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异史-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当众大臣们彷徨无计之时,走在最前面,脾气最不好的几位大臣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兵丁们的一顿老拳,看到那些大臣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而那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们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逼将过来,众大臣又吓得纷纷逃回了武英殿中。
  相比之下,那些跪在外面的级别较低的官员就老实的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跪在那里,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无心关注,虽然武英殿里的争论已经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几个人当皇帝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并且继续保住自己的俸禄。
  登基大典是隆重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仅希奇,更是古怪。既然是正式的登基大典,那么自然要正规一点儿,众人马上用御辇抬着两位皇帝人选,涌出了大殿,并将武英殿暂时关闭,当吉时一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天色已晚,本来就被浓密的乌云遮挡的天空显得更加的黑暗了。整个皇城中一片宁静,除了张慎言等少数几个站在宫门边与士兵们争吵的大臣之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那隐隐从皇城外传进来的巡逻队的铁皮鼓的鼓点声不时响起,还在向人们证实着南京城的活力。
  随着林清华的一声令下,喧天的鼓乐声响了起来,在传统的中国鼓乐声中,夹杂着军乐队那雄壮的军乐声,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坐在御辇上的两位天子走上御道。
  当桂王与唐王被人用两顶御辇并列着由御道抬入武英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相当古怪而急迫的问题今后怎么称呼两位皇帝呢?
  一些小太监已经将武英殿里的所有宫灯蜡烛全部点亮,并重新给香炉添上最好的熏香,整个武英殿笼罩在一片神圣、隆重但却又十分古怪的气氛中。
  在这怪异的气氛中,在有些刺眼的灯光与蜡烛的火苗的交相辉映中,众大臣纷纷向着同坐在一张龙椅上的两位皇帝行起了三跪九叩之礼,当然了,林清华与郑森却并未象众大臣一样下跪,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分别站在龙椅的两侧,与两位皇帝一同接受众臣的参拜。
  当然了,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少数大臣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都远远的站在殿外,冷眼旁观着大殿里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武英殿中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林清华与郑森商议一番,随即对同样跪在底下的莫不计与侯方域说道:“莫不计、侯方域,你二人取纸笔来,将这里的那些不肯给新天子下跪行礼的大臣的名字记下来。”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那些本有些首鼠两端的大臣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他们除了将头垂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而那些不肯下跪的大臣们也没有幸免,随着郑森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摁着他们的脑袋,将他们摁在了地上。
  按照最传统的礼仪结束了三跪九叩之礼,众大臣在林清华代天子而发的命令声中重新站了起来,虽然他们人人面色古怪,但毕竟再也没有人出来捣乱。
  众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很想表现一番,以示自己对于大明朝的忠心,但由于搞不清楚将两位手握重兵的权臣惹怒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因而始终无人带头闹事,所以众人只好明哲保身了。不过,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满心欢喜的,就比如那侯方域等人,他们曾经被林清华搭救过,自然知道林清华的秉性,既然如今林清华已经得势,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可能傍上一棵大树,而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容易象桂王那样倾倒了。
  新天子无话可说,众大臣也无道贺之语,一时之间,倒变得有些冷场了。
  侯方域有心表现一番,于是便走出班列,向两位天子奏道:“如今登基大典已毕,臣恭贺两位天子身登大宝。按照惯例,新天子登基,理应改元,先前唐王殿下的年号恐怕是不能用了,所以还需另改一个,望两位天子示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两位皇帝分别将目光投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臣子,向他们征求意见。
  郑森首先发话,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小声对林清华说道:“先前曾议定唐王殿下的年号为‘隆武’,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了。桂王殿下先前的年号为‘永历’,这个年号恐怕也不能用了。桂王殿下登基在前,唐王殿下登基在后,所以以郑某之见,不如将这两个年号掐头去尾,定为‘永武’或者‘永隆’如何?”
  林清华摇头道:“不妥,不妥!新朝要有新气象,旧的年号自然不好再用了。”
  郑森问道:“那依公爷的主意……”
  林清华正色道:“既然咱们是模仿西周的‘共和行政’,所以依我看,不如年号也用‘共和’二字,这样一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共和?哦,有点儿意思,那就改明年为共和元年?”郑森显然也很喜欢新奇的东西。
  林清华摇头道:“这样一来就显不出‘共和’二字的悠久历史了,不如就从周厉王出逃那一年算起吧。”
  “啊?”郑森显然被吓住了,“这个……这个从何说起呢?”
