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0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如放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事隔61年以后,赵国终究还是被秦国吞并,和氏璧也就落到秦王嬴政的手里。

  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了中国,自称“始皇帝”。皇帝的印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贝才行。于是秦始皇命宰相李斯磨和氏璧做皇帝的印玺,称之曰“传国玺”。

  公元前219年,穷奢极欲的秦始皇巡游天下。龙舟行至湘山(湖南岳阳县),突然,狂风骤起,波浪滔天,龙船颠簸起伏,眼看就要翻船,秦始皇吓得魂飞魄散,一个博士急忙呼叫:“赶快丢宝,祀神镇浪!”秦始皇慌乱之间,掏出传国玺丢入洞庭湖。少时风浪暂歇,龙船拢岸。秦始皇登岸抬头一看,前面山上有座红砖古祠“湘君祠”。相传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舜南巡死在湖南,二妃追至湘水边死去,后人在此立祠。秦始皇见祠大怒:“朕是世上人王帝主,圣天子出巡,理应百神开道,大胆湘君,不来护驾,其罪非小,留尔祠庙何用!”一怒之下,命地方官将山上树木统统砍倒,一把火烧掉了祠庙。

    8年以后,关东有个使臣赴咸阳公干,半夜经过华阴平舒道。突然,路旁跳出个面目狰狞的怪物。怪物将一块玉璧交给使臣,并说:“为吾赠池君,今年祖龙死。”说罢倏地不见。使臣又惊又怕,急赴咸阳如实奏闻。秦始皇取璧细观,才知是八年前沉入洞庭湖的传国玺。

  传国玺是怎样从湖底回返人间的呢?对此,谁也说不清楚。大概因为老百姓不堪秦始皇的残暴统治,编了上面一段故事来诅咒秦始皇。不久,大泽乡农民起义,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捧传国玺,敬献给刘邦。刘邦扫秦灭项,建立了汉朝。传命将玉玺代代相传,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做了皇帝。当时因汉家小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玺由孝元太皇太后代管。王莽就命弟弟王舜去长乐宫索玺。

  孝元太后见王舜进宫逼玺,怒不可遏,取出传国玺狠命往下一摔,骂道:“得此亡国玺,看尔兄弟有何好下场!”王舜连忙拾起一看,传国玺已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任你巧夺天工,精镂细琢,一块完整的宝璧终究还是留下了缺痕。

  短命的王莽政权灭亡以后,传国玺复归汉光武帝刘秀,史称东汉。

  东汉末期,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回宫之后,传国玺竟不知去向。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河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夜间,孙坚忽见城南有五色毫光直冲斗牛。近前一看,毫光来自一口水井,井栏上刻有“甄官井”3字。井口闪闪发光,井内蒸气氤氲。孙坚命军士汲干井水,从井中捞出一宫装打扮的妇人尸体。尸体仍未腐烂,妇人项下有一锦囊,内有一金锁扣着的朱红小匣。孙坚从中取出一方玉玺。该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此8个篆字是秦宰相李斯亲笔所书,刻在玺上的。孙坚得到传国玺,心生异念,也想靠“天命”尝尝做皇帝的滋味,下令撤兵回鲁阳另作打算。谁料传国玺并未给孙坚带来什么“天命”、“吉祥”,不久他就阵亡岘山。袁术乘孙坚妻吴氏扶榇归里之机,派兵半路拦截,抢去传国玺。后来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遇着广陵太守徐 ,依袁术先例办理,也把传国玺抢去。真所谓天理昭彰,一报还一报。

  徐把玺献给了曹操。三国鼎峙,传国玺属魏。三国归晋,玺归晋。

  西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传国玺就像被猎犬追逐的猎物,被不停地传来传去。每一次传国玺的交替易手,就伴随着一场血腥的厮杀。围绕着传国玺,闪电般的追逐战愈演愈烈。

  更可笑的是公元352年,慕容俊攻克冉魏国的邺城,宣称获得了传国玺,改永和八年为元玺年,自己登上大燕国皇帝的宝座。实际上这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真正的传国玺早被冉魏濮阳太守戴施派人偷偷献给了晋穆帝。慕容俊只不过是想以此来欺哄老百姓,借“天命”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已。

