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三国资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三国资料-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等外族军队。从东州兵的情况还可看出,蜀汉还把外来流民组建成军队。 
  最后谈东吴兵制。东吴兵制比较杂乱,大体也与魏无异。其军队特点,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有东海、南海,内地多湖泊水泽,多水域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决定其水军强于魏、蜀,以致数次以舟师挫败来进攻的曹魏大军。东吴的般只体积大、数量多,并且有艨冲斗舰、楼船、飞云、盖海、赤龙、驰马、长安、大舶、大(舟扁)、青龙战舰、晨凫等众多名号。根据《吴书》的记载,当时能载马八十匹的还算小船(《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嘉禾二年注引)。又根据《晋阳秋》,西晋灭吴时,接收其船只五千余艘(《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其中包括运输船和战船,运输船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水军作运输军需用。这样,我们虽不能得知东吴水军船只的具体数字,但其规模之大则是可以想见的。公元二三零年,吴大帝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可见当时东吴水军舟师不仅时刻巡守长江天险,而且游弋于辽阔海域。东吴水军统帅为水军都督。 
  东吴的中央军与曹魏、蜀汉相同,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亦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进行战争置大都督总领五军,各军置部督等。 
  东吴军队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组成,以山越为兵,仅见于记载的已不下十余万。西晋灭东吴时,接收其军队二十三万。东吴军队有许多不同名号。《历代兵制》:“兵有解烦、敢死两部,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调度亦最无法。”这里列举的也很不完全。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东吴军队有下列名号:羽林,是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升城、绕帐、外部、营下、帐下,大约都是屯驻在京城以外的队伍,分属前、后、左、右四军。还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健儿、勇敢、虎射吏等名号的地方兵。从义士、健儿等名号推测,这些地方队伍可能大多为东吴豪族将帅厚养的子弟兵。《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可见这些队伍与其世袭将领的关系非常特殊。            
东汉十三部州     
  东汉十三部州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称为“司州”。 
  豫州: 治所 谯(安徽毫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 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辖区 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和江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山东郯城县西南) 辖区 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角。 
  青州: 治所 临锱 辖区 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凉州: 治所 陇(甘肃清水县北) 辖区 今甘肃东南部。 
  并州: 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冀州: 治所 高(hao)(河北柏乡县北) 辖区 今河北西南部。 
  幽州: 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辖区 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扬州: 治所 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荆州: 治所 汉寿 (湖南常德市东) 辖区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广汉县,后迁绵竹,再迁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            
三国地名今所在     
  三国地名今所在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阳郡:山东金乡西北。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阴平郡: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建业:今南京。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南阳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