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氏家族全传-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当孩子们羡慕别人家的小孩穿好衣服并进而提出要求时,她都是严加拒绝,从
不动心。
  不仅如此,何夫人要求孩子们穿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并且也对孩子们严格
“把关”。每天,她都有一件“例常之事”,这就是检查孩子们的衣服,且十分细
致,如果发现有弄脏的地方,脸色会立即变得十分严厉起来。正是在她严格的要求
下,陈氏二兄弟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即凡是有脏的地方,他们都不去,即使
是要好的小朋友来拉,被强硬拉去了,也只是站在一边看,而从不介人。对此,其
他小朋友会纷纷进行攻击,他们却置之不理。因为他们脑中往往会浮现出母亲那张
严峻的面孔和那逼人的目光,这样,他们纵使内心很想玩一下,却也始终未敢去跨
越雷池一步。
  对小孩子的花销,何夫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她认为:“长大了自会用钱的,
小的时候,勿可弄惯,要吃东西要用东西有大人管,更勿用小孩自办。”话虽朴实,
但道理却很深刻,小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洁白的,不能使它遭受金钱的腐蚀。
  在此理论指导下,何夫人严格控制兄弟二人的一切经济行为。在这上面,兄弟
二人也饱尝了皮肉之苦。有一次,8岁的陈果夫拿了家里的10个铜钱去买黄琏头,不
巧被母亲发现了,何夫人二话没说,将陈果夫一下子接到床上,掀开其衣服,露出
小光屁股,便是一阵猛打,打得陈果夫心悦诚服。自那以后,陈果夫再也不敢自己
拿钱买东西了,无论母亲在不在家。
  打骂,充满于二陈兄弟的少年生活之中,成为其母亲教育他们的主要方式,但
有时,她也不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小孩子是最容易忘事的,往往母亲的教训,玩一会儿之后,便在脑中烟消云散
了。一旦看到母亲走来,心中便会恍然顿悟,可是为时已晚。遇到这种情况时,何
夫人再也不打骂他们了,只是用严峻的目光看着像小犯人似的二陈兄弟,并要他们
讲述自己的过失及上次所受的教育。在威严的目光相逼下,孩子的心灵便会发生一
番深刻的洗礼。
  从效果看,这种方法比打骂还管用,它对幼小的二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
的陈果夫回忆时说:“经过第二次自己的回忆,或者看看母亲的脸,就不再犯了,
渐渐地,也能够自治了。”
  在体育运动上,何夫人对孩子们管制也十分严厉,她不允许孩子搞体育运动,
不是因为她对体育运动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二陈兄弟的祖母生性好静,孩子们一
蹦起来,这位老祖母便会生气,进而将果夫的母亲大骂上顿,而且,在骂的时候,
她什么也不顾忌,什么脏话都骂得出,而何夫人还必须洗耳恭听。
  一代骂一代,一代管一代,绝对的权威。这一骂,不但何夫人自己受不了,而
且全家上上下下都会因此而不痛快。虽然在孩子面前说一不二,但她却不敢得罪婆
婆,不敢表示不满。于是,只好管住自己的孩子,不准他们搞体育运动。
  何夫人一旦发现孩子们进行体育运动,她便会将孩子们拉到一边就打。由于自
小缺乏体育锻炼,二陈的身体都十分瘦弱,特别是陈果夫,给人的印象是又瘦又小。”
成年后仍被病魔缠身,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疾病痛苦中苦苦挣扎,并未能安详、
顺利地走向另外一个世界。
  对子女,何夫人十分严厉,虽然如此,其实她内心,对二陈兄弟却倾注了极大
的爱心,在严教之中,作为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疼爱之情也一直融汇于其中,只不过,
表现得较为隐秘罢了。
  虽没有念过书,何夫人却很能识大体,也正是从长远的眼光考虑,她才采取严
教的方式。如针对两个孩子自身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陈果夫生
性喜静,根据这个性格特点,在他长到六七岁时,母亲便常常教他做手工,以此来
发展他的智力;而陈立夫则不同,他生的机灵并且好动,因此,他母亲便不像教果
夫那样教他,而是要求他学习女红,并且准许他出去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去见识
见识外面的世界,以此来发展他的智力。
  陈果夫与陈立夫的幼年,正是在这位严厉的母亲教育下度过的。在母亲的严厉
教导下,他们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向懂事,走向成熟走向独立。
  应该说,母亲给予他们的,是深深的母爱与良好的教育。使他们逐渐学会生活
的能力。对此,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二人的感受更直接。“我们的母亲是非常慈爱
的,始终怀着依恋和感激的情绪,而在这依恋感激的成份中间,我们更抱着一种敬
畏的心理。”
  正因为如此,母亲在兄弟俩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即便时光的流逝也
无法冲淡它,这正如陈果夫所说“她的一切索绕在我的脑际,并不因为时间久远,
而稍有淡漠。”
