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番来,是为强赵,难道李将军就不欢迎?”   
“周将军何故正话反说,周先生难道不是为秦?这倒奇了,秦王驾前的红人,居然不为秦。而为赵,还跑到来了。李牧还真是难以相信。”李牧反唇相讥。   
周冲仍是笑容不变,道:“好教李将军得知,周冲思得一强赵之计,特地献给贵国王上。当然了,我是秦人,不能无缘无故地把奇计献与贵国王上,要点回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赵王接着周冲的话往下讲,道:“李将军有所不知,周先生的确是给寡人献上一条强赵之计,此计要是早出数十年,则天下强国又何止一个秦国,还有我强赵。”   
这话确实有道理,要是赵国以往趁韩国还存在,魏国与秦国大规模战争,也就是秦赵还没有进行正面交战之前,赵国还能专注一方之际,集中兵力攻打燕国,侵削燕国的土地,要灭掉燕国可能性不大,至少可以兼并燕国很多土地城池,那么赵国地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牧哪会相信周冲有那么好心,虽有赵王出言相帮,仍是不信,道:“王上,请恕臣直言,周冲只为秦,不为赵,他的话还请王上三思。”   
周冲明白他的心思,呵呵一笑,道:“李将军还不知道周冲之策,就妄下定论,这也太武断了吧。李将军是带兵之人,当知道不能知己知彼,就不可能有胜仗,周冲所言是虚是实,李将军何不听听再发表你的高见。”   
这话的确是有道理,李牧一时语塞,道:“既如此,李牧愿聆周先生的高见。”   
赵王要想修路,要兼并燕国,怕地是李牧从中作梗,要是周冲能帮他说服李牧,那是最好,忙附和道:“是呀。李将军,你先听听周先生的妙计。”   
李牧道声领旨,跟着周冲来到地图前。周冲指着地图,问李牧道:“李将军,你是带兵的人,这地图你看过不知多少回,请问李将军,要如何才能让赵国强大起来?”   
将领对地图自然是熟之极矣,这幅地图李牧可以默写出来,瞄了一眼,道:“王上,臣以为欲强赵,必先固赵本,欲固赵本,莫若革除积弊,申明法度,退奸佞,任贤能,如此则赵必强。”   
他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只不过他没有读韩非的《说难》,没有理解到说服君主的难处,象赵王迁这样的君主,无能之辈,赵国问题堆积如山了,他却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又红又专(说笑),没有问题。李牧的话才说到一半,赵王的脸都拉得老长了。   
周冲在心里暗笑李牧毕竟是军人,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不知道此时此情此景说这话只能适得其反,笑着开口,道:“周冲是秦人,不是赵人,本不该多言,只是现在周冲在为赵计事,不得不言,不当之处,还请王上、郭大人、李将军不要见笑。依周冲看来,赵国地确是有问题,哪个国家没有问题呢?秦国还不是问题成堆嘛,王上一天读那么多的奏章,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赵王大点其头,赞不绝口,道:“周先生斯言可为至理!要是没有问题,还要我们这些君王做什么?还要你们这些将军大臣做什么?”   
周冲给了赵王个不大不小地马屁,接着道:“周冲认为,赵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疆域不够广,而非积弊过多,更不是法度不明。不法之徒,哪里没有几个,就因几个不法之徒而妄言赵国积弊,实是过于武断。”   
赵王击掌赞道:“壮哉,斯言!”   
李牧知道他无意中栽进周冲地圈套了,心里大叫一声不妙。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九章 李牧论兵(二)   
“王上,臣……”李牧就要辩白,周冲哪会给他机会,道:“李将军,我帮你说吧。李将军是要说你所言句句是实,而且你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例子,是不是?”   
李牧正是这样想的,点头道:“正是。”   
周冲接着往下说,道:“大凡心有所图者,都会找很多的例子,即使没有的事,也可以造出来,此等之辈叫做小人。当然,李将军忠心为国,从无私情,就是敝国王上都赞叹不已,说要是李将军不是在赵国,而是在秦国,必将大放异彩,只可惜好好一员虎将却侍候一个昏君。王上,外臣失言,外臣失言。”故意说的,装作请罪。   
这话太毒了,果如周冲所料,李牧一下跪下来,请罪道:“王上,臣有罪,有罪。”   
赵王的脸色都变绿了,心念电转,真想把李牧给杀了,可想到李牧无人能够替代,只得暂时忍住,扶起来,道:“李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这番做作,周冲看在眼里,心想怪不得当年尉缭的反间计那么容易成功,还不是因为赵王昏暗无能,李牧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人,没有圆滑的周全之道,只能一时得到赵王地信任。不可能一世得到赵王的信任。   
优秀的将军遇到手眼通天的政客,总是缚手缚脚,原因就在于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也就是他们不懂政治。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太多了,多得不胜枚举。李牧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遇到周冲圆滑的手腕,也只有吃亏的份了。   
要是周冲此时要害李牧,只不过数言之劳罢了。不过周冲对李牧很是钦佩,不忍心他无辜遭罪,不再往下中伤,话题一转,道:“李将军,你以为要如何才能广大赵国地疆域呢?”   
