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孔宣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洪荒之孔宣传-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散宜生、伯夷、叔齐、太颠、鬻熊、辛甲等人也都纷纷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之心。

“唉!诸位有所不知啊!”

“那胶鬲可谓是位良臣,他前来向我讨要道钱玉版时得知了这玉版非姬姓血脉不能启用之后,便是主动提出不要的。”

“而且这道钱玉版铸造时所需的许多原料是现在人族无法取得的。所以即便是由我姬姓血脉将其启用之后,也无法再铸造出道钱了。”

“所以这道钱玉版对于现在的人族来时可谓是一件废宝,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啊!”

“可是,若果真是侯爷说的、是胶鬲自己提出来不要的话,那么恐怕商王帝辛可能会对侯爷更加忌惮的!”

闳夭接口说道:“胶鬲来时,是闳夭负责接待的。”

“几番交道之后,也是对此胶鬲有所了解。”

“此人非常正直,我闳夭见过商国之臣中最为正直的一位!”

“若是是胶鬲主动提出不要的话,那么他回到商国之后必定会向商王如实汇报说道钱玉版非姬姓血脉不可启用之事。”

“而那道钱却又是人族与外族进行交易的必须物品。”

“想那商王帝辛必定会对商国为人族主国反而不能拥有人族至宝而迁怒于我周国!届时。一旦侯爷入商,那帝辛必定会寻个借口对侯爷不利的呀!”

姬昌点了点头:“此事无妨,那帝辛必定是要对我不利,但是也就最多会将我囚禁一段时间、却不会杀我的!”

“毕竟那帝辛还必须为自己的声望考虑!”

“可是父侯,那商国以前为何没有向我周国讨要那道钱玉版?”姬发不解地问道。

“呵呵,这事说来,也是我人族秘辛之一。”

姬昌笑了笑,看向了殿中众臣们:“也罢。我就讲这道钱玉版跟大家说说吧。”

“按照我姬姓先祖记载,这道钱玉版是我人族黄帝轩辕得到高人传授而学会了铸造道钱来与人族之外的种族进行交换履行人道所需的功法物资。”

“先祖轩辕后来寻得了一块良玉、同时也为了自己以后的人族共主们可以继续推动人族与外族的交易。便将自己从高人那里学到的道钱样式以及所需材料委托我人族先贤仓颉刻在了这块良玉之中。”

“那块刻有道钱样式以及所需材料的良玉,便是现在的道钱玉版。”

“不过由于道钱所需的材料甚是稀缺贵重,所以从黄帝轩辕以降的数千年来,人族也没有铸造出多少道钱。”

“而且那些道钱几乎全部被用于了与外族以及洪荒修士们的交易之中,只有黄帝轩辕自己保存的几枚被保留了下来,一直在我姬姓一脉之中传承。”

“洪水大灾之后。人族的活动范围急剧缩小!与外族以及洪荒修士们之间的沟通也彻底断绝了!”

“这样一来,道钱便在人族之中没有了任何用处。”

“所以,道钱此物便经过上千年的时间,被人族渐渐淡忘了。而先祖轩辕传下来的几枚道钱也被我姬昌用作了占卜之物。”

“可能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内,洪荒修士们不知是何种原因在人族之中的活动增加了起来。而商国可能也因此而想要与这些修士们进行交易,所以帝辛才又从修士口中以及人族记载之中知道了道钱这一物事,想要重新开始道钱铸造、重启与修士之间的交易。”

姬发又开口问道:“那既然现在有修士在我人族之中活动,为何未曾见父侯再次铸造道钱?”

姬昌苦笑道:“铸造道钱的材料却是我人族现在无法得到的啊!”

“按照先祖轩辕的记载,铸造道钱所需的材料全部都是一些金精、铜精以及其他的一些晶体。而这些材料在现在的九州区域内基本上都找不到了。”

“只有在我人族原先二十七州领地之时方才能收集到一些。也就是说,铸造道钱所需的材料都在极南、极西、极北之地,以我人族现在的状况却是根本无法得到了!”

332 定计去商

“不过纵然这道钱玉版暂时对我人族无用,我姬昌也不会轻易将其交给商国!”

“侯爷此言差异!”

却是有人出来表示不同意见了!

大家一看,却是散宜生大夫!

只见散宜生捻着胡须、笑着说道:“依鄙人之见,这道钱玉版倒是可以送过商国!”

众人正待反驳时,却见姬昌抬手制止了众人,自己思索了起来。

半晌之后,就听着姬昌笑了起来,对散宜生说道:“散大夫说得在理,是姬昌糊涂了!”

