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龙传奇-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姆权制的某些精神和在《诗经》中曾经有过的婚姻自由,女性骄做诸如:
    子惠思我,寨裳涉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寨裳涉渭,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些早已成了昨日之昨日黄花,荡然无存了。
    后世的许多文人,就好像领了“尚方宝剑”一样,总认为女性要为社会道德负起责任,
而男性则不必。即便有些不乏民主思想的,对女性的态度也是很微妙的。
    在武侠小说中,这种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早期的写到“侠义”的话本小说中,女性不但没有一点地位,而且往往还是侠者
生长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考验和修炼的障碍。
    如《水浒传》里被逼上梁山的一群好汉,动辄就去杀好夫淫妇,或者杀诱惑他们的女
性,如武松的杀嫂和宋江的杀妻均如是。这些“英雄豪杰”从来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她们
想想,她们为何会那样做。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屑。
    而后来的梁红玉、红佛女、穆桂英等人的事迹能留存下来,背后总有一个或一群得力的
男性在支撑着。而“花木兰代父从军”所崇尚的,也是“孝义”,而不是“侠义”。
    到了新派武侠小说家这里,梁羽生还显得正气凛然,儿女私情还算循规蹈矩。金庸是一
半对一半,有杨过对小龙女的深情,但也有张无忌的三心两意。最可恶的是韦小室的可有可
无,七个少女和少妇却一齐跟定了他,有的为他生儿育女,有的为他建功立业打天下,他就
悠哉优哉地当他的“通吃侯”。要说他也有义气,而这义气却给了小皇帝与他的江湖朋友,
是轮不到这些姑娘少妇的。
    古龙把这种“好处”更加发扬光大。
    在《楚留香传奇》中,他的“天使”是女性,如苏蓉蓉、李红袖和宋甜儿,她们三个
中,苏蓉蓉温柔体贴,负责照料他的生活衣着起居,是称职的贴身女仆;李红袖博学多闻,
对江湖中事如数家珍,是块当秘书的材料;宋甜儿是个女易牙,精干烹调,让他口颊留香,
是胜任的厨娘。
    而他的“对头”,也多是女性,如大沙漠中的石观音、地下层中的水母阴姬,昆仑大山
中的兰花先生。她们都曾以最阴毒的招数,想把楚留香置于死地。
    楚留香周旋在这些“天使”与“魔鬼”中,虽有惊有险,总的来说还是游刃有余,不在
他“风流飘逸处处留香”的名号。
    这本来就是古龙的刻意安排,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男人,哪一个不希望像楚留香那
样,处处留情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曾经听许多男孩子说过,楚留香是最幸福的男人。
    女孩子都喜欢他,倾慕他,甘愿为他做任何事。
    更要命的是,楚留香的桃花运很多,女孩子们动不动就投怀送抱。
    不知古龙是不是看多了弗洛伊德的书,深得弗氏“真传”,只要是男女在一块,总能牵
涉到“情欲”上头去。
    我们便也很有“眼福”,在楚留香的每一个故事中,几乎总能欣赏到少女“赤裸的胴
体”。虽然是一笔带过,而且古龙是力图以艺术的笔调去写的,不过也够“刺激”的了。
    而且问题在于,这于人物的性格发展和情节的推进有不可或缺的必要吗?
    也许这更主要是古龙的嗜好,他总忍不住要在书中为读者制造“粉红色的遐想”。倒是
对楚留香的三位关系最密切的红粉知己——苏蓉蓉。李红袖和宋甜儿,他写起来倒是少涉风
月。别人间起来,他就打哈哈: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你说应该怎么样,大概也就是那么一个样子了。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一定要那么想,谁也没有法子叫你不那么想。
    对不对?