第一回合交锋。李牧处于下风,他知道在言词上他不是周冲的对手,也就不再和周冲饶舌,道:“要光是广疆域,莫过于破燕。”   
“好,周冲也是这样认为。”周冲赞一声,道:“只有破燕,赵国才能立强。”   
对于这点,李牧倒是赞同,道:“燕国不强。历来败于我赵国,早已闻我强赵之名而丧胆。要是能够灭了燕国。我赵国是会很快强大起来。不过,李牧有一事不明。秦国已灭了韩国,为何不向邯郸进攻?”   
赵王代周冲回答理,道:“李将军有所不知,秦国要燕国的督亢,每十座城池要三座,秦王的条件高了点,寡人还能接受。”   
条件都谈好了,李牧感到脑袋里嗡嗡直响。道:“王上,即使秦国不干预。可也不能把督亢给秦国啊,那可是燕国最重要的地方,没有督亢,得燕国又有什么用?”   
周冲帮赵王回答,道:“李将军请想,要是没有督亢,你说大秦会不干预吗?会放手让赵国去灭燕国吗?李将军当知道一个理,没有一个君主愿意看到邻国过于强大。”   
李牧和周冲虽是处在不同的立场上,李牧不得不承认周冲说了一句大实话,轻叹一声,道:“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却得到如此好处,我们哪里是在为强赵,是在为秦国打江山。”看着周冲问道:“周先生,秦国与燕国联兵,两线夹击赵国,是最好地战略构想,秦王圣明之君,为何不燕秦联兵呢?”   
他可不是没有头脑的赵王那样好骗,周冲不慌不忙地道:“请李将军站在大秦的角度来剖析一下,下一个目标是哪一个国家最宜?”   
李牧沉思一下,道:“周先生,李牧是赵人,不是秦人,无法代秦人作答。”   
周冲笑着点出他的心思,道:“不是李将军不愿为周冲回答,而是不能。因为你是赵人,你怕贵国王上降罪于你吧。李将军,你要知道,为将之道就在四个字‘知己知彼’,要是你不互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那么你不可能战胜你的对手。”   
对这话,李牧心里大叫深得吾心。   
赵王道:“李将军,周先生要你说,你就说,寡人不罪你。”   
李牧要的就是他这句话,道声领旨,道:“王上有旨,臣不敢不遵。周先生,李牧以为以攻赵为宜。”   
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赵国,秦王已经定下来的事,周冲却摇头道:“李将军所言要是在数月之前的话,必然对,现在就不对了。我大秦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赵国,是魏国。”   
李牧剖析道:“魏国,文侯遗教之国,可是屡挫于秦,不得不迁都大梁,芶延残喘。强秦要灭魏,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李牧仍有一事不明,攻赵,赵破则魏不存,秦又何必先魏呢?”   
周冲在心里暗赞李牧独到地眼光,笑道:“最早,王上定下的是先赵后魏地策略,现在改成先魏再赵,李将军能想不到其中的原因吗?”   
李牧何等精明之人,看着地图上地楚国,道:“难道是楚国?楚国两派打得难分难解,这都是周大人之功啊,为秦王消除了后顾之忧。”   
周冲道声不敢,道:“李将军说笑了。至于原因嘛,请恕周冲无礼,不能明言相告,周冲能告诉将军的是:留给赵国的时间不多了,同样的留给秦国的时间也不多了!”   
李牧大摇其头道:“周大人的计策虽好,可是行不通。请问周大人,要是燕赵开战,赵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在与燕国的战争中,等到赵国地大军齐集燕境,打得如火如荼,那时秦军快速东进,直下郸,我赵国不是转眼即破?”   
他真厉害,一语道破周冲的用意。   
这问题,赵王没有想过,李牧这一说,他也明白过来了,脸上变色,道:“是呀!都怪寡人糊涂,没想明此节就答应周先生灭燕。这事,万万不可。”   
郭开拿眼瞄周冲,只见周冲淡定自若,缓缓开口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有理,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有可能。要知道,赵军集结于燕国边境,秦军快速东进,那么赵军从燕境千里驰援,等到赶到之时,必然是人困马乏,难有再战之力,秦军可一战而破。   
“李将军,你想过没有,大秦为何要赵国去灭燕国呢?灭燕国对赵国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按理秦国是不会让赵国去做,而事实上却主动让赵国去做,这其中就没有原因吗?”   