  少年时代的陈立夫,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顽童。他生性好动,在学习之余,总和
一些小孩踢球、爬树、掏鸟窝、投石子、斗蟋蟀,经常是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整天,他沉醉于一个调皮、玩耍的儿童天国里,根本没有去考虑他的未来,他的理
想,更没有考虑到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和其他的小孩一样,爱玩、调皮。因
此,就更多挨母亲的教训。
  日子在一天天逝去,犹如一潭平静的水,并未发生什么大的波浪。
  然而,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既普通又不寻常的小事,它深深地打动了这位调
皮而又天真的幼童的心。
  每天清晨,在陈立夫上学的路上,他总会遇到一个和尚,留着长长的头发,头
上还系着个铜箍,背上背着个韦驮菩萨像,在那儿走三步拜一步。
  开始,陈立夫对此并未太注意。
  但是,好几年过去了,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地冻天寒,滴水成冰,这
位和尚都是走三步拜一步,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从未间断,从未停歇!
  终于,有一天,年幼的陈立夫忍不住好奇地问他:“法师,您为什么这么跪拜,
从未停歇,这是什么意思啊?”
  和尚答道:“我要造一座庙,所以天天得化缘,我这是去化缘,去城里,这样
已有7年了。”
  “您这样能盖成庙吗?”陈立夫觉得这真是天方夜谭,简直不可相信。
  谁知,和尚却回答道:“一定可以的,你们小孩子不懂的。”和尚说完,又三
步一跪地赶路而去了。
  和尚的回答.给幼小的陈立夫以深深的打动,以前他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自
由王国里,很少具有像成年人一样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从未考虑到他自
己的未来与理想,更没有考虑到怎样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
  听了和尚的回答,幼小的陈立夫竟一直呆立在那儿,而和尚却已走远了。以前
的陈立夫,从未涉足这些,今天上苍去安排他来考虑这些问题了。和尚的那种百折
不回、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深受感动,这种精神的种子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在他那
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如果说,少年时代的陈立夫的生活与他的同龄人相比,有其
特殊性的话,那么这件事便应是其中重要一点,它使无忧无虑的玩童开始思考理想、
奋斗与人生,使他年幼的心里开始有了和尚那种精神之种。
  1914年,14周岁的陈立夫也步陈果夫后尘,离开家乡湖州,赴上海求学。
  到上海后,陈立夫考入了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刚好陈果夫也来这里养病,兄
弟二人过从甚密,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两年,到了1916年5月。这时,平地风云变起,陈其美被袁党
所暗杀,这使得陈立夫失去了经济后盾。
  后在三叔的帮助下,他勉强读完了中学,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开始了
他的大学生涯。
  陈立夫读大学的年代,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之时。这一时期,随着俄国十
月革命的胜利,新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不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历史在此发生剧变,古老的中国,开始进入了一
个新的革命时期,随之,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时代在召唤,正是在此情况下,许多热血青年毅然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时代伟业
中去。
  而此时的陈立夫,却绝然相反,尽管五四的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民主的口号
响彻晴空,他仍不为之所动,而是沉湎于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每天,除了学习还是
学习,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根本不管外面的世界,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关我事。”
  世界是很大的,人与人,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分子,有时终生不相逢,不过
有时,世界也显得很小,两个人彼此认为今生不能再相遇了,但命运又偏偏使他们
重新走到一起。
  多年以后,各奔东西的陈立夫和那个和尚又相遇了!