  林清华说道:“史书上说,西周是以德立天下,治诸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认为,所以,这样一来,说三道四的人就能少一点儿。我隐约记得周厉王出逃是在公元前841年,那么就是说,今年应该是……”林清华在心里盘算着,“八百四十一加一千六百四十九,等于……”
  郑森好奇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问道:“公元?公元是何年号?”
  林清华敷衍道:“这是西洋人的年号,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他继续在心里算了一会儿,便说道:“这样算来,今年应该是共和二千四百九十年。”
  郑森摇头道:“这样似乎有些不妥,这样一算就是好几千年,莫非以后就这样加下去?”
  林清华点头道:“正是!就这样一直加下去,而且换皇帝也不再换年号了。”
  郑森摇头道:“不妥,不妥!还是不妥!不如就按照我说的,叫‘永隆’吧。”
  林清华说道:“‘共和’好些。”
  郑森坚持道:“还是用‘永隆’好些。”
  底下众臣见二人又开始互相角劲,心中暗叫不妙,纷纷东张西望,试图预先找个藏身之处,一旦双方开打,立即逃之夭夭。
  侯方域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么争执下去,于是奏道:“下官以为二位大人所起年号均甚妥当,不如都用吧。”
  这下轮到林清华与郑森吃惊了,他们看着站在底下的侯方域,齐声赞道:“好主意!”随后便不再争执,两人略微推辞一番,当即由郑森宣布,明年改元“永隆”,同时使用林清华起的年号“共和”,以示公平。
  新天子登基,自然免不了要大封功臣,大赦天下,于是乎,众大臣每人均有封赏,而作为拥立有功的二位实权人物,林清华与郑森更是权势熏天,二人不仅同日升任首辅大学士,而且还各自得到了掌管皇帝国玺的权利。同时,作为掌管天下兵马的两位大将军,林清华与郑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经过两人一番紧张而拖沓的讨价还价,林清华得到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而郑森则得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而且郑森还被封为“靖海公”。
  作为必要的平衡手段,二人全部都在皇宫旁边设立元帅府,由于林清华的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帅府”,而郑森则将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西边,因此又被称为“西帅府”。为了有效的维持元帅府与皇宫周围的秩序,两人不得不拿出大把的银子,买下这一带的土地,围绕着各自的元帅府,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兵营,既可保护自己安全,又可就近监视朝廷。
  为了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林清华与郑森将一些不肯听命的大臣清洗出朝廷,并各自拉拢一批文人士绅大臣,或在朝中做官,或在府中入幕,牢牢的将朝政把持住。
  至此,大明朝的又一次权利分配暂时结束,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正文 第四章 夺鼎 第四十九节 贺礼
 
  夏日的太阳早早的就爬上了半空,用它那无情的烈焰烘烤着大地。
  虽然还没到辰时,但是天气已经热的让人有些难受了,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躲避在街道边的屋檐下,不紧不慢的走着。
  沿街的店铺已经开张了,但不知是否由于天气太热,或者是时间还早的缘故,店铺里并没有什么客人,所以那些已经忙完了开张事宜的店伙计显得有些无事可做,他们趁着掌柜不在的时候偶尔也会放松一下,或者俯身与柜台之上,嘴里哼着小曲,或者懒洋洋的走到店门口,倚在门边,看着街道上那三三两两的人群。
  一名伙计站在一家布匹店的门口,背靠门框,手中挥舞着一把巨大的蒲扇,一边善着扇子,一边向着街道上漫无目的的望着。忽然,他那不停挥动的手停了下来,目光紧紧的盯着不远处的一处街道拐角。
  伙计回头向着店里望了一眼,对柜台里的另一名伙计说道:“你看着,我去去就来!”说完这句话,他将蒲扇扔给那名伙计,转身奔出店,向着那名刚刚在街道拐角出现的人奔去。
  伙计迎上前去,对着那人点头哈腰的说道:“哎呀,莫先生,您可真是准时啊!每天这个时候一定能在这里看见您老人家。”
  这人就是林清华的亲信幕僚莫不计了,他正低头走着,忽然听见有人跟他说话,遂抬头笑了笑,说道:“黑子,你可不也准时的很吗?每日我从这里走,你总要出来迎接一番。”
  伙计呵呵一笑,说道:“那是,您是贵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巴结您,小人一个小小的伙计,能每日给你打招呼,给您跑腿,这可是小人无上的荣耀啊!”
