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凤雏-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宛城虽守军数万,可徐晃并不打算贸然行事,整整一日,荆襄并未攻伐,徐晃百思不得其解,入夜时分,城头火把刚刚燃起,却听荆襄军阵之中,鼓角齐鸣。

徐晃心中顿时一惊,暗道这荆襄大军,欲夜战不成?

念及此处,徐晃忙于城头借火光遥望荆襄大寨,只见无数火把从营中蜂拥而出,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徐晃忙令士卒戒备,待火光至弓弩射程之时,徐晃大手一挥,城上箭如雨下,只是连射三轮箭雨,徐晃却未见城下敌军,人仰马翻之声。

徐晃定睛看去,只见城下荆襄军马,黑袍黑甲,便是在火光之下,依然难以看清其面目,数百士卒一手火把,一手巨盾,不似为攻城而来,于城下叫嚷一阵之后,见再无箭矢射下,便缓缓退去。

“黑衣黑甲,借夜色之助,却不攻城,这诸葛孔明是何打算?”

徐晃口中喃喃,心中愈发惊疑不定,待城下敌营火把悉数熄灭之后,徐晃才一脸阴郁的往城下走去,只是刚至太守府中,又有士卒飞马来报,言敌营之中,异动又起。

徐晃闻言,急忙披挂上马,赶至城头之时,却发现荆襄军马又退,徐晃心中恍然,暗道此乃诸葛亮疲兵之计,然而徐晃却也知道,这佯攻万一被那诸葛亮弄假成真,若不提防,宛城危急!

想到此处,徐晃索性于城头夜宿,见左右士卒,一脸严阵以待之色,徐晃却心中苦涩,暗道这只是两军对峙的第一日,宛城守军便夜不能寐,若长此以往,不用那荆襄军马大局来攻,军中士气便因连日疲劳,一蹶不振了!

当早思破敌之策!

徐晃心中暗叹一声,对身旁偏将道:“告知诸将不可懈怠,待翌日天明,徐某便另调城中军马驻防!”

第一章NO。500转攻颖川,诱敌出城

入夜时分,宛城城下灯火不熄,荆襄大营时而传出的阵阵鼓角喧哗之声令宛城守军不敢有顷刻懈怠之心,徐晃于城中已召集军校,商议应对荆襄军马之策,命军中性情沉稳之将各率军马,分时驻防城头之上,以应对荆襄骚扰,若城下敌军不多,便不予理会,若敌大军攻城,便遣士卒将诸将一并叫醒,一道迎敌。

在徐晃看来,如此行事,便可一缓城中将士疲惫不堪的局势,在各路兵马来援之时,好歹也可稳守城池。

城下荆襄营中,诸葛亮与关羽二人,亦未曾入眠,二人相聚于帅帐之中,对于徐晃这宛城守将,多有赞叹。

也难怪昔日曹操对于徐晃统军多有赞许之言,如今荆襄斥候已探过宛城四面,城头之上的排兵布阵颇为严谨,便是疲兵之计,也对城上曹军影响不大。

若此刻便强行攻城,即便拿下宛城,这军中折损,必然极大,就算胜了,面对那巨大损失,二人怕是也难以安心。

二人商议许久,不得奇计,正踌躇间,忽闻帐外战马嘶鸣之声,不过片刻,一斥候掀帘入帐,拜过二人之后,便将怀中书信,奉于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拆开信后,只见信上看上去颇为熟悉的“颖川荀氏”四字,不禁抚掌大笑,对关羽道:“此唐侯手书,如今破这宛城,已有奇谋!”

关羽闻诸葛亮之言,不明就理,诸葛亮见状,轻笑一声道:“云长虽是勇将,却不识文人之事,唐侯麾下朝堂文臣,多出自荆襄,而那曹军文臣,多为颖川人氏,那荀彧,荀攸,鬼谋郭嘉,皆出自颖川书院,如今曹操迁都邺城,颖川防务不似从前,若我等舍弃宛城,转攻颖川,云长以为,那徐晃救是不救?”

