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李承训-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了裴矩的承诺,有了三狮的效忠,慕容顺算是彻底的坐上了吐谷浑可汗之位。一切事情办好之后,裴矩便是与慕容顺招呼一声,率军离开了伏罗州。只是裴矩前脚一走,后脚就有人惦记他。

王城殿内。

金戈看着慕容顺道:“可汗,裴矩此人才华横溢,绝对不容小觑!臣下建议立即出兵紧随裴矩身后,到了最佳时机斩杀裴矩,接受这支所谓的乞活军!”

听到金戈的话,慕容顺诧异的看了一眼金戈之后,才开口道:“金戈你也是知兵之人,本汗问你面对裴矩以及其麾下的乞活军,你有几分胜算?”不是慕容顺不打算不给金戈等人面子,而是感觉到了荒唐。

“不足一成!”

这便是金戈思前想后之后的答复,他发现虽然此刻三狮人数占优,但是面对这个神鬼莫测的裴矩还是要小心一点来的安全。裴矩大名远播,手段犀利狠辣,金戈突然发现他们没有丝毫的储存之气!

不足一成让三狮统帅与慕容顺放弃了留下裴矩的打算,因为裴矩手底下有着十万大军,这可是真正的虎狼之兵,绝对的犀利不可阻挡。经过这么一闹,金戈等人也没有非要留下裴矩的执着。

随着政变的成功,此刻的裴矩也是安然的离开了吐谷浑内地。裴矩拿着吐谷浑的山水地图,沉默了许久道:“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本官一定会在伏罗州插上我大唐的之旗,永远的属于大唐!”

裴矩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像来的时候那样昼伏夜出,而是大张旗鼓的直接借道而行。他打算用最短的速度到达西海郡,增加西海郡的守卫来防备慕容顺的出尔反尔。

十万乞活就是一把利剑,犀利,霸道,绝世无双。裴矩带着十万乞活军而归西海之后,便是打算开始了征兵事宜,经过蒙辰与裴矩两个的会晤之后,便是决定扩军!

征兵十万,以乞活军为基础,重建乞活军团用来守卫家园。裴矩与蒙辰知道自从接受了其余两郡之地后,乞活军的人数障碍越来越成了问题。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于军队的扩编。

PS:喝醉了,码字真心好吃力。求支持,求推荐。

第169章 真实的皇帝与太子

吐谷浑的政变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的一场小风波而已,除了有心人之外,各大枭雄霸主们并没有察觉到吐谷浑已经变了天。谁也不知道的是,拥有四郡之地为根基,北迁的文人为地基,彻底成了气候。

乞活军在短暂的时间内成长成了一支让北地枭雄忌惮的势力,无论是北地的谁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面对势力大增的乞活。而乞活也是李承训布下的一道暗棋,一招在关键时刻可以给李世民致命一击的必杀技。

历史轨迹总有惊人的重合性,李承训不敢保证这个隋末经过自己的加入,最后的结果是否会逆转。但是李承训不得不提前谋划,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解除,他发现历史上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大哥抹黑太多了。

李渊也没有历史上的那般懦弱,亲身经历过了之后,李承训才知道每一个称宗做祖的人都不是简单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的运气王,老天爷的私生子。如果将这些人放在现代,什么都不做,凭借让天都害怕的运气轻而易举的就会成为世界首富。

李渊乃是大唐帝国的打基础者,怎么可能是昏聩之辈。要不然的就算李世民如何如何的牛逼,李唐也绝对不会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说到底当时主宰大唐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李渊的话就是圣旨,就是国策。

所以说当时大唐能一统李渊居功至伟,可远远不是后世史书描写的那样无能。要知道数得天下最易者不过李渊赵匡胤,而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祖李渊,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

他是大唐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该说很多功绩被李世民的光辉给掩盖了,是一个被低估的帝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李渊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千古二帝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后来。李渊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李渊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大唐统一天下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总而言之,李渊绝对不是易于之辈,其人狠辣。果决是任何帝王都无法相比的。无论是英明神武的始皇还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都望而项背。

而且李建成也远远不简单,更加不是后世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无能。首先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史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密运雄图。”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密谋反隋非常谨慎。

而且范围也不会很大,做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并有成效的莫过于其子。当时李建成已二十五岁,值至大业十二年留在河东前,长期跟随李渊,深受李渊的影响,既有青年人刚健有为的个性,又有深沉、宽容的品性,史称他“任性直率,宽仁容众”,这一点同李渊是一致的,可以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

这以太原起兵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对话可以证明,李建成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因此,让李建成组织活动李渊是放心的,况且当时李世民年仅十六岁,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李渊不会抛开李建成而独同李世民密谋,对于谋划,结纳人士等,李渊又怎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

李世民又不是无所不能的穿越者!在当时,带走胡人血统李氏宗族习武之风盛行,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知情者、协谋者,是可信的。