    就好像佛门子弟在打机锋,很有禅意,但这种意韵也仅限于这三个少女身上了。在其他
少女那里,却没有这种似有若无,似是而非的禅意的:
    琵琶公主就在夜半三更中,投进了楚留香的怀抱。
    新月公主在出嫁的前夕,为楚留香献出了一切。
    张洁洁以一宗教圣女之身,想方设法使楚留香成为情人丈夫。
    东流岛来的樱子,也像鱼一样游进了楚留香的怀中。
    而且,最不麻烦,也是让天下男人羡慕透了的地方,是这些少女一个个都很“大方”。
    她们都似是一个老师“教导”出来的,她们都“知道”楚留香本就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的,本来就没有人能够占有他。他被许多人需要着,由是:“一个女人不应该太自私,不应
该用你的终生痛苦,来换取我的幸福。”
    “不在乎天氏地久,只要是曾经拥有”,竟然会成为楚留香时代那些喜欢他的少女们的
共识。
    这似乎只是古龙,或者可以说是许多男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其实,当时的中国女性正生活在忌妒的环境中。在山东省,还有着一条河叫“妒妇
津”,这是由当时的姬妾制度所造成的。其中当然有着许多悲惨的传说。
    所以,我们可以说,古龙在《楚留香传奇》中,讲述了楚留香在女人圈中那么多“得心
应手”的“事迹”,无非是男性的希望加想象和大男子主义的一厢情愿。
    于是,那些少女们,一个个灿若鲜花,柔如柳条,春山为眉,星月为目,肤色白皙,身
段炯娜,风姿绰约,脉脉含情……全冲着楚留香去了。
    面对如此佳人,楚留香能不怜香惜玉?佳人又如此之多,当然也不能厚此薄彼。
    楚留香从来没有拒绝过女人。
    包括妓女。
    中国人对妓女的态度一直以来都很微妙,但妓女在中国的爱情、文学、音乐、政治等方
面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部不过分的。我们经常在小说、戏曲里听到董小宛、柳如是。顾横
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宋代的苏小小,她那在西湖边上的坟墓,多少年来都是来此游历的文
人雅士瞻仰的地方。
    在这些故事绮丽的氛围里,我们仿佛听到在秦淮河里此起彼伏的船桨声,以及歌妓们柔
声曼唱的爱情小调。在那些盛夏的夜晚,黑暗把一条窄小的河流变成了东方的威尼斯水道。
    不过,这种情形也往往局限在秦淮河上,一旦要离开这种特定的氛围与环境,那么,两
情相悦的男女就会变成悲剧中的人物。如杜十娘与李甲,陈圆圆与吴三桂,董小宛与冒辟
疆……中国男人的气量大概都不过尔尔。
    林语堂先生就用一种讽刺的口吻说到:
    中国与西方在女性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双方都认为女性身上存在着某些魁力,有
一种神秘感,但双方的观,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在艺术上展现得尤为明显。在西
方,女性的肉体被看作是灵感的来源,是完美与和谐的最高形式;中国的艺术则认为女性的
肉体的魁力来源于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中国人看到一个女人的塑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
供所有进出这个国家的人们观赏,他认为没有比这个事实更使人感到惊奇的了。让一个女性
裸露于人前,这简直是无礼之至,不文明到了顶点。当他获悉那位妇女并不代表女性,而代
表自由观念时,他就更感到惊异:自由为什么应由女人来代表呢?为什么让女人来代表胜
利,正义与和平?希腊人的观点对他来说是新奇的。因为在西方,妇女被奉若神明,被赋予
一种精神上的微妙品德,代表任何一种纯洁、高尚、美丽、超凡的东西。
    但对中国人来说,女人就是女人,是奴仆类的入。直到现在为止,乡下的小男孩仍被告
诫,不能从晾着的女人衣裤下走过,否则他就永远长不高。
    无独有偶的是,比中国人还要封建的阿拉伯的石油富豪们,要乘坐由西方文明制造出来
的劳斯莱斯小汽车,却又不能容忍车头上站着一位展翅欲飞的胜利女神,而非要让她跪下来
不可。
    不能不说古龙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女人永远是低人一等的动物。他的动不动让少女在
楚留香面前全裸,当然有着情爱的成分在内,但更多的绝不是把她们此类举动当成是自由与
平等的象征。明眼人谁都可以看得出的。
    不过尽管古龙有着明显的和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他还是承认入都是有尊严的,不管是
男人还是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妓女。
    这种观念,零零散散地贯穿在《楚留香传奇》的前几个故事里,到了《蝙蝠传奇》来了
一个“总爆发”。
    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洞窟里,惨无人道的蝙蝠公子养了一群妓女,以供来此做交易的“客
人们”呷玩。她们都被挖去了双眼,一间窄小的、黑暗的房子,就是她们的全部生命,全部
世界。
    在这里没有年,没有月,也分不出日夜。
    她们只能永远在黑暗中等着,赤裸裸地等着,直到死。
    她们已经麻木,已经疲倦,疲倦得什么都不想做,疲倦得连死都懒得去死。
    但她们还有情感,如同在灰烬的下面,还残留着一星火星。
    她们中的一个,会为一个“客人”身上带着的鼻烟壶苦苦乞求。
    男人说:“你不吸鼻烟,为什么一定要这鼻烟壶?”
