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教唆犯”。
  他中气很足,整整讲了两个小时。结束时他强调要转换房地产业机制,强化法律意识。
  他还说,四川的房地产业潜力很大,国家要求人均住房8平方米,我省才5平方米。从都市化来讲,国际上已达25%左右,中国只有12%。我省的现状,百姓急需住宅,急需微利房。这个机制一转换,房地产业的发展前途甚广。一个美国商人看中了这一点,已在乐山市批租土地搞中、低档商品房开发,瞄准一般住户。“老外”都看清楚了,而我们有些商家,只打雷不下雨;只做“金钱梦”,不顾百姓的期盼。他们总是死死地盯着高档楼宇、豪华别墅不放。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大伙在寻求出路!
  房子修好了卖不出去,地皮揽在手上“炒”不出去,怎么办?
  人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新路:房地产交易会。这个新鲜玩艺儿,能解饥渴,能救命吗?
  在研究会将结束的时候,大伙共同起草了一份文件,“关于举办西部地区房地产交易会的行动纲领”,旨在寻找用户,寻找解渴者,解救目前已是瘫痪状态的房地产业。
  这场打击,来得太突然了!当初,许多专家和权威人士断言,中国的“房地产热”不是过“热”,而是“虚热”,是混乱。许多人盲目追求以地生财,追求高效应,致使这个新兴产业走进了死胡同。
  是外部的控制引起的呢?还是自身的虚火,饮鸩止渴而造成了败北的局面?
  本是薄命草,怎么经得起天旱与水涝呢?
  那些靠地生财、靠借钱当“炒家”的人,在此节骨眼儿上,原形毕露了。他们曾几何时,昂头挺胸,杀上阵来,企图靠中国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大干一场,大发一回!
  如今呢?金融上的宏观控制,卡断了血管。血不流了,肌肉僵化了,能不鬼哭狼嚎吗?
  几度风云,几度春秋。房地产业究竟如何发展?如何走出困境?各路“神仙”,正在施展魔力,寻觅“救身符”。
  四川独辟蹊径,首先举办起“’93中国西部房地产展销会”,旨在展示中国西部,尤其是四川房地产开发的实力和阵容。
  这次盛大的会议,于1993年岁末在蓉最繁华的市中心那座富丽堂皇的四川省展览馆拉开了序幕。
  我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气氛是热烈的,场面十分壮观。几个大厅内,排列着整齐、格调新颖的一百多个展摊,红红绿绿的图表、说明书展示一新。高层建筑的模型,花园别墅的姿容,都如花似锦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探测整个展览的设计、布局等等,设计师都考虑得周全、完整,无一破绽。
  一阵轰轰烈烈的剪彩仪式之后,鞭炮声消失了,省市的大人物陆续离去了。余下的是苦恼的房地产家。翻看着林林总总的展销会说明书、图表等资料的人们,眼光是黯淡的。
  圈内人倒挺忠于职守,苦熬苦守在冷清的大厅内,眼巴巴地盯着横幅巨标上的“销”字,不禁发出了疑虑:能达到人们想象的效果吗?
  我提着黑色手提包,漫步在大厅里,在一个个展摊前,听到的大都是唉声叹气和抱怨之声。我转了一圈,收集了一提包资料,同时也记下了房地产商家的肺腑之言。
  “唉,展销展销,只有卖方,而无买方,不过是夜梦情郎,一见钟情哟!”
  “花那么大本钱,搞展销,有啥用!”
  “是呀,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房子没人买,地皮没人要,都是空对空。”
  展销不景气,可新闻媒体倒立下了汗马功劳,既为商家吃了一剂“清热解毒散”,又为领导争了光。
  一家地方报纸,在通栏标题,外加套红的长篇通讯中这样写道:“其场面热闹壮观,规模宏大,令参观者感到西部‘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此举不仅让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又帮助企业分析了市场要求,使企业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和投资的方向,因而大受企业欢迎和称道。不少企业表示,将继续参加政府举办的此类活动。”
  横标下,还标了个副题,透露一串惊人的数字:
  成交总额10.42亿元;
  出售商品房7.73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3.69亿元
  报道归报道,信不信由你。新闻“假打”是常见的事。这篇报道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只好让读者自个儿去领会。
  不过,报道还留有“余地”,结尾时,留下一笔:“这些成交,大多属于‘意向性协议’。”
  能兑现吗?一位圈内人士对我说:“能达到3%的兑现率,那就算幸运了。”
  新兴的“房地产展销热”,期盼能找到“救身符”,找到解救大款们命运的“神仙”。因此,一时间在中国的北部、东部、中部的许多城市都纷纷举办“房地产展销会”。
  随即,内陆各省的触角伸向沿海,沿海伸向港澳。其结果,确也起到了互通情报,促进销售的作用,但这种“展销热”没能持久,大伙看到了这种权宜之计终归不能挽救“房地产热”继续降温的凄凉景象。
  来无踪
  去无影
  生活中的怪事,无奇不有。
  在大街上,一位男青年冥思苦想,缓缓地向前移动。忽然他一抬头,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漂亮的小姐,便上前一把挽住别人的胳膊,说她是他已故妻子的化身。他笑呵呵地说:
  “哎呀,我的心肝宝贝,您的鼻子、眼睛、嘴和我爱人的一模一样呀!”