关羽闻言,猛然醒悟,继而叹道:“若如此,如何抉择,倒是苦了公明……”

诸葛亮闻言笑道:“再扰这宛城一日,我大军便径往颖川一行,若徐晃出兵来救,便是引蛇出洞,若徐晃按兵不动,占下那颖川书院,也是大功一件,那徐公明便是守得宛城,也须考虑一番,日后如何面对曹操麾下朝堂文臣的雷霆怒火,不过以亮观之,徐晃便明知是计,也不敢坐视我等奇袭颖川,曹军麾下之五子良将,又如何不知颖川之重?”

一夜过后,徐晃再登城头,便见城下荆襄军马拔寨而行,缓缓退去。

遥望许久,徐晃见左右将校,皆以为荆襄军马畏宛城城坚,欢喜雀跃,心中阴霾却久久不散。

于情于理,荆襄大军退避之事,颇为蹊跷,宛城乃战略要冲之地,那诸葛亮与关羽二人,对此焉能不识,且荆襄大军来伐,匆匆退避只徒损粮草,以那诸葛亮智慧,关羽刚烈,岂能做出如此有损荆襄声威之事?

半个时辰过去,宛城城下已空无一人,徐晃心中不安,忙令斥候出城再探,待斥候归来之时,徐晃与一众宛城将校皆神情大变。

荆襄军马并未南归,而是转道颖川方向,且其军中只余步军,轻骑皆轻装兼程,往颖川而去。

“若颖川有失,徐某又有何面目面对朝中同僚!”徐晃长叹一声,心中确是咒骂不已,如今便是明知是荆襄诱敌诡计,徐晃也不得不放弃城坚之利,与荆襄军马城外一决了,且如今荆襄大军已离去有些时候了,徐晃还在担心若荆襄军早有准备,于沿途设伏,如此一来,情势于宛城守军而言,更加不利。

只是情势紧急,徐晃也无暇多思计策,匆忙嘱咐数名偏将死守城池之后,便亲引守军一万,紧追荆襄离去军马。

宛城守军加快行程,一路长驱,徐晃尽遣斥候,探得荆襄军马已前方官道十里之外,列开阵势,不多时候,徐晃便遥遥望见荆襄军阵之中,“关”字大旗,荆襄大军阵列齐整,一绿袍红马上将,驰骋阵前。

如今已知荆襄大军打算,徐晃只得催马上前,遥望关羽,冷声喝道:“云长,如今可是遂了你心意!”

关羽闻言,傲然笑道:“未攻宛城,只是我家军师不愿徒损士卒性命,城外野战,公明舍了那城坚之利,两军疆场相逢,这才当算堂堂正正!”

徐晃也不与关羽多作辩驳,高喝一声,纵马上前,欲与关羽决一死战,昔日关羽受困于许都之时,与徐晃多有切磋,关羽心知徐晃虽是晓勇,武艺却仍旧比他逊之一筹,当下催动胯下战马,迎战徐晃。

只一刹那,二马相交,关羽手中偃月长刀结结实实的磕在了徐晃劈来的大斧之上,徐晃于战马之上,微微一晃,心中暗道:这数年未见,云长武艺不退反进,这手中力道,更加犀利了……

关羽并未给徐晃思索的时间,长刀大开大合,一路刀法如行云流水,只一瞬间,便将徐晃攻势压制,徐晃抖擞精神,手中大斧舞的更急,却无奈发现,四周水榭银河般的刀锋密不透风,须臾难以突破。

二十余合转瞬即过,徐晃虚晃一斧,便往本阵遁逃而去,那关羽见状,却也不追,待徐晃归阵之后,关羽好整以暇,凝视气喘嘘嘘的徐晃,语重心长道:“公明,如今你已舍宛城,再无胜算,何不早降?公明当知,日后我家军师破了颖川,邺城朝堂之上,怕是再难有公明立足之地了!”

