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之妻 [美]谭恩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灶神之妻 [美]谭恩美-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掉了。有些房子已经算是修过了,这儿那儿的墙洞,用破桌子或床上的草褥或破汽车门挡住了。
  一次我望见一个绿色的山谷,高高的茅草丛中散落着几处黑洞洞的屋子。远远望去就像几个被人随便扔掉的破煤球。我一直认不出这是一个村子,直到我们差不多要走过这地方的时候,才辨认出那些黑洞洞的东西原来是小屋,好多年前就被烧掉了,没有一个幸存者留下来修复它们。
  但是我见得最多的是那些可怜的饥饿的面孔,一路上那么多面孔,年轻的,年老的,全都是同样的憔悴和痛苦。他们在瓦砾堆中扒拉着,把废品扔进薄薄的口袋中。他们一听到我们的汽车声,就扔下袋子,双手合成讨饭碗的样子,哀求着,“小姐,瞧我们可怜的样子,行行好吧!”他们的哭泣的嗓音,随着我们汽车的远去而渐渐消失。
  一看到他们我的胃就痛。
  我们这些坐在车子里的人也有自己的担忧。我们早就听说许多穷人已经成了土匪,成群结队地流窜在中国的大地上,山区特别多。我们坐船过洞庭湖时,有人警告我们,土匪已经扣住了许多船只,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割断我们的脖子。国民党说这些事是共产党干的。而杜阿姨偷偷告诉我们,这不是真的。她的女儿写信给她,现在有人把中国发生的一切坏事都怪到共产党身上。所以你瞧,战争结束了,可斗争并没有停止。
  就在我们安全到达武昌的时候──我们只在那儿的一家旅馆里过了一夜──我和胡兰都以为这辈子我们无法再相见了。她和杜阿姨还要往北走到哈尔滨去,家国也被派到那儿去。文福、淡若和我要乘火车向东到南京去,然后再从那儿坐船到上海。
  不错,八年来我和胡兰有过多次争吵。但现在真的要分手,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在旅馆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谈了好几个钟头,直到眼皮撑不住为止。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在一起吃了早饭,我们吃得很慢,吃的是平常的简单的早饭,就是我已经跟你讲过的,同样的小米粥和小红豆。吃完后,我们互相交换了地址。我写下了我父亲的和崇明岛上的叔叔的地址。她把家国写给她的哈尔滨的地址依样画葫芦地写给我。然后我们回到各自的房间,从箱子里找些互相送别的礼物。
  胡兰送我两副钩针,一副大的,一副小的。我把我最好的一件毛衣送了她,那是我自己精心编织的。然后我们两人都笑了,我们都猜中了对方的心思,一个需要织的工具,另一个需要织好的成品。家国送文福一枝自来水笔,文福送他一瓶美国威士忌。
  这时我见杜阿姨在和淡着玩。她对我的儿子就像一个奶奶似的。
  我又回房间去翻箱子,想送她一样特别的东西。我想起来了,她很喜欢我有时让谈若玩的蓝色的香水瓶。我又一次把香水瓶举起来对着阳光,然后就出去送给了她。杜阿姨大声推辞,连声说,“我要这玩艺儿干吗?”我把瓶子硬塞在她手中,她哭起来了,告诉我她拿这东西是多么不好意思。“我没东西回送你呀。”她说。
  于是我告诉她,“我给你的也不算什么,只是好看罢了,这样你就能记得一个傻女人和她的儿子。”
  分手前,胡兰和我握了手。我很想为我们这些年来的争吵说声道歉。但我不知道怎么说好。于是我说,“我想确确实实是一百颗红豆。”她马上就明白,我指的是我们离开昆明前的最后一次争吵。
  胡兰摇摇头,又哭又笑,“不,或许是你对,只有五十颗,没有更多了。”
  “一百。”我坚持说。
  “五十,或许还要少。”她坚决地说。然后她又不好意思地加了句,“当时我们家很穷。我只得每天早上把数量不多的豆子,一五一十地数成两堆,一堆给我妹妹,一堆给自己。所以你瞧,我只是希望有一百颗豆子。”
  我们到了上海码头后,没有马上去看文福的父母。本来这是惯例。但因为日本人一占领上海,他的父母就搬到内地去了,这样我们就得再坐一天火车才能到达他父母亲那儿。所以文福就坚持说我们应该先到我父亲家去。我知道他也在梦想我们可以住在那幢高级住宅里。
  他还有个打算,在上海比在小岛上更能做好生意。什么样的生意,他没说,我也没问。
  “你父亲当然会要你和他住在一起,你是他的女儿嘛。”他说着,把他的空军制服套上去,我猜他是想要大家高兴看到他,一个胜利归来的战斗英雄。
