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混沌 作者:从维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向混沌 作者:从维熙-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老婆也在土城?”
    “是。”
    他刚要继续往下点名,我突然像乞丐一般问道:“能叫我见一面吗?她身体有病……”
    “当初你们不坚持反动立场,何至于有今天的下场!”劳改干部不正面口答我的请求,
反而朝我心脏部位刺了一刀,“记住,这儿不是什么施舍仁慈的地方,更不施舍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惟一的前途就是脱胎换骨,等你们改造好了,才能有那一天!”
    听了训政本该知趣地坐回地铺上,但是不存在的幻觉仍然支配我讲了这样几句话:“队
长!能不能把我们送到同一个劳改队去,不然我母亲探视儿子和儿媳,还要跑两个不同的地
点!”
    回答是可想而知的。
    坐在发配塞外的火车上,我为自己的懦弱而浑身发烧。扭头看看武警,武警头戴国徽庄
严而立,那闪亮的手枪插在皮带间,一只手紧握住枪的后把。回过头来看看窗外,八达岭起
了风,夏日那葱郁的绿色荡然无存,七八级的大风摇撼着枯枝枯干,穆桂英点将台蒙在一片
混饨之中。影影绰绰可见山巅上的烽火台,它像个历史证人一样,看征人出关,看犯人远
行。今天,它又冷眼看这列爬行的火车了,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装运着几百名不寻常的
旅客吧?!
    大山巍峨!
    大关雄浑!
    我甚至后悔自己没有在春日来过长城。从进入《北京日报》,我就为当好记者。编辑而
忘我工作,稍有闲暇,我还要提笔写描写新生活的小说。从进入京城之日,虽知长城近在咫
尺,但舍不得抽出时间来瞻仰这条盘卧在山尖上的龙。这次倒是见到长城了,却是在这寒风
凛冽的冬日,没有春色,没有诗情,有的只是萧萧万木和在万木萧萧中出关服劳役的囚徒。
    早晨登程之前,每人发了两个窝头。此时在没有暖气的车厢里,冻得石头一般。我机械
地嚼着窝窝头,品味着人生的苦涩。当初,秦始皇修筑长城时,这儿走着数不清蝼蚁般的民
夫和苦力,据说那是为了抗御外侮之必需;今天送我们这些打入另册的人们,又是保卫“钢
铁长城”之必需!是“把北京变成水晶城”之必需……
    强权即真理。
    无权即无理。
    别了!未来的“水晶城”!
    我等待着这位大人物的诺言兑现。
    列车穿过了大山,关外尘沙飞扬。这儿风更凛冽,远远看见一个旋风拧成的通天上柱。
当车停在康庄车站时,我们这些成员面面相觑。像西直门车站一样,武警早已在站台架上了
机枪恭候。由于风太大,士兵们那绿色棉军帽下边的带子,一律紧紧地系在下巴颏上,有的
怕风沙迷眼,还戴上了风镜。
    我们摇摇晃晃地先搬运行李,把卸下来的所有行李搬上卡车后,才被通知登上无篷卡
车。没有泯灭尽净的羞耻,使我在搬运行李时,一直低垂着头,因为我怕列车上的旅客中,
有亲友或相知的目光。在这方面,我很钦佩那些刑事犯的勇气,他们在搬运行李时还不忘和
车窗里的旅客逗乐,因而不断招来战士的怒斥:
    “低下头来走路!”
    “没脸没皮的家伙!”
    那位“杨子荣”此时严然就是圆睁二目的门神,他在大风中屹立着,一动不动地监视着
我们这些搬运夫。直到我们最后一个成员登上卡车,他才钻进卡车的驾驶室。我至今清晰地
记得那条黄尘滚滚的驿路,它从康庄曲曲折折地向东北方向延伸,十几辆卡车中只有头一辆
是幸运儿,后边一串都要吃前边轮下滚起的黄尘,所有车上的成员一律面向车尾;即使这
样,我头上一顶系着扣儿的破呢面棉帽子,还硬叫大风给刮去,不知飞向了何方。
    “这是好事。”一个东北小盲流对我说,他叫那德广。
    我无心回话,把头埋在虱子成堆的皮袄领子里。
    “到那儿就摘你的右派铁帽!”这个小土猴儿,闪着一对大眼睛对我唱着喜歌。
    在土城帐篷里他年纪最小,初进上城时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大孩子,也被关在“五毒”
当中。后来在他交代罪行时才知道,他是吉林某地(是否那拉氏宗族的后裔记不准了)的一
个浪儿,在饥荒年间流入北京,公安机关几送几来,后来他偷拿一个副食商店的蛋糕,当场
