈,算一下360年的历史,史上已有几十万个哈佛爸爸,虽不稀罕,犹感光荣。
  一日,我上班,打开电脑,收到“警方”电邮,主题是“拘捕令”,当天刚刚签署的“拘捕令”,内列10名嫌犯,有谋杀、抢劫、强暴,我竟然因为“违章停车逾期未交罚款”也名列其中。藐视法庭罪可不轻,我实在记不起自己有否犯过此案,看到“拘捕令”,一时紧张,马上跑步找警察“自首”。校警莫名其妙,折回办公室细看,才发现邮件的发件人是远在波士顿上学的女儿。对这个恶作剧生气?怎么会!招来美国同事到电脑前,分享我哭笑不得的幸福:女儿把我当朋友,拿我消遣,舒缓压力,这才是亲情,高兴都来不及呢!
  这又让我想起多年前,有一天半夜,我刚睡下,听到窗外有动静,窗户咔咔作响,接着窗户被人从外面打开。歹徒要入室!吓得我从床上一滚而下,卷一床被子,冲出卧室跑到客厅,抓起电话,趴在地上,急挂911报警。正在警惕观察、聆听动静、惊魂未定之时,但见女儿从前门飘进来,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笑弯了腰!女儿知道我心脏没问题,可以承受这样强刺激的娱乐。两辆警车呼啸而至,发现“歹徒”竟是户主女儿,正看着被捉弄的老爸,笑得好不开心。我说:“不好意思,是女儿的恶作剧而已。”警官笑笑,离去。
  上大学的第一年,她在父亲节给我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我希望您在这个父亲节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我真希望能够在家和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不过,您很快就要来这儿了,我们会有很多好玩的活动。
  这一年离家使我认识到,家庭生活多么珍贵。我多么想念您和妈妈。
  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您确实给我上了许多课,我很感激您给我上的每一堂课。我很感激,甚至在过去这一年里,您在我们每天不断的电话和电子邮件里,仍然充满建议、鼓励和爱。我对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终于能够像成人一样地把一件件事情做成,这种感觉真的是好极了。祝您父亲节快乐!
  谢谢您给我的一切!对此,我充满无限感激!
  “牺牲”了童年的快乐,9岁“上大学”的委曲经历不仅得到彻底释怀,还换来她的无限感激。对我来说,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哈佛爸爸没话说
  她到了哈佛,每天给我挂电话、发电子邮件,不过,不再以“爸爸,你知道吗”开始。从她那里,知道她在哈佛玩得不错:第一个学期就一网子撒开,参加舢板校队,当舵手;在哈佛学生办事处下属的校园小商店当副经理;参加《哈佛深红色》报,当发行部经理;到招生办打工,了解些内幕,挺有意思;到了暑假,既当商店副经理还当哈佛网球队夏令营的会计……哇哦——跑哈佛都干这些去了?
  不过,最好不要多嘴干涉。
  早在开学典礼上,哈佛校长就对我们说过,现在,你们要让他们自己生活,你们只要当好拉拉队,给他们喝彩鼓掌就行了。
  什么活动都参加,就是没有参加哈佛学生团体模拟法庭比赛组织,那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志在报考法学院的学生。她说,模拟法庭比赛和高中的比赛差不多,就如大学程度的微积分、化学、法语和西班牙语在高中时已经修过,现在可以免修一样。这门“课”在高中时早已“修过”了,哪还费得起那时间。到《哈佛深红色》报社去工作,既不当记者,也不当编辑,而是去“从商”,也是因为高中时期都写够了。何况,完全以自己赢利维持运作的大报社,最要害的部门是商业管理。
  她已经成熟,知道怎样有效地规划未来,前后参加不少活动,做了不少工作,使自己脱颖而出。在哈佛4年期间,最忠心耿耿的还是在平日天天出报的《哈佛深红色》报连续工作4年,最后当上商务主管。在哈佛这个最大的学生组织工作,4年的商务管理经验,是大学毕业后能够直接敲开法学院大门很重要的条件之一。
  2003年6月,我们又来到哈佛,哈佛爸爸妈妈们清晨5点就开始排队,等待参加毕业典礼,等待着把他们的子女送到下一个驿站。
  高倩从哈佛荣誉毕业,同年8月进入顶尖的哥伦比亚法学院。
  进入法学院的第一学期,她就当上《哥伦比亚亚洲法学刊》编辑、亚太裔学生会共同主席。
  这一切,全靠她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自己努力,自己争取。
  这几年,我认真看书学习,包括看她写的文章,学会欣赏她的成果,了解这些成绩的内涵和来之不易。当一个好的拉拉队员,我在心底为她喝彩、鼓掌。
  她的表现,我没话说。
  ↓ 哈佛爸爸妈妈们清晨5点就开始排队,等待参加毕业典礼
  有意外也有惊喜
  法学院一年级的最后一个重头戏是历时整整一周的写作比赛,这篇法学论文将作为是否入选哥伦比亚大学《法学评论》编辑的重要依据之一。两个月后,正在一所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高倩接到通知,被接受进入《法学评论》编辑部,她提前两周中断了报酬优厚的暑期工作,与其他编辑一起回校报到,开始工作。
  7个月后,2005年2月最后一天的清晨,还在梦中的我被电话吵醒,高倩兴奋地来电话告诉我,她被“提拔”为( 长 )“文章编辑”,今后将与其他6位编辑组成长文章编委,将对都是教授学者提交的、每年超过1 500篇的论文进行审稿、筛选和编辑。这个编辑负有重大的责任,必须保证好的论文不从自己手下溜走,每篇文章必须是某个领域、某个议题中最好的,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好观点。很高的荣誉,很大的责任,巨大的工作量——因为除了要看作者的论文,有时还要读相同议题的其他论文,以进行比较——要知道,每一篇法学论文都有几十到百把页长。
  几小时以后,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听到电话铃声刚停,进入办公室,打开电脑邮箱,看到1秒钟以前刚刚收到的一行字:
  爸!!!!!啊,我的天!!!!我的文章要发表啦!!!啊,我的天!!!!!!!!!!!
