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字文讲记-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惺椋扛尢遮印防镉小ǹ 猎诠佟ǖ幕啊C芪鹗乔谇诳铱业囊馑迹逗菏椋苛跸虼防镉小芪鸫邮隆ㄒ痪浠啊!


  〃寔宁〃的寔字,现代简化字将其等同于〃实〃字,但两个字并不完全相同。实字的繁体形〃实〃是会意字,从宀、从贯。宀代表房屋,贯代表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为实。因此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是真实、确实。 


  〃寔〃是通假字,既通〃实〃字,也通〃是〃字,此地的〃寔〃就是代词,通〃是〃字,有兹、此的意思。 


  〃多士寔宁〃的意思就是,天下赖此多士以宁,这句话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如此众多的能人志士、如此众多的英雄豪杰,正是依靠了他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总结以上六句话的意思,就是: 


  春秋时期,齐桓公多次纠合诸侯,
  救济弱小的国家,扶持将要倾倒的周王室。
  汉惠帝作太子时靠了商山四皓,才幸免被废黜,
  商君武丁因梦境所感而得贤相傅说。
  这些人物才能出众,勤勉努力,
  正是依靠了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晋楚更霸 

  

  五霸的头一名是齐桓公,第二位就是晋文公了。孔子对这二位的评价是:〃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晋文公的经历非常坎坷,因家庭变故在外流浪19年,饱尝人间冷暖。所以他的为人处事,用诡诈计谋的时候多,谲就是诡诈。齐桓公就不是这样,世家贵族出身,为人处事都有绅士的派头。 


  晋文公,名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在外避难十九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已经62岁了。在位期间,他重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发奋图强,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出避难。晋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兴兵勤王,护送襄王回国,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晋国在晋文公时代达到鼎盛,极盛时的晋国据有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的一部分。直到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才有赵韩魏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夺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战,楚国战败,晋文公当上了霸主。 


  五霸之中的楚国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所以发展很快。在春秋时代,历史资料里留下了170个国家的名字,楚一国就先后吞并了170个国家中的40个。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执政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住局面。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与楚国大战,晋国惨败。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秦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赵魏困横 

  

  〃赵魏困横〃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所实行的合纵和连横的策略。苏秦、张仪与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代人,同是鬼谷子王诩的学生,而且是肄业,没有正式毕业的学生。孙膑、庞涓走了军事路线,苏秦、张仪走政治路线。半吊子学生本领都如此,可以想见鬼古子的本领学问得有多大。 


  苏秦第一次的游说失败,回来后〃头悬梁,锥刺骨〃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三略六韬等谋略学,一年以后再次出山。这次他改变策略,先从弱小的国家开始游说,说动了赵王、燕王,燕国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动经费。最后连南方的楚国也被说动,结果是〃并相六国〃,当了六国的辅相。苏秦提出〃合纵〃战略,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防御秦国,秦国敢犯任何一国,六国一起上。他提出的〃合纵〃战略受到普遍欢迎,六国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着留给苏秦。合纵的结果是〃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战国策》)。苏秦后来在齐国被人刺杀而死,其弟苏代、苏厉继续他的路线。 


  六国合纵之后,秦国处于长达十余年的四面围困之中,秦惠文王很想改变这一局面,但苦无良策。就在这时,张仪拜会了秦王,陈述了〃近交远攻、远交近攻〃的连横破纵之策,秦王闻而心悦,肃然起敬,特拜张仪为上卿。 


  张仪是魏国人,本是苏秦的同学。他胸怀大志,审时度势,善于通过权变立于不败之地。张仪的连横策略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友好,谁也不要侵犯谁,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假想敌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友好,而且是逼着秦与六国为敌。六国被张仪连劝带哄地说服了,都与秦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就像二战前的欧洲国家与跟希特勒签订友好条约一样,苏秦的〃合纵〃就被拆散了。秦国随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惠文王曾御诏〃张仪为秦建功树勋如天之覆地之载,日月常昭,永著千秋〃,封张仪武信君、采邑五城。 


  〃连横〃实施以后,秦国首先打击赵、魏,因为赵魏距离秦国最近,所以说是〃赵魏困横〃。被困于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上。秦占据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赵占据今天河北南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魏在河南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 

  

  假途灭虢 

  