  我没和他争论。我也想先看到我父亲。我不想得到他的帮助,我只希望我父亲见到我会很高兴。
  我们从码头上租了辆小车,直接开回去。一路上,文福独自哼着一支快乐的小调。淡若忙着看窗外的风景,他的头不停地朝各个方向转来转去,想抓住这奇怪的大城市的景象。
  “妈妈,瞧!”他喊道,我见他指着一个头缠红布的印度人,在给来往车辆打手势。我小时候一见这些印度交通警就要哭。这是因为我父亲的一位太太告诉我,如果我不听话,她就要把我交给这些“红头阿三”,他们会用他们的大胡子戳我。
  “不要怕,”我告诉淡若,“你见他头上戴的帽子了吗?不过是湿衣服缠起来晾晾干的。”淡若想从座位上爬起来看得更清楚点。
  “不要对孩子胡说八道。”文福说。淡若马上就爬下去了。
  真不可思议,这个城市还是那么忙碌那么拥挤,好像什么也没毁坏,什么也没改变──至少在大马路上是如此。小车和出租车喇叭呜呜作响,自行车穿梭而过,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穿着燕尾服的商人,推着装满蔬菜的手拉车的农民,手拉手走路的女学生,戴着最新式的帽子、穿着跟最高的皮鞋的时髦女郎。她们知道大家都在看着她们,都在羡慕她们。当然那儿也有外国人,但是没有我记忆中那么多了,事实上,没几个。我看这些人没以前那么威风了,步子也没以前那么自信了,他们穿马路的时候很小心,现在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不会停下来让他们慢慢走。
  车子离我父亲的住宅越来越近了,我竭力想,我怎么把我的婚姻状况以及为什么我必须离婚的原因告诉他。
  我强迫自己又一次想起发生在怡苦身上的事。“父亲,”我要哭着告诉他,“他说即使她死了,他也管不着。他就这样让她死了!”
  我想起文福怎样把我的陪嫁钱赌光的。“当他从我这里再也偷不到钱后,他就把我的身体当本钱,他笑着告诉那些男人,要是他失踪了,随便哪个都可以和我睡觉!”我想起那么多个晚上,他在和别的女人睡过觉后,又来折腾我的身体,“他还把一个女人带到我们的床上来,叫我看。当然,我没看,但我不能捂住我的耳朵。”
  越想起这些往事,我的呼吸就越快,仇恨充满了我的胸膛。我父亲怎么会拒绝帮我的忙呢?他当然会帮我的!哪个家庭会要这么一个可恶的女婿?──没有感情,没有道德,没有廉耻。这就是我在到达巨鹿路我父亲家时的想法。但我没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我的生活在这八年中有了那么大的变化,那么也许我父亲也同样。
  我一穿过门廊,马上就发现这屋子出奇地静。朝外的百叶窗关得紧紧的,好像整个冬天都一直关着似的。可现在才九月呀,天气还相当热呢。
  “这么大的房子,谁住在这儿呀?”淡若问。
  “安静。”文福说。
  因为我对我父亲的屋子不是很熟悉,也没注意到其他的变化,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前门破了,随便修了一下。院子里的扶梯已经塌下来了,然后又改了个方向。屋子下部的墙壁很匆忙地重新油漆了一下,色彩与原先的很不协调。下面的百叶窗已经破了,还没有换过。
  等了很久,才有一个佣人出来开门。她用怀疑的目光打量我们,我赶紧告诉她我们是江少炎的女儿、女婿和外孙。
  “阿姨。”我客气地叫她,因为我不知道这佣人在家中的地位,“我是来看我父亲的。”这女人长得矮小肥胖,年纪已经不轻,穿一件普通的工作服,看上去一点也不像那种替大户人家看门的佣人,倒是更像那种没人见的时候扫垃圾的清洁工。
  “哦!”她说,“请进!请进!”
  但她没有叫一个管家出来迎接我们,而是自己把我带到我父亲的书房里了,我见父亲坐在黑暗中,两眼茫然地凝视着前面。
  我父亲从安乐椅上转过身来。他的目光从我身上,从谈若身上移到文福身上。他一边的眉毛立刻抬起来了,但不是出于高兴,而是出于恐惧,就像一个被抓获的人。他很快从椅子上站起来,我见他的背驼了。呵,这八年来,他老了这么多!我等他欢迎我们,但他一言不发。他只是盯住文福不放。
  “父亲。”我终于喊道。我捅捅淡若的胳膊,他向前走了一步,轻声说,“外公,您好。”
  我父亲很快看了看淡若,然后又看看我,然后又看看文福,然后再看看我。他的眉毛又恢复了原状。他脸上露出放心的表情,然后又坐了下去,让他的身体重重地埋在椅子里。
  “你收到我的信了吗?这是你的外孙,已经五岁了。”我父亲用一只手遮住脸,什么也没说。我怕得不敢再说别的话了。但是我心里在想,有人死了吗?另外人到哪儿去了?
