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6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感交集

  我的脾气多年来亦未能因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有所提升净化。家中不时会演出相当暴烈骇人的闹剧,叫嚣声闻户外。闹急了,更有我敲墙打地、伤筋损骨的惨剧。第二个妻子是位急起来要一逞口舌之快的人物,于是战况屡屡就有几分壮烈。

  事情紧急我们会打电话向儿子求救,不怕丢人,反正是自己的儿子嘛!不过这种父子易位的情况也十足令人发噱!老两口争先向儿子告状,各诉衷情。这些日子似乎儿子与妻站在一条阵线上,常常听儿子对我的训词曰:

  “我看得出来,她是唯一对你好的女人,和以前那些女人不同,你以前的那些女人,嗤!”

  “没事大家都少说一句。为了我少吵些可以吗?出了事怎么办?我还指望你付学费哩!”

  “知足一点吧!你已经老啦!她不管你,将来你怎么办?还想找另一个?就凭你的破运气,算了吧!”

  所有的言语全都是倒戈的意味。

  而我们仍旧不时地要反唇相向。今天一大早又为了件鸡毛蒜皮的事儿,双方的吵声都到了震耳的程度,气氛恶劣。妻怒冲冲顶着大太阳出了门,何苦呢?

  邮箱里有儿子寄来的一张卡片,今天又是父亲节了。儿子寄来的卡片通常都挺幽默,开开老头的心,写上两句歪词。这次卡片上有一双戴眼镜的老狗,使我琢磨不透,翻过来却见到他挺工整地写了几行字:

  “父亲节快乐。请你们和睦相处吧!因为人活到最后,你所拥有的也只是那几个关心你的人。”

  嗨!一时竟百感交集,止不住老泪纵横起来。

  妻由外面回来,怒气消了大半,低头换鞋,额头沁出几颗汗珠。我说:

  “喂!我有没有同你讲过我爸爸过年包饺子的事?”

????

Number : 7100 

Title :古典与时髦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建筑大师贝聿铭对于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做一个现代主义者,丝毫没有感到不安,甚至乐于被称为“古典主义者”。他说:“古典意味着持久永恒的特质,现在看来不时髦的东西,10年后可能好一些,20年之后甚至可能恰到好处。”
Number : 7101 

Title :故事两篇

作者 :林清玄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如意菩提

Date :

Nation :中国台湾

Translator :

  送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室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人格者

  一位从年轻时代就以帮人按摩为生的盲眼阿婆,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有一天,她带着积蓄到镇里找水电行的老板问道:

  “陈老板,可不可以在我家前的路上装几盏路灯?”

  水电行老板感到非常吃惊,说:“阿婆,您的眼睛看不见,装路灯要干什么?”

  “从前,我住的地方偏僻,没有人路过,所以不觉得有装灯的必要,加上那时生活苦,也没有多余的钱装灯,现在我存了一些钱,而且从那里路过的人愈来愈多,为了让别人走路方便,请您来帮忙装几盏灯吧!”阿婆说。

  陈老板听了很感动,只收工本费来为阿婆装路灯。

  盲眼阿婆要装路灯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全镇,所有的人都被阿婆的善心感动了,主动来参加装灯行动,大家纷纷捐线,热烈的程度超过想象。因为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盲眼人都想到要照亮别人,何况是我们这些好眼睛的人呢?”

  结果,阿婆家外的路灯不但全装起来了,马路扩宽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桥也改成水泥桥,连阿婆的木屋都被用砖头水泥重砌,成为一个又美丽又坚固的房子。

  盲眼阿婆做梦也没有想到,只是因为小小的一念善心,竟使得整个小镇都变得光明而美丽。

????

