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花费巨资进行生态实验呢?这首先是为了适应空间开发的迫切需要。人类要进行漫长的宇宙航行,必须走自给自足、变废为宝的路,这就要靠自身在封闭环境里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圈二号”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球”。在拱型玻璃罩下,里面有三千八百种动植物。此外,还有湖泊、沙漠、树林、沼泽、草地和农田、楼房,以及制造人工风雨的装置。两年里,八位科学家要亲自饲养家禽、牲畜,种植农作物,方能维持生计。在这里,任何东西也不会浪费,都会循环使用,比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正相反。任何农药都严禁使用,庄稼有病虫害,将用瓢虫、黄小蜂防治。

  有趣的是,在这个生物圈里,科学家将对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如果食草动物过多,将引起草地破坏,就必须猎食一些食草动物;如果一种植物灭亡了,他们将取出试管内储存的植物细胞,重新培养。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维持生存、净化环境,稍有不慎,生态危机就会出现。“生物圈二号”实验为世界瞩目,因为这项实验的成功不仅将对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提出有意义的解决途径,而且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向宇宙空间、沙漠、海底进军!

Number:6525

Title:优点单

作者:海伦·P·摩尔斯拉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曾国平

  一

  那时候我在缅因州莫里斯的圣玛丽学校,他在我教的三年级一班。34个学生都喜欢我,而马克·埃克隆尤其突出。他外表整洁,生性快乐,偶尔淘气也显得逗人。

  但马克爱讲小话。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他,上课不经允许而讲话是不能容忍的。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每当我批评他不良举止时他所做出的反应“谢谢您纠正我,姐!”尽管他说得诚恳,但第一次听见时我还真不知怎么好。但不久也习惯了,一天听他这么说好多回。

  一天上午,马克讲得太多了,我克制不住,犯了一个见习教师式的错误。我正视马克:“如果你再讲一句话,我就把你的嘴封起来!”

  刚过了不到10秒钟,查克脱口告发:“马克又讲话了。”我并没有要学生帮我监督马克,可因为我当着全班陈述过我的惩罚,我不得不付诸行动。

  当时的情景我没忘,如同发生在今天早上。我走到我的桌旁,从容拉开抽屉,拿出一卷胶纸带。没说一句话,走到马克课桌旁,撕下两条胶纸带,在他嘴巴上贴出一个老大的×。然后返回教室前面。

  我瞥一眼马克,看他怎样反应,他朝我直眨巴眼睛,就这样!我笑开了。全班喝采。我又走到马克身边,揭掉胶纸,并耸耸双肩。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制止我,姐。”

  这年年底,学校要我改教初中数学。日月如梭,马克不知不觉又坐进我的教室了。他比以前更标致,也更礼貌了。由于他得认真听我讲解“新的数学”,九年级时讲小话没有三年级时多了。

  一天星期五,课堂感觉不轻松,整个星期都在为一个新概念而吃紧,学生们有些灰心每一步都进展缓慢。我得赶快设法消除这种急躁情绪。于是我要他们用两张纸,写下其他同学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留出空白,空白里列出这个同学的全部优点。

  这堂课的剩余时间就完成这一任务,每个同学离开教室时,都交给我各自对全班同学的最好评语。查利笑了。马克说:“谢谢您讲课,姐。周末愉快。”

  那个星期六,我用34份纸,分别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在每个名字后面抄下其他人写的这个学生的优点。星期一再把这些优点单发给他或她自己,有些评语多达两张纸。不一会儿,整个教室教笑了。“真的?”我听到窃窃私语:“我可没料到这会对谁有什么意义!”“没想到有人会这么喜欢我!”

  此后,没人再在课堂里提及这事,我也不知道他们下课后互相之间、或在跟父母在一起时讨论过没有,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演习达到了它的目的,学生们对人对己都恢复了信心。

  二

  那一批学生继续深造。若干年后,我一次度假回来,父母到机场接我,驱车回家,母亲照例问我一些旅行经历关于气候,关于我的见闻感受。谈话短暂停顿。母亲斜眼扫一眼父亲,提醒什么似的说:“老头子?”父亲清清嗓子,每当讲出什么重要事情前他总是这样。“昨晚埃克隆家打来电话了。”他开口说。

  “是吗?”我说,“好些年没听到他们的消息了。不知马克如今怎样。”