被抓,便以屡次盲流加偷窃为由,送到土城来了。他长着一张娃娃脸,一笑露出虎牙尖尖。
他常常自动去抬饭簸箩或倒尿桶,帐篷里的成员却对这偷嘴吃的“小家雀”印象不错。那次
队长点名无心地露出我的原来职业以后,他特别显得和我亲近。一次,在厕所里大便时碰在
一起,他便问我:“写书这活儿好学么?”我说:“我已经被开除出那个行列了,别谈它
了。”他说:“随便聊聊,我又不给你打小报告。”我说:“算了!别学这一行,这行挺害
人的!”他听不懂,刨根问底没完没了地问。我心绪很坏,提起裤子走了。在帐篷里他坐在
我对面的地铺上,每每望见他那双晶黑晶黑的童眸,我就觉得我亏待了他似的,便有意躲开
他那双幽亮的目光(十几年后,当我在山西伍姓湖劳改农场的窑洞里,偷偷写小说《远去的
白帆》时,他成了我搭七巧板时的模特之一)。此时,在黄尘滚滚的路上,他浑身上下虽成
了土人,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而动人。他不该来这儿——他进来的太早了。
    风势仿佛渐渐小了一些。回头望去,是一座高山挡住了风路。汽车一路上盘,我们终于
看到了目的地。那是依山势而起伏的排排红砖房,红砖房的周围站立着高高的岗楼。
    “到了!”兴奋的声音。
    “到了!”疲惫的声音。
    “到了!”歇斯底里的叫喊。
    土猴们的脸上开始有了喜色。我的心也从空中掉在了地上。总算是到了“站”了,这儿
虽属塞外,离北京还不算远;离北京近一寸,仿佛就和母亲的心贴近了一尺。别的都丢了,
离老母亲和小儿子近些就成了我惟一的安慰。
    卸完行李,站队点名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有一个逃号,那“杨子荣”冰冻的脸上露出一丝
温意,并在队列前,对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训导。他说:“凡是跟我来营门的,都是有福分
的。这儿是劳改矿山,下矿井的壮劳力每月粮食定量52斤;此外还要发工作服和柳壳
帽。”每月52斤定量,在饥荒年间确实是个十分诱人的数字,不要说那些“盲流”和扒窃
犯,就连我都为这个数字而心动。在饥荒席卷中国的1960年量器秤杆脱销,除了特权和社
会上层“不知饿汉饥”之外,几乎家家买了秤,每顿饭都计算下锅的米。我住家里的外院有
五六家,家家都这么干。至于“天府之国”四川以及产粮区河南也饿死数以万计老百姓的小
道消息,已是乌鸦满天飞。“瓜菜代”年月应运而生了一批丧尽良知的谎言家,在报纸上硬
是把“人造肉”说得和猪牛羊肉含的热量差不多。既欺人,又欺己,这一切仅仅为了符合形
势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每月能有52斤粮食进肚,当然又是一张最大的安民告示,因
而当这位“杨子荣”训话之后,在岗楼下的空场上,竟然爆发出一阵炒豆般的巴掌声。掌声
过后,又引发了“土猴”们一阵哄笑,这是因为他自报姓名时,他也姓杨,因而当真落了个
“杨子荣”的绰号。
    劳改铁矿的矿长姓什么,我已然记不清了。只记住管教股长姓严,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脸
型,但语锋尖刻犀利如刀。还有一个小个子,人长得黑不溜秋的,姓王。给我留下深刻而难
忘记忆的,是那位曹队长。他中等身量,一只眼睛略略大于另一只眼睛,每逢在队列前训话
时,那只略大的眼睛里,常常坠下一两滴泪水——那叫风泪眼。害这种眼症的人,一遇风就
落泪,而塞外的风一年四季很少有间断的时候。
    从地铺搬到了大土炕,从吃窝头变成偶然吃上白馍。生活上浮了一个等级,多少给人带
来一些快慰。但精神上那根囚绳扣儿依然系得紧紧的,集合、站队、出工、学习、训政,此
外就是吃喝拉撤睡。睡,还是几十个人睡在一条大炕上;吃,虽然口粮定量提高,但其中有
一部分是高粱面,使不少人患了便秘症。矿山医务室没有医治便秘的药物,使人苦不堪言。
我到矿山不久,就得了这个病。在大便坑蹲上半个小时,用劲用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大便
也排泄不出。记得有一次,出工在即,我双脚蹲麻了,还是拉不出屎来,没有办法,只好用
手指抠肛门,把那硬硬的屎团,从肛门中抠出来。留在手上的除了粪渣还有鲜血——那是我
把肛门抠坏了。收工回来一看,裤权上留下一片紫黑色的血斑。由于矿山常常吃高粱面,这
种令人作呕的抠屎动作,便周而复始地循环,好在大家都这么干,在群丑当中也就不觉得自
己丑了!