Number : 7102 

Title :世象四则

作者 :流沙河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商海周末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可笑性很高

  1988年北京晤苏叔阳,共嘲当今文风之可笑。苏君朗诵论文长句:“审美主体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问我懂不懂。我不懂。苏君曰:“闻花香很愉快,就是这个意识。”我拍案赞叹曰:“有很高的可笑性呀。”苏君大笑,席间喷饭。

  包子馅太小

  三年大饥,见小食店招牌“肉馅包子”,急买一个,试咬一口,不见肉馅,问营业员。漠然怒答曰:“馅在中间。”又咬一口,仍不见一点馅,再问。泰然怒答曰:“大口咬嘛。”遂大咬一口,仍无馅,欲发怒。营业员笑曰:“你太大口了,已经咬过了。”

  乘车过五国

  重庆街头,目睹乘车之难。友人语予,每乘一站,须过五国。久站等车,“站比亚”;车来,“估爬”;上车,“挤内亚”;下车,“朝掀”;赶下一站,“越难”。近闻出租车有女司机拉乘客,又多一国,“伊拉客”也。

  老学究被轰

  老学究逛街,见一毛肚店,匾书“伯乐火锅”,欣然入座叫菜:“请来一盘马肉。”

  店主怒,警告曰:“败坏本店名声,要负法律责任!”吩咐店小二:“给我轰出去!”

????

Number : 7103 

Title :情辩

作者 :董桥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乡愁的理念

Date :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一

  不一定要在很绿很绿的草地上。

  不一定要在很凉很凉的大树下。

  不一定要在很静很静的山路上。

  不一定要在幽柔的灯下。

  不一定要在又软又暖的床上。

  二

  可是,波兰革命女杰罗莎·卢森堡1899年3月6日在写给她的情人的信里说:

  “你该记得……在梅利德的那些中午,吃了午饭,你坐在游廊上喝很浓很浓的咖啡,阳光热得你满身汗;我带着我那本《行政理论》的笔记慢慢走到花园里去。你该记得:那个星期天,一队乐队闯进公园又吹又敲不让我们静静坐在那儿;我们于是走路到马罗基亚去,然后又走路回来;月亮从圣萨尔瓦多那边缓缓升上来,我们在谈我到德国去的事。我们停下来,在那条幽暗的路上拥抱在一起,远处群山之间有一弯新月。你该记得吗?我现在还闻得到那天晚上的味道。你该记得:你通常都是晚上8点20分从鲁卡诺回来,带了一大包吃的;我赶紧带着那盏油灯奔下楼去,帮你抬东西上楼。……我们在那间空房间里的桌上吃东西;通往游廊的门开着,园中的花气随风吹了进来……”

  三

  谁说一定要有游廊?

  谁说一定要有花园?

  谁说一定要有音乐?

  谁说一定要有月亮?

  谁说一定要有群山?

  谁说一定要有油灯?

  谁说一定要有花气?

  四

  “谁说不可以在图书馆里跟你温存?”她说。

  伦敦东亚学院图书馆里的光线并不太亮;一排排的书架成了一排排的墙。她坐在书架前的地毯上翻书。他坐在她的右手边。她忽然凑过去吻他的颈。她的右手开始抚摩他的长头发;左手先是搂他的腰,然后慢慢往下沉。她握着他。他是一本给翻了开来的书。

  “这里就是游廊。”她说。“……”

  “这里就是花园。”她说。“……”

  “谁说我们大家都该把自己骗进文学和文字里才能亲热?”她说。

  五

  可是

  “玉卿嫂和庆生都卧在床头上,玉卿嫂只穿了一件小襟,她的发髻散开了,一大绺乌黑的头发跌到胸口上,她仰靠在床头,紧箍着庆生的颈子,庆生赤了上身,露出青白瘦瘠的背来,他的两只手臂好长好细,搭在玉卿嫂的背上,头伏在玉卿嫂的胸前,整个脸都埋进了她的浓发里。他们的床头烧了一个熊熊的火盆,火光很暗,可是映得这个小房间的四壁昏红的连帐子都反出红光来。”

  六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这个时候忽然走进图书馆里那一排书架前面。(是教授就一定要“老”吗?是教授一定要有“花白”的头发吗?)教授看都不看她和他。可是他还是赶紧用大衣的下摆遮住自己的两腿和她的左手。教授找不到要找的书,匆匆走了。她伏在他耳边低声说:

  “累不累?”

  “……”

  “我们靠的可不是床头,是书架。”

  “……”

  “我的发髻并没有散开来。我的一大绺金色的头发并没有跌到胸口上。你并没有赤了上身。你也没有把头伏在我胸前。你更不必把脸埋进我的浓发里。最要紧的是:这里没有熊熊的火盆。不是吗?”

  “……”

  “我们没有骗自己进到文学、文字里去亲热。”

  七

  世上有多少游廊?多少花园?多少音乐?多少月亮?多少群山?多少油灯?多少花气?多少火盆?