  父亲平静地回答:“马克在越南死了,明天举行葬礼,他的父母希望你能出席。”直到今天,我仍能指出父亲在1…494公路上宣布马克噩耗时的确切地方。

  我还从未看见军人躺在军用棺材里。马克看上去很帅很成熟。当时我一门心思地想:“马克,只要你开口对我说话,我可以销毁全世界的胶纸带。”

  教堂里挤满了马克的朋友。查克的妹妹唱《共和国之战圣歌》。葬礼的日子里怎么下雨啦?坟场边泥泞难行。牧师念了祷文,号手放了录音。爱戴马克的人们一个一个绕灵柩走一圈,洒圣水。

  我最后一个在墓前划十字,肃立致哀。战士们中抬棺的一位走到我跟前。“您是马克的数学老师吧?”他问。我点头,眼睛没有离开灵柩。“马克讲过您的许多事情。”他说。

  葬礼之后,马克过去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查克的农场住家用中餐。马克的父亲母亲也在那里,显然都在等候我。

  “我们要让您看一样东西,”马克父亲说,从口袋里掏出皮夹,“这是马克死时他们在他身上找到的,我们想,您认得它。”

  打开皮夹,他小心抽出显然是马克随身携带的,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我一眼就认出是全班同学列出的马克的优点单。

  “非常感谢您费过的这番苦心,”马克母亲说,“正如您看见的,马克视苦珍宝。”

  马克的同学们开始围上来。查克显得忸怩不安,笑着说:“我一直保存着我那一份,放在家里桌子最上层的抽屉里。”查克的妻子说:“查克要我把这个夹在结婚纪念册里。”“我的也还留着。”玛里琳说。接着,另一位同学维基把手伸进提包,从皮夹里取出全班同学赠言她的优点单,已经磨薄缺损了。“我随时随地带着它,”维基眼睛一眨也不眨,“我想我们都保留着我们的优点单。”

  我一下子跌坐下来,哭了,我哭马克,哭所有的朋友们再也看不到马克了。

Number:6526

Title:话如衣冠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想到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说话也不同,使我觉得有趣。说话就像穿衣,有时一本正经,有时轻松随便。在非常正式的场合,说的话要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例如求职信或读者投书…这些是穿黑礼服打领结的语言,什么是熨得平平整整,刷得干干净净。也有些比较随便的语言是穿较为舒适但依然讲究的西装。至于晚上和击末与密友谈话使用的语言,则是穿牛仔裤运动衫的语言,解下领带,无拘无束。家庭语言就更加轻松了,随口说出全不用合语法的话,家人才明白的俚语和旧日笑话,使大家更亲密这是穿睡衣和披头散发的语言。最后当然就是赤裸裸的语言夫妇间闲谈,喁喁细语,叹息和咕哝,是最不自觉、坦白和原始的语言。

Number:6527

Title:默仙的一只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默仙住在丹波的一座寺院里。他的一位信徒跑来向他诉苦说他的老婆太吝啬了。一天,默仙去看这位信徒的太太,在她面前握起一只拳来。

  “你是什么意思?”这位太太惊异地问道。

  “假如我的拳头永远这样,始终不变,你称那叫什么?”他问。

  “畸形。”这位太太答道。

  接着,他又在她眼前把手伸开问道:“假如这只手永远这样,始终不变,你又称它做什么?”

  “还不是畸形?”

  “只要你多多了解这点,”默仙说道,“你就是一位贤内助。”

  自此以后,这位太太相夫教子,非常贤惠;不仅节俭,也懂施舍了。

Number:6528

Title:财富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奥格尔说:“请不要给我贫穷,也不要给我财富。”这将是智者的的祈祷。我们的收入应该像我们的鞋子,如果太小,它们会夹紧和磨伤我们的脚;但是如果太大,它们会使得我们走路颠踬跌倒。然而,财富竟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因为拥有很少以及需求更少的人,比拥有很多但需求更多的人还富有。

Number:6529

Title:明清时的科举诗

作者:康成

出处《读者》:总第127期

Provenance:《知识窗》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明代的杨士奇是宣德、正统年间的名臣,他与杨溥、杨荣同秉枢轴,号称“三杨”。官算是做到了顶,但仍有人瞧不起他,因为他并不是通过科举而步入仕途的。有一次三杨以松、竹、梅为题赋诗,杨溥与杨荣都故意在诗后落款为“进士某某”。杨士奇知道他俩在嘲笑自己,于是便奋笔写了首题梅诗:

  竹君子、松大夫、梅花何独无称呼。

  回头试问松与竹,也有调羹手段无?

