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心境失调,叶赛宁的性格也愈来愈暴躁,到后来竟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显得喜怒无常。经医院检查,医生认为他已患有精神抑郁症。12月,叶赛宁孤独地离开了莫斯科。他绕道去克里米亚同自己的两子孩子吻别,然后到了列宁格勒,住在一家旅馆里。

  1925年12月28日凌晨,叶赛宁在旅馆的房间里自杀了。那年,他刚满三十岁。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成一首八行的“绝命诗:”

  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吧。

  你永铭于我的心中,我亲爱的朋友。

  即将来临的永别,

  意味着我们来世的聚首。

  再见吧,朋友,不必握手也不必交谈,

  无须把愁和悲深锁在眉尖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并不新鲜,

  可是活着,当然更不稀罕。

  在国外的邓肯惊悉叶赛宁自杀消息后,立即给巴黎各家大报拍去这样的一封电报:

  “叶赛宁悲惨的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俄罗斯人民和所有爱好诗歌的人们心中……”

  邓肯自己的命运也相当不幸。1927年,她在大街上穿过时,由于精神恍惚,围巾被卷进汽车轮子,遭受严重车祸而死。这位西方红极一时的著名舞星,也和一年多前自杀的抒情诗人一样,十分悲惨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

  1926年冬,正当叶赛宁去世一周年之际,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一个人来到坐落在莫斯科近郊的瓦干科夫公墓。她在诗人坟前跪了许久,最后,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手枪自杀了。

  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殉情时,留下一封遗书:

  “1926年12月3日我在这里结束自己的残生。尽管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对叶赛宁无休无止地狂吠,但是这对他、对我都已无所谓了。对我来说,一切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坟墓里……”

  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殉情自杀,可以说是叶赛宁爱情悲剧中的令人感叹的最后一幕。她凄凉悲惨地结束自己的人生时,也还不足三十岁。

 

Number:1794

Title:深深的爱

作者:埃德温·帕尔默

出处《读者》:总第6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肖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草率成婚的人们当中,有一对性情热烈、引人注目的年轻夫妇克拉拉和弗莱德。他们住在芝加哥北边的密执安湖畔,我是他们的邻居。

  克拉拉和弗莱德婚后,除了有几次短暂而炽热的共同生活之外,就是天各一方、长达几个月的叫人烦恼压抑的分离。接着,他们像许多同代人一样,不得不回到平凡沉闷的生活轨道上,在惴惴不安的环境中,天天厮守在一起。

  1919年劳动节后的一个晚上,他们争吵起来。几个月以前,他们已经有纠葛了。尽管他们还相爱,可俩人的婚姻却已经岌岌可危。他俩甚至认为:总是他们两个人在一起,这既愚蠢又陈腐。所以,这天晚上有个叫查理的朋友要来接克拉拉,而弗莱德则跟一个叫埃雷妮的姑娘约好一起出去。

  这对年轻夫妇一边喝鸡尾酒,一边等待查理来接克拉拉。弗莱德刻薄地开查理的玩笑,于是,争吵又爆发了。这天晚上,虽然他们的关系还没到决裂的地步,不过他们的确是准备分道扬镳了。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汽笛呼啸着打断了他们的争吵。这声音不同寻常,它突然响了起来,接着又嘎然而止,令人胆战心惊。一英里以外的铁路上出了什么事,无论是克拉拉还是弗莱德都一无所知。

  那天晚上,另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外边走着。他们是威廉·坦纳和玛丽·坦纳。他们结婚的时间比弗莱德和克拉拉长,他们之间存在的那些小芥蒂早被清除了。威廉和玛丽深深地相爱。

  吃了晚饭,他们动身去看电影。在一个火车道道口,玛丽右脚滑了一下,插进铁轨和护板之间的缝儿里去了,既不能抽出脚来,又不能把鞋子脱掉。这时一列快车却越驶越近了。

  他们本来有足够的时间通过道口,可现在由于玛丽的那只鞋捣乱,只有几秒钟时间了。

  火车司机直到火车离他俩很近才突然发现他们。他拉响汽笛,猛地拉下制动闸,想把火车刹住。起初前边只有两个人影,接着是三个,正在道口上的铁路信号工约翰·米勒也冲过来帮助玛丽。

  威廉跪下来,想一把扯断妻子鞋上的鞋带,但已经没有时间了。于是,他和信号工一起把玛丽往外拽。火车正呼啸着,朝他们驶来。

  “没希望啦!”信号工尖叫起来,“你救不了她!”