  假途灭虢的故事见于《左传?僖公五年》。虞国与虢国领土接壤,均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陆县。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其实在三年前晋侯就向虞借过道,攻占了虢国的领地下阳,此次是第二次借路。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就力谏虢公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劝谏虢公说:虞虢两家表里相依,是腮帮与牙床、嘴唇与牙齿的关系。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您不是不知道。晋侯的贪心不能放纵,晋侯的野心不得不防。虞公说:不会吧!晋侯与我是同姓同宗,哪能害我呢?宫之奇说:晋虞虢三家都姓姬,你们都是同一个祖宗。晋侯能忍心灭虢国,就不忍心灭虞国吗?虞公又说:不会吧!我祭祀很虔诚,鬼神一定保佑我的。宫之奇说:鬼神亲德不亲人,不修德政的祭祀是没有用的。 


  虞侯不听劝谏,宫之奇说:虞国算完了!于是就率领全族人离开了虞国。同年十二月,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兵的路上就把虞国也给灭了。 

  

  践土会盟 

  

  践土会盟的故事发生在晋文公时期,晋献公晚年,景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等人流亡国外19年,才有机会重会晋国即位,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他任用贤良、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使晋国的国势日渐强盛。他效法齐桓公的尊王政策,于公元前636年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使自己名声大振。此时齐国的霸业已经衰落了,南方的楚国欲问鼎中原,争夺霸主的地位。于是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战。 


  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以守当年流亡楚国时的诺言。晋军才一交手便自败退,楚人不识是计,中了埋伏,被杀得大败。晋文公连忙下令,不再追杀。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将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僖公28年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慰劳晋军。晋文公也趁此机会,在践土召集诸侯会盟。就这样,晋文公凭借自己的实力,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五霸的第二位。 


  今天河南省荥阳县西北还有一个践土台,就是当年践土会盟的遗址。盟是会意字,其字形下面是个接血的盘盂,上面是个明字,表示在神前发誓,明志结盟的意思。古人是歃血为盟,歃血是在盟会时,喝一点牲血,或含一点在口里,表示诚意。以后发展成在嘴唇涂上牲畜的血,现代是割自己的血喝血酒,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以上几节讲的故事为了证明,春秋五霸有谋臣,战国七雄有策士,以示群英荟萃的意思。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这两句话引出历史上的另外两个名士:萧何与韩非。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治国良相,曾与张良、韩信、陈平等人一起辅佐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他原是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丰县)人,《史记?萧相国世家》和《汉书?萧何传》都有记述他的事迹。司马迁评价他说:〃以文无害〃〃奉法顺流〃,因萧何遵循简约的原则,制定了汉律九章,故称〃何遵约法〃。 


  公元前二○七年八月,刘邦进兵武关,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接洽投降的事,条件是要封他为关中王。刘邦没有答应,赵高不久也被秦王子婴杀死了。十月,刘邦进军咸阳附近的霸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乘了素车白马,带着玉玺亲自到霸上向刘邦投降。刘邦一进阿房宫就不想再出来了,樊哙、张良再三劝说,刘邦才回兵霸上。《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只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余秦朝的法律一概废除,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汉朝建立以后,萧何负责制定法律。《汉书?刑法志》说他收拾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见汉律乃承秦律,秦律又是商鞅根据《法经》化法为律以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汉朝初兴之时,本应一切从简,所以立法三章。〃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韩弊烦刑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刑名学派的大家,关于他的身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得非常清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 


  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子弟,有口吃的毛病,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韩王,无奈韩王不纳。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的权势来管理部下,不能任用贤能之士富国强兵,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文人用文字钻国家法律的空子,游侠靠武艺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宠信那些徒有虚名的文人,形势危急时,又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养的人并不是所需要的,而要用的人又不养,所以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著作传到了秦国,秦始皇一见如获至宝,立即攻打韩国,为的就是要韩非。 


  韩非一到秦国,秦始皇即与他日夜长谈,非常喜欢他。秦朝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韩非子的理论制定的。还没等始皇重用韩非,李斯、姚贾等人因嫉妒而毁谤韩非,说:〃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后裔。现在大王要吞并六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的。如果大王不用他,再放他回去,这是自种祸根啊,不如以过法诛之!给他随便加个罪名,处死算了。〃秦始皇以为此话有理,就下令有司给韩非定罪。李斯乘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述说是非,又见不到。韩非悲愤交加,在狱中服毒自尽而亡。秦王下令后即悔,马上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烦苛的刑法之下,司马迁说他〃明知游说帝王之难,还写了部《说难》的专著,但他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所以称为〃韩毙烦刑〃。弊就是自弊,自己倒毙、死亡的意思。 

  

  这几句话的白话意思,就是: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
  赵国、魏国首先受困于连横的策略。
  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
  结果连虞国也一起给消灭了。
  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
  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律法制定九章, 
  韩非却自死在他自己主张的苛刑之下。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前面说到的都是文臣,现在开始说说武将了。〃起翦颇牧〃,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将,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