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向解放军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创业:向解放军学习-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企业是个伟大的企业。

  一个历经百年的企业不可能没有失败的经历,但这些卓越公司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它们能够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再次崛起。 


班务会:每天进步1%
  成功的组织总会引来模仿者。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优秀的组织都会有人研究,任何有效率的组织的成功经验都会有人总结。而解放军是被研究最多的组织之一。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哈佛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他对我说,在欧美,大约有30多家由政府资助的专门研究解放军的机构。他们的研究非常细。他在东亚所看到一份研究中国红军长征的研究报告,细到长征中每一天中共主要领袖的活动都有记载。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党总参谋部专门组织人员总结了失败原因:

  共军军事思想,是以“唯物史观”为体,“军事辩证法”为相,“战争规律”为用,其一切战略战术,则为用之变化。……故我们与共军斗争30余年,除少数专家外,都是局限在以实用科学为基础的军事原理原则,去和共军变化莫测的军事思想相抗衡。〔《军事杂志》(台湾)第28卷第10期〕

  解放军自己也非常注重研究与总结。

  我在部队担任的第一个机关职务,是服役的第5年,到“红一师”所属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任组织干事。部队的组织部门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党委、支部建设,第二是部队基层建设,第三是部队的褒奖工作。而这些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写材料”,也就是对各种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记得政治处主任找我做任职前谈话,说,成绩是总结出来的,事物的规律是研究发现的。政治机关干部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上。

  很有道理。

  解放军的总结是有一套制度的。

  首先是班务会。几乎所有参过军的人都知道班务会。班务会上,班长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班里一天、一周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好的,批评不足,然后提出第二天、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训练科目讲评。在解放军的正规操课训练中,最后一个科目是讲评。这种讲评,大到一场有数万人参加的演习,小到一个班的一次队列训练。这既是一种制度,更成为一种文化。

  第三是阶段总结。解放军组织中,每一个阶段都要总结:月度、半年和年度总结。这种总结是全方位、从下到上的。

  总结使这个组织成员能够不断进步,总结也使这个组织具有了不断修正不足、不断进步的条件。

  企业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班组的日常管理。

  优秀的组织,实际上都是从小事情、小地方做起的。小事情,重复千百万次,就变成了大事情,变成了伟大的事业。

  翻开优秀企业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很少有跨越式、爆发式的成长,大多是在某个时间段成长速度快一些,某个时间段成长速度慢一点。当然,如果有机会,他们是不会放弃那种爆发式的增长机遇的,但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点一滴地做他们每日需要做的“工”。但就是这种“工”,使他们不停地进步。而相反,20多年时间中,那些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了超速增长、在中国市场成为行业“巅峰”的企业,许多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倏忽之间,樯橹灰飞烟灭。

  “日新又新”,“每日进步1%”,并不是否定创新,而是在实践和操作层次上的创新;是一种变革,是用变革、变化表现的创新。

  “日新又新”对企业来说实在是一种新境界。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明确提出:“我反对创新。”他要求华为员工,“99%是模仿、消化,只有1%是你自己”。实际上,任正非并不是反对创新,而是要求员工能够通过这种不断的1%进步和积累完成企业的创新式跨越。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不断的1%的进步,使华为从一个跟跑者变为电信行业的世界领跑者之一。2004年12月,华为一举击败国外几家电信巨头,成功承接了荷兰WCDMA商用网络。这已经是华为在全球承建的第五个WCDMA商用网络(前四个分别是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它标志着华为已经步入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行列。

  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也说,在企业发展中,要“借鉴别人一大点,自己再创造一小点”。

  进步和进化一样,是不断的。

  被中国媒体推崇的海尔集团的管理精华“OEC管理模式”,既是海尔的学习和模仿,也是海尔的一种创新。精髓,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OEC管理法”就是英文“Over 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就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才行。

  “OEC管理法”最早由日本企业发明并实行,后由海尔运用到了自己的企业生产管理中,并加以创新,增加了“日清日高”的内容。

  摩托罗拉首创的6西格玛(6∑),由于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的实践和推动,风靡世界企业管理界。

  6西格玛是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无瑕的质量管理活动。6西格玛的计算方法是:将所加工对象实际中出现的失误值,除以对象中总的可能产生缺陷的机会值,然后再乘以100万,这样得出的结果表示每百万次操作中所产生的失误。1西格玛表示68%的产品合格,3西格玛表示99。7%的合格率,而6西格玛是最高目标,表示99。999997%的合格率,这几乎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大多数成功的美国公司的平均质量水平是3。5西格玛,即每百万次操作中发生35000次失误。如果达到6西格玛,就是在每百万次操作中只发生3。4次失误。

  海尔的成长是中国企业20余年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海尔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海尔领袖张瑞敏善于总结是重要原因。张瑞敏把海尔的成功归为以下8点:

  1“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2“明天的目标比今天更高”——日清日高的素质管理;

  3“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重在行动的人才观念;

  4“先谋势,后谋利”——从容乘势的竞争战略;

  5“不争而善胜”——创造市场的核心能力;

  6“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

  7“大公司体魄,小公司灵魂”——规模与速度并举的扩张方式;

  8“管理就是借力”——兼收并蓄的领导之道。

  这种总结,对外,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张扬和宣传,使客户对企业充满了信任;对内,增强了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尔是成功的。 


后记
  8年前,我来到一家著名跨国公司,开始接触和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在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企业管理理论界有点类似100年前的中国:各种主义、各种流派不仅纷争而且泛滥。管理毕竟是实践性的学问,对我们这些处于管理一线的人来说,究竟什么样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实在是个避让不开的课题。 
   我非常幸运:有幸先后成为解放军和COSCO这两个伟大组织中的一员。我在军队生活了大约1/4世纪,而且有幸投身在解放军的起家部队——“红一师”,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走进解放军的高级统帅机关,亲身体验了中国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我的解放军情结是在离开部队之后,随着岁月流逝而越来越强烈的。与许多曾是这个组织成员的其他人一样,军队是我们这些已退役军人心灵中永远的家园。

  COSCO的8年职业生涯,使我学会了用国际化思维和眼光思考组织生存问题。其实,管理是与人类伴生的一门古老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我们很难想象4000年前埃及金字塔、2000年前中国的长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管理又是全新的。无论是企业、机关甚至学校、医院,每天都会遇到需要改进和解决的管理问题:管理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学问。但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发现,旧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我甚至感到,变成理论的管理学与有效的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因为同样的企业行为、同样的企业案例,却常被用来论证两个截然相反的管理观点。恐怕这也是管理学和管理理论的特性:总结出来,就已经落后于实践了。所以,全世界不可能有两家完全相同的企业,也不可能有哪家成功的企业是按MBA案例来拷贝的。

  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做哲学。解放军的管理之道所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这不仅对企业有用,我还始终认为,这对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等所有的组织也同样大有裨益。进而由此得到启发: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解放军的伟大远不是一本小书所能写尽的,其“治军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之巨也绝非我辈所能参透。我在这里只想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对这个组织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感激,衷心希望她所代表和诠释的中国精神能永续发扬光大。

  写到此,照例我想在这里感谢我一直心存感念的人:孙博红女士,由于她睿智的话语触发了我从解放军这个最具有效率的组织身上探索中国管理之道的兴趣。感谢龙杰女士、李树青先生、陈飞先生和吴洁女士,是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无私,使这本书得以完成。当然,我最终要感谢的还是这个组织:解放军。

  张建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