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支军队叫北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支军队叫北洋-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大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慈禧真的病了

多谢书友panggeyu打赏和三渺茗馨的月票。

慈禧病重的消息在传到王宾的耳中之后,第一时间王宾是压根就不敢相信的,根据历史的走向,慈禧在一九零六年末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病。

到一九零八年十月底的时候,身子骨都是健康的,直到73岁寿期即将来临时,因为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才患上了痢疾,持续了一个星期的腹泻。

为了给慈禧止泻,太医用了加倍量的鸦片,结果不仅未能止住腹泻,反而加重了病情,使她变得骨瘦如柴。

大约又过了一星期的时间,她感到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不久之后这个至高无上的太后便踏上了黄泉之路。

但是这个怎么就在现在突然病重了?

王宾一时之间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肯定是一个计谋,肯定是慈禧假借病重,想要看看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蹦达起来的。

要是别人还说不定就进入这个圈套了,还好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面把握着历史的脉络,即便是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这也仅限于在关外。

关内王宾则是从来没有进行任何层次的插手,因此在王宾看来,历史虽然已经局部性的改变,但是大体的方向还是对的。

这也是王宾为什么一直一来只是默默的在关外发展,不插手关内事情的原因,一旦自己的插手了说不定历史就发生了变化,到时候自己便会变的有些被动。

不像现在这样,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就行,等什么时候关内出现一个绝好的机会了,自己再插手关内。

王宾的这一想法其实是好的,随便让一个知道详细历史的来到这个时代,猛的听说这个时候慈禧突然病重,第一反应都会是不敢相信。

离慈禧真正的死亡还有两年呢,你现在就告诉我慈禧病重快要死了,谁tm的相信啊,必然会认为这是有诈的。

但是此刻在京城当中的一些人都认为慈禧命不久矣,事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一周前紫禁城当中,年过七十的慈禧看着手上的奏折,心中却是有些怅然。

关外王宾的大捷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但是在慈禧看来却不是什么好事。

自己默许了铁良和日本人勾结,朝王宾发起进攻,想要接着日本人的手重重的打击王宾,从而将朝廷的手再一次的伸入被王宾所经营的像铁桶一般的东三省。

但是令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默许了铁良这件事情没多久,国内就隐约的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说这一次日本人侵占东三省的土地,是有朝廷的默许的,这种声音一出现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发声,铁良就迫不及待的出来澄清这件事情。

还告诉国人朝廷是不会放弃在东北的土地,随即铁良便上了一道奏折,让王宾全权负责和日本人谈判,拿回被日本人所侵占的土地。

慈禧也知道,这不过是一次逢场作戏而已,自己和日本人都知道,所谓谈判不过是一个幌子,让谈判破裂,从而使日本人有向王宾开战的借口罢了。

后续的进展原本一直都是在慈禧和日本人的掌握当中,可是有一天偏偏就出了意外,负责谈判的日本公使林权助被王宾暗中下了套子。

在记者的面前承认,这一次的侵占是有预谋的,是和清廷的陆军部大臣铁良早就商量好的,为了打击王宾而出的计划。

一时之间,朝廷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国内众人也开始逐渐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为此慈禧不得不弃卒保车,直接将铁良革职,并且诏告天下这都是铁良一意孤行,和朝廷没有任何发关系。

慈禧虽然将铁良给革职,但是对于奉天的战局还是十分的关心,在慈禧看来以日本人的军事实力,打击一个小小的王宾自然不成什么问题。

日本人是何等的战斗力,当年以大清一国之力和日本人打仗都打输了,这个王宾紧紧凭借着东三省这么一点地盘,又怎么能够打得过日本人?