  但这时那个佣人轻轻地来叫我们了,“过来,过来。你父亲需要休息。”我们一离开房间,她就用一种讨好我的口气大声说起来了,“你们肯定累坏了吧。到这儿来,喝点茶。”她转向淡若,“你怎么样,小家伙?肚子饿了吧,想吃东西了吧?”
  我们进了一个大客厅。当年我就是坐在这儿,听老阿婶和新阿婶来请求我父亲同意我和文福的婚事的。只不过现在沙发和窗帘已经退色,墙纸已经剥落,角落里积满了灰尘。佣人想必是看出了我脸上惊讶的神情和文福皱眉的样子。她冲上前去,拍了几下沙发靠垫,把灰尘掸到了空中。“别的事情一大堆,我忙得照料不过来。”她说着笑了笑,顺手用袖子掸去桌子上的灰尘。
  “没关系,没关系,”我说,“毕竟,大家都吃够了战乱的苦。
  情况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这一点。”
  佣人看上去很高兴,“是呀,是呀,谁说不是呢?”我们又打量着乱七八糟的房间。
  “另外人上哪儿去了?”文福忍不住问道。
  “她们怎么样?”我说,“三妈,五妈──她们身体可好?”
  “好的,好的,”佣人咧开大嘴笑着说,“身子骨硬朗着哩。不过这会儿她们不在,看朋友去了。”然后她又看看文福,紧张起来。
  “可我说不准她们上哪儿了,”她很快又解释说,“也就是说,我不知道。我不过是个笨老太婆,脑子糊涂了,记不清事了。”然后她又笑起来,希望得到我们的同情。
  所以你瞧,我们的回家真是奇怪得很。第一天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只能猜想是战争使我父亲变得像他住的屋子那样破败了。
  直到第二天上午,文福出去看朋友,我才得知我家的新情况,为什么我父亲见到文福的国民党制服会那么害怕。
  佣人说的是真话:我们家的房子历经了战争的磨难。但毁了房子的既不是炸弹,也不是子弹,而是我父亲的懦弱无能。我从来不知道我父亲性格的这一面。他这个人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力量控制别人。
  哪怕在今天说起这件事来,我还是无法相信他的性格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但我相信战乱时期这些事情是会在某些人中发生的。这是三妈说的,她回家后跟我解释了家里发生的事情。她说起这事来还是愤愤不平。
  “你瞧,战争开始后,你父亲的工厂就开始败下去了。”她说,“你知道,这是大家都碰到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你无能为力。一样东西撞倒了另一样,接着又引起下一样倒台。家家户户都没钱了,不再买东西了。从前卖高档服装的商店也都关门了,所以他们不再从我们这里进货了。海外的轮船不能进出上海,所以你父亲不能再把他的货运到海外去。
  “但我们还有不少钱,所以一开头大家都没怎么担心。坦然后战争一年接着一年打下去。萝卜头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生意抢走了。”
  “萝卜头?”我问。
  “萝卜头!”三妈说,“这是我们给日本人起的绰号。因为你看到他们到处在啃咸萝卜──然后扑扑扑扑扑──在身后留下一股臭味!
  “不管怎么说,无论什么样的生意他们都要插一手,假装什么安全检查啦,卫生检查啦。哼!谁都知道他们无非是看看有没有油水好捞。大家都晓得,谁要是不肯合作,谁要是提出反对,日本人就有理由把一切都弄走,包括你的性命!当然,人人都很小心,不要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但你经常会听到谁谁谁向日本人屈服了,变成汉奸给日本人开店。他们和萝卜头签订了新的爱国条约,结果使大家吃苦头,因为日本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些汉奸的名字就朝地上吐痰。半夜里,他们偷偷起来,把汉奸家的祖坟给扒了。
  “有一天,大概是在1941年夏天吧,──一个日本军官和几个帮手到我们家来了。佣人一打开门,尖叫了一声,就晕倒了。日本兵说是要和江少炎谈谈。他们进了他的书房。还有些佣人躲在厨房里不敢出来倒茶,所以这事只好我来干了。给日本军官倒茶,当然,要不凉不热的淡茶。
  “那军官直夸你父亲的家具,说这件有价值,那件很古雅。然后他就把话题转到你父亲这儿来了──好像他看中了他想要的什么职位。他说,‘江少炎,我喜欢您的风度,您的明智。您明白怎样把握上海的新形势,怎样帮这个城市恢复秩序。’
  “你父亲一句话也没说。他就坐在椅子里,很威风,一动也不动。日本军官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看看你父亲的大写字台,那些硬面的大书,墙上挂的名人字画。他暗示他很喜欢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挂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江少炎,’那日本军官说,‘我们需要您的明智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