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举人的总数与各州进入国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人数相等,总共538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选举人,无论在哪个州当选,都将在各州投票选举自己党的候选人,这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虽然美国宪法并不要求他们这样做。

  选举团并不作为一个团体举行集会,但在选举日过后不久,那些当选的选举人要在各州首府集会,投票推选已得到最多选票的党的候选人。要想成为总统,一个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得选举团538张选票中的270张才能当选。

  但也有异常现象,民众的选票可能很接近,但后来选举团的选票也许全是一边倒。因为各州赢得民众选票的候选人也会获得所有选举人的选票。许多民众投给落选候选人的票都不起作用,实际上,这就像举行51次小型选举,每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有一次。每个通过得到民众选票赢得了一个州的候选人,等于同时赢得那个州选举团的所有选票。在整个选举中,数以百万计的选民可能支持一个在各州一直落选的候选人,实际上却以选举团无一票支持而告终。

  例如1936年的选举中,获胜的总统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罗斯福(民主党)赢得了2770万张民众选票,刚好超过总投票数的60%,而艾尔夫·兰顿得到1600万张选票,刚刚超过总投票数的36%。但罗斯福赢得了除缅因州、佛蒙特州以外48个州的民众选票,获得选举团523张选票的98%强。而兰顿的选票低于2%(8张)。

  不管差额多么微弱,重要的是赢得大州的民众选票。1992年总统选举的最后阶段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乔治·布什总统是共和党候选人,在佛罗里达州仅以500多万张选票中6万张选票的优势击败比尔·克林顿,但紧接着获得的选举团选票是25张。克林顿赢得了加利福尼亚州,得到54张选举团选票,比布什得到的所有小州的选举团选票加在一起还要多。这些小州是阿拉巴马州、阿拉斯加州、亚利桑那州、爱达荷州、堪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内布拉斯加州、南达科他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

  自1968年以来,克林顿是第一位以少数票当选的总统。意即克林顿获得的民众选票低于总的民众选票的50%,但他在各州获胜,所获得的每个州的选举团选票足以使他当选。

  相反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1824、1876和1888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众选票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败给了赢得选举团多数选票的候选人,最终落选。

  选举团选举程序是美国的开国元老们所制订并巩固地载入宪法之中。曾经多次试图设法更改这种选举程序,但均未成功。□

 

Number : 9470 

Title :和尚的故事

作者 :陶家明  陈顺户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东方气功

Date :1991。1

Nation :

Translator :

  

  还俗和尚

          ●陶家明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个小娘,支起一爿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陈朝阳摘自《闽北日报》 

  1994年9月16日) 

  和尚与小偷

          ●陈顺户

  以前住在旧居,每次上下班总要经过一个路口,路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挺拔屹立,浓荫蔽天。

  不论晴天或风雨,不论早晨或黄昏,我总看到一位年轻和尚默默地站在大树下托钵化缘。尽管路口霓虹闪烁,车马喧嚣,他总是紧闭双目,纹丝不动地伫立着,他的神态与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

  树下常有两三位蓬头垢面、敝衣褴褛的小孩在追逐嬉戏。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小孩竟公然窃取和尚钵里的缘金,而和尚却视若无睹。

  往后经我仔细观察,小孩的偷窃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惯”。和尚的缘金竟成了他们固定的一种收入。我气愤已极,真想将小孩绳之以法。但几经思量,最后还是成全了和尚的慈怀。

  不久我迁了新居,就未曾再经过那个路口,以上的小事也就逐渐在脑海里淡忘。

  前天,我无意中又经过了那个路口,发现那位和尚仍然默默地站在那儿化缘,但旁边多了两位小沙弥。当我迈前仔细一看,发觉竟是那两位偷窃缘金的小孩,骤然间,我若有所悟。

  儒家讲求“有教无类”,刑法追求“有期徒刑”,佛教主张“普渡众生”,无形中,我又上了一课。

  (张 雷摘自台湾《警光杂志》) 

  正误“真诀”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什么功?”老叟答曰:“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未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嘛、呢、叭、咪、牛。”老叟把“”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6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念“(hong)”而不念“牛”。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

    3个月后,和尚又来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的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

 

Number : 9471 

Title :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

作者 :L·T·摩尔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周继武译

  