  杨士奇虽以此挽回了面子,杨溥与杨荣也向他道了歉,但这件事充分表明,如果不是由科举出身,哪怕官儿做得再大也会被人轻视。于是,天下想当官的读书人都被引上了科举之路,许多故事因此而发生,其间也免不了伴随着不少诗。

  科举考试的最大的戏剧性,就在于它能使一个落魄潦倒的穷书生在一夜之间变成万人趋奉的大贵人,登第者自然因此而洋洋自得。明万历年间,慈溪的杨守勤赴京赶考,途中因盘缠匮乏,便修书向一当县令的同窗告贷。谁知那同窗不念旧情,竟在来信上批了“查名”二字。杨守勤无奈,只得狼狈北上,但不久他便时来运转,连中了会元与状元。杨守勤在揭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写了首诗寄给那位不肯接济他的同窗:

  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

  寄语江南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

  杨守勤的躇踌得意之情溢于言词,颇能代表登第者的心态。与此作鲜明对照的,是落第者的垂头丧气。据陆粲的《说听》记载,长洲的陆世明省试不第,乘船回家。经过临清时,钞关误以为他是商人,令其缴税,于是他便写诗曰:

  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

  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王不税愁。

  幸好那位关吏比较通情达理,他阅诗后不仅好好地招待、安慰了颓丧的落第者,而且临行时还有少馈赠。

  每次考试之后,落第者总是大多数,因此有不少久困场屋的人直到胡子花白仍然还是个童生。虽然他们并不死心,一次又一次地去考,但考取的可能性却是越来越小,因为考官大多偏爱年轻的考生。据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记载,明嘉靖年间,吴小江督学湖北时力主提拔少年,于是成年人应试时都纷纷去掉头巾,改梳儿童的垂髻发型,但额上戴头巾的网痕却一时去不掉。吴小江巡视考场时见此情景感到十分好笑,便口占一绝云:

  昔日峨冠已伟然,今朝卯角且从权。

  时人不识予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吴小江的继任金省吾也爱提拔少年,有个秀才在参加检查平日功课的考试时,就干脆将胡须剃得精光,可是仍然考了个末等。末等是要挨板子受罚的,但由于人太多,金省吾决定只责罚年纪轻的,那位秀才因为没有胡须也被列入受罚之列。于是有人写诗嘲讽他:

  昨日割须为便考,今朝受责加烦恼。

  儒巾纱帽不相当,有须无须皆不好。

  科举考试中也有考官故意恶作剧的。郎瑛的《七修类稿》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明弘治年间,吴淳任浙江提学副使,他主持童试时要求甚严,因此考不取秀才的人也特别多。不服气的落第者成群结队地到御史台去请愿,要求重试,御史生怕激成事变,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可是在重试时,吴淳故意出了道:“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论”的题目,不仅难以措辞,而且其中还含有侮辱那些考生的意思,能通过这次考试的人自然是寥寥无几。有人因此而作诗曰:

  三年王制选英才,督学无名告柏台。

  谁知又落吴公网,鱼鳖蛟龙滚出来。

  反过来,也有考生作弄考官的。据惠康野叟的《识余》记载,宋代某考官偏爱“三苏”,即苏洵、苏轼与苏辙的文章,众考生也纷纷在考试时引用“三苏”的语录以讨其欢心,但有一考生故意在试卷中写道:苏子有言:“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于民也。”苏子尝曰:“良医不能救无命,疆梁不能与天下争。”又云:“此苏氏所谓察微虑深,慎在未形者也。”考官见后想:“三苏”并没说过这些话啊,于是提笔批曰:“此子固尝留心于三苏者,但未纯熟耳。”该考生见考官上了当,不由得哈哈大笑,并题诗曰:

  曾见东坡面目无,试官惊得震苏苏。

  分明指与平川路,一个佳人两丈夫。

  原来,这位考生所说的“三苏”,分别是战国时的苏秦、汉代的苏竟以及窦滔的妻子苏蕙。学识浅薄的考官由于未能分辨而大出洋相,士人们也互相传诵此诗,以为笑柄。

  除了嘲弄考官外,有些久困场屋的士人还以诗发泄自己的愤懑。明末的顾恒素有才名,却屡试不第。最后,他索性绝了中第的念头,在考场上墙上奋笔题诗以示抗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