    女人轻轻道:“我喜欢它……我喜欢那上面刻的图画”。
    男人说:“你能看得到么?”
    女人道:“可是我却能摸得出,我知道上面刻的是山水,就好像我老家那边的山水一
样,我摸着它时,就好像又回到了家……”
    她的声音轻得像是梦呓,忽然拉住男人,哀求着道:
    “求求你,把它给我吧,我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死人,但摸着它的时候,我就像是又活
了……摸着它时,我就好像觉得什么痛苦都可以忍受。我从来没有这么样喜欢过一样东西,
求求你给我吧……”
    但无良的男人不但不答应,还赏了她一记耳光。
    古龙愤怒了,他笔下的楚留香更愤怒,他一掌向那人挥出。他让那人到死都要记住:她
们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尊严和生命。
    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甚至要他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
    所以他到处流浪,拼命管闲事,甚至不惜去偷、去抢。
    因为他不但懂得如何去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也很能理解别人的不幸。他一心想将某
些人过剩的快乐分些给另一些太不幸的人。
    所以他才是楚留香——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盗帅”楚留香。
    若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心肠,他又怎么有如此多姿多彩,辉煌丰富的一生?
●空白的游戏
    他开的是哪一扇门呢?
    没有人知道。
    有人开玩笑,说梁羽生的某些小说,实在是“历史小说武侠化,又或者是“武侠小说历
史化”。确实,浮现在他笔底下的风云儿女,帝王将相,许多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代表
作《白发魔女传》中那位“轻拂了寒霜妩媚生”的绝代佳人,给读者的印象如此深刻,除了
角色性格鲜明,经历曲折复杂外,还因为她的经历中充满了凝重真实的历史氛围。
    曾经有位念英国文学的女孩子,读书时提起中国历史就害怕。有回读《白发魔女传》,
看到什么明朝三大怪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青天白日,郑大混子手执枣
木棍,硬闯慈庆宫;又有遍布神州,气焰嚣张的特务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东厂特务头
子魏忠贤与容氏又有个私生女儿容娉婷……哗,这女孩子看得大乐,竟巴巴地跑到图书馆
去,猛翻起明史来。
    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注重历史环境的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绎出一连串虚构
的故事。有时还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发挥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和事件,金庸写来煞
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到了最后,他压根就把历史传奇化,传奇文化化了。
    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金肩已不再说寓言了,他说历史,说传奇,说文化。韦小宝所
做的许多事,包括杀鳌拜,会见罗刹国公主等事,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只不过作了再认
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无疑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高明得
多。“读来读去,还是金庸”,并不是虚言。
    古龙和梁羽生、金庸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在这一方面却是自行其路。他从
不写“江山”,只写“江湖”。他的小说可以说是没有历史背景的,抛开了所有的束缚,企
图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由是,在武侠人物身上,他代入了现代人的许多情感、观念
和语言,有时候就容易和读者的看法不谋而合,从而产生亲切感。
    古龙步入“武坛”,是为生活所迫,并没有梁羽生与金庸执笔之初时相互引荐、相互鼓
励的佳话。古龙是“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据他自言: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入《剑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
《失魂引》
    《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
    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即《铁血大旗》,《情人剑》(即《怒
剑》,《浣花洗剑录》(即《江海英雄》,还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
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
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
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阶段是古龙初入“江湖”闯荡,为的是赚钱糊口,自然是没有多少创新与责任感,
摹仿的痕迹很浓,但从小说的情节布局来看,已可看出古龙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丰富的想象
力,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中段的创作可从《武林外史》开始,古龙进入了探索期。从《武林外史》到《铁血大
旗》再到《绝代双骄》,可以看出古龙已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