  玛丽也明白了这一点,于是朝丈夫喊道:“离开我!威廉,快离开我吧!”她竭尽全力想把丈夫从自己身边推开。

  威廉·坦纳还有一秒钟可以选择。救玛丽是不可能了,可他现在还能让自己脱险。在扑天盖地的隆隆火车声里,信号工听见威廉·坦纳喊着:“我跟你在一起,玛丽!”

  说那天晚上制止弗莱德和克拉拉争吵的是那列火车的汽笛声,这不符合实际;但是,铁路道口发生的事情的确截住了许多行人,查理就是其中之一。他没去接克拉拉,而是开车回了自己的家。他拿起了电话。

  弗莱德拿着电话说:“我想你是要克拉拉接电话吧?”

  “不,跟你说就可以了,”查理的声音异常柔和,“我不去找她了,弗莱德,你告诉她。”

  弗莱德问出了什么事,查理似乎不知从何说起,“你认识坦纳夫妇吗?”他问。

  “坦纳夫妇?坦纳夫妇……”弗莱德竭力思索了一下,“啊,对了。他们一直不怎么出名,是他们吗?”

  “不错……不怎么出名。”查理张了张嘴,还是把电话挂上了。

  不久以后,邻居们到弗莱德家做客,把那幕惨剧讲给了他们听。

  “……丈夫本来能脱险,可他没想走掉。他用胳膊紧紧抱着妻子,紧紧地抱着她。这时候那个信号工听见他说:‘我跟你在一起,玛丽!’他俩紧紧搂在一起火车前灯的光照在他们的脸上。他始终跟妻子在一起。”

  威廉·坦纳用他的死证实了人世间不乏高尚的情操和行动,也使那些玩世不恭的人和欺诈虚伪的人在他面前相形见绌。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姑娘都应当扪心自问:“我是否曾经使一个男子对我这样关怀?”同样,这个故事也向男人们提出问题:“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没找到促使威廉做出那种举动的那种感情,那么你对爱情究竟懂得多少呢?”

  我敢肯定,克拉拉和弗莱德之间关系的好转就是从那个晚上开始的。通过威廉·坦纳的行动,其他的人开始认识到他们的婚后生活还有尚待探索的深度,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Number:1795

Title:献给孩子们的六件礼物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陈智毅、柳夕良

  从儿童时代看出成人,犹如从清晨看出一日。密尔顿

  当今世界风云多变。人类,尤其是青少年,该怎样生活和工作呢?他们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而又不致误入歧途或显得无能为力呢?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呢?这是每一位父母所关心的。罗丝·斯坦福·皮尔女士提出了孩子所要具备的六大品质。她说:“假如我再度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我就会把这六大品质作为礼物,奉献给正在思索和追求的孩子们。”

  自信心

  从蒙昧与幻想中走来的孩子,面对着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会感到新鲜好奇,也会感到手足无措,还会茫然、失望,重新升起对童年天真的向往。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心。

  具有自信心也就是要充满胜利与成功的信念,勇敢地按照自己的观念、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父母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仔细发掘孩子的天赋之所在,然后加以耐心的引导,让孩子具有足以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本领。

  记住一位诗人的话:“不要惧怕,孩子,你的父亲曾经战胜过它!”

  热情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散文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没有热情便无大成。”这是因为,失去热情或没有足够的热情,就会缺少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人的热情往往是脆弱的,会由于嘲笑,奚落和失败而受挫以至丧失,需要倍加爱护。

  皮尔女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送给我儿子约翰一本夹满战争中搜集到的邮票的书。有一天,他回到家,边摆弄着邮票边挥动着小拳头。我们都莫名其妙。他爸爸问道:‘你究竟在干什么?’小约翰捶打着一张邮票,大叫‘我在为胜利而战!’对于孩子这种无知而又有趣的举动,我和丈夫都很注意,没去笑话他。因为我们知道,决不能刺伤他天真无邪的心。”

