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人自命很有性格,于是便连礼貌和修养都没有了,情绪好时便跟人又谈又笑,情绪不好时便人家跟他打招呼也不理睬,理由是他是人,他是有情绪的。那么别人呢?别人不也是人吗?别人没有情绪吗?没来由只可以别人看他脸色,他却不理会别人的死活。给人一个很和善的微笑,并不费什么功夫,对人微笑不是虚伪,而是体念别人,做人有修养而已。

  有些人很有性格,但是他们不会牺牲别人去突出自己的性格,总是会顾念一下别人亦不会万事以自己为先,不肯吃亏而只是勇于占便宜。

  很多人说:我没空理会别人。然而,既然没空理会别人,怎么又有空去伤害别人?同是望一个人一眼,冷漠的望法和善意的望法所费的时间都是一秒钟,与有空没空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喜欢说:我从不理会别人的看法。不错,我们不用经常理会别人的看法,但是,当我们做错了事的时候,自私的时候,是否一句我从不理会别人的看法便可以解释一切呢?没有一个人永远是对的,所以,有时我们不能不理会一下别人的意见。绝对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只是自以为是,并不等于这样便有性格。

  现代的人,太刻意有性格,于是一意孤行,自私自大,不顾念别人全被包括在“有性格”之内,难道,二十世纪末真正流行这么低下的性格?

  多余品种

  很气恼上帝为什么要造人,我的结论始终是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有人,只消有青山绿水,其间有动物跑跑跳跳便够了,人是地球上最多余的品种。

  人的问题是太会思想,会思想便不免自寻烦恼,活着时要求多多,永远不满足于三餐一宿,不做这做那便闷死,这又做那又做便忙死。人其实是最不懂得活的生物,你看青蛙多自在,夏天咯咯咯的跳来跳去,求偶玩乐的逍遥几个月,冬天便冬眠去了,不问世事,明年又跳过叫过,哪里像人类般活七十年便劳劳役役七十年?

  人类的最大麻烦,便是视死为大事,试看蛇虫鼠蚁飞禽走兽界,饿死了便是饿死了,被人打死了便是打死了,完全生活如常,没有抢地呼天,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人对死亡便小题大做得很,既贪生又怕死,活怕活得不好,死怕死得不好,生了一个欢天喜地,死了一个杀天价吵,人类过分在乎生死,于是便担心不了。

  我实在不明白地球上为什么要有人,人类除了伐木移山放核子弹的破坏大自然外,对地球这个星球实在没有什么贡献,大自然不需要有大厦,不需要有地下铁路,要建造这一切只因为人不能活在大自然中。人类需要有瓦遮头,所以要建房子,人类不会飞又跑不快,所以需要那么多种交通工具,人类诸事八卦,所以要跑到这儿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又飞到那儿去看看更远的人在做什么,其实不知道也无伤大雅。

  人所需要的生活条件野生动物都不需要,由此可见人类根本是不适宜活在地球的种类,人越进化便越脱离大自然和越没法天生天养,结果便要发明这样发明那样以补不足,简直越搞越麻烦。

  要是你要我选择,我宁愿什么也不做,没有生命,归于无最好,假如必然要选择,那末便做只大青蛙吧,在荷塘中瞪瞪凸眼叫几声,根本不知牵挂为何物。

  白

  无可弥补的遗憾的是:白色的东西只会变黄变灰,如霜的白衣,洗得几回便憔悴了,似雪的白纸,放得几年便残萎了,不像其他有颜色的东西,经过一段日子还神神气气。

  白色的物件沾了污似乎永远洗不脱,即使洗掉了一大半还总留个痕渍,白之不能永远纯洁无瑕,大概是在于它的坚持要白。白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既然是白,便完全容不下白以外的任何颜色,白是过分执著了。

  明知白衣寿命不长,却也偏爱白衣,新披在身上时那阵清爽纯洁,给人独一无二的感觉,别的颜色是争艳,白无疑是孤高自傲。然而,孤高自傲是不能长久的,白始终会蒙尘,即使不蒙尘,日久变黄根本是白的本质,就算不加诸一点污水一阵秽气,日子久了,白也自然变色。

