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控制开支。这比拥有竞争力更重要。控制好开支也是你能保持竞争优势之所在。25年里,在开支与销售关系上,我们始终是同行中做得最好的。如果一个商业网的财政体制极为有效,那就可以允许你做好多错事;如果财政体制效能极差,那么,不管这个体制的外观如何光彩照人,你都可能破产。

  十。逆流而上。不要理睬世袭的聪明。当大家在按同一固定模式行事时,你不妨独辟蹊径,按另一种不同模式去做,这样很可能取得成功。

  在这里,萨姆·沃尔顿活像一个日本经理:“我们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工资,总是少于美国其他公司,不过,我们总是以给股票的方式加以补偿。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物质刺激。”

  医生诊断萨姆·沃尔顿患了癌症后,他依然开着他那辆轻型货车在美国各地周游。他是个具有特殊经商才能的人,也是个极富于幽默感的人,更是一位从未在任何奢华面前屈服的人。他的办公室设在一座棚屋里,与其说那是一个商业帝国的所在地,不如说它像一个小公共汽车站。在那里,如果有人因为不知道他已经谢世而去打听他,他的伙伴们会说:“他走了,是到天堂为他的顾客寻找便宜货去了。”

 

Number : 9166 

Title :一朵化成千万朵

作者 :金兆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散文天地

Date :1995。5

Nation :中国台湾

Translator :

  

    一个貌仅中姿的女人在热恋着她的男人眼里,无异天仙之美。

  一朵花,甲喜爱得入了迷,乙、丙、丁却不一定欣赏。

  推而至一支曲、一幅画、一篇文章,际遇莫不如是。

  这说明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美感因人而发。

  但是,那个女人、那朵花却的的确确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又说明了美感不完全是主观因素,而是主、客观纠缠交错的创造。

  你我欣赏景物而生美感,原因是把内在的自我,外投到景物上去。在漫天冰雪中见到梅花,她那一枝独秀的形象,立时引发你我内心的情意 ——清高坚贞。这感受又迅即扑回到梅花身上。在这刹那之间,你我的情意与梅花合而为一,交融在一起,无分彼此。美感就产生在这种人与物相拥抱的境界里。

  有人觉得娇艳的女人似鲜花,有人觉得花活起来好像会说话。

  花真能说话吗?其实说话的是人,是人冲脱了自己躯壳的限制,把自己的生命注到花中,于是花便有了生命。推而广之,人的生命投到月亮上、云霞上、天空上、山水上、树木上……这些东西立即便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云于是会飞,月会笑,天会发愁;青松如你我般无援坚韧不拔,你我若莲花般出于淤泥而不染;“蜀江水碧蜀山青”,形象地呈现出李隆基对杨玉环长青不变的思念之情。如果你是游子,走在天涯路上,西风、瘦马能不使你断肠?如果你是个志士,身骑铁马,面对秋风,踏着万里长城,你能不壮怀激烈?

  从有限的“小我”,纵到无边的“大我”,是解放,是超脱,也是美感的源泉。

  既然如此,你在看花、观画、阅读作品时,就不光是单纯的欣赏,而同时也在创作。依你对“客观花”的特殊感受,你心中创造出一朵“主观花”。客观花就只是那一朵,主观花则因人而异,看过的人心中都创造一朵,因而是千朵万朵。而人因出身、教养、经历不同,感受与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不同,这就是“各花入各眼”的原因,一朵花化成千万朵花的原因。

 

Number : 9167 

Title :方成自传

作者 :方成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随笔

Date :1995。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学会。终身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Number : 9168 

Title :小思散文

作者 :小思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小思散文

Date :

Nation :中国香港

Translator :

  

  丰子恺有一幅画:高山耸立,林木稀疏,山树之间,一行曲折石阶,近景是个弓背老者,担负着重甸甸的行囊。

  《一肩担尽古今愁》,是这画的题目。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担尽古今愁!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但又该是多么无奈,因为无论不自觉还是毅然挑起这一担子,必须有齐天的气概。这一担子一旦承受了,有生之日又难以卸下,怎不悲壮?亘古以来,为了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沉重。担尽?行吗?明明白白知道担不尽仍无反悔地担起来,我们应体察那种无奈。

  也许,在功利尺度下,这是傻瓜才会干的事,但毕竟,就有人干。也许,最初,担子里装的并不是那么多,可是,却在日后,一点点加重了,当挑者蓦然回首,原来是一担子古今愁。那时候,已经不容你肩暂卸,只为人人倚望着,自己也深感担子和生命连成一体,放下来又不知道谁能承受,就必须如斯啊!默默地肩负下去,直到一天,步履停在一个遥远而寂寞的尽头,在人们纷纷用自己以为得体、了解的议论中,放下担子,(有时,担子的影子还会覆盖在身上。)向遥遥的路告别,让沉重的身体,化成灰变成尘。

  如今,世界的步伐太急促,快得有点混沌,再没有一个站得稳、挑得动的人物。人慨叹:“英雄的时代消逝了!”我们并不希罕英雄,但却深深忧虑,傻瓜的时代也随着逝去,只有傻瓜,担了古今愁,实实在在走过几步路。

  我不写英雄的赞歌,但请接受发自心底的敬礼,那沉默负担的远行者!