    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宁愿自己看书,不喜欢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看出他是个深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那时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狭窄的驿马车。牛顿上车时车上已有两位乘客:衣饰华贵的绅士和纤弱的年轻女子。牛顿衣着破旧,上车后紧抱着质料低劣的皮箱,时而看着窗外,时而望望绅士的高帽。绅士气质高雅,风采令人赞叹。

  “吭”的一声,马车颠摇了一下,绅士的手杖掉落,丝质高帽欲飞向空中。牛顿反射似地伸出手把它抓住了 。

  “啊,谢谢。”绅士点头致谢,似乎已观察他一阵了,“是不是去剑桥念书?”

  “是的。”

  “是入学新生吗?”

  “是的。”

  初次搭乘驿马车,和陌生人交谈,牛顿感到拘束畏缩。

  “学院是?”

  “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的组成单位是学院。13世纪末,首先成立了彼得哈士学院,以后每一个世纪增加4个学院,到牛顿入学时已有16个学院。牛顿因家境贫寒,舅父替他选了这个有工读生制度的学院当工读生。“三一”在基督教里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意思。

  “是嘛!三一学院虽然经费不太充足,但教授优秀。”

  每一所学院的创立人、目的和管理都不同,各自成为独立的学院。

  “大学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中学的延伸。大学的原意是学生组合成的团体,想读书研究的人,不论年老年轻,大家组成一个团体,聘请名师来讲授,这就是大学的起源。千万不要忘记这种精神。”绅士和蔼地说。

  坐在牛顿旁边的女士,身体略向前倾。

  “哦,对不起!请坐这边来。”绅士移坐窗边,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女士。牛顿不明其中的道理。当绅士拿出手帕遮脸,牛顿才恍然大悟——女士原来坐在当阳的一边,被烈日晒得受不了。牛顿不禁赧然低头。

  车到剑桥,牛顿和绅士一齐下了车。提着旧皮箱的牛顿,像个乡巴佬似的四处张望,一言不发地跟在绅士后面。在路口,绅士指示了去了三一学院的道路。之后,他便飘然消逝在剑桥的楼宇绿荫中。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隐约于参天大树之间。清澈的溪流中几只天鹅在垂柳荫下悠游。三一学院的大门上是英王亨利八世的雕像,他创立了英国国教,也是这个学院的创办人。牛顿意识到要进入一种新的生活,顿然紧张起来,一阵凉飕飕的感觉从脊背直透脚尖。

  牛顿走进院门,差一点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

  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若有所悟地抬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的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下了。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

  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他记起驿马车上的绅士关于大学的谈话。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

  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

  牛顿默想了一会,有点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

  “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

  “……”

  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太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做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

  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伽利略让大小铅球同时从比萨斜塔上掉下来,结果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一样,重的和轻的同时落到地面。”

  “亚里士多德也错了吗?”

  “古典学派的人不肯面对这一事实。有人诘难伽利略使用了‘魔术’。但是,无论由谁来做,结果都一样。”

  古典学派是受罗马教廷支持的一个思想学派,该学派的学者们认为,哲学上的真理都已被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掌握,而神学上的真理都被《圣经》和奥古斯丁所掌握。所以,要学得真理,只要读这些圣贤的书就够了。

  罗马天主教廷为维护教权,极力推行和扶持古典学派的权威,一般人很难脱缰而出。

  “伽利略研究天体运行得出结论,说地球会运行转动。这在古典学派的罗马教廷看来,是异端邪说,伽利略因此被送上宗教法庭,几乎送命。最后结论如何,还会争论下去。但他倡导的重视观察和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实比结论更为重要。这一点,你要牢记在心上。我认为,本学院负有把中世纪引到近世纪、打破天主教的古典思想的使命。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1661年6月5日。□

 

Number : 9472 

Title :伟大的“贫贱子弟”

作者 :彭武麟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中外少年

Date :1996。2

Nation :

Translator :

  

  历史:注定这天不平常

  1872年8月11日,历史注定这天不平常!

  地处中国近代产业繁荣中心的上海港,忽然热闹起来,30名满脸稚气的中国男孩,穿着清一色的长袍马褂,拖着一条细长的辫子,表情认真地拍下成为历史重要见证的一张合影,然后在清政府官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