  也许,白是最像人和最能代表人性的颜色,我们也许从未想及过,但事实如是。我们只听见过人说不喜欢黄色、不喜欢红色、不喜欢黑色、不喜欢这个颜色那个颜色,就是没听过人说憎厌白色的。也许,白像我们,所以潜意识中便大家都接受白,白衬衣穿一辈子都没有人抗议的。

  出生时谁都有如白纸一张,然而我们永远不能白,因为白纸中其实早已含了很多种会变色的元素。我们变得不纯洁明净,不能全部怪环境怪别人,如白纸一样,日久我们自然会变灰变黄,根本用不着有什么风吹草动,别人不侵犯我们,我们也会看别人不顺眼,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会对人不好,白什么?

  有问不必有答

  有时被人叫发表意见,而那件事是跟我们完全无关的,便很感错愕。

  有回有位记者打电话问我,对某位艺员的婚变有什么意见。第一,那位艺员与我素昧平生,问我实在是多余,即使是相识的,人家婚变也不容我嚼舌,第二,是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我应该有意见。

  很多人有个有问必答的习惯,不答就像是欠了人似的,所以每每说了自己无谓说的话,其实,我们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没有兴趣的事、没有资格干涉的、不想发言的事,都绝对应该保持缄默。别说不知道那是什么一回事,即使知道,如果自觉不宜发言,还是少说几句的好。

  亦有一种人是意见专家,上至世界大事下至邻居种盆花,他都有意见发表,什么都关他的事,什么都有高见,什么他都懂。

  对于我们关心的事,我们免不了会有点意见,那当然是可以说出来的,即使解决不了问题,也至少反映一下我们的看法和感受。至于事不关己而且自己又绝对没有建设性意见的,还是少开尊口的好些。

  人的条件反射就是有问必答,做了这些日子的人,我倒学会了不应该答的便不答,因为有时为了不好意思不答,临急便说了些荒廖多余、自己回顾也后悔的话出来。

  所以有问未必一定是需要有答的。

  现场

  朋友去洛杉矶看奥运,问他去干什么?人头涌涌,座位又远,看得见什么?朋友举列三大非去不可的原因:第一看奥运是他的童年梦想,如今有个梦想成真的快感。第二是要体验现场气氛,那种气氛,入骨入毛孔,又怎可跟看电视相比?第三他此生都可以说:我去过看奥运,你去过没有?

  他这三大理由,我完全接纳,事实上,那的确不是看得清楚与否的事。我去欧洲看时装节,不也是被人挤得东歪西倒,看衣服款式还不及看杂志照片来得清楚?但是现场那种台上模特儿优雅美丽,台下的人争位推踢,大失仪态的情景是杂志上所看不到的,确是另一种趣味。

  1972年世运在慕尼黑举行,开幕之前我刚巧在慕尼黑,虽然不是去看世运,但慕尼黑整个城市已有了世运气氛,纪念品满街都是,游客四方而至。有时碰见选手们在街上踏单,认得他们的便拥上去友善地打气一番,预祝成功,而选手们也浑身是劲满眼希望,身历其境,免不了也沾了很多兴奋。

  迪士尼乐园气氛胜于一切,由于进去的人都是准备去开心的,所以每个人都笑容满脸,失去了九千年的童真都回来了一点点,坐在园内路旁饮冰看小孩子们欢笑,看成年人返老还童,实在似是走进了个善美和平的童话世界,而人物却都是那么活生生的普通人,虽不是公主王子和小鹿班比,却又个个都纯善美丽起来,迪士尼乐园又怎会不可爱呢?现场环境都是有其特殊的魅力的,不然又怎会有人去趁热闹呢?