    仔细分辨一下,害这种病的多属于知识分子,在土城领着大伙唱《东方红》的右派徐恭
谨,一机部的俄语翻译右派程海炎,还有和我同时被送往土城的北京日报的编辑赵筠秋……
可能由于知识分子消化系统细嫩之故,简直对高粱面窝头望而生畏。后来,东北来的小盲流
那德广(和我分在一个班),出于对我的同情,积攒下玉米面窝窝头和我交换高粱面窝窝头
吃,以解我之危。像在土城一样,这种交换只能秘密进行,不然就会被指责为“彼此拉
拢”。按照改造规定,这里的人只有彼此监督互促改造的关系,而不许有任何友谊来往。我
实难揣摸这个小盲流究竟有多大的肠胃,我和他每次交换,都是以多换少,而他总是像饿死
鬼投生的一样,把窝窝头风卷落叶般地吞下去;还嫌不饱时,便抢起小铝盆咕嘟嘟地喝下半
盆水,弄上个水饱。
    这种饥饿症的表现千奇百怪。用舌头舔净粥碗的声响,前文已经写过这里不再赘叙;他
们有的人还把在院子里拾到的小木屑,在砖上磨出木刃来当小刀使,把窝窝头切割成指甲大
小的小方块,再用小木刀刀尖挑起,一小方块一小方块地往嘴里送。好像这是生活中的最大
享受,消磨的时间越长,心理上越感到满足似的。按照物质不灭的学说来解释,无论大口吃
窝头和慢慢品味指甲盖似的小块窝头,到肚子里总量是等同的;但饥荒给社会底层留下形形
色色的扭曲症,导致了精神变态。这种变态在劳改队有极大的感染力。小盲流那德广也很快
学会了品味窝头的“慢动作”,他那双巧手把碎木片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刀叉,用这个插一小
块,再用那个插一小块,一顿中饭或晚饭,能品味上一个钟头。
    最初,我对这种病态表现,投以鄙夷的目光。后来见的多了,也就不觉其怪了。可是令
我不解的是,监房里还不断出现偷窃食物的行为。52斤口粮,按说是能吃饱肚子了,但食
物丢失的红灯不断报警。一大早晨,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过,躺在大炕最头上的“天津卫”
(我记不起他的姓名了)便用拐弯的天津腔骂起来了:“我×他八辈祖宗,谁他妈的把我油
炒面给偷走了?我×他妈的,家里从天津往这儿寄这玩艺儿容易吗!”
    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把疑点集中在一个姓傅的中年汉子身上。据说,他是个惯
窃,专门在大轮(即火车)上作案。当天正好是个雾雪交加的天气,劳改队长担心有人借大
雾逃号,便歇工半天,召开这个贼的批斗会。
    在土城我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先在那汉子脖子上挂上四块红砖(一边两块),然后责令
他跪到地当中来。没有任何论证之前,几个“氓爷”就上前一阵拳打脚踢:
    “臭贼!是你偷的不是?”
    “说!”
    “别死鱼不张嘴!”
    “爷儿们哥儿们可有办法撬开你的铁嘴钢牙!”
    那汉子铺位在对面炕上,和我的铺位正对门。初来矿山那几天,由于他患有二度浮肿,
走路还要扶着炕沿,看他行动不便,我曾帮助他端过一回洗脸水。他脸色虚黄如纸,两腿粗
肿得像发馒头用的面肥。他每天挣扎着去出工,是为了那52斤粮食(病号口粮28斤)。有
一次在集合出工时,队长曾强令他留下,他还是偷偷地尾随在队伍之后,跟着大队伍去出工
干活。这样一个病号,此时跪在两炕之间的走道上,脖子上还坠上沉沉的砖,引起了我的极
大同情。扭头看着那位劳改队长,不知何时他已经离开了监舍,后来才知道每逢遇到类似的
事情,队长都退避开去,没看见打人,不算他的过失;看见施刑,而不加以制止,那是违反
政策的行径。留下“五毒”们“以毒攻毒”,队长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说得更直接一点,
有的劳改队长就是有意纵容罪犯自己惩处自己,相信拳打脚踢对改造囚犯的特殊效能。
    可是这个汉子是不是真的偷吃了“天津卫”的油炒面,却几乎没人问津。
    几个耳光打过之后,那姓傅的浮肿号嘴角便滴下血来了。这时,才有人提出,留他一口
气,但必须让他承认是他偷的。因而武斗的间隙,审讯并没有停止:
    “说,是不是你偷吃了?”
    那汉子声音极低:“不是!”
    “再给他加温!”
    于是脖子两边的绳头上,变成了六块红砖。
    “说!”
    “我没偷。”
    再打下去那汉子就该归西了,这场无端殴打和无端审讯只好收场——仅仅因为他的前科
是个窃贼。如果他确实偷了油炒面,那是因为饥饿,他浮肿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如
果他确实没有偷,那“天津卫”因为两三斤油炒面而动怒,也是因为他自己需要补充营养。
至于那些“氓爷”对一个浮肿的同类,大打出手,除了产生于本能的职业病之外,就是饥荒
年代的歇斯底里病的大发作了。
    由于上述的种种缘由,家属来矿山送食品的很多。政策规定每次送来的食品不得超过二
斤,但是那个劳改队长对数量检查也不那么认真。所以,如何把带到监舍来的食品,确保吃
进自己的肚子而不被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