徐晃闻言,不知该如何作答,关羽见徐晃语塞,出言又劝,徐晃于阵前环顾左右将校士卒,见其闻关羽蛊惑之言,多有意动之人,心中更为焦躁不安。

关羽见徐晃踌躇,也不令大军趁势掩杀,不多时候,曹军阵中便有一偏将催马行至徐晃近前,拱手拜道:“公明将军,那关云长说的不错,若颖川有失,便是我等回军,固守宛城,怕也难当丞相与颖川荀家的雷霆怒火!为今之计,不如早降……”

偏将话音刚落,便有凛冽刀光闪过,徐晃收回佩剑,剑刃之上鲜血淋漓,曹军阵中,鸦雀无声,便是关羽,也被徐晃这斩杀偏将之举惊的愣了一愣。

直至偏将尸首坠地,徐晃才抬起头来,双目冒火的盯着关羽,对关羽喝道:“徐某承认,疆场相争,徐某武艺不及云长,可大军交锋,非只看你我二人武艺,如今徐某尚未兵败,云长何敢耀武扬威?想让徐某投降却也简单,若云长有这本事,大可与我大军交战一场,若云长可胜,便将徐某尸首拿去,如此也算你荆襄得了徐某!”(未完待续。)

第一章NO。501宛城破,中原震动

徐晃话音刚落,便听大军阵后一声炮响,后军阵脚一阵混乱,再看关羽之时,便见关羽朗声笑道:“孔明军师早已料定,公明心忧颖川,必匆忙来救,早已截你大军后路,如今公明进退不得,临阵斗将亦非关某敌手,大军厮杀却是枉送士卒性命,何不再考虑一番关某先前言语?昔日关某可于许都委曲求全,公明亦可效仿关某……”

徐晃闻言,大笑数声,对关羽道:“徐某不是云长,所选之路自然不同,云长多说无益,晃心意已决,但求死战!”

说罢,徐晃倒提大斧,对左右道:“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我等才可逆境求生,若晃身死,尔等亦要疾往颖川,护持荀氏一族,北归邺城!勿要忘却,若尔等投降,亲眷必死!”

左右裨将问徐晃之言,不敢再思乞降之事,徐晃一马当先,身后骑军蜂拥而来,关羽见状,心中暗叹,只得命大军依先前诸葛亮之计,绞杀徐晃军马,再与徐晃交战于乱军之中。

一时之间,官道之上喊杀声四起,不多时候,诸葛亮与魏延埋伏军马,亦由后方杀来,将徐晃大军围的水泄不通,乱军之中,长驱而来的曹军又怎是以逸待劳的荆襄军对手?且徐晃与关羽近身相搏,于马上风雨飘摇,青龙长刀所过之处,徐晃难以抵档,若不因徐晃骑术了得,早被关羽击落马下。。

不消半个时辰,曹军已被荆襄军马蚕食殆尽,徐晃亦被关羽生擒过马,待与诸葛亮相见之时,关羽早命左右将徐晃缚了个结结实实,一路而来,只闻徐晃呵骂之声,不绝于耳,关羽快马行至诸葛亮近前,翻身下马,拱手拜道:“公明乃曹营上将,且与关某有旧,还请军师给关某颜面,勿要为难于他,待归襄阳之时,由唐侯定夺公明生死!”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道:“亮于将军心中,乃心胸狭窄之人?连几句败将而言,都不得入耳?”

关羽闻言大笑,遂不担心徐晃性命,心中暗道以庞山民爱才如命,又怎会杀了徐晃?

待士卒清理战场之后,时已黄昏,诸葛亮便命士卒于大道两侧,安营扎寨,入帐召关羽而来,商议攻打宛城之事。

如今徐晃被俘,宛城群龙无首,虽城池坚固,却无徐晃这般强将把手,再夺宛城,已是不难,只是在诸葛亮看来,如今的宛城于其眼中,远远没有颖川那般价值,若破颖川,质荀氏族人于荆襄之地,邺城朝堂恐再无安宁,荆襄的最大对手非是宛城徐晃,而是邺城曹操,二荀,郭嘉

皆颖川人氏,若其亲族入了荆襄,于朝堂之上分心二用,便是断截曹操一臂!

