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6年第5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代-2006年第5期-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失恋的女子深夜跳河寻死,水手跳进激流把她救起来。救了起来,水手把她藏在打水趸船上,而且很快使她怀了孕。可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这女子的家人把水手告上法庭。女子也改了口,说每次都是强奸。由此,水手获八年徒刑。 
  “判得有点重,必定还有救命之恩嘛!”贺弯弯听后如是说。 
  苏比回说:“我们也这样说,可水手自己说:‘我老婆说我是一犯再犯,是惯犯,强烈要求法院重判。小女人的父母说我是趁人之危,也强烈要求重判。所以,我只有上山来安度晚年了。’实质当初那女子是自愿意的,甚至愿意跟水手过一辈子。当然,水手承认自己说假话,骗那女子说自己无老婆是单身汉。水手后悔的是不该让她怀孕,本想让她替他生个老幺儿,好长期拴住她,可恰恰因为这个而获罪。他本有老婆,又无生育指标,数罪并罚,他的如意算盘打破。” 
  水手会看面相,还会掐算,那天夜里,在溉兰溪的打水趸船上,说苏比有牢狱之灾,被他说准了。然而,跟所有会看面相和会掐算的人一样,看不准自己,他就没看出他自己有牢狱之灾! 
  贺弯弯扳着指头算了算年头,说:“哪天,我们带点东西上山去看看这个水手,他还得在山上熬五年哩。” 
  苏比说:“上山时,水手已满五十,在山上他只熬了三年。那天,在果树林里锄草,他突然就倒了下去,倒下去双脚来回蹬几下,就死了。为了节约,管教叫人把他的草席拿来把他裹了,在他倒下的地方挖个坑就埋了。而且不许垒土做标记,说水手享受女人享受够了,在土里溽几个月可以当肥料,也算他为国家作点贡献。其实,水手轻飘飘的,身上基本无肉,就一张皮和几根骨头,管教说的贡献可能为零。” 
  “哦……”贺弯弯又重重的叹一口气。 
   
  27:床上的事,苏琴教过贺弯弯。 
  过了新婚期,见他两个还卿卿我我,苏琴悄悄问贺弯弯感觉如何?贺弯弯笑说比想象的还要好。看她一副苦去甘来的样子,苏琴心里委实高兴。本打算叫王金宝点拨点拨苏比,苏琴生怕他两个过得不幸福。 
   
  28:无单位依靠故而无所顾虑,跟当时大多数劳改释放犯一样,苏比学着做生意。时值粗糙的双轨制,做生意都赚钱。用苏琴和贺弯弯十多年节省下来的九千块作本钱,苏比东拼西撞,大钱没找到小钱找了点。其间重庆长江嘉陵江建几座大桥,经济发展快,这过程是另外的小说啦,在此不展开。物品一天天多起来,重庆大街小巷开许多火锅馆,百姓温饱基本解决。贺弯弯爱吃辣,尤其喜欢吃火锅,几乎天天想吃。她讲,上夜班,中途十分钟小息,她们姐妹伙也要凑几块钱去厂门口的小店过过瘾,全吃素菜。苏家不吃辣。小时候,贺弯弯爱偷吃泡海椒,嘴巴辣肿了且绯红,她仍坚强地一小节一小节往嘴里送。苏比看见了,要使劲羞她,还要追着喊好吃狗!现在跟着贺弯弯,苏比慢慢也吃辣了。 
  有了条件,苏比开个火锅馆,取名白人苏火锅。生意好。贺弯弯想方设法办病休当了老板娘。王金宝和王书苏跟贺弯弯一样,都是吃火锅的狠角,百吃不厌。王书苏常住青砖小楼,他也爱悄悄开了厨房小门,对着长江和市区撒尿。苏比问为什么?他说痛快呀痛快!苏比十分疼爱这个侄儿。 
  听姐姐的话,苏比翻出老课本复习,又买资料看,跟着姐姐参加自考,两年便拿了大学文凭。苏家本是读书人家,只是时运不济,之所以如此。苏琴甚至鼓动苏比去考研。苏比回说算了。 
  从那个水手身上,苏比学了许多鬼道道,从不用避孕套避孕药,可贺弯弯总无身孕。苏琴贺伯伯贺妈妈一派,除了关注,还时常在他两个面前唠叨。去医院检查,均无毛病。苏比推说来日方长,这事急不得。其实不然,他心里有顾虑,或者说他有点迷信,或者说他已经形成下风下水之心态,或者说自认为有罪之身,太幸福了太完美了会有报应。睡梦中,那沙哑而艰涩的嗓音还会响起:你为什么要枪毙我?那人还会清晰地现身,现身了就那么阴沉沉的盯着苏比;其嘴巴依旧是紧闭,可你为什么要枪毙我的质问,却平空响起。 
   