这话马上引起赵王,郭开,李牧地兴趣,赵王问道:“请问周先生,原因何在?”   
周冲在心里暗笑:“这个借口正大光明,而又实在,不怕你不信。”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九章 李牧论兵(三)   
周冲扫视了赵王三人一眼,道:“就两个字:放心!”   
并没有长篇大论,就这两个字却具有异乎寻常的力量。道理非常明白,无论秦国下一个目标是打魏国或是打楚国,总不能把一个拥有几十万精兵的赵国放在一边看戏吧,要是那样的话,不要说精明的秦王,就是赵王本人都觉得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摆脱赵国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给赵国找点事做,让赵国去打打仗,修修路这些事不是正好派上用场。要赵国出兵,莫过于打燕国,周冲所有的言行都得到一个合情合理,而又实在的解释。   
赵王和郭开点头称是。赵王更是喜慰上脸,一个劲地道:“寡人得燕国必也!寡人得燕国必也!有了燕国,赵国就将复强!”   
李牧可没有他那么乐观,不顾赵王在跟前,不住地踱来踱去,思索不已,屋里就听见他噔噔的脚步声。   
稍抑兴奋之情,赵王问道:“李将军以为如何?”   
李牧仍是踱来踱去,不做回答。周冲笑着代李牧回答,道:“王上有所不知,李将军心有一虑放心不下。”   
“哦,李将军还有何事放心不下?”赵王好奇地问道。   
周冲回答道:“李牧将军是想,此战与以往之战不同,是灭国之战,赵国的精锐必须尽出。争取在最短地时间内灭掉燕国,要不然等大秦腾出手来,后果难以预料。”   
这话是点到为止,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说要是秦国腾出手来,而赵国还没有灭掉燕国的话,那么秦赵开战,赵国必灭。   
赵王是个领悟能力很强的人。马上就明白周冲的意思了,道:“这倒是个问题,不过也好解决,依寡人看这灭燕一事还得有劳李将军了。”   
听了他的话,周冲真想放声大笑。周冲此行主要目的是游说赵王,要赵国不再反对秦国修路。其次就是弄些铁回去做箭头,可以说这两个目的已经完成了。至于疲弱赵国,要赵国与燕国开战,已经是意外收获了。没想到,赵王真是个可人,居然要派李牧去攻打燕国,那可是再妙不过的事了。   
只要燕赵开战,秦军就会快速东进,直逼。要是李牧在朝中地话,秦军面临的军事压力会非常大。李牧去了北边,和燕国交战。对于秦王来说那可是天大之喜啊。要知道,这一战赵国的精锐必然在北边。到时向西驰援,千里之遥,等赶到时必然是人困马乏,纵然有李牧这样的名将,也难以与生力军似的秦军争锋了,破赵军就容易了许多。   
不过,正如周冲所言,赵国破燕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李牧无人能胜任,李牧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他去了,说不定能赶在秦王动手之前灭了燕国,回师西线。要是换个人,连这种可能性都没有,正是从这点考虑,周冲才有是言,赵王果然中计。   
李牧不同意,道:“王上,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赵王脸一沉,道:“李将军,除了你还有谁能为寡人办成这事?”   
周冲不愿李牧受窘,代他开脱,道:“王上有所不知,李将军是心有所忌。李将军是顾虑要是他去了北边,西线怎么办?其实,这事很好办,李将军可以放心灭燕,王上可以另派一员良将去西边布防。如此一来,贵国放心,敝国也放心,两得其利。”   
要是西线不布防,李牧无论如何不愿去北边,所以周冲才给赵王出主意。   
果然,赵王双手一拍,道:“好主意。李将军,你以为西线谁去合适?”   
对于周冲地主意,李牧倒也能接受,思索了一下,道:“司马尚有兵略,他去最合适。”   
“那就司马尚去。”赵王依了李牧。   
司马尚和李牧是搭挡,正是他两人合力,阻止了秦军东进,当反间成功之后,李牧和司马尚被杀,王翦才大破赵军。   
其人也是一员良将,但是比起李牧来还是有差距,他在西线,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不用怕他。再说了,只要李牧不在朝中,就是一大收获,周冲暗中高兴。   
“谢王上!”李牧谢恩。   
赵王左手拉着郭开,右手拉着李牧,道:“郭爱卿为寡人修路,李将军为寡人拓边,赵国何愁不强。哈哈!”   
郭开抓住时间拍马屁,道:“王上英明,武灵王霸业复起!臣有幸,得睹王上霸业,敢不尽心尽力!”还装作一副激动的样子。   
等赵王笑过,李牧发表看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