将心中所想皆与关羽说过,关羽亦深以为然,曹操殿上文臣,半数颖川人氏,若破颖川,邺城朝堂必乱,至于宛城于关羽眼中,已无多少挑战的意义,城中主将如今已入军中牢笼之中,还怕那些碌碌之人翻了天去?

天色微明,荆襄军马便再度踏上征程,一路所过,沿途关碍难以阻挡,急行大军一日,至次日傍晚,便至颖川,大军不作停留,径往颖川书院方向而去,至书院之时,书院之中已乱作一团,不少士子闻得消息,欲避祸而去,却皆未曾料到,荆襄军马竟如此神速。

于书院门口,关羽命士卒谨守下山要道,命士卒入书院,将院中之人,尽数捆了,待诸葛亮至,关羽对诸葛亮道:“如今已捉得荀氏族人,可将这书院付之一炬,邺城曹操及郭嘉诸人,必暴跳如雷!”

诸葛亮闻言却摆了摆手道:“两军相争,与这些学子又有何干系?且山民日后尽得颖川之地,也省了大兴土木之事!”

“可军师当知,若我等占下宛城,再无兵力,戍卫颖川,这颖川之地,需徐徐图之。”关羽说罢,诸葛亮却笑道:“云长多虑了,便无一兵一卒,曹操又何敢再占此地?若曹操敢趋军来救,我等即便不予理会,自由军马,前来与之抗衡!”

关羽闻言,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抚须笑道:“关某倒是忘了,如今长安亦为唐侯所掌,如今曹操失了宛城,这颖川,许昌诸地,皆四战之地,曹军若来,士元先生当饶不得他……”

只于颖川歇息一日,大军浩浩荡荡,裹挟一众学子,往宛城而去,三日后于宛城城下,当宛城戍卫将士得知颖川已破,徐晃被俘的消息之后,再无战心,不多时候便开成投降,于宛城城下,当徐晃见到城头易帜之时,急火攻心,口中喷血,昏厥于地。

关羽虽心生不忍,却也不知该如何劝解,如今二人各为其主,关羽见徐晃如此,心中亦不禁遥想起昔日被曹操所困土山之上,为保全皇叔家眷性命,被迫降曹之事了……

时也命也,不外如是。

宛城被破,天下震动,当庞山民听闻捷报之时,邺城朝堂之上,亦得了宛城战报,曹操得悉徐晃被俘,颖川士子被荆襄军马捉了个干干净净,当下昏厥于朝堂之上,二荀,郭嘉亦觉以这宛城坚固,数日即失,太过离奇,徐晃善守,天下皆知,怎会数日便把这坚城丢了?

当看过战报之后,荀彧面如死灰,口中喃喃道:“非是公明未曾尽力,而是我等拖累了他!”

郭嘉闻言,微微点头,对二荀道:“文若,公达,如今正是丞相用人之际,二位切不可再中这荆襄惑乱人心之计,二位族人虽在荆襄,却也性命无虞,当下局势丞相以一敌二,稍有不慎,我等这数十年的努力,便万劫不复了!”

“奉孝不必多言,荀某知晓如何去做!”荀彧说罢,神情稍缓,对郭嘉道:“奉孝,依你之见,待丞相醒来之时,我等当劝丞相增兵庐江,抑或复夺宛城,抑或两路并举?”

郭嘉闻言,沉吟片刻,却闻身后一声叹息,回身望去,见贾诩眉头紧锁,郭嘉亦轻叹一声,对贾诩道:“如此局势,文和又有何高见?”(未完待续。)

第一章NO。502曹操忧心,奉孝解围

“奉孝,关心则乱,如今我等当思索的不是如何收复失地,宛城之事,已成定局,须臾之间难以复夺,至于庐江战事焦灼,文远久攻不下,难保周郎至后,不生变数,待丞相醒来,我等更当劝说丞相,与荆襄暂罢刀兵,一心一意,应付江东战事,我等先前皆未曾料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