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0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化论观点、

  电影上的男女主角常说:我永远爱你。其实任何感情再怎么炽热,也都有冷却的时候。

  据心理学家做过的统计分析,认为一般人无论是相亲或者恋爱结婚,结婚三、四年后,爱情的热度便会冷却下来,呈现一种缓慢衰退的趋势。

  人类学家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爱情的目的主要在繁衍后代,一旦生儿育女的目的达到之后,感情的发展和性行为自然都会有趋缓的现象,以免繁殖过盛。

  这种说法如果可信,那么人类的婚姻除了爱情外,还需要其他不可短缺的因素,才能确保夫妻白头偕老,爱情弥坚。因此,男女双方应该把爱建立在对彼此的了解、扶持以及对爱情的共识上,并且互相培养对事物的共同看法或习惯才是上上之策。

 

Number : 8785 

Title :爱情真义

作者 :贝尔娃·普莱恩

出处《读者》 : 总第 10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她告诉那位年轻朋友说,不错,谈情说爱少不了小提琴、诗句、玫瑰花、但除此之外,还要有许多许多其他的

  这位容光焕发的时代女性,有一把卷曲的头发,皮肤洁净健康,真是讨人喜欢。不问而知,她经常打网球、跑步、注意饮食以保持血脉畅通。她在事业上步步高升,离开名校才10年,已经达到出人头地的位置。我想,35年前在我还是她那么大的时候,女性的地位跟现在实在相差太远了。

  我们的话题转到男人身上。

  她说:“我有过几个关系密切的男人,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也相当愉快。但也有些时候,我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些时候我也很开心,有另一种乐趣。你要知道,我喜欢男人,但并不需要他们。独立女性就是这样的。”

  我问她“你打算结婚吗?”    

  “时间还多着呢,要是结婚的机会来了,那我就结婚。如果它不来,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她真的这样想吗?她真的以为到她50岁时,还有令她心花怒放的电话约她吗?她难道不知道现在为求与她建立“密切关系”而追求她的男人,到他们50岁便会去找些年轻的女人?自古以来,男人都是这样的。

  “那么,要不要生儿育女?”

  她耸耸肩说:“我还没有思想准备,而且,何必急呢?”

  “你已经32岁了。”

  “可是,40过了还生孩子的女人,不是大有人在吗?”

  这一点我不能反驳,但却想到这些孩子大学毕业时,母亲已步入耳顺之年了,大家不会有多少时间来互相了解。

  还有一点我不能不问。

  “那么爱情呢?”

  “你的定义是什么?你不是指小提琴、诗句、玫瑰花这一套吧?”

  “不错,”我说,“这些都是爱情的一部分。”

  对我来说,爱情是从栀子花开始的。我在春天遇上他,以后每逢星期日下午,他便送我一朵栀子花。事隔30年,但只要我闻到栀子花香,往事就会重现眼前;包括他送我的那两本书、几段音乐、尤其是他的脸孔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英俊的脸孔。

  我曾经告诉他,我嫁他是因为他长得像法国明星查理士·波义。由于查理士主演的一部电影,那个春天我们就看了三次。直到结婚后,他才说出看那电影简直是活受罪。

  我那年轻的朋友捧着茶杯,不以为然地看着我,等我回答。

  “当然,我的意思是,”我一边说,一边有点焦急。因为要讲的对我来说是再明显不过的,但又不易讲得清楚。

  “这只是开始,然后不断发展。”

  “不错,不断发展,”她急急地说,“首先是订婚戒指,跟着是披上婚纱,不久就上离婚法庭。有一半的婚姻都是在离婚法庭上了结的。”

  “有一半可不是,”我回敬她说,“许多仳离的夫妇如果双方都没法保存当初的爱意,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当初是怎样开始的?当然是相互间那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然后考虑一下大家是否能够和谐共处。我们留在家里一起看书?还是外出跳舞?我们要两个孩子、5个孩子、还是一个也不要?并且要知道将来难免有伤心烦恼的时刻没有多少人会无忧无虑过一生的到时大家都要全力以赴。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常常欢笑。

  我们有过不如意的事。我想如果我们不是互相扶持,肯定无法度过难关。我们也有欢笑。

  我的朋友把我从往事中带了回来。

  她若有所思地说:“爱情如果我们是这样叫那些吸引力的话都有生与灭的时刻,缘尽了,你只有接受,就像接受死亡一样。”

  “你一旦与人分手,你就那么接受了?一点也不难过?”