  陈立夫24岁那年,大学毕业,为了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他便和同班同学叶秀
峰回到故乡外义山进行矿产、地质调查。有一天,他们正走在山中,突然老天爷翻
了脸,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顷刻瓢泼大雨直砸而下,两个年轻人全身一会儿
便湿透了,更烦人的是,由于下大雨,山中大雾弥漫,看不清东西,这样他们一下
如掉云海里,迷失了前进方向,一时真是不知所措。
  一位回庙去的和尚,见他们如此狼狈,便将他们领到自己的庙里避雨,这下可
解了年轻人的围。
  这是一座刚盖起不久的庙宇,大雄宝殿的佛像都还没有镀金,偏殿也还没有盖
完,大约还剩下一半。
  好心的和尚,还拿出自己的和尚服,让他们换下湿衣服。
  年轻人高高兴兴地换上衣服,便出来找这位和尚,感激他的帮助。这位和尚,
怎么如此面熟?顿时,陈立夫脑中马上跳出了十几年前那位给自己以启示的和尚的
面孔。
  难道是十多年前在路上经常遇到的和尚!
  十几年光阴过去了,如今他们又重逢在和尚自己盖的庙宇中!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和尚一时十分激动,他指着刚建起的庙宇,很动情地告
诉陈立夫,一个人只要立下志向去做,没有不成功的。这又给青年的陈立大留下深
刻影响,直至以后他一直记忆犹新。
 

       



                          第二章 春梦无痕
                      1.陈其美无意托付身后事
  陈其美对蒋介石说:“这是我的大侄儿果夫,很想参加革命,……你以后可以
多多帮助他。”又对陈果夫介绍说:“这是我常给你提起的我的义弟蒋介石,……
是革命党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一日高过一日。陈果夫正在南京陆军第
四中学读书。他热切盼望自己也能投入这一滚滚革命洪流中去,但又不知如何行动。
恰好此时,二叔陈其美从上海来南京策动南京武装起义,以策应武汉。陈果夫毅然
决定随叔父投身革命。于是受二叔之命,将四中的同盟会员联合起来,成立了陆军
四中同盟会分部,筹划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
  10月的一天深夜,濛濛的夜雨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丝寒意,街上已经没有行人
了,古城是一片宁静。但在这平静的夜中,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一间教室的窗户上
却长夜辉映着昏黄的烛光。
  这是陈其美正召集陆军第四中学的同盟会会员密谋起事,为避免清廷爪牙的发
觉,只点了几支小蜡烛。
  灯光虽弱,但大家热情很高。陈其美用他那特有的吴兴调鼓动说道:
  “武昌起事,全国响应。我等革命青年切不可坐视。南京在长江之下游,如能
起事成功,与武昌相应,则长江上下自可联贯一气,江南可自立。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缔造共和,肇于此时,我愿与诸君共同努力。”
  陈其美的慷慨陈辞很快引发了大家的革命热情。一个瘦弱的青年应声而起:
  “我等加入同盟会,便已立下革命志向,愿为革命献身。如今正是革命之良机,
我愿追随陈先生,争取南京光复,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瘦弱青年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起身表示愿为革命而战。即使是因
古板而被同学称作“老太婆”的陈果夫也是热血沸腾。
  随着愿意革命的人数日益增多,教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以后开会只好改
在操场。几乎每晚都在开会,做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联络工作等等。在陈其美叔
侄二人的宣传鼓动下,四中同盟会会员们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为争取南京光
复竭尽全力,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不久,四中同学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清
政府的注意。于是清军对四中加强防范,并采取行动,将储藏在四中的子弹运走,
枪械也转移到秘密地方藏匿起来,同时将同情革命、与革命党人有联系的第九镇军
队也陆续调往城外。此时,陈其美已回上海,陈果夫一时束手无策,只好和另外两
名同学赶往上海请求指示。
  当时陈其美因病卧床,正与蒋介石商议杭州起事之计划。陈其美见陈果夫,立
即将果夫介绍给蒋介石。
  “这是我的大侄儿果夫,现在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读书,很想参加革命。你以
后可以多多帮助他。”介绍完果夫后,陈其美又转过头来对果夫说道:
  “这是我常给你提起的我的义弟蒋介石,他是浙江奉化人,对于军事颇为熟悉,
是革命党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
  果夫垂着手答应道:
  “是,我一定向蒋先生多多请教。”这一次见面,因为正赶上陈其美与蒋介石
商议杭州起事计划,果夫不敢多说话,只是在一旁听他们两人商讨训练军队,起义
的时间、地点等。他们谈的十分投机,果夫也听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