  29:真的有事情发生,发生在苏琴身上。 
  乳腺癌。住院割去一个乳房,半年后复发,转移到另一个乳房,人快速地消瘦下去。苏家的人本都单薄,苏琴更像棵秋风中的小草,那个枯哦!已无体力再切割,惟有保守疗法。这期间,王金宝完全乱了方寸,整日失魂落魄,还当着苏琴的面,眼泪汪汪。自此,王金宝彻底蔫了,未老先衰变成个小老头。苏比花许多钱,维持姐姐的生命。姐姐是母亲啊,脊背时常一阵一阵地发凉,但苏比外表极其镇定,在姐姐病榻前总笑脸相对,而且对侄儿更加疼爱。
  苏琴强打精神要从医院出来,并坚持要回青砖小楼住几天。结果,她走了父母的老路。其过程同父母如出一辙。用杈棍扠着麻绳,从吊扇叶片对过,站到独凳上让绳套系了脖子,脚一蹬,独凳倒了,悬空了。同样留有遗书,遗书中多次请求他们原谅,说太迷恋这儿了,加之父母夜夜都在呼叫她,等等。 
  苏琴上吊前一天,躺在床上和贺弯弯摆龙门阵,说二十年前就该死,只是那时苏比关在拘留所,她放心不下才坚持过来了。又说,那次王金宝把苏比从墓地劫回来,苏比养好伤常常在夜里下楼,又长时间站在父母的房间里,她都清清楚楚。那时,稍有响动,她都悄悄跟去察看,那段时间是极度地紧张啊!事实是,那时的苏比,深感罪孽大,已看不到风后面是风,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的希望所在,死神,曾对他发出亲切的召唤。 
  苏比站到独凳上,抱着姐姐,把姐姐从吊扇上取下来。就是具空壳了,跟贺伯伯形容当年的父母一样,轻飘飘的。又是深秋,窗外河风呜呜,长江水正由浑浊转向淡绿,河床又千古不变地大面积裸露出来。在苏比的坚持下,像了当年,没有举行告别仪式,也不让王书苏再看他妈妈一眼,就拉去火葬场烧了。 
   
  30:姐姐的墓与父母相邻。墓碑上刻:她是一个好姐姐、好妻子、好母亲! 
  办完丧事,苏比接连几天关在父母房间里对着吊扇发呆。有短暂的消沉。之后,把王书苏送进重庆最好的私立学校。生活似乎回到正常,可他不大管火锅馆的事了,全由贺弯弯打理。变化是语言少了,近乎沉默寡言,看书的时间多了,多看历史典籍。贺弯弯小心翼翼问他,是否要专研哪段历史?抑或听了姐姐原先的话,要去考研?他说都不是,只是不想说话,就看书呗。 
  一天,苏比主动对贺弯弯说:“弯弯,请你放心,我绝不会走他们的老路,我会跟你相守到底!” 
  得到如此保证,贺弯弯眼眶热了,她忙抽身走开去开了厨房的小门,独自对着滔滔不绝的长江,痛痛快快地流了一次泪水。 
  当苏琴从医院出来,坚持要回青砖小楼住几天时,苏比便预感到吊扇将是姐姐的归宿。心灵是相通的,然而无法阻止,这是她最后的奢求。 
  回到青砖小楼,苏比旁敲侧击,试着劝说姐姐不要走父母的老路,一如当年他在拘留所里,姐姐对他的劝说。 
  可是,姐姐拒绝了弟弟的劝说,眼睛盯着天花板上的吊扇,她说:“比比,你人都敢枪毙,你难道还怕见到死人!?” 
  姐姐这话,把苏比镇住了,不敢再看姐姐一眼,他羞愧地退出姐姐的房间。 
   