  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夺得了传国玺。经过隋末农民大起义,传国玺又落入唐高祖李渊的手里。

    传国玺从出现至唐末,传了1640多年。像这样被历朝传递了1000多年的历史文物,世界史上也属罕见。可惜的是传国玺在五代时期突然失踪。宋太祖陈桥兵变,受禅于后周,仅得后周两颗国玺,未获传国玺。

  从五代以后的1000来年间,各朝均有传国玺被发现的传说。如:宋绍圣三年,咸阳义在河南乡掘地修舍,得一宝印。其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纽五盘。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篆字。朝臣蔡京等13名官员奏称:“此乃真秦制传国玺也。”

  明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滨得玉玺,陕西巡抚熊羽中说是传国玺,把它献给了明孝宗皇帝。

    清初,故宫交泰殿贮藏39方御玺,其中有1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人们也称它是传国玺。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从中钦定25宝时,把那块伪造的膺品假传国玺,剔除在外了。

  真正的传国玺到底怎样失传?又流落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随着历史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会解开这个千古疑案。

  (原载《知识窗》1981年第3期)

Number:4422

Title:名人取名

作者:龙寿钦

出处《读者》:总第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921年7月参加一大。建党后,他觉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在革命道路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写了一首诗送给朋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河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着沧桑。”(潍水即潍河,乔有山即南岭。)

  △瞿秋白,最初的名字叫懋淼,号熊伯,衍化为“雄魄”。因为他生下来时头顶的发际呈双螺旋形,父母便给他取名瞿双,小名阿双。由于“双”与“霜”、“爽”谐音,后来又改名为瞿霜、瞿爽,再改为“秋白”。“秋白”二字即源于“霜”字。1913年,14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吟“咏菊”五绝一首:“今岁花开后,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通过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诗中又巧妙地镶入了“霜”“秋白”3个字。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925年他在上海某厂参加工会选举,少奇同志建议说:“李隆郅这3个字笔划太多,工人不容易写,改个简单的吧。”李隆郅觉得有道理,恰巧这时迎面站着3个工人,少奇同志便指着说:“就叫‘三立’好吗?”李隆郅凝思一会,说:“还是叫‘李立三’吧!

  △徐特立,原名懋恂,生于长沙县五美乡贫农家庭,从小勤劳俭朴,热爱劳动人民。有一次他乘船去南岳衡山,看到富人无理斥责船夫,便愤然不平。他想,我若是一个船夫,船上只运猪,决不运人;我读书如取得科甲,就只做两袖清风的教官,不当欺压百姓的官吏。从此他改名为“徐特立”,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之意。

  △何长工,原名何文。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党派他回湖南开展地下活动,当时正值“马日事变”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省。一次,专程去武汉找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说:“何这个名字太显眼,反动派对你已有了解,列为‘大暴徒’之一,最好改一个名字。“想了想后风趣地对何说:“你1918年在长辛店做过工,就叫何长工吧!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扛长工嘛!”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之作《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取名理由是:第一,母亲姓鲁;第二,周鲁是同姓之国;第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表现出他的自谦与自信。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9月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他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上极大矛盾很不理解,带着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在小说上署名“矛盾”。当时《小说月报》总编辑叶圣陶认为这两字显然是假造的,就在“矛”字上加了个草头。从此“茅盾”这个名字蜚声文坛。

  △巴金,原名李芾甘,1927年到法国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同学。这人翌年投水自杀,李芾甘感到很痛苦,他的笔名“巴”就是由“巴恩波”联想来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李芾甘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巴金的笔名便传于世了。(也有人说“巴金”的笔名取于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首尾二字,此说不确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别名周凤翔、周 梧。曾用笔名立波、张一柯、张尚斌、烟波等。20年代末在上海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34年9月加入“左联”,年底入党。入党后他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了表达自己献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决心,便取英语LIBERATE(解放)的译音“立波”作为自己的笔名,字义是要做挺立波涛的中流砥柱。