  莫不计微笑着,伸手从身上斜背着的书袋中取出两块银圆,交给伙计,并说道:“还是老规矩,若是我进了店,你还没给我订好早饭的话,余下的银子我如数收回。”
  伙计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一边转身跑开,一边说道:“您放心吧!小人保证让您满意!”
  莫不计看着那伙计越跑越远的背影,略微一笑,随即又低下头去,想着自己的事情。虽然林清华已经顺利的成为两位相当于宰相的首辅大学士之一,但是,作为他的亲信幕僚,莫不计并未得到什么官职,相比于那些朝廷中的官员,如侯方域之流,莫不计好象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现在的头衔不过只是一名小小的“东帅府咨议”,既无官服,也无品级,好象只是师爷一类的人物。但是,莫不计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虽然自己没有官职,但是自己却有实权,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言论左右林清华的决策,而且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对那些看似风光的朝廷官职指手画脚,俨然自己已成那些官员的监临官。
  莫不计对于自己现在的这个身份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说出来自己仍是一介布衣白身,但是毕竟已使自己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一部分。现在的他正在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因为他准备为一名青楼中的清倌人赎身,而且还准备将其正式迎娶过门。但是,由于那青楼的老鸨子要价太高,所以此事至今仍是悬而未决,这让莫不计有些烦恼。
  莫不计边走边想,不觉已经来到了一座酒楼边,正当他准备越过这座酒楼的时候,身边忽然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莫先生,您怎么走过了?”
  莫不计扭头一看,不禁哑然,于是将腿一迈,转身走进了酒楼里。
  那布匹店的伙计引着莫不计来到二楼的一间雅间,笑道:“莫先生,你请看!一切都是按照您以前喜欢的口味点的,还剩下两钱碎银,小人就不客气了!”伙计边说,边用手抛着一块小小的银块儿。
  莫不计笑骂道:“你个机灵鬼!算你厉害。”
  伙计笑着将莫不计迎到桌子边,随后便说道:“莫先生请慢用,小人先回去了,若是让掌柜的知道小人又在捞浮财的话,定是又一顿好打。”
  待伙计离开雅间之后,莫不计便从书袋中取出一摞奏章,一边吃着自己的早饭,一边翻看那些奏章。
  “哎哟!莫先生大驾光临,小人真是颜面有光,方才小人去后面照应伙计烫猪,一时招呼不周,您千万别往心里去。”一个看起来吃得好睡得香的中年人走进了雅间,手中端着一个木盘,上面放着一壶酒,一个酒杯。
  莫不计合上奏章,对那人说道:“朱掌柜客气了,每日我到这里来吃饭,你都是这样亲自来招呼,实在让莫某有些不好意思。”
  朱掌柜将酒壶放在桌子上,谄媚的笑道:“你这就见外了不是?您是谁呀?您可是当今朝廷的重臣楚国公手下第一号人物,您只要跺一跺脚,恐怕整个南京城都要抖上一抖。”他亲手替莫不计斟上酒,并说道:“这是昨个儿刚刚从绍兴弄来的,是您最爱喝的陈年九里香,是小人特意孝敬您的。”
  莫不计推辞道:“这个恐怕不妥吧?我可没有定这个玩意儿。要不我再补上些银子。”说着,便伸手向书袋中摸去。
  朱掌柜赶紧伸手阻止,并说道:“这完全是小人一片心意,您千万别客气!”
  莫不计犹豫了一下,随即收回了伸进书袋中的手,望着面前的酒杯,皱眉说道:“我只是个小小的东帅府咨议,值得朱掌柜这么看重吗?”
  朱掌柜笑着从一张椅子上拿起一个蒲扇,一边替莫不计扇风,一边说道:“谁不知道你名义上只是个咨议,可是实际上呢?您实在是楚国公最亲信的人,您的一句话,顶得上顺天府大老爷的一百句话,象小人这样的百姓,既无权,也无势,以后若遇上了什么为难的事情,还不是指望着您指点迷津吗?”
  朱掌柜的话让莫不计心中非常的受用,他歉然道:“哪里的话,如今楚国公一心扶持你们这样的商贾之人,只要你们好好的经商,怎会遇上麻烦?”
  朱掌柜叹了口气,苦着脸说道:“莫先生是不知道小人的难处啊!前几日,从福建来了一伙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