  这位年轻的朋友说:“那段爱情已经完了,不是吗?大家相爱的时候,爱情固然美妙;大家不再相爱时,把它抛诸脑后就是了。”

  “抛诸脑后,”我重复说道。

  这些人毫无感觉。他们从未得到过的,当然不会若有所失,也无从怀念起来。如果你从未在海上看过夏日清晨、或从未尝过草莓,怎会知它们是什么?如果你从未试过倚闾而望那个必定回家的人他一定归来是因为这是家,里面有你祖母留下的烛台、他的毕业照片、你们一起买回来的地毯、在路上拾回来的流浪狗;这也是你们承诺永保的财产那么,你不会知道那滋味,也不可能忆念那情怀。

  “不然你认为他们还应该怎样做?”她问我。

  “要有所感受。”

  “感受什么?”

  “愤怒、伤心、嫉妒、渴望、被人辜负、迷惑,天晓得什么!但总该有反映。”

  如果真的能够想象我们发生这样的事,那么我会感到伤心,对他也是一样。他逝世后,我在书桌抽屉里找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对他如何重要,他不怕死但舍不得离开我。我站在那里,一面读,一面在追忆:他为我做的午餐那块难看的三明治、他以为我病倒而大吃一惊,他对我的信任当兵时把全部财富都转到我名下。

  我们闹过意见,有过吵骂,说句笑话,有时彼此都想大开杀戒,但我们一定不会分手。我知道他永远都会在那里等着我,他也知道我会在那里等着他。

  这些男女是怎么冷静对待他们的关系啊,谨慎地划清彼此财富的界限,随时准备在意兴阑珊时,或遇上更新鲜更性感的另一人之后便分手。他们洒脱地如蜻蜓点水,从未触及生命温暖的心灵深处。

  我的年轻女友不知为什么停了下来,问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一位静坐在太阳下的男士。我给他一杯冷饮,他抬起头看着我那么迷人的笑容说声谢谢。

  想到冬夜相拥的温暖,想到争吵后的谈笑和亲吻。

  本来我可以把这些告诉她,但我只说:“我还在找个定义。”

  “爱的定义?”

  “不错,我想我找到了。”

  她露出洗耳恭听的神情,或者有点觉得有趣。

  “爱是对别人的生命比对自己的更关心。”

  “但这是违反天性的,”她摇着头说,“没有生物会对别人比对自己更关心。不,我不能相信。”

  虽然我的前面一朵花也没有,但我突然闻到只有栀子花才能发出的香味,我伸出手放在她那青春仍在手中。

  “相信我吧,”我说,“请你从现在开始,相信有这一回事。”

 

Number : 8786 

Title :意林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0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踵事增华

  房子加上爱就成为一个家。城市加上道义,就成为一个社区。一堆红砖加上真理,就成为一所学校。极简陋的建筑加上信仰,就成为一座圣殿。人类各方面的努力加上正义,就成为文明。把这一切加起来,踵事增华,精益求精,再在它们之上加上人类永远无虞匮乏和太平和谐的远景,你就有了一个充满绚烂色彩的未来。

  启示

  游览加州巨杉林地区时,向导指出巨杉的根很浅,仅及于表土层。

  “那不可能!”我大声说,“我是乡下人,知道树如果根不深,就会被强风吹倒。”

  “巨杉不是这样的,”向导说,“因为丛生的巨杉,根部在地下互相缠结,强风吹来时,它们会互相扶持。”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巨杉。亲友、邻里和社团就好比避难所,生活中的强风来袭时,他们就会伸去援手,彼此互相扶持,奋力图存。

 

Number : 8787 

Title :雄心壮志之源

作者 :罗素·贝克

出处《读者》 : 总第 10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如果有什么是我最不能忍受的,那就是半途而废”

  我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但是在我心中,她仍然活着,偶尔还会早上天未亮就把我弄醒,跟我说:“如果有什么是我最不能忍受的,那就是半途而废。”

  我这辈子不知听她说这话多少次了。就是现在,我躺在被窝里,在漆黑之中慢慢醒过来,也感觉到她在气冲冲地教训我体内的那个懒汉,那个只想重回梦乡而不想去面对新的一天的人。

  我默默地抗议: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已取得一些成就,我有权迟些起床。

  “罗素,你跟瘪三没两样,都是不思进取。”

  从我还是个穿短裤的小男孩起,母亲就不断用这些话来鞭策我。

  “做人要有出息!”