       1977年1月25日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散的印证?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迫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

  聚、散、聚、散,真折煞人了。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乘一阵寒波,侵晓无言,春已彩化了天地。人虽然后知后觉,幸仍赶得及策杖而来。

  疏影幽香,只是古人的吟咏。但触目动情,又岂限在这些字句?仰首处,枝头朵朵竟遮住了云淡风轻的日子。别笑痴傻,真有人呆得穿红着绿,妄想与她竞艳。指指点点,也有人说我爱上整座梅林。

  爱梅林,可以。爱三两枝,可以。这算是随缘随分。大千世界,满目繁花,有时候,就单只爱上那两三枝——于是,两三枝就是目中心里的整座梅林。

  花中有你,你中有花,缘便如此定了。

  从前,满腔疏狂,便常笑王粲。要剪要理,也觉只不过是后主多情。偶尔,爱上层楼,就坦然说:“哦!那是年青。”

  今夕,风静得像一根系舟的缆,把时间系住。月也无言——能说甚么?在这缺得如钩的夜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该谢过诗人的怜念。

  今夕,夜深得似一口无底的井,把时间困住,月也无言——对谁说呢?在这缺得如钩的夜里。

  夜深了,怎还不睡?那只为:

  我爱造一个归去的梦,但又怕煞,怕那醒后的无凭!

 

Number : 9169 

Title :如何指导孩子读书

作者 :黄碧瑞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我一直相信,一个中等智力的孩子,在成长期中,只要让他有机会自由地接触到一些有趣、益智的书,他必然会被阅读的快乐所吸引,很自然地养成读书的习惯。即使这习惯在成年后,因为环境或生活压力而不能持续,早年自发阅读所累积的文字经验,也至少会使他成为一个在写作表达上比较流畅自如的人。

  许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读书,或只读漫画、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会这样担心的父母,当然,基本上仍是很关切孩子的阅读。假如他们的孩子竟然没能养成较认真的读书习惯,我想问题便出在这些父母一开始就没想到,为什么让漫画一类的读物比自己抢先一步虏获了孩子的注意力。

  这些父母是否让孩子在开始认了字,对文字发展出探索兴趣的时候,就使他周围有一些能引导阅读的书?还是根本就放任自己孩子每天坐在电视机前打发时间,或跟同学去抢漫画书、玩游戏机?

  孩子自发地爱书的时间极短,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如果他对文字单纯的好奇和喜爱,不能从唾手可得的书籍中得到启发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东西所吸引,他的身心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父母能帮他建立的一个阅读启蒙,以及可能的终生读书习惯的机会,大概也就从此失去了。

  假设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你可以在家里他容易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头放着有趣的童话,安徒生或格林或中国童话都可以;有比较简易的世界历史、地理、名人传记、昆虫世界、水族介绍等,当然《金银岛》、《格列佛游记》、童诗也是可以的,让他随时有机会就拿起来,就开始读,就发现了一个吸引他的世界。

  胡适幼年曾因为偶然得到的一册《水浒传》而开启了他日后对中国小说的钻研;鲁迅因为一册《山海经》,从此不能忘情于神话世界的迷人。很多伟人在艰苦的童年都曾因为得来不易的几册书,丰富了他们的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志业。

  现代父母不必有多少花费就可以提供孩子这些伟人曾经梦寐以求的阅读环境,何乐不为呢?

  当然,如果你的时间容许,跟小孩一起读读书吧。

  欧美社会从十八九世纪以来就有一种传统:一家人在晚间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最好方式。我们中国人,一家人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吃饭睡觉外,没有什么增进彼此心灵了解的话可讲,一起读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个缺陷的最自然途径。

  有一种父母——差不多是我最痛恨的——老在问,我的小孩学什么才有用?读这本书“有用”吗?

  天底下哪有什么书是一定“有用”的呢?即使是教人养狗或做菜的书,够实用了,假如不真拿来应用,也是“没有用”的,至于许多“没有用”的书,其实倒有大用。

  《水浒传》和《山海经》有什么用呢?但它们启蒙了两位近代中国的大文学家。

  唐诗宋词有什么用呢?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却得从这个诗词的典雅精致中去造就。

  世界历史丛书有什么用呢?但它必然会开拓一个孩子的眼界和心胸。

  某些父母用大把的钱给小孩补英文、学钢琴,买昂贵的衣服,却舍不得或不肯费心去为他准备几册可以丰富他一整个童年的书,为什么呢?

 

Number : 9170 

Title :中国文人的俏皮话

作者 :鲁迅、钱钟书、老舍等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中国人的俏皮话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要赏识“幽默”也真难。我曾经从生理学来证明过中国打屁股之合理。假使屁股是为了排泄或坐坐而生的罢,就不必这么大,脚底要小得多,不是足够支持全身了么?我们现在早不吃人了,肉也用不着这么多。那么,可见是专供打打之用的了。有时告诉人们,大抵以为是“幽默”。但假如有被打了的人,或自己遭了打,我想,恐怕那感应就不能这样了罢。

  中国文艺界上可怕的现象,是在尽先输入名词,而并不介绍这名词的涵义。

  于是各各以意为之。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多讲别人,是写实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作诗,是浪漫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不准作诗,是古典主义;天上掉下一颗头,头上站着一头牛,爱呀,海中央的青霹雳呀……是未来主义……

  乡间一向有一个笑谈:两位近视眼要比眼力,无可质证,便约定到关帝庙去看这一天新挂的匾额。他们都先从漆匠探得字句。但因为探来的详略不同,只知道大字的那一个便不服,争执起来了,说看见小字的人是说谎的。又无可质证,只好一同探问一个过路的人。那人望了一望,回答道:“什么也没有。匾还没有挂哩。”

  我想,在文艺批评上要比眼力,也总得先有那块匾额挂起来才行。空空洞洞的争,实在只有两面自己心里明白。

      ——鲁迅

  说来也奇,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文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但是,我们只要放大眼界,就知道不值得少见多怪。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恰等于帝皇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无错不成话,非冤家不聚头,不如此怎会有人生的笑剧?

  得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