到最后,还不是要朝廷出手议和,等到议和的时候再让铁良出来不就行了。

慈禧的算盘打的可谓是响当当,既铲除了王宾这个心腹大患,最后还能让铁良官复原职,得利的还是朝廷。

但是随后的局势便一直都未曾按照慈禧的计划来发生,先是日本人渡河受阻,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山大捷。

虎山大捷刚传到关内的时候,全国上下的人都算的上是欢天喜地的,唯有慈禧一人在深宫当中有些愁眉不展的。

仗打成这样,完全是和慈禧所想象的不一样,照着这样的打下去岂不是王宾会击败日本人,到时候这全国上下,其能够还有朝廷地位,只怕在战争打完的第一时间,王宾就会挥师入关。

随后所发生的事情,果然和慈禧此前所预料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虎山大捷然后就是日军“勉强”攻下了九连城。

打到最后的凤凰城一战,更是发生了朝鲜全境大起义,一举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把日本人给死死的围困在了凤凰城外。

于是战争就这么以日本人的失败落下了帷幕,不禁如此王宾这个人竟然还拿下了南满,和俄国人开始穿一条裤子。

在举国赞颂王宾收复失地的时候,慈禧在宫中又听闻,王宾在俄国人的大力支持下还是全力的扩军,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慈禧更加的慌张了。

王宾万一携如此大胜出兵关内怎么办?

而大肆扩军的这一举动也是着实刺激到了慈禧,生怕王宾那一天就在俄国人的支持之下挥师关内,一举打到京师。

深宫中的慈禧,开始不断的拉拢自己可能拉拢的军队,却没想到除了京镇表达了效忠之外,段芝贵和王士珍等掌握军队的武官开始和朝廷便的若即若离的样子。

大有情况不对就倒戈相向的样子,慈禧实在是有些担心王宾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于是在内外忧患之下的慈禧,渡过了数月的时间之后,终于病倒了,而且还一病不起大有随时西去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奉系

在这个时代当中的北洋军队,无论是王宾手下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还是北洋系的其他军队,以及国内的其他几支能够打仗的军队,本质上的性质都是差不多的。

全部都是军队效忠于首领的,半现代化半封建性质的军队,和西方的列强相比之下,两者的军队存在意识形态上面的差别。

西方的军队,在这个时代早就知道了军队存在意义是什么,不是单纯的某人手中的武装,而是国家地位国防威慑性的保证。

这样的军队往往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知道是为了民族和国家战斗,因此这个时代西方列强的军队,往往是有着信仰。

这种意识形态上面的差距,根本不是王宾一个人所能够逆转过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传统思想,早就印刻在了士兵和军官的脑海当中。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王宾自己也无法改变些什么,一旦王宾要是自己提出的信仰这种东西,即便自己的手下听下去了,但是自己的手下会怎么做,王宾也不知道。

自己实力的强大,朝廷力量的衰弱,这样的情景与当年赵匡胤何其的相似,或许自己的手下都在想着哪一天让自己黄袍加身的情景。

信仰又怎么会贯通起来?

虽然现在王宾手下的军队战斗能力打败了日本人,冠绝整个亚洲,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有一个好的统帅以及超前的战术理念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上面的。

这个时代所有将领的目光都是放在了步兵的集群冲锋,而王宾则是将目光放在了散兵线、战壕、步炮协同这些战术上面。

就好像列强们还在思考小学生的问题的时候,王宾却早就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生的课程一般。

思考的站脚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一种压制性的战术优势。

所以欺负这些战术方式原始的他**队,对于王宾来说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压力。

再来说一说意识形态的问题,王宾的军队此前一直都是属于原始的意识形态当中,直到这一次击败了日本人这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意识才发生了变化。

知道自己之所以打仗,是为了自己身后的东三省父老乡亲,如此的转变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却足以将军队的战斗能力再提升一层。

所以对于王宾来说,如果能够将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跨出一大步,对于军队将会是一次根本性的洗礼,就像是后世的军队一样,往往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战,为信仰而战。

“现在主力部队的补员情况如何了?”

军营里面王宾朝着段祺瑞问道。

对于军队的种种的情况,王宾是最为关心的,一场大战之后,自己的主力部队对阵日军十万人,虽然胜了,但是自己的损失还是达到了两万余人。

这两万新兵的补充,王宾自然要分外的关心。

王宾的话说完之后,段祺瑞也是随即说道:“大人,目前新兵的补充情况,职部已经催促过新兵训练营,目前我们已经补充了一万的新兵,另外在医院的老兵当中除去伤残无法回来的,其余四千多的轻伤员已经全部返回军营。”

王宾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按照现代战争的补充速度,这样的补充速度还是有些慢了,四个月的时间才补充了一大半的缺额。