从历史上看李渊密谋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组织;一个是河东,由李建成独立进行活动。这样安排,李渊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这里进行,而李世民政治经验不成熟,要加以培养,正如王夫之所说:“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绥民志於来苏”,“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

另一方面,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大业十一年李渊曾在此讨捕农民军,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史称:“河东以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而且李渊许多亲属在关中,河东处于太原和长安之间,如果在河东进行组织活动,既可以接纳关中豪杰,有利于夺取关中,又可以响应太原互相呼应。

由于李建成“性宽简”,“颇仁厚”,性格稳重,让他独立进行活动,李渊是放心的,所以大业十二年时,李渊让李建成以照顾家属为名“在河东潜结英俊”。同时,又让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王襄协助他,以掩盖李建成的活动。

李建成倾财赈施,广泛接交,招揽了许多人才,为起兵准备了力量,表现了较出色的组织才能。史称“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偿云倦。”由于李建成以礼相待,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尤其是河东人士争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载“河东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前后数百人。”

正因为李建成的出色活动,太原起兵前,李渊一面叮嘱李世民“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当李建成赶赴太原参加起兵时,李渊异常高兴,据史载“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马上让他担负统领军队的重任。

总之,从大业九年李渊密谋反隋到大业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协谋者和组织者之一,是李渊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则是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表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夺取西河之战。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由隋将高德儒率兵拒守。

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再加上士兵缺乏训练,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他说:“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

为此,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足见李渊对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进行认真准备,周密部署:一是制订军法,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史载“建成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

李建成向李渊表示:“如或有违,请先军法。”做到军纪严明,“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二是进行严密的战役部署,李建成兵临西河,亲自察看地形,做好攻击准备,史称“风尘警急,身即前行,”“建成、世民不甲,亲往喻之,”三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

史载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将士奋勇争先,“众皆争上。”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九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智取霍邑之战。霍邑北临汾水,东靠霍太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关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两万精兵十分强悍,“自许堪当劲敌”,同守卫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以阻李渊。当时唐军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

李渊担心霍邑守将宋老生坚守不战。李建成认为宋老生虽然之前可以平定盗贼,其人出身寒微,有勇无谋,可以引诱他出战。故此一战而胜之,使李唐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第170章 与民借粮

晋阳。

整个并州之地除了李渊的大本营晋阳还在抵抗之外,早已经在几个月的战争失利的过程中尽数陷落。晋阳守将乃是李唐宗室三大将之一的李神通,也是这老而弥坚的将军为李唐皇室留下了一块在风中飘曳的遮羞布。

晋阳就像是李唐皇室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一样在广阔无际的并州大地上那么显眼,宋金刚领大军南下晋阳四面沦陷,宋金刚下令将晋阳团团围住。打算利用围而不攻的战术拖垮李神通,根据探子消息,晋阳虽然兵多将广却粮草不多。

只要自己在这里围困上两三个月,李神通不攻自破。更何况晋阳乃是杨广下令李渊修建的一座军事重镇,为了抵御突厥,晋阳修建的城大墙厚。确实也不是轻易能够被攻破的。

但是宋金刚也没有打算强攻,对于晋阳这座北方重镇他非常的了解。因为他本来就是陇西人氏,从小外晋阳长大。这座大城就是一道战争壁垒,没有战争之神,想要在对方兵精粮草充足的时候攻打下来,无疑于痴人说梦一般。

最牢固的城堡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宋金刚目光深邃看着近在咫尺的晋阳城,野心勃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到晋阳粮草耗尽之时,不用他动手,晋阳自己就先乱了起来。到时候自己只需要把握时机,就可以拿下这座重镇。

到时候,他宋金刚就可以脱离刘武周,凭借手中二十万大军以及并州之地鼎立一方,不再做什么小弟了。他宋金刚是一个有才能有野心的人,他要的不是什么刘与宋共天下,而是要这个天下姓宋就可以了。

目光死死的盯着晋阳之地。宋金刚恨不得此刻就占有。到时候黄袍加身,登基九五,持有并州,大肆征兵而南向以争天下。为了这个梦想他不惜委身于刘武周任其调遣,无怨无悔。甚至于休掉糟糠之妻,娶刘武周的妹妹为妻。

多年来的忍辱负重都是为了今天。宋金刚这一次绝对不容有失。在他看来刘武周文不成,武不就,资质平庸根本就没有人主之像。而自己英明神武,光明正大,左看右看都觉得自己比刘武周更适合作为一国之主。

到了今日自己已经控制了刘武周麾下一半多的兵马,收拢了大多数官员。可以说只要攻下晋阳自己就可以行那改朝换代的大事,明晃晃,光明正大的成为一支势力出现在这个乱世。

野心!

已经燃烧起来了,宋金刚已经入魔无药可救了。他在这里做着完美的好梦。却不知李渊在连续几次的失败之后,还是将李世民这头困兽放了出来。李世民是凶残的,就能力而言,宋金刚虽然有才,但是比了李世民还是有所欠缺。

所以结果已经注定,李世民到了之后,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