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7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自己的家乡,使家乡的人与试着在水上滑行。

  萨缪尔森从来没有教过如何滑水。而纽约的佛莱德·伍尔科利用这一点,重新发明了滑水用具,并在1925年用“阿科瓦滑动器”的名称申请了专利。

????

Number : 7683 

Title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

作者 :文文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河北日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民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是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驰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照字直译,变得驴辱不对马嘴。如“一诺千金”,一位洋翻译就译成“只要一答应,就要付美金一千元”。“连中三元”这句话,翻译的人不了解,就译成“三块大洋连在当中”。有位汉学家解释“月是故乡明”说:“家乡除了月亮还光亮之外,其他一片漆黑。”

  一九七○年“文革”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又到北京访问毛泽东。在长谈中,毛泽东对于加在他头上的一些“个人崇拜”现象表示讨厌。毛泽东问斯诺:“北京的外国朋友有无谈到这些情况?”斯诺回答:“说过一些,但他们没有你那么坦率。”毛泽东说:“他们还有一点恐惧,怕是错了话。我是无法无天,叫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斯诺懂一点汉语,但水平不很高,结果,错误地把“和尚打伞”译成“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

????

Number : 7684 

Title :滴血的钻石

作者 :姚伟民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环球

Date :1993

Nation :

Translator :

  翻开一部人类寻觅宝石的史册,你会发现钻石是酿成众多悲剧的“罪魁祸首”,种种巧取豪夺使它散发出浓重的血腥味……

  钻石引起的仇杀

  当年布尔贡季·卡尔·斯梅雷依大公(公元1433…1477)曾为得到一颗名叫“桑西”的上品钻石而出师征战。他随身还携带了一堆小颗粒钻石,意在显示即使不能如愿似偿,也可以在已拥有的钻石重量上压倒对方。然而大公兵运不济,在法国南锡市的一场战役中战死。敌兵闯进大公的帐筵,发现了那一堆钻石。敌兵中有假充内行者提出用锤子敲击钻石,以辨真伪。结果,这帮对钻石的硬度与脆度不分的家伙竟将所有钻石击为齑粉。末了带着没有上当的得意狂笑离去。

  18世纪初,一颗名叫“佛罗伦季涅茨”的大钻石为科西嘉海峡的托斯康大公约安·加斯通所占。1735年,俄罗斯女皇安娜·约安诺夫娜瞅准托斯康陷入经济困境之机,想低价买下“佛罗伦季涅茨”,她委派自己的宫廷侍从前去谈判。侍从带上女皇的亲笔信和由几百名加尔梅克人与哥萨克人组成的卫队出发前往托斯康,准备文的不行便来武的。尽管后来谈判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显而易见,女沙皇是不惜以士兵的鲜血来攫取“佛罗伦季涅茨”钻石的。

  五六百年前,在印度中部的戈尔孔德发现了一块硕大的钻石,体积为46立方厘米,重约800克拉(合160克),这块钻石被命名为“蒙古巨人”。他的第一个主人是布尔汉·尼扎姆·沙赫二世。不久,强大的蒙古王阿克巴尔占有了它。阿克巴尔有个孙子名叫奥林格·扎布。此人好妒且贪婪成性。他篡位并将其父下了大牢,提出父亲须交出“蒙古巨人”方可获释,但其父却将“蒙古巨人”传给了女儿埃斯汉。直到其父去世,奥林格·扎布才从埃斯汉手中间接得到那块大钻石。

  钻石河谷的传奇

  从前,在巴西的齐阿曼季诺地区,牧人们习惯用一些闪光的石子作为游戏的筹码。有一次,一个名叫贝尔纳季诺·洛博的葡萄牙人路过此地时发现了牧人们手中的玩物。1727年,他收集了一堆这样的石子(实际上是钻石)回到首都里斯本,一下子成了大富翁。

  消息传开,一群群寻宝者急赴巴西。为此,巴西政府决定掌管盛产钻石的河谷,并且蛮横地将不明就里的牧民们驱赶到干旱地区。真所谓祸不单行,1776年9月巴西发生地震,随后又是大旱,牧民们的生活可想而知。直到1805年,那些劫后余生的牧民们才重新返回故乡。

  “齐阿曼季诺”这一地名实际上是“钻石”的谐音,那里童话般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一个幸运的骡夫往地下插木桩子时竟意外地获得一颗重9克拉的钻石;一个牧人将一块沙石抛向母牛,沙石裂开后竟露出了几颗钻石;外来客人买来当地产的鸡宰杀时常会在鸡嗉子中发现钻石……

