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到袁世凯住处,未及通报,谭嗣同便径入屋中,二人寒喧几句,就谈到正题。

  谭嗣同急切地说:“听说太后与荣禄密谋,10月天津阅兵,将废光绪,取消新政。”

  滑头的袁世凯,本是李鸿章提拔的洋务派官僚,虽曾参加过康有为办的强学会,只不过是借此沽名钓誉赶潮流而已,他根本没什么变法要求,他表面上装着拥护皇帝,拥护变法,实际上并不敢反对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骨子里与他们却是一丘之貉。听了谭嗣同的话,袁世凯故作惊疑之态,继而说道:“此种传闻,断不可信。”

  “今天能救皇上的,只你一人了。你如果愿意救,就请救之;如不愿意救,你可以到颐和园去向太后告发我,可以得到荣华富贵!”谭嗣同的脸涨得通红,情绪激昂地说。

  狡猾的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而且慷慨地说:“‘圣主’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戴的君主,你我同受皇上特殊的恩宠,救护皇上的责任,并非只你一人,也是我的责任。你有什么吩咐,我愿洗耳恭听,万死不辞!”

  听了袁世凯的表态,谭嗣同心里十分高兴,异常欣慰。他想:自己没有看错人,大家计议时林旭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不放心,是不必要的了。于是,谭嗣同把光绪皇帝的密诏和康有为等商议的对策,统统告诉了袁世凯这个两面派人物,要袁:派一半兵力围颐和园,一半兵力守住皇宫,拿掉太后权力还政于皇上。

  听了维新派的计划,袁世凯心中早已另有打算,便推托说:“粮械、子弹准备不足,须待天津阅兵时方能执行。”

  谭嗣同听了袁世凯搪塞的话,便声色俱厉地说:“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在你的面前。你的生命在我的手里,我的生命也在你的手里。至迟今晚要决定,决定后我立即进宫请皇上办理。”

  袁世凯见势不妙,便假惺惺地说:“如果天津阅兵时,皇上能迅速进入我的军营,下令诛灭奸臣,我袁世凯必竭死力以补救。”谭嗣同觉得事关重大,又再三叮嘱,以坚定袁世凯之心,袁世凯满口答应说:回到天津立即做好准备。届时先杀荣禄,后则举兵进京。谭嗣同十分满意,信而不疑,并嘱袁不要泄露机密。袁世凯满有把握地做作地说:“请放心,皇上如在我营,则诛荣禄犹如杀一只狗罢了。”

  谭嗣同觉得一切如愿,便轻信了袁世凯的话,就满意地告辞,冒着凄风冷雨,回转向康有为等人“报喜”去了。

  袁世凯奸诈狡猾,心毒意狠,在光绪和慈禧这两方面,他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他投靠慈禧,才能实现他更大的野心。这样,袁世凯并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把全部秘密向荣禄报告,荣禄面见慈禧,慈禧闻讯,十分恼怒。

  慈禧经过密谋之后,赶回北京,进入宫廷,查抄了皇帝住处,搜去所有文件。慈禧命人找来光绪皇帝,严斥道:“我抚养你二十余年,你听了那些变法人的话变到我头上来了!”光绪皇帝哑口无言,半晌说:“并无此意。”慈禧又狠狠地说:“哼!今日没我,明天怎能有你呢?”当即传旨,以皇帝有病不能办事为由,由她“临朝训政”。遂将光绪皇帝囚于中南海瀛台。开始动手收拾维新派人物,变法到此成为泡影。

  横刀向天笑

  北京城笼罩着一片恐怖阴影。

  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急匆匆地穿街而过,人们惊慌地躲避着。

  一夜之间,形势大变。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康有为乘船逃走,梁启超暂避日本使馆,准备去日本。

  谭嗣同在自己的住处收拾东西,将自己多年来所写的诗文稿件,来往书信,装了满满一箱子,来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使馆,和梁启超说:“我们想救皇上,没能救成。现在,一切都无济于事,只好受死。你快到日本去,我只要你把我这箱东西带去就没其他的挂怀了!”说完,悲悲戚戚地低下头去。

  梁启超给他讲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劝他一起到日本去。谭嗣同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愿梁启超充当“行者”,“以图将来”,而自己以死来报答光绪皇帝。

  侠肝义胆的王五找到梁启超,说:“请快走,我当以生命为你保镖!”他的声音,震彻屋宇。

  谭嗣同看了看这位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武术老师,多年的莫逆之交,眼泪不禁湿衣,强作镇静,解下随身佩的“凤矩”宝剑,抚弄一回,然后双手递给王五,并说:“你我多年,以此物作个纪念吧!”