Number:668

Title:从此以后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青年社交

Date:1988。4

Nation:

Translator:

  在一次酒宴上,一位朋友称胃不舒服,要求暂时退席到主人的沙发上休息一会。当别人继续兴高采烈地喝着白兰地的时候,我随手为那位朋友端去了一杯热茶。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没贴邮票的信是他特意跑来投进我家的信箱的,信上说:“你的那杯茶,给我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从此以后,我仿佛刚刚开始懂得了什么才叫做“帮助别人”。

  在一次深夜长谈以后,朋友送我到车站。我乘上车后便急于寻找座位我归心似箭了。然而当汽车即将拐弯的时候,我偶然一回头,发现朋友还站在宁静的夜空下向我挥手道别。于是,我咀嚼到一股友谊的芬芳……

  从此以后,我改掉了漫不经心的送客习惯。

  是的,尽管生活的海洋多姿多态,但片刻的感受往往会促成一个永久的信念。

  我刚刚搬进新居的时刻,曾经错拿邻居的一把伞用了足足一个星期,最后,邻居认出了伞上的标记把伞拿走了。我竭力解释说,这伞是一位朋友来访时错拿了进来,而我又以为是朋友遗忘的。于是才……然而,我看到的是更加疑惑的目光……

  从此以后,我明白了,某些误会只能靠时间来解除。

  每一个交往中的细节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如果每个人都愿意随时思考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许会创造出无数个“从此以后”

Number:669

Title:走向生活

作者:戴维·科宁斯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1989。3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唐子君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把院报办公室里那块工作人员任务牌看了一遍:

  科宁斯采访埃莉诺·罗斯福。

  简直是非分之想:自己成为《西部报》报社成员刚几个月,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生手”呢。兴许是写错了吧,我拔腿便跑去找责任编辑。

  那是1960年10月的一天,西伊利诺斯大学的校园格外充满生气:返校节就要来临了。我终于找着了他,他正忙碌着。

  “我刚才在办公室里看了任务牌。我想一定是有人弄错了。”我顿了顿,感到碍口:“说是要我采访到我们学院访问的罗斯福夫人。”

  责任编辑停住手中的活儿,冲我一笑:“错不了。我们很欣赏你采访那位哈伍德教授时的表现。现在,我们要你承担一次更重大的任务。后天只管把你的采访报道送到我办会室来就是了。祝你走运,小伙子!”

  “祝你走运!”说得轻巧。如果一个人是在踢足球或是排剧什么的,这话都还中听。可我是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埃莉诺·罗斯福不但曾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共度春秋,而且也有过功成名就之举。而我就要去采访她!

  我急匆匆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堆,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寻觅我需要的东西。我把它们一字字一句句融汇贯通,如饥似渴地吮吸精神养料,连吃饭都给忘得一干二净。

  书夹里夹满了卡片。我认真地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列,力图使它们中至少有一个不同于她以前回答过的任何问题。最后,我终于成竹在胸。是夜,当我兴冲冲回到家时,对即将开始的采访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我和罗斯福夫人的谈话是在学生活动中心一间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间里进行的。当我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落座,但她一看见我,便马上起身和我握手。她那魁梧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立即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她旁边坐下后,便率先抛出了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问题真是提得好极了,而且,我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名字列了一大串。无论她回答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丘吉尔、海伦·凯勒,或是艾森豪威尔,我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不假思索、接二连三地提出若干问题。不错,我不打无准备之仗。

  埃莉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她的回答我始料未及,“对,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呃,夫人,”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那部分,”她感喟颇深地说,“我小的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脚缩手的程度。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新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我对罗斯福夫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便结束了。她在一开始就使我感到轻松自如。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无拘无束,十分满意。

  我对埃莉诺·罗斯福夫人的采访报道见报后获得了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然而最重要的,是罗斯福夫人提出并被我引为座右铭的人生哲学走向生活。

  走向生活、广交新友为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Number:670

Title:那天我真想放下教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今天件件事都晦气,课室里的30个一年级学生在椅子上坐不定,整天不肯安静。阅读课令我失望,没有一点儿进步,实际上,是退步了。上午时分,校长把我叫去:原来我忘记交上一份重要的报告。想起来,仿佛是把它丢了。两节游艺课,运动场上灼热了,刮着风吹起许多砂子尘埃。下课前,我仅有的一双尼龙袜被钩破了。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然而,晦气接踵而来。最后一堂的下课铃响时,只见琼斯太太哭哭啼啼地闯进课室,她的玛丽因生病已缺了40天课,所以成绩不好。我尽量捺住性子,婉言安慰她。

  下午4点,我巴不得回家泡在浴缸里舒坦一下。但今天是区里一年级教师今年最后的一次集会。主讲人是从外地请来的一位著名教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