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宗灭佛一年多,宣宗即帝位,立即下敕恢复佛教,少林寺又得要从头建设了。

  荒凉的少林寺,到了宋朝,又回复兴盛,那时的寺房发展到数百间,寺僧已达2000人。少林武术自唐代兴起,据说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邀集18家武术名手来少林寺学习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而到了宋代,又推进了一大步,那时已收容俗家弟子,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和岳飞,都是得到少林真传。

  元代的少林寺仍维持它的鼎盛,寺僧也有2000余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沿海地带,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40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了一支僧兵,开赴上海附近的淞江一带,抵御倭寇,用铁棍作武器,英勇杀敌,尽歼敌酋,后来不幸误中埋伏,这40多个爱国和尚全部壮烈牺牲。

  明朝的少林寺已达到兴盛的巅峰,寺内的许多建筑都是这时期重建。所谓达摩的《易筋经、洗髓经》,也在此时出现。这其实是伪托之作,《易筋经》是达摩未来中国之前早已存在的导引术,《洗髓经》则是道家采捕御女的邪说。达摩不懂武功,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已是经过考据家而肯定的了。

  说达摩是禅宗的初祖,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并不是在达摩生前由他宣言而成立禅宗,却是在他死后200余年,始有禅宗这一个名称,捧达摩为初祖,而后世的禅宗,亦没有将达摩所说作为根本教义。

  少林寺流传有很多达摩的荒诞离奇的传说,公元1750年,乾隆皇游览少林寺,随从大臣把达摩“一苇渡江”“面壁留影”“只履西归”这些“事迹”告诉他,乾隆皇就不相信。他对随从大臣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亦不用去作无谓的考证。

  少林寺到了清代,开始出现老化的趋势。传说少林寺曾被清庭纵火焚烧,事实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少林寺并未被焚,反之这些清朝皇帝,还敕修这座千年名刹,现存的少林寺建筑物,都是明清以后重修的。目前的少林寺山门,是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奉敕创建,“少林寺”横匾,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但目前的横匾,字是御笔,但匾的形式却与当时不同,据说山门曾失火被焚,横匾亦被焚去一角,“少”字是后来一个书法家补上的。

  少林寺碑林内,两旁碑刻林立,多是唐宋著名书法家的珍品。传说乾隆皇当年游少林寺时,曾立一座石碑,寺僧发觉碑林内有几块石碑竟高出皇帝的石碑之上,也就立即将这几块石碑埋藏地下,最近才将石碑掘出得以重见天日。

  少林寺最大一次灾劫,是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少林僧人站在樊钟秀一方,让樊军驻扎寺内,樊钟秀败退,石友三一怒之下,派兵焚寺,一场大火延续焚烧了45日夜,把寺内无数殿、堂、楼、阁和很多经文刻木古文物化为灰烬。

  1979年,河南省开始对少林寺进行维修整理,少林寺这祖国的珍贵文物,又开始发放它的异彩!

Number:72

Title:形形色色的路标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世界之窗》

Date:1982。1

Nation:

Translator:枫影

  路标是在汽车运输发展初期出现的。最早的路标设置在巴黎的街道上,那还是1903年的事。当时的9种路标呈正方形,在黑底上绘白色图案。这些路标十分醒目,人们从远处就可以看清楚。1927年,苏联规定了第一批六种路标。随后,路标的数目不断增加。近年来,为了适应汽车运输量的迅猛增大,苏联在1980年把路标的总数扩大为154种。

  1968年,在维也纳缔结了关于公路标志和信号的国际协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这一协定。这项协定规定使用带图案的路标,而摒弃牌子上写字的路标。这是因为,前者一目了然,司机易于识别。牌子上写字的路标,阅读需要时间,尤其是在夜晚或是在坏天气里,司机往往不易看清。

  美国没有在协定上签字。在美国的公路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路标:“这不是那条路!向后转!”或是:“此桥40年未修,行车危险!”