  31:而今吊扇依旧一拉拉线开关,它又忠诚地转起来。苏比的父母在世时,年年要搭凳子上去擦拭,天凉了,还要用四个布套子把四个叶片套起来,所以它这般耐用。转年,初夏,贺弯弯搭高高的凳子上去擦拭灰尘。以前,贺弯弯发现电机外壳有道浅的勒痕,麻绳压花的痕迹,公公婆婆所留。而今无新勒痕,苏琴准确地把麻绳叠在了那压花之上。 
   
  32:许多年又过去了,白人苏火锅馆的生意一直都好。某天,来了个戴眼镜身段也单单调调的人。此人不沾烟酒茶,叫何述,他正在编写重庆文革史。 
  苏比同何述一见如故,两人整天整夜地谈啊谈,还录音。何述提的问题细之又细,反复强调是听别人讲的就是听别人讲的,是亲身经历的就是亲身经历的,二者切不可混淆。何述问苏比六七年八月八号在哪个位置?看到了什么?苏比讲,在南山上,某司令带舰队在红港(朝天门)打起来,我跑到炮阵地上去看了的,几门三七炮朝长江里乱打。何述问建设兵工厂动用坦克的事,苏比讲,我没有亲身参加,只听说用钢板铺在地上,接了高压电,坦克开上去,电闸一合,里面几个彪形大汉被烧成了灰灰。 
  何述跟王金宝也谈了三四天,也录了音。 
  何述太认真了,总说,原先假的太多太多,现在有条件了,我们留给后人的资料应当是真实可信的。 
  何述也问苏比:“当年从上新街广播站往下跳时,你喊了毛主席万岁没有?” 
  “喊了的!”苏比的回答是肯定的。 
  某司令已瘐死狱中。有些旧人陆续来找过苏比,有的仍说旧话老话,想利用当下某些社会问题来翻历史之案,或者说,他们企图再次秋后算账。苏比态度鲜明冷淡,且自诫:我不能再愚蠢了! 
  表面冷淡,心底则认为他们应该有表达的权利及可表达的方式,这,才是正常的社会或者说才是符合世界主流之社会。“文革”中,反对“文革”者是要被杀头的。 
  河街改名叫南滨路了,开发商已经上门谈具体补偿事宜。 
  贺弯弯巴不得离开河街,离得越远越好。 
  青砖小楼内部早已裂隙四起,楼板皆吱嘎作响。虽如此,苏比还是痛楚地难于割舍。某天,看到开发商打出的广告词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长江,春暖花开!他便不再犹豫,主动找开发商签了合同,不要钱,而是倒补钱在原处要了同一单元的三个套间。一套贺伯伯贺妈妈住,一套王金宝王书苏住,一套他和贺弯弯住。他要面朝长江,期待更多的春暖花开。 