  王五接过宝剑,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仍苦劝谭嗣同赶快逃走。后来又有些人来劝他逃走,都被他拒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9月24日,谭嗣同在“莽苍苍斋”被捕。由于王五送给狱中官吏钱物,才使谭嗣同免受许多皮肉之苦。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他抚今思昔,眷念祖国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狱壁上写了一首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东汉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迫害逃亡,人们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纳他。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害险些至死。谭嗣同相信康、梁等逃出后会有人接纳,自己则愿作忍死的杜根。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那巍巍的昆仑山一样。

  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竖立着六根木柱,木柱上绑着六位爱国志士,维新变法的闯将,就是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杨深秀。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怕夜长梦多,怕外国干涉,怕人民起而抗议,便赶快处决这些人以绝后继,决定下午四时行刑。在行刑前,“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只听谭嗣同高声朗诵: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大声呼罢,哈哈大笑。此情此景,使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一说老管家刘凤池)为他收尸。第二年,骨骸运回原籍湖南浏阳,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在他墓前华表上刻上一副对联,以表扬英灵: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

  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Number:4901

Title:签名:爱因斯坦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黄杲昶、王双泉

  爱因斯坦一生中收到过许许多多信件。来信人中有亲属,有朋友,有同事,也有素不相识的钦佩者。爱因斯坦生前的秘书海伦·杜卡斯和与爱因斯坦共事多年的物理学家贝内什·霍夫曼为我们摘录了以下片断。

  一

  1920年,一位年轻的亲友来到斯图加特看望爱因斯坦,但未能见到。爱因斯坦知道后,提笔写了这封信:

  “亲爱的小姐,

  “听说你为没有见到你的叔叔而感到十分扫兴,那就请允许我在这里为你描写几句。他有一副苍白的面容,长长的头发,身体已经开始发胖。走起路显得笨拙,抽着雪茄烟(如果有的话),手上或衣袋里总有一支钢笔。他的腿一点也不弯,什么毛病也没有。应该讲还算是英俊男子,不象有些难看的人,连手上都是毛。”

  二

  爱因斯坦厌恶追求名利。1927年5月,当时科技界不少人四处打听,将由谁继任马克斯·普朗克的教授职位。爱因斯坦写信给物理学家保尔、埃仑法斯特说:“谢天谢地,这和我可不相干。我也不想参加那些‘巨头’的角逐,去搞这种你抢我夺的交易,在我看来始终和拜金崇权一样,是一种令人难以容忍的奴性表现。”

  三

  1929年,爱因斯坦五十寿辰之际,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致函祝贺,并称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是一位“走运的人”。爱因斯坦答道:“您为什么要强调我的‘运气’呢?您对那么多人的性格气质都做出了透彻的分析,而对我却没能这样做。”

  四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爱因斯坦移居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到达后不久,应一份一年级大学生办的杂志邀请,他欣然发表书面讲话:“想到将来能生活在象你们一样幸福的青年人中间,我极为高兴。要是你们要我这个老大学生谈谈什么金玉良言,那我就说,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要把它作为是令人羡慕,不可多得的机会去认识美,解放思想,既获得个人乐趣,又有利于社会,而你们将来的工作必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

  五

  同一年,爱因斯坦收到慕尼黑一位音乐家的来信。这位音乐家已失业,情绪低落,愁肠百结。爱因斯坦劝告他:“别再看报了。试着找一些和你所见略同的朋友,读些前人名著:康德、歌德、拉辛,还有外国的古典作家。慕尼黑四郊风景美不胜收,到那里欣赏大自然去,去看看周围的动物,那您那种生就的快活性情又会失而复得,没什么会再使您烦恼。”