  有人说那青年是疯子,患了精神病,也有人说他是位“流氓”。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上述现象称之为“妄想症”。它是一种幻想的发展,进而产生了一种错觉,或者不现实的信念、推理、追求、嫉妒,虽然客观事实证明,这种想法与事实不符,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患者仍然要去痴心妄想。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不讲科学、不求实效的人,往往也犯这种“妄想症”。他们自己不去下苦功夫推进改革,寻找一条适合自己致富的路,却一个劲儿妄想追随别人,亦步亦趋,到头来只落得让人耻笑的下场。
  勃然崛起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使不少人染上了这种“病毒”,难以治愈。内地一些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穷乡僻壤,看到沿海引资方便,来者愿意倾囊筑巢大干一番,便不顾根本不具备条件的现实,做“美梦”、凑热闹,或筑巢,或圈地,诱惑外资外商,结果造成了严重损失。12亿人的吃饭问题,可不是儿戏,决不能掉以轻心呀!但他们没有考虑过,或考虑甚微,躺在荒地上做美梦。
  有的地区,利用这种手段,确实也引来了一些港商、台商。可他们来无踪、去无影。他们是“商人”,不是慈善机构的老板。赚钱,是他们的唯一目的,没钱赚,他们是绝对不会上钩的。
  1995年春节刚过,在神州掀起一阵浪花:清理撂荒的耕地,指令闲置的土地尽快复耕。
  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撂荒的耕地数量之多,在全国实属罕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川西坝,平坦笔直的田间小道上,或幽静的院落里,到处都可看到男男女女忙忙碌碌,或积肥送肥,或修河补堰的备耕盛况。
  但成都郊外,许多无地农民,可怜巴巴地望着忙碌的农民,唉声叹气。他们失去了劳动对象土地,两手空空,无技可施呵!
  我采访了几处荒芜的土地附近的农民,所到之处,农民无不围着记者,含着泪水诉说那些土地闲置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痛苦的心情。
  我站在一片平展展、黑黝黝的土地上,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只觉得,人类为什么愧对世世代代养育他们的母亲土地,他们为什么把土地当成“弃儿”,不,是当着“奴隶”。缚住手脚,加了围墙,索性出卖给外商呢?
  在西郊,一片40亩大小的耕地,方方正正,已躺了三年。肥沃的土地,一亩一年两三季,是旱涝保收的好粮田呀!这里的土地,由都江堰水系哺育着,春播秋实,每到夏天,或者秋天的季节,勿须人们费多大的神,金灿灿的小麦、稻子便发出了迷人的幽香,令人流连、心醉!
  这片地,外商来看过,走时,丢下一句谎言:“等着吧,我会来投资,办一家大工厂。”这话在干部的心中成了“圣旨”,日里等,夜里盼,999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却不见人影儿。
  在“招商热”的大潮中,新都县的芝麻官儿们渴求有朝一日能像沿海城市那样批租一宗一宗土地,让县城发达起来。这想法似乎没有错,想“发达”,搞市场经济,改变落后面貌,自然要去寻找最佳的路子了。
  1992年10月,如梦幻一般,从香港飞来一位地产商,胖乎乎的腰上系着一根黑腰带,昂头挺肚,道出一番诺言:“要投数千万元办工厂,搞开发。”新都人如痴如梦,仿佛看见神仙下凡来解救这片饥渴的土地。于是听信传言,立即围起一片土地。
  从此,这片土地被关了禁闭,等待港商来起封解冻。
  从此,新都人做着金色的梦。
  “君子无戏言”。可商人呢?“戏言”也许是他们的口头禅。
  那位港商不守信用,草草地签了一份意向性协议,便向南飞去,从此查无音讯。
  仿佛神话一般,新都人憨厚老实,长期守着“空房”,荒着土地,日夜盼“郎”不见“郎”来。
  一等两载,方才知道上当了。
  这块土地的命运,如此卑贱,如此凄惨。是它本身的过错吗?不,是人为的结果!