  在不同的国家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路标。在开罗的一些公路上,竖立着这样的路标:“注意!危险,因为葡萄汁,路面很滑!”原来,在秋天收获葡萄时,运送葡萄的载重汽车不时把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掉在了公路上。

  在瑞士、法国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许多居民点附近的公路上,竖立着绘有家禽或鸟的路标,上面写着:“请减速!谢谢!”这是因为,在西欧的一些公路上,经常有各种家禽和鸟被汽车碾得粉身碎骨。

  西德的设计师则把“路标”挪入司机驾驶室,直接安装在仪表台上。安装在公路旁的自动无线电发报机发出指示,在司机的仪表台上就会闪现出各种信号或是地区的公路全图,它向司机指出该怎样绕路行驶。

  在英国的一些公路上,设置了能自动发出闪光的字迹的路标。这是一种红外线特殊装置,利用它记录汽车流量和监视行进中的汽车之间的距离。一旦发现某一辆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许可的规定时,这种路标就会闪现出发光的字,向违章司机提出警告:“挨得太近了!”

  喏,还有一些非常可笑的路标。

  在一个三角形的路标上,画着一个正在奔跑的小偷的侧面像,他肩上背着赃物,手中拿着一把百宝钥匙。这样的路标设置在丹麦。路标的意图是警告汽车司机(特别对外国司机):在这里的汽车停车场上盗窃案频繁发生。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街道上,还可以看到附有这样字句的路标:“你打算怎样?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开车活到80岁,还是相反?”

  在西德的卡塞尔市,司机会遇到独一无二的路标:两只赤足的印迹。尽管非常可笑,这个路标却十分严厉:它限定汽车在个别的街道上行驶,这条街仅供步行人使用。

  在瑞士的一个叫马钦根的村庄入口处,有一个使人莫名其妙的路标一只破靴子。这却是当地一家制靴厂老板设立的广告牌,他在招徕那些打算修理皮靴的顾客哩。

Number:73

Title:一块明代“家训”碑刻

作者:程方平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北京晚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山西太原双塔寺,是明代著名的寺院。寺中保存有一块大碑,此碑上题《近溪隐君家训》,下方落款“山西按察使仲男吕坤刻石”;年代在明万历辛卯(公元1591年)时。碑文是这样的:

  “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逊,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用,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理。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这气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令人劳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此夕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此日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饱。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

  此“家训”虽语言近乎俗俚,但从中可以看到明际程朱理学的影响,以及在我国民间保存的传统道德。

Number:74

Title:钥匙典礼

作者:方玫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英国的王冠、王笏、节杖等王位标志,都贮藏在著名的“伦敦塔”中。伦敦塔是九百年前号称“胜王”的威廉一世所建的古堡,曾经作过宫殿,也作过监狱,现在是珍贵文物保管处。伦敦塔的守卫人员,属于英王的禁卫仪仗队。

  每天晚上,伦敦塔都要举行数百年不变的古老的“钥匙典礼”,准许参观,但人数限定六百。每晚9时40分,伦敦塔西门开启,观众被带到一条濒临泰晤士河的夹道内。

  不久,卫队长出场了。他身披大红外氅,袖上佩着宽阔的金线条臂章,头戴一顶古色古香的帽子,手提灯笼和钥匙。卫队长把手里的灯笼递给卫兵后,就由士官喊着口号,整队去给沿河的三道大门上锁,每道门前都要做一番举枪致敬的演礼。突然,在暗影中跳出一名值勤哨兵,端枪大喝一声:“站住!”使观众大吃一惊。这支卫队真的站住了。哨兵问:“来者何人?”卫队长答道:“钥匙。”哨兵又问:“谁的钥匙?”卫队长又答:“伊利莎白女王的钥匙。”“伊丽莎白女王的钥匙请吧。一切平安!”卫队继续正步前进,面对着主楼台阶上的一队禁军及其军官,停下步来。军官下令:“禁军和卫队一律举枪致敬。”随后,卫队长跨上两步,摘下帽子,高声喊道:“天佑伊丽莎白女王。”卫兵应声说:“阿门!”这时,禁军末排的一名吹鼓手吹响了末次熄灯号,而与号声的第一个音节同时齐鸣的,是钟敲10点的第一下。卫队长就把钥匙交给伦敦塔的总管。这样,伦敦塔就算又度过了平安无事的一天。

  据说这项仪式已有六百年的传统,没有间断过一天。但曾经有过一次德国飞机突然袭击时,卫队散开了。那一次,这项仪式推迟了两分钟结束。

Number:75

Title:“双”趣闻

作者:陆国松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风采》

Date:1981。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广州市郊黄埔公社横沙村发生过一桩趣事:

  有天傍晚,来本村探亲的一位华侨大伯晚饭后,散步来到生产队长罗演荣家里做客。不一会,一个胖呼呼的小男孩从房里走了出来。华侨大伯掏出一颗糖果给他,孩子拿着高高兴兴跑回房里去了。可是,一眨眼工夫,又见这小男孩从房间窗子里伸出手来,对大怕说:“我呢?”华侨大伯以为他嫌少,便又递给一颗。谁知还没转过身来,那孩子又是“我呢、我呢”喊个不停。正在煮饭的女主人对着房里说:“双呀,还不赶快出来多谢伯伯!”话音刚落,只见四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男孩从房里蹦跳着出来,很有礼貌地喊着“伯伯好!”