  六

  1936年,一个美国大出版商要扩建乡间别墅的图书室,希望在奠基石中放一密封金属盒,内置名人致词,以供后世深思反省。爱因斯坦应邀留言。他幽默地写道:“亲爱的后世人,要是你们没能比我们(或不如说,比我们曾经是的那样)更公道正直,更爱好和平,以及总的来讲,更通情达理,那末,见你们的鬼去吧!这是我诚挚祝愿你们的同时所敬赠的由衷之情。

  你们忠实的爱因斯坦”

  七

  1943年,一个女大学生来信说她上数学课比较吃力,因为没有其他同学聪明,所以就需花费多于别人的气力来学习。爱因斯坦在回信中写道:“但愿你的困难不要使你焦虑不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遇到的困难比你的要大得多呢。”

  八

  1948年,一位图书发行人要去美国图书协会发言,他向爱因斯坦诉说,人们对科普读物兴趣日益减小。爱因斯坦的答复是:“大部分科普读物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至于清楚地解释题材的基本目的、要采用的基本方法,就做得较少。这种书读了两本,读者就会完全灰心,把它看作是天书,还不如束之高阁。此外,总的讲来,这类读物内容追求耸人听闻,使认真的读者感到厌恶。这并不是读者的错误,而要归咎作者、编者。要是事先不能肯定,凡理解力不差的外行都能看懂并欣赏这些科普读物,就不应该出版它们。”

  九

  1951年,一个犹太教大学生写信说,他爱上了一个信奉浸礼教的姑娘,父母虽喜欢她,但又不同意考虑这桩婚事,因为是异教通婚。为此,他很痛苦,也很为难:既不想放弃对姑娘的爱情,又不愿自己的婚事使父母长期不快。爱因斯坦的复信写在了来信的背面:

  “我应该坦率地告诉你,我不赞同在孩子们做出关系到个人前途的决定时,父母抱着施加影响的态度。我认为,每个人的问题应该由本人处理。

  “不过,你倒应该冷静地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在做出与父母意愿不符的决定时不至于失去内心的平衡。若对此不是很有把握,那么你的那个考虑就是不适当的,这也是为了姑娘着想。这是你在决断时唯一应考虑的因素。”

  十

  1953年,爱因斯坦从印度德里收到一封来信。发信的是一位赤贫青年,已32岁,尚未结婚,想献身数学、物理,虽然自己的理工科基础并不很好。这位青年并不想去干活维持生活,因为这不合他“深沉的天性”。

  爱因斯坦回信说:“您强烈希望学习物理的愿望给我留下了印象。但我得承认,怎么也不能和您有同样的看法,我们吃的、住的都来自人类的劳动。反过来,我们的责任就应该是选择一个能维持生活的职业,同时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要不然,不论我们的日常需求如何简单,我们还是会成为寄生虫。在您的祖国,人们正在为发展经济而斗争,知识分子发挥作用必不可少,因而上面所说的一点就更有必要。

  “我还仅仅只是说了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努力进行科学工作,就应该知道,即使是天资极高的人,要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就,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始终很可能一过最富创造力的年龄,就会感到筋疲力尽。

  “因此您的出路只有一条:把您最主要的时间用于符合您个性的职业,业余时间再用于学习。这样,不论如何,就是没有缪斯女神的祝福,您也能过正常、和谐的生活。”

  十一

  世界的末日是什么样子?在回答一个孩子提出的这一问题时,爱因斯坦写道:

  “地球已经生存了十亿多年。至于你问它什么时候消亡?我可以给你这样一个建议:你等着瞧吧!

  又及:为了你集邮,附上几张邮票。”

Number:4902

Title:给爱因斯坦照像

作者:哈尔斯曼

出处《读者》:总第3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周吉础

  怎样能把爱因斯坦这样一个具体人物的特征在摄像中充分体现,使我煞费苦心。1947年初,我终于鼓足勇气,带上相机、闪光灯再次登门。科学家安详地坐在书桌前思索着他的算式,我接连摄取了几个镜头。突然间,他抬头看了看我的相机并和我搭话。他失望地谈到他的那个E=MC2公式和给罗斯福的信引出了原子弹,使科学研究导致这么多人的死亡。我觉察到这位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科学家见到知识转化为杀人武器又被政治狂人控制而深深感到的不安和痛苦。他沉默着,目光充满忧虑,低着头若有所思;我也发了呆。他猛一抬头,我连锁反应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