长征二题
龙 一
 笑 话 
   
  我虽然刚满十二岁,但已经是第三次跟随大军走草地了。第一次走了五天,第二次走了四天,这是第三次,已经走了二十一天,我们还在走。方才那阵夹雪的暴雨,打得我睁不开眼睛。老高蹲下身来,把我和乖娃搂在怀里,挡在背风的一面,但是我仍然感觉很冷。这时候,每天照例要来的雨雪终于都过去了,太阳却已偏西。再向北望去,我只能望见一片蓝得古怪的天空,还有平坦得会让眼睛忽略掉的草地,以及一丛丛早就被草鞋踩得稀烂的草墩、草墩下阴险的泥淖和泥淖中陷落不见的红军战士。没有大军的影子,我们掉队了。 
  老高左腿上的枪伤又在流脓流血。我叫乖娃用肩膀抵住老高的腰站稳,然后将他腿上松开的绷带重新扎好,又插进一根手指试了试,感觉不松不紧。再向老高望去,我发现他脸上憋气造成的黑紫色外边又浮起了一层难看的青灰色,双眼紧闭。从早上行军开始,他的眼睛便再没睁开过。这种情况我有经验,作为护理员,三次走草地我照料过许多受伤的战士,像老高现在这个样子,如果再没有食物和强心剂,他明天,最迟后天必定会死。 
  乖娃又在喊饿,喊脚疼。他毕竟还太小,十岁的男孩长得却像六七岁,即使作为护理员也太小。于是我让乖娃将马枪里的子弹退出来收好,然后把枪丢在泥淖中。乖娃却不肯,紧紧抓住枪的背带,好像怕我来抢。其实我根本没有力气去抢,我要留下所有的力气去走。如果不能带着他们两个人追上大军,我们都会死,因为,这一片草地已经让我们在泥水中挣扎得太久了,还要再走多少天,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我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草地总会有个边,我们一定能走出去,只要活着,因为,草地后边还有日本侵略军在等着我们去打。 
  我伸手向腰间摸了摸,摸到那个皮制的烟荷包还在,我便放心了。我清楚地记得那里边还有一百多粒青稞麦,另外在一小块锡纸里还包着三粒绿豆大小的黑盐。这是我,不,这是我们三个人最后的食物,十天前我们的粮食袋便空了,到了昨天,老高的皮带、皮枪套和皮鞋也吃完了。今天早上我让老高摸过烟荷包里边的东西,他笑得很好看,闭着眼。于是我让乖娃在前边探路,我钻到老高的腋下代替他的左腿。我们走。 
  天黑之后很久,乖娃的脚踩到了一片结实的硬地,他高兴得大叫起来。我抬头,看到前边燃着一堆堆小小的篝火,星星点点,一路排出去很远很远。大军正在等我们,我想。 
  乖娃出去找柴草,这是他每天宿营时的重要工作。他带回来一把半干的草,一根带火的干树枝,还有一小块牛皮,上边保留着两只铁的鞋眼。派乖娃出去总能找到最好的东西,这是少年红军的特权,因为大人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老高将身子歪在地上,头枕着一小卷毛毡。我给他脱掉草鞋,解下绑腿,卷起裤子,松开绷带。在旁边,乖娃已经生起了一小堆火,水也打来了,放在罐头盒里烧。老高的伤口有核桃大小,皮肉发黑,流出来灰黑色的脓和淡红色的血。我用绷带给老高擦干净伤口,又从包中找出那块干净的纱布放进罐头盒中煮,最后,我取出一粒黑盐。隔着那一小堆火,乖娃的眼睛黑亮亮地盯着我手中的盐。我把盐粒放入水中,故意没有看他。 
  我一个人,两只手,既要用盐水替老高清洗伤口,同时又要小心地用罐头盒在他的腿下接住流下去的水,很是不方便,但是我没有叫乖娃帮忙,把盐水交到他的手上我不放心。老高躺在那里像是睡了,不动也不出声。洗净伤口后我将纱布在盐水中洗干净,便又将罐头盒放回到火上,让乖娃烧。盐水终于烧开了,我喂老高喝下去一半,我喝了一口,剩下的全让乖娃喝掉了。乖娃喝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