  同情

  中国有句古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父亲和母亲,要培养孩子对一草一木、小猫小狗的同情心,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气氛,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同情火花。让我们来听听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的歌吧:

  ……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在等她的小妹妹。

  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的星星,

  玫瑰花悄悄吐露着她甜蜜的心情;

  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

  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

  ……

  这委婉动听、诗情隽永的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向我们奏出了多么悦耳的小夜曲。告诉你的孩子们,去爱那“红花”、那“月亮”、那“星星”、那“羚羊”……那么,以后他们就会去爱人、爱人类。

  尊重

  它包括两个方面: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我们应该看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正是通过我们的尊重而得以保持的。不正是由于对法律缺乏尊重而导致犯罪吗?不正是由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不予重视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吗?不正是由于忽视了质量而生产出次品吗?也不正是缺乏对真实尊重而使谬误流传吗?由此可见,尊重是何等重要。

  母亲们应该用温柔的劝导来教育孩子们懂得:不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幽默感

  今日世界正如专家和学者们描绘的那样,变化万端,日新月异,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初出茅庐的孩子,都要正视激烈的竞争和迅猛的变化。对于经验丰富的父母来说,也许能“临危不惧”、“左右逢源”;然而,对于孩子,便会遭遇困难、经历坎坷和受到挫折。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幽默感。

  遭受打击和挫折后,能不灰心丧气、淡然处之、保持愉快与诙谐,确实难得。它会“医治”心灰意冷,让孩子们尽快忘记不悦与烦恼,重新鼓起对生活与事业的勇气。

  “天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有了一种开朗、幽默的品质,就能不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希望

  人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失去希望。在欧洲,70年代15~24岁的青年因丧失希望后自杀的人数,比50年代增长了2倍,占整个青年死亡人数的1/3。可见具有希望是多么重要。

  一个家庭,一旦为悲观、惧怕和忧郁所笼罩,孩子们先天的乐观就会荡然无存。因此,父母亲应该首先抱有希望,使孩子们明白“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这个道理,从而让他们争取进步,努力前进,直至胜利。

  千万不要忘记:当失败或挫折的黑夜来临后,要让孩子们看到东方希望的曙光!

 

Number:1796

Title:金恋

作者:曹复

出处《读者》:总第64期

Provenance:新观察

Date:1986。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人们通常称结婚五十年为金婚,赞佩这种婚姻的美满、幸福、天长日久,就如同金子一样经受住了岁月之火的锤炼和考验。中日一对年近古稀的恋人经过半个世纪的热恋、挫折、期待和寻觅,终于结为伉俪的事迹,人们称为什么呢?

  五十年前一见钟情

  1936年夏季的一天,两位身穿和服、留着刘海的日本少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青岛中山路一家绸布店。其中身材较矮小、眉目清秀的叫齐田喜美子。当时她年仅18岁。她是从日本福冈市专程来青岛探望舅舅的。另一位是她的表姐。此刻她让表姐陪同她来绸布店购买丝绸。

  接待她们的是19岁的店员黄伯平。两位日本少女不懂汉语,黄伯平也不懂日语,一时间双方都感到有点儿局促不安。这时黄伯平忽然想到日文中有许多汉字,何不试一试呢?于是他便用简单的汉字加英语会话和她们交谈起来。两位日本少女顿时快活起来,刚才尴尬的气氛为之一扫而光。

  齐田喜美子小姐立刻对黄伯平产生了好感。她注意到,眼前的中国小伙子长着高高的个儿,身着合体的黑色西服上衣和雪白的西装裤,说话时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显得英俊而潇洒。

  此后,齐田喜美子小姐经常出现在黄伯平的柜台前。为了接近黄伯平,她想尽了各种办法。当然,她并不是每一次都买东西,也不再需要表姐陪同了。

  两人仍用彼此都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

  慢慢地,他们由相识到相爱了。待到两个月后齐田喜美子要返回日本时,两人已是难舍难分。

  黄伯平一直把喜美子送到船上,临别前又送给她一张自己的照片。喜美子向黄伯平吐露了心底的秘密,表示一定要和他结为夫妻。两人海誓山盟,任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就这样,这对一见钟情的不同国籍的恋人订下了婚约,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而依依惜别了。

  战争恶魔破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