  她那篇40页的“短”论文已经酝酿很久,一个多月前完稿。一次给我发邮件时,把她的文章用附件发给我,顺便涮了我一把:
  请告诉我您的意见,因为您那么——懂,法学,:)。
  可惜,和她通过电话后,我才能看懂文章的题目。这篇文章现在终于被哥伦比亚《法学评论》,这个美国最著名的三个法学杂志之一接受发表。
  我给她回邮:我知道很多法学院的学生终其一生,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对你来说,这实在来得太早。语言无法表达我的震撼。
  ↑ 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里
  我,只想哭。
  这回不是装的,而是真正的惊喜,是真的感到意外。交初稿时,她曾在邮件里说过,“It’s bad。”我赶紧回邮问,会不会因此被踢出《法学评论》编辑部,她哭笑不得地说,怎能差到那个地步。看来,她心中的标尺是不一样的。法学院有1 000名学生,每年仅有十几篇学生论文入选,分8期刊登,可想这个荣誉是如何之高。我被她的成绩震撼,在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期间,加上法学评论的编辑工作,再加上写论文,一直到文章被接受发表,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她轻松回邮:哈哈,你的邮件真好笑。快告诉妈妈,我挂给她,让她向我表示祝贺。
  →
  发表在哥伦比亚
  《法学评论》上
  的论文单行册
  选择和未来
  上哈佛时,她很“轻松”,几乎每天电话、电子邮件来往;上了法学院,我都不敢给她挂电话,只能等待她抽空来电话、邮件。凡事有得也有失,对一个家庭来说,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她常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进地铁前,出地铁后给我挂电话,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暑期实习每周2 400美元的报酬,一毕业就有十几万美元的起薪,这都是很诱人的。不过,人生最重要的是应该过得快乐。律师职业是我在她很小时就为她设计规划的,虽然在我的引导启发下,学法律、当律师逐渐成了她自己的爱好,在从童年到少年又到成年的十几年里,有意识的磨炼、训练使她具备了成为优秀法学生、优秀律师所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我们都很幸运,童年的人生设计,“碰巧”成为女儿的最爱。
  高强度的学习、工作,有时为了参加上午6点召开的编委会,凌晨4点就得起床审读稿件,一天阅读几百页的稿子,一天十几小时的学习和工作,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的知识基础也许不足以使她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成功的科学家、知名的音乐人、卓越的其他职业人。在年纪还小的时候,人生就被定位在律师职业上,失去了更多的选择,会不会有点遗憾?
  30年前法学院毕业的辛迪蒂·格林伯克,写了一本畅销书叫《律师职业转换手册》,这位美国最著名的、专为律师做职业咨询的专家,在书中细述了具有法律学位的人可以从事的300多种职业。法学院学生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法学院的严格训练,使律师可以从事的职业有如此之多,这让我很宽慰。我看,再多也不需要了。我想,如果有一天,不喜欢律师的工作了,她一定可以在那300多种职业中,找到一个合适她,并且能让她喜欢的工作。
  这很好,我不会内疚。
  → 我不内疚
  附录
  附录一:高中作文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主题死亡
  伊丽莎白时代,也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时期,艺术家们的激情大大增强,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开始了他们艺术才能、风格的新生和重新探索。虽然这一时期的诗歌走进了新的境界,然而,主题还是保持不变的。其中最常见的主题是:时间在飞快地流逝,死亡不可避免。虽然这个平庸的观念很压抑,然而,种种不同风格的诗歌和表现的角度却为这个主题赋予不同的时代风采。
  文艺复兴早期的诗人比特拉克常常用《吸引我的眼睛》这首诗的模式开始他的诗篇,他痛苦和惋惜的语调总是引起读者不自觉的同情。看来曾经是“发光的金色的卷发”,一时间变成了“尘埃的颗粒,没有知觉”,生命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比特拉克作为意大利的伟大诗人,在《爱了又失去》里,表达了一个绅士在这种痛苦下的情感。虽然他从未获得过美丽少女的爱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