  钻石出土万骨枯

  钻石曾经完全是凭借奴隶的体力的最原始的方法开采的。仅仅在非洲的马托·格鲁索一地,1850年以前就采集了价值1500万荷兰盾的钻石,为此10万奴隶付出了生命。执政者曾在该采矿地颁布了总计51条严酷的条例,一旦某个黑奴被怀疑将钻石吞进了肚子,他便会被关在禁闭室中,并且被强迫每天吃下小圆石和强力泻药。这些小圆石是编了号的,直到它们被全部拉出来,并且没有发现有钻石杂在其中,这个黑奴才能走出禁闭室。凡有违禁行为的奴隶都被押送到安哥拉,一任他们在那儿被疟疾和舌蝇(能传播睡眠病)折磨致死。然而,即便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私贩钻石的数量仍达到总开采量的1/3。

  钻石死神的索命符

  西班牙国王阿尔方斯十二世(公元1857…1885年)的一只钻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祥的饰物之一。国王最初将这只金刚钻戒赠给了元配妻子梅尔谢杰斯。她戴着它一直没摘下来过,但不久人却死去。于是国王又将它转送给自己的祖母赫里斯京娜皇后,然后这位老皇后也很快便谢世了。这样,钻戒又被转赠给阿尔方斯十二世的亲姐姐,没过几天,姐姐撒手人寰。国王旋又将它赠给了妹妹,可3个月后,妹妹同样夭亡。国王只得自己戴上,不料很快他也一命呜呼。从此谁也不敢再戴它,最后只得将它捐赠给一个人们公认的女圣徒。

  钻石“杀手”

  我们再讲讲一块名为“希望”的蓝色钻石。1712年,法国旅行家塔韦尔涅把一块闪烁着蓝色光芒的钻石从印度带到巴黎。当时的法王柳多维克十四世买下了它,交由宫廷首饰匠皮托将它雕琢成了一颗重68克拉(合13。6克)的三棱锥形钻石。它区别于常见的四棱锥体,被认为具有魔力。

  柳多维克十四世先是将其点缀在自己衬衫胸口的花边褶皱上。不料才过了7个月,国王便驾崩了。接任的柳多维克十五世很长时间不敢动用这块钻石,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他又让人将其饰在自己佩戴的金质大十字勋章上。没出5年,柳多维克十五世便死于天花。

  1789年9月蓝钻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在荷兰首饰匠吉奥姆·法里斯手中。继而,吉奥姆的儿子偷走了钻石。不久,吉奥姆·法里斯坠山而亡,他的儿子受到良心谴责投水而死。

  1820年,这块多事的蓝钻石为英王格奥尔格四世购得,但不久格奥尔格四世便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错乱。于是钻石被贱卖给了银行家霍乌帕,这位银行家为钻石起名“希望”。随后,霍乌帕的孙子却在纸牌桌上将这块钻石输给了美国商人弗朗凯尔。不久弗朗凯尔宣告破产。

  钻石进拍卖行后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勤·哈米德手中。这位苏丹又将钻石赏给了情人泽尔玛。但由于争风吃醋,泽尔玛很快做了刀下鬼。1909年,哈尔德苏丹被迫退位,并很快发疯而命赴黄泉。接下来,这块经历曲折的蓝钻石又到了希腊人曼塔里特斯手中,然而不久曼塔里特斯及妻子、女儿便在一个山谷里摔死。

  1941年,这块钻石成了俄罗斯大公卡利托夫斯基的掌上之物。然而,大公获宝仅仅两天,就暴尸在巴黎街头。从1958年起,“希望”成了美国斯密特索诺夫斯克学院的珍藏品,直到今日再没有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新闻。

????

Number : 7685 

Title :别吓我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女友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映儿

  男人最怕听女人说:

  ▲二十几岁

  “我爱你,我要你永远属于我。”

  “你存了多少钱?”

  “我该回家了。”

  “我们是不是该谈点正经的了?”

  “你输了。”

  “我已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

  “我怀孕了。”

  “我真的很喜欢你这个朋友。”

  ▲三十几岁

  “你爱上别人了。”

  “你又错了。”

  “你赚了多少钱?”

  “我们该谈一谈。”

  “你永远不会成大器。”

  “你对家要像对工作一样就好了。”

  “你的工作为什么比我还重要?”

  “你该注意一下体重了。”

  ▲四十几岁

  “可是你已经结婚了。”

  “你对我来说太老了。”

  “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哟!你瞧!秃了一块。”

  “换工作?不嫌太迟吗?”