说着,姬昌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散大夫的意思是:从人族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商国还是人族主国,道钱玉版理应由商国来掌管,至于商国能不能通过道钱玉版来铸造出道钱,就不是我周国应该去考虑的事情了。”

“从我周国的角度来讲,将道钱玉版交给商国,既能表明我周国以人族大事为己任的态度,又能表明我周国恭从商国的态度、减少商国对我周国的警惕态度。”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商国得到道钱玉版之后,必定会大肆收集材料来进行铸造。但是由于其不知道铸造过程之中的精细之处,可以料定的是,商国即便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无法铸造成功!”

“届时,商国的实力必定会因为大量的消耗而下降下来!相应地,我周国的实力便会提升。”

“那时,我周国相对于商国而言,便不一定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再有,便是商国可能会因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毫无所得后,民众对其的怨言会愈发的强烈起来。”

“到时候,我周国可能会有机可乘!”

姬昌边说边看着散宜生,就见散宜生满面笑意地连连点头。

“散大夫,本侯说的可对?”

姬昌问散宜生道。

就听散宜生双掌拍响,笑声道:“侯爷英明!只要将那道钱玉版交给商国,我周国便能消除一场可能即将发生的战争。而且可以在日后作壁上观、坐等商国的变化,届时我周国再随机应变即可。”

“而侯爷,也不必以身犯险、去那商国了。”

“不,”姬昌摆了摆手后,再看了看众臣和姬发,郑重地说道:“本侯还是要去那商国一趟!”

众臣一听,顿时纷纷嚷了起来。不想让姬昌前往商国。

却见姬昌举起手来,大声喊道:“诸位臣工。请听本侯一言!”

众人这才消停了下来,注目看着姬昌、等待姬昌的说法。

姬昌看着大家说道:“本侯意往商国,有以下用意。”

“其一,毕竟前番胶鬲前来讨要道钱玉版未能实现,所以本侯必须要前往商国一趟,向商王帝辛请罪。”

“其二,胶鬲上次与本侯谈话时曾经告诉过本侯,说那商王帝辛虽然勇武非常、但却是个多勇少智之人,而且为人轻浮急躁。虽然其在军事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在政事方面却有不小的短处。”

“兼之在击退四方来敌之后,在费仲等人的吹捧之下,有些飘飘然、听不进大臣们的建言了。”

“而帝辛的此番表现若是属实,便是我周国的大好机会,我姬昌必须要亲自去商都查探一番、亲眼见一见这位商王帝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其三,方才姬发的看法大家也都听到了。本侯以为,姬发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位国主所需的能力。所以本侯意欲让姬发代本侯监国、对其能力进行一番检验!”

“其四!”姬昌见姬发想要站出来。连忙将姬发止住、自己继续说道:“尔等都知道本侯有一项本事,就是以道钱来进行推算占卜。”

“但是这项本事有个限制,便是如要想知道一国的国运大事、就必须要身处其国的国都之中!”

“所以本侯此去商国还有个意图便是要实地推算下商国的国运到底如何!”

“发儿!”姬昌这才对着姬发说道:“为父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你也要明白为父的意思。”

“你之才,乃是一国之主的大才,并非一邑一地之才!”

“所以。要考量你的才能,只有置于国主或者监国的位置上才能进行!而此次,正是考量你的良机!”

“你可要在监国的时候好好表现,不要让为父失望啊!”

“是!孩儿必会尽心尽力、不让父侯失望!”

姬发连忙双手一抱,恭敬地喊道。

“嗯,我儿此心可嘉!”姬昌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散宜生、闳夭、南宫适等人:“本侯去商国之后。尔等还需继续恪守本职,协助监国处理好国中大事!”

众臣也是连忙抱拳应诺道:“侯爷放心,我等必会协助好监国、管理好我国事务。”

姬昌再次点了点头,向众人挥了挥手:“发儿留下,为父还有些事与你交代。其余众人先退下,各行其职去吧!”

“是,我等告退!”

众人施礼后,便纷纷退下。

姬昌待众人离开大殿之后,才对姬发说道:“我周国的官员职位,你可全都知晓了?”

姬发回答道:“是,姬发已经在这几年的历练中全部知晓了。”

“南宫适将军主军、散宜生大夫主持内政、闳夭上卿主持国间往来。”

“其余官员全都在这三位大臣属下各司其职。”

“嗯。不错!”姬昌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那么如何进行国事运行,你可知晓?”