  △陶行知,原名陶文 。年轻时受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后来,他发现先知后行是个错误,便改名为“陶行知”。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艾思奇是后来改的名字。“艾”谐“爱”的音。“艾思奇”包含有热爱马克思、伊里奇(列宁)的意思。表现了他对革命导师及马列主义的赤诚之心。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时成绩优异,学校选送他到日本留学。填写出国护照表格时,他在姓名一栏里错填了年龄,写成“十四”两个字。当时这张表是要花钱买的,他没钱再买一张,只好把“十”字改为“李”字,名字写成“李四”。但一想“李四”太不好听,又提笔在“四”字后面添上一个“光”字,意即要到四面去追求光明。

Number:4423

Title:三胞胎重逢记

作者:PhyllisBattelle

出处《读者》:总第5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1981。7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一个 

  19岁的博比·沙夫朗从有生以来就自觉不凡。他知道自己的智商高达148,近乎天才,也知道他有一种无可抑制的外向性格。大人有时摇头叹息说:“博比,上苍造你之后把模子毁了,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像你。”博比听来倒也高兴,但是他时常做怪梦:“梦见一个小子容貌像我,说话像我,行动也像我。”每次梦醒之后,他那种自觉特殊的感觉就更加强。

  去年9月3日,博比在纽约州北沙利文县社区学院注册入学为大一新生。搬进宿舍后,他开始在校园内与人周旋。见到人就说:“嗨,你好?”

  忽然有些同学拍拍他的背说道:“嗨,艾迪,你好吗?”

  博比笑嘻嘻地回答:“很好,朋友。可惜我不是艾迪。”

  “哦,你当然不是,你这个好开玩笑的家伙。”

  第二天又是这一套。越来越有趣,女孩子都过来拥抱他,叫他艾迪。他拿他的驾车执照给人看,证明他是博比·沙夫朗,但他们不相信。有人还告诉他说他身上某处有一块胎记。他听了大吃一惊。

  另一个

  第二天晚上,一个名叫迈克·多姆尼兹的学生走进他的房间,问道:“这是11号C室吗?”

  “不错。”

  “你是……”这时博比转过头来,看见来客脸色苍白,瞪着眼睛问道,“你是被人领养的吗?”博比点点头。来客又问了博比的出生日和出生地。博比答道,我1961年7月12日出生在长岛犹太山侧医疗中心。他抓住博比的手臂说:“跟我来。我必须给你看几张相片!”

  他们飞快跑到另一座宿舍。迈克拿出一张他的好友艾迪·加兰德的相片。艾迪去年也进这所学院,后来转学到长岛新海德公园他家附近的另一所社区学院。此时轮到博比发呆了。他低声说:“我看到的是我自己的相片,就像是照镜子。相片中的人果然是我。我不知如何是好。”

  迈克拿起电话来拨号码。

  艾迪记得晚间9时电话铃响时,心想莫不又是北部那些朋友打来的怪电话。他们花费零用钱,打电话来只为着说:“喂,这儿有个人完全像你。”迈克叫博比讲话。博比很平静地说:“艾迪,我想你是我的双胞胎弟兄。”“是吗?”博比又说:“听着,我和你有同样的眼睛,同样的鼻子,同样的头发。我们也同一天在同一医院里出世……”

  于是两人安排在那个周末见面。不过博比认为他已等不及了。他对迈克说:“我一定要今夜见到艾迪!”两人坐上博比的汽车,开了3小时的车到艾迪·加兰德家。

  半夜两点钟,他们敲艾迪家的门。博比回忆说:“在开门之前,好像等了一辈子。门开了后,我说:‘我的天!’同时看到我自己说:‘我的天!’我抓头,也看到我自己在抓头。我转身,也看到我自己转身。事事都行动一致,像两个职业丑角在表演。我们走近握手,结果是相互拥抱。”

  他们两个都说“立刻有相亲相爱之感”。

  那天凌晨,在加兰德家的客厅里,两弟兄很快就发现其他相同之处。两人抽同样牌子的香烟,都喜欢意大利餐和比较柔和的摇滚乐。但这是初次会见,比较客气,未能深谈。艾迪说:“我们简直不能深谈。我爸爸不断地替我们照相。我父母不敢相信这件事。”

   1小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