  “你看她干嘛!你可以当她的父亲。”

????

Number : 7686 

Title :ISO在行动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北京青年报

Date :1993。2。6

Nation :

Translator :北极熊

  1992年圣诞之夜,漫天飘着雪花,英国哈丁顿监狱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爱丁堡圣公会的20位圣诞老人和一名牧师给监狱送来了上帝的福音和一棵三米多高的美丽的圣诞树。狱方破天荒允许犯人在监狱院中与圣诞老人共度良宵。

  监狱长万分感谢圣公会的天使们给予监狱犯人如此的关怀和厚爱,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切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骗局。直到晚点名时他才如梦初醒,可惜太晚了,被判有40年徒刑的大法官巴什拉韦早已坐专机飞过英吉利海峡了。原来,巴付拉韦趁牧师布道的机会,在厕所里穿上了装扮成圣诞老人的营救者给他带来的行头,摇身一变,竟随着其他圣诞老人一道奔向了自由世界。

  这个代号为“托上帝的福”的越狱营救行动的总策划,就是闻名遐逃的越狱大王海因·科斯特纳,牧师和那些圣诞老人就是他所领导的国际营救组织成员装扮的。

  科斯特纳是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传奇式人物。他早年曾是美国纽约一家银行的出纳员,1978年遭人诬告贪污巨款而被判处26年徒刑,关进一座监狱。在狱中他用了两年时间做准备,终于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拽着用两条床单做成的降落伞从后窗跳下悬崖。不幸的是,左脚踝骨严重扭伤,结果在第二天早上被带着警犬的狱警追上了。被抓回来后,他被转押到另一座监狱,在那里,他花了整整四年时间,用掉了13把小勺,终于在监房床铺下的墙壁上掏了一个洞,逃出了监狱。1984年初,他刚逃出监狱不久便毅然发起成立了一个专门营救关押在狱中的蒙受不白之冤的无辜者的地下组织国际营救组织,简称ISO。ISO的营救行动每每出奇制胜,令狱方防不胜防。每次营救行动的报酬也是相当可观的。

  1986年4月,科斯特纳接受委托,营救关押在美国蒙哥马利监狱的《纽约时报》记者雷森奎尔,他是因为在报上披露了一桩竞选舞弊丑闻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的。仔细观察了监狱周围的地形,他先买通了监狱勤杂处的管事,然后派人在夜里穿上潜水服,带上氧气瓶,从监狱外的粪井下去,把粪井与监狱厕所相连的管道口堵死。这样,不到一星期,监狱厕所告急。按事先约定,勤杂处的管事装模作样地打电话请来了“管道工”,把厕所蹲坑下面通向监狱外粪井的管道口扩宽这是整个营救行动最关键的一步。当雷森奎尔趁人不注意钻进厕所时,“管道工”立刻给他套上潜水服,塞入管道里,监狱外的粪井里早有“管道工”在接应。就这样,雷森奎尔奇迹般地从大粪里逃生了。

  ISO的营救行动尽管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但也有砸锅的时候。其中难忘的那次惨败,是营救1989年9月在法国一座监狱被充作核机密泄露案替罪羊的法驻前苏联大使馆武官德拉克鲁瓦中校。这座监狱是80年代中期建成的,它拥有先进完善的反越狱预警系统,而且戒备极其森严。科斯特纳曾设计了六个方案,但最终还是采用了那个古老的笨办法。他们挖了一条长400多米的地道,直顶到监狱围墙的地基下,但万没想到地基的墙外有一道金属传感层。铁锹触到这层金属时,监狱监控室报警器的红灯开始闪烁。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半月的辛苦付之东流不说,还有四名成员也被捕入狱了。

  ISO成立至今的9年来,他们先后在美、英、法、荷兰、前苏联、巴西和墨西哥等13个国家,进行了35次营救行动,使39名无辜的受害者获得了自由。这期间也有不少真正的罪犯委托监外的同伙,以高额酬金求助于科斯特纳,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

????

Number : 7687 

Title :怪圈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青年参考

Date :1992。12。18

Nation :

Translator :吴海

  1601年,意大利著名的耶稣传教士利马窦在访问北京时,特意带去了两只由意大利人设计和制造的钟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的中国统治者万历皇帝。这两只钟在当时的中国朝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这些东西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人见到过,听到过。

  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学家丹尼尔·丁·布尔斯廷在一本名叫《发现》的书中记载过这样的史实。早在500年前,一位名叫苏颂的中国人制造了一个极不寻常、精密而又奇巧的天体钟献给了当时的皇帝。岂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