  这可把华侨大伯惊呆了。他连忙取下挂在腰间的照相机,拍下了这个少见的镜头。

  罗演荣夫妇介绍于这“双”儿的趣事:

  1974年12月的一天,28岁的罗瑞英觉得肚子痛、胎动,丈夫便陪她到离村不远的黄埔港港湾医院检查。不到一个半钟头,罗瑞英就生下了四个男婴。最先生下的4。6斤,接下的是4斤、4斤、4。4斤。据接生员说,分娩过程相当顺利,小孩一个接一个地“跌”出来,弄得医务人员都慌了手脚。罗瑞英一胎生四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只半天时间,就传遍了四乡八里。很多人都想来亲眼看看这四个男婴。广州市卫生部门的专家们也闻讯驱车前来了解,港湾医院天天车马盈门。为应付来访者,医院还让罗瑞英免费多住院10天。如今四个小孩已6周岁了,长得腰圆体胖,体重都在30斤以上。

  将要满月时,该给四个小孩起个名字了。只有小学文化的罗演荣去请教学校老师,老师启发他们说,人多了,团结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老大叫“联”,老二叫“合”,老三叫“起”,老四叫“来”。说来也巧,这四个小天使真的紧密地“联合起来”。他们从来没有打过架,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起玩耍,齐心得像一个人。遇有别的孩子欺负他们其中的一个,其余三个就奋力上前,群起而攻之。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一个“同心性”。无论是理发、穿衣、玩具、碗筷、零食、吃菜、穿鞋等等,四个人都要同时或同样的,如果某东西只有三份,他们宁愿谁都不要,也不使其中一人分不到。更奇怪的是,他们连生病也是一齐的,不论是伤风感冒还是肠胃不适,除非不犯,一犯就四人都犯。

  说也奇怪,罗演荣家里生“”的事特别多,他家养的母鸡母鸭,经常生“双黄蛋”,连他们家门前那条金银花藤,生命力也特别强。人工栽种金银花本来不容易,而他们曾经把花藤砍断几十次,那棵花仍然一个劲地往上长。有人说,他们吃的那个街边井的水好,传说这口水井是古时女娲氏亲手开挖的,是口“神井”。这虽是神话,然而细究起来,也有一点蹊跷。住在这条“沙边街”的几十户农民,同喝这口井的水,生“”的特别多,这几年便有九个妇女生了双胞胎……

Number:76

Title:《杨三姐告状》和杨三姐

作者:晨星

出处《读者》:总第12期

Provenance:《文化娱乐》

Date:1982。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戏剧电影《杨三姐告状》在全国上演,杨三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介绍了这一奇案的始末,和杨三姐本人数十年的坎坷生活。

  高杨二家奇案始末

  1918年春节前后,在河北省唐山以东约100里的滦县,发生一起谋杀奇案。身为教书先生的高占英品行不端,与对屋住的大嫂有苟且之事,后又与五嫂勾搭上了。高妻杨二娥也知道此事,常与高争吵。高占英怕家丑外传,就与五嫂定计,趁夜深时刺死杨二娥,并对外伪称“血崩”而死,尽快入殓,以掩人耳目。

  作案后,高极为恐慌,7天里曾三次持礼去杨家相拜,这自然引起杨家的猜疑。杨娥头(杨三姐)年仅17岁,聪颖多智,性格倔强,听村人议论她二姐可能是被杀或被逼自杀,决心为姐报仇。可是杨母和大姐胆小怕事,担心告不倒高家,反招倒霉。在三姐告状离村时,大姐曾跪在当路苦苦阻拦。准备豁上性命为姐姐报仇的杨娥头说:“他老高家不就是有钱吗?俺要折腾他个家破人亡!”于是,在甸子村村正的支持下,娥头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