“孩儿试言,还请父侯指正!”姬发知道父亲现在是在传授自己治国理政的方法,于是在稍作思考之后,便大胆出言道。

“为人主者,必先懂得识人断事!”

“其中,识人需得既识人又识己。识己者,知道自身的缺点与优点,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补全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知道自己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如此一来,为人主者便能与臣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识人者,可知人才的优点、缺点,扬其长、避其短,将人才安排在适合其发挥才能的地方,同时以规矩或者其他人将其缺点避开。”

“断事者,须知事物演变之规则,明事理、晓天机,懂得审时度势、确定各项事物发展的方向以及需要达成的目的,也要懂得将诸事合理分派、形成合力来推进各项事物的发展。”

“同时,断事者须知物极必反之理、事物收发之道,明了凡事必须要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无欺。不急功近利、不言出不行、不言行不一!”

“唯有识人断事,方能选贤任能、集举国之力于一体,方能不虚耗国力、不损伤民心,真正为国出力。”

333 父子交谈

“此乃为主之道。”

姬昌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如何治政?”

姬发答道:“凡事皆有其规则、皆有其成事的基础,按其规则、做好基础便好,顺理行政便可。治政需用天道、损有余而不不足。”

“正如父侯教导姬发的那样,凡事皆有五行,事物之五行,时间、空间、利他、利己、利理。”

“即便可以强求而来也必会酿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

“五行全则事物成、五行不全则强求无用。”

“治政行事皆需依道而行之!”

姬昌再问:“如何治民?”

“不尚贤、不贵货!”姬发回答道。

“各人资质不同,必有不同的生存发展方式、皆有各人之道,不能以任何一种准则来要求所有民众!”

“否则,必会因绝大部分民众的资质达不到该种准则而使得民心大乱、欲念横行!”

“姬发尝听父侯说起过,道有三千。所以民众之中亦有三千道、如世间万物一般,草不能以石的准则来要求、人不能以畜生的准则来要求!”

“只有多加教化,令民众认识到自己的资质、明了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饱其腹、虚其心、明其智、发其力,按照其自身的优势劣势规划其在族群中的分工地位。”

“故勇武者入军、擅农者耕作、擅工者为匠、明理者为官。”

姬昌再问:“如何治军?”

姬发立刻回答道:“军者,民之保障也,乃是最为纯粹之地。”

“军为一族能够安身立命在世界之中的保障。所以必须保持其独立纯粹的地位。”

“治军有道、军有战心,治军无道、军无战心。”

“全军意志合一。赏罚有度、进退有节、分合有序、训练有素、收发有道。”

“贪战者亡、贪和者灭。”

“善!”姬昌抚掌笑道:“看来我儿果然已经深得一国之主的要义!”

“一国之主,须得懂得审时度势、明道通理、平心公正。善于依道行事、选贤任能、分工合作、收放权责、教化民众。”

“唯有依道行事,眼光方能看得长远、方能在行政之时不走弯路、不出偏差,须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许多事情一旦出现偏差便再也扭转不回来了。”

“唯有选贤任能,方能合全民之力。国中上下一心、上下一力,方能在行政过程之中顺势推舟、功成事就。”

“唯有分工合作,方能同时行事之五行。五行并举、事方能成也。”

“唯有收放权责,方能体现道义。须知世界之中的时间、空间不为任何人等掌控,所以时空总在变化之中。不同时空所需的权责并不相同。所以必须随时空变化而进行变化。”

“唯有教化民众,方能是民心不乱!自立、自强、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便是人之本心!”

“人世间有三千之道,但是这人间三千道又全部在人道之下。故教化民众需得先令民自立、而后教其自强、再后教其行事、再后教其惠人。”

“为人处世,必须依道而行。无论人世间的三千道还是世界之中的三千道,均是以五行、三义、阴阳、一力为基础。”

“而这五行、三义、阴阳、一力便是除了人族之外的生灵之道心。”

“而人族的道心则是在五行、三义、阴阳、一力之外再加上大道往复之心。”

“大道往复,以世界之资源壮大人族、以人族之强大反馈世界,这便是天道与人道循环往复、天人合一。”

“也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之精髓所在。”

“天道通过人道来完成世界之中的资源补全以及均衡。”

“唯有天人合一,方是大道!”

“呃!”姬发听着听着便惊咿了一声。将还在侃侃而谈的姬昌惊醒。

“呃!”姬昌猛然惊醒,也尴尬地止住话头,摇头苦笑道:“看来为父果然是年纪大了,开始唠叨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