随即王宾便开口说道:“告诉邓及春,剩下的缺额本官希望在两周的时间里面,彻底补足。”

作为一支随时做好打仗准备的军队,战损的补充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更上,等到真的打仗了会出现很的隐患。

虽然现在刚刚结束战争,但是军队自然是在自己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之下,越多越好,军队一多,新兵的补充速度就要跟上来,因此王宾才会极为关心新兵的补充速度。

扩军的事情自从和日本人打了一仗之后,王宾就一直在关注,从八月份到现在,先是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然后就是将这些新兵拆分为三个镇。

分别叫作奉天常备军三、四、五镇。

这三四五镇的军队在建立起来之后,关于军官的分配自然是在奉天的军事体系当中挂起了一阵大风。

足足三个镇的新军,所空缺出来的军官数量是惊人的。

为此,王宾不得不临时缩短了奉天讲武堂的学期。

从里面挑选出了大部分日常表现和成绩优秀的学员担任队正、管带一职,而下层的棚、目,王宾则是从参与过不久之前中日战争当中表现优异,立有战功的士兵调过来,担任下层的军官,可以极好的带动这些新兵的战斗能力。

这些老兵往往有着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将这些新兵塑造的能打硬仗。

上层军官诸入协统、标统、统制这一类的军官,还是要从自己所信任的军官里面挑选。

诸如刘望翛、陈东升、叶常盛、陈白、余笋之流的,属于王宾心腹之类有能力的,统统提拨为协统标统,加强新军的掌控力度。

而统制王宾也是早早就有了人选,孙传芳向来作战骁勇,善于吸收新的战术又和自己是亲戚关系,便被王宾任命为奉天常备军第三镇的统制。

吴佩孚亦是一个人杰,早早的就投靠了自己,单凭吴佩孚的个人能力当一个炮兵指挥,在王宾看来还是有些屈才了,因此吴佩孚便成为了奉天常备军第四镇的统制。

奉天常备军第五镇的统制则是林浩,这个一直一来跟随王宾的老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是足够忠心又是自己最早的一批班底,足以让林浩担任统制这一位置。

完备的军事体系建立之后,王宾的奉系可谓是彻底的成形,以现有的实力来说,虽然有着十多万的军队,但是真正能打的军队只有此前上过中日战场的四个镇。

剩下来新建的三个镇,并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战斗能力自然和作为主力部队的四个镇有所差别。

但是王宾还是有信心单凭这新建的三个镇,就能够一对一的横扫国内所谓的新军。

而乱世这个大帷幕,也就这样的在王宾自身的不断强盛当中,逐渐的拉了开来,一个大世朝着王宾张开了双手。

第两百八十五章天变了

多谢书友panggeyu的打赏以及书友蟹蟹莫和书友无尽冥思的月票。

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三十,这一天正好是除夕,此刻的王宾正在和王伍、周作喜等人汇聚一堂,吃着一顿美美的团圆饭。

府邸的外面依稀传来阵阵的爆竹声,餐桌上面一家人也是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

对于王宾来讲,这两个月的时间过的可谓是惬意无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需要自己烦恼的,唯一要关心的事情就是关内所发生的一些大事。

这就养成了王宾开始每天看报,关心一些关内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面。

先是十二月初萍浏醴等地方发生了起义,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这样的一件大事倒是引起了王宾的关注,让马自楷收集了更为详细的情报过来,先是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载道。

然后会党成员便乘此机会宣传了自己的思想,最后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

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除此之外推举会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

刚开始的时候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无奈之下的清政府治好从调集湘、鄂、赣及江宁等地的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这样才使得起义军最后失败。

在王宾看来这一次萍浏醴起义算得上会党目前所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称得上是太平天国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

虽然沉重地打击了清庭的统治,但是这一次的起义却在组织上,还没有脱离旧式会党起义的弱点。

仓卒举事,各股蜂起,号令不一,事前缺乏严密计划,起事后又没有迅速出击的战斗方案,这些无不显示出了准备的不足。

因此这一次的起义在王宾看来,除了让清廷加强对会党的警戒之后,其余的什么效果都没有。

随后又在新疆沙湾南发生里氏8级地震,死数百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