  惨景还在后面呢!它被港商“遗弃”之后又折腾了数次。某电子厅原打算来办厂,可腰包里空空荡荡,谈了几次,退潮了。往后一家热水器厂看了眼红,企图买下这块地。他们唇舌相交,讨价还价,结果又成泡影。这宗地,好像是一位嫁不出去的丑女,被到处踢皮球。
  沿着成灌公路(成都灌县)约摸半个时辰的汽车就是郫县。那里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也是世界著名作家韩素音的故乡。在这片沃土上,同样产生过美梦,出现过“卖地”的奇闻。
  1992年,美国××集团神出鬼没,看中郫县城外一片土地,要建高尔夫球场。
  当时,就有好心人嘀咕:“高尔夫球场,谁玩,哼,我看十有八九是瞎吹。”
  “瞎吹?”说准了。那位外商圈了90亩地,压了7万元钱的买路费,走了。
  他还来不来呢?谁也不知道。
  等呀等,一等3年过去了,“美国佬”不见踪影。
  郫县人不敢动作,怕得罪了“老外”,把“凤”给惊走了,那块地白白地荒了3年多。
  那一天,我随市里的检查团来到地边。我捧起黑乎乎的泥土,没说半个字,凝神沉思,只觉得脸上无光,身体的血液在涌动。中国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莫大的欺负,为什么?
  据县里的同志介绍,当初是一位台湾人介绍来的。他们去找那位台湾老板,可他不认帐了。
  “荒芜一春,三年理不抻。”带我去看荒地的县国土局的干部叹息道。
  是呀!那7万元钱的价值能顶这块地3年的收入吗?90亩地一年产粮90吨,3年270吨,按现今的粮价,合81万元啊!
  无独有偶。顺着成灌公路,再向西行数十里,便是都江堰市。
  市国土局李局长提起外商撒下的烟幕,积了一肚子怨忿,一肚子惆怅。
  他愤愤地告诉我,在引资招商中,都江堰人吃了不少苦头。
  都江堰市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是古人今人、名人要人向往的宝地。改革开放,许多外商和港台的大老板,纷纷前来选址、圈地,跃跃欲试,办企业,兴业绩。但许多人只是一种“意向”,而无诚意和决心。
  一家台湾老板,经人介绍来到都江堰市。那老板很鬼,他摸透了大陆人的心理,夸下“海口”,要拿出好多亿元,开发李冰父子曾创下的这块天地。
  最初,他在青城山脚下选了一片沃土,要办什么电子厂。不几天,又变了卦,在滚滚岷江边选中了一块上等好地。他看到当地干部引资心切,便讨价还价。土地贱啊,每亩只收二万元,于是他张口就喊了个大数:320亩。
  干啥?资金何时到位?市领导和当事者磋商,台湾老板却心中无数,他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打算。
  地圈了,人走了,好端端的耕地,成了老鼠、兔子的大本营年轻的李局长越说越冒火,越激动嗓门就越粗。他说,提起这件事,我们还憋着一肚子气。当时,地要得急,一没办征地手续,二没付老百姓的补偿。顶头上司下了死命令:“先围起来再说。”唉,我们不敢违命呀!
  这样的事,在成都岂止一两起呢?”
  有一次,我在温江县城采访,听了几位干部和农民的议论。“老外,耍水,哄人,不可信,他们像点火一样,三谈两谈,草率地定下个项目,圈一块地,不明不白地溜了。”一位中年汉子愤愤不平。
  “唉,那些龟儿子,缺德,坑我们大陆人,不得好死。”一位太婆瞪着一双大眼睛。
  “怪谁呢?还不是干部没长脑筋,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上当!”一位干部模样的人煞有介事。
  他们的心情是不平静的,一片片良田沃土,听信花言巧语围起来不用,怎不心痛啊!
  此时,那些决策者又如何想呢?他们无动于衷,似乎他们是为了大家而不得已的。
  那年月,对土地的残害,蹂躏,是可想而知的,也是普遍的。
  也许,是头脑发热。对外商的信任度,大大超越了自己的眼睛,明明知道是骗局,还得笑脸相迎。
  引资招商,就全局而论,成绩是很大的,应该肯定。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经济亏空,物资供应不足,仅靠自身力量是不足的。借助外部力量发展经济,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招商热”中,由于“热”过了头,对外商中少数人的言过其实或诈骗行径辨别不清而上当,教训也是深刻的!
  应该清醒,有一些外商,他们不是真心实意来中国投资建设。他们来无踪,去无影,或游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