????

Number : 7104 

Title :永远的蒲公英

作者 :尹红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湖南日报

Date :1993。8。12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点着灯笼火把满山遍野搜寻蒲公英。

  那时,妈妈患尿毒症到了晚期,加上长期糖尿病、高血压,不能做肾移植、血液透析,只好从广州南方医院转了回来。

  依旧是住院打针吃药,境况却一天差似一天。吃什么吐什么,胸腔中度积水,心肾衰竭,排尿越来越少,妈被折腾得四肢枯瘦,面如死灰。一天,一场翻江倒海大呕吐后,妈紧紧攥住爸的两只胳膊,眼泪唰唰地流:“我们就试一试草药罢,没有办法。”大医院的医生特别叮嘱过,不到万不得已不用草药,那样很伤肾。

  当天夜里,爸和弟按人家的指点驱车赶到市郊一位草药医师那里求药,有实证他医好过几个尿毒症病人。深夜他们急匆匆赶回病房,扬着手里一小袋药,兴高采烈的样子:“包好包好,加上蒲公英熬汁特别灵验!”“等到中秋节,也许就能出院了。”弟抚着妈的肩膀,笑意盎然。“那我保证烧一满桌好菜给你们吃。”我们仿佛看见一轮金黄的月晕在苍白的周遭荡漾。

  果然是秘方,妈一天天好起来。呕吐少了,能吃些米饭,尿量也增加了。妈变得格外开朗乐观,一天点滴吊完后,总嚷着到户外站立练气功,我和弟怕她摔倒,就一前一后跟着“练”。妈还经常亮起噪子唱她的传统曲目《蝶恋花·答李淑一》,歌声婉转悠扬,吸引了许多医生、护士和病友。

  只是做药引的新鲜蒲公英得来不易。本来已经不当季,加上天干大旱就更少了,需用量却很大。为此爸巡视了郊区一片片荒地、山旮旯,常常“满面尘灰烟火色”地抱了一大捧蒲公英回来。朋友、同事、病友家属也纷纷撒下“天罗地网”搜集蒲公英。于是常有人一手提水果,一手捧蒲公英,后边跟着个小娃娃来看妈,说是小孩阳火重,可以冲一冲。

  主治医生是妈的老同学,也对妈说:“这样下来,就可以在‘病危’栏里划掉你了。”

  可是不到十天,妈的腹部、下肢慢慢肿起来,又开始呕吐,尿量极少,心衰越来越严重,需要长时间吸氧。妈的言语少了,总是大口大口艰难地喘着气,一双泪影朦胧而无神的眼睛久久凝视着我们。爸劝慰说这是反复罢了,又四处奔走去求药。

  秘方用了不少,蒲公英汁也从未间断,只是慢慢地就失去了效用。妈已经不能平躺也不能自己起身了,几天几晚的不能合下眼,双腿开始渗水。好几次妈夺过我手中的安眠药瓶,倒出满瓶药来往嘴里塞,可是手颤抖着没到嘴边药就洒了一地。爸知道了,总是不让我哭,他抚着妈的身子,轻声细语:“一定要有信心,有我在呢!”

  中秋节前又求到一味药,情况又有好转。我们把中秋宴设到了病房,爸妈的几个老朋友都合家赶来陪我们。那一夜风凉凉的,细碎柔和的月光恬淡地照着。妈倚靠在床上,嘴角始终溢着淡淡的微笑,她似乎胃口很好,但不敢多吃,说是还有一大杯蒲公英要喝。切月饼的时候我们让妈许个愿,她脱口而出:“到春节我烧菜请你们吃罢。”好像一切依旧,一切都不会变,我们大声欢呼起来。

  才过去几天,妈就随着蒲公英永远地飘逝了。

  家里还晒着满满一阳台的蒲公英,茸茸的小白花,锯齿般的小绿叶听小弟讲,第一次求药时就知道妈没救了,他们在外边哭了很久才回来。后来的日子都是一场美丽的蒲公英的梦。

  妈也是学医的,但她宁愿相信蒲公英的神话,因为始终不忍放弃这世界一双双爱的牵手。

????

Number : 7105 

Title :名家逢场话“下海”

作者 :亦文

出处《读者》 : 总第 1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