  “做事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小伙子,要有点志气!”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那个渗透世情的我,常常嘲笑那些崇尚实利、热衷求取功名的人。那个我读过一些哲学和批评社会的书,认为把生命花在追逐名利、权力这些东西上是粗鄙的,完全不值得的,而且“有时候,你的表现使我觉得就是一枪把你轰掉也浪费子弹。”

  自从外祖父去世后,母亲便没有好日子过了。外祖父除了债务以外,什么都没留下。祖屋卖掉了,儿女四散。外祖母染了致命的肺病,意志十分消沉,终日嚷着要自杀,最后终于被送进精神病院。那时母亲刚上了大学,但在这情况下,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

  然后,母亲结婚了,生了三个孩子。五年后,在1930年,父亲去世,遗下她一贫如洗,只好把小女儿奥迪莉送给人收养。把只有10个月大的奥迪莉送给汤姆叔叔和高蒂婶婶收养,也许是母亲有生以来需要最大勇气去做的事。汤姆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铁路局有份不错的差事,跟着他奥迪莉便有好日子过了。

  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前往新泽西州,去投靠他哥哥艾伦。舅舅好心地收留了我们这三个穷亲戚。后来,母亲在洗衣店找到一份修补杂货店工作服的工作,周薪10美元。

  母亲当然更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总统或富商,可是,她虽然疼爱我,却不至于这样不切实际。我小学还未毕业,她已看出我不是能赚大钱或赢得万民拥戴的料子,于是开始引导我对文字发生兴趣。

  她的家族书香世代。从母亲的外祖父起,便似乎有个文字遗传因子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外曾祖父是位教师,他的女儿蕾莉是个诗人,儿子查理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先驱报》驻纽约的记者。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在内战之后,生活仍然十分艰苦,文字工作确是一条出路。

  母亲的表兄艾文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他是《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他证明以文字为媒,的确可以令一个人无往不胜。而呆在乡里只能直瞪着眼,对他既羡慕又妒忌。母亲常常以艾文为例,说一个人即使没有天分,也可以有成就。

  ‘艾文·占姆士不比别人聪明,但你看看他今天的成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说。结果我长大之后,就把艾文·占姆士看成一个只是运气好的呆子。也许这真的是母亲对艾文的看法,但她的话却另有深意。她是在告诉我,要做到像艾文那样并不用很聪明,攀上高峰的方法便是努力、努力、努力。

  母亲看到我可能在文字方面有点天分时,便开始加以栽培。我们那时虽然非常贫困,但母亲仍然给我订购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选》,每月寄来一册。

  我很尊重那些伟大作家,但我读得最开心的却是报纸。每天我都贪婪地读那些五花八门的罪案,恐怖的意外,以及发生在远方战场上的血腥屠杀,一个字都不放过。描述凶杀犯怎样死在电椅上的报道往往令我着迷,而且我很留意死囚在最后一餐所点的饭菜。

  1947年,我从约翰霍金斯大学毕业,知道巴尔的摩市的《太阳报》在招聘一名采访犯罪新闻的记者。我有两三位同学同时申请这份工作,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挑了我。这份工作的周薪仅为30美元,我向母亲抱怨,说这样的薪水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侮辱,但她毫不同情我。

  “如果你肯努力工作,”她说,“也许就可以做出点成绩来。到时,他们自然会加你薪水。”

  7年后《太阳报》调我去跑白宫新闻。对大部分记者来说,当白宫记者是梦寐以求的事,而当时我只不过29岁,自然得意万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母亲,希望见到她喜悦的神情。其实,我应该早就知道结果是怎样。

  “罗素,”她说,“如果你肯努力干白宫记者这份工作,也许就能取得点成就。”

  母亲要我走的路就是不断努力向上,千万不要因为小小的成就而自傲。停下来沾沾自喜的人很快便会跌下来。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初期,我经常幼稚地胡思乱想,要向艾文表兄报复。假如有一天我成了一个杰出的记者,得到《时报》礼聘,而《时报》却完全不知道我是“伟大的艾文”的亲戚,那不是很有趣吗?假如艾文亲自请我进入他的大办公室,问我:“年轻人,你可以不可以自我介绍一下?”那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