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仙佛奇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仙佛奇踪-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佛性的真谛,多么广大而深邃啊!”他的话说完,那佛光就隐没了。
于是众人都被感化,愿意出家,以求超脱。尊者便为他们剃度受戒。最后对
弟子迦那提婆说:“如来大法,现在可以传授给你了。你记住我说的偈语:
“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传授完毕,尊者
便化入月光中入定,凝然逝世。这时是秦始皇三十五年。

【原文】

尊者受法于毗罗尊者,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闻尊者说法,
私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见之?”尊者乃于地上
涌出白莲座,现自在身,如满月轮。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法相。唯众中有
一长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安能
辨识?”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盖以无相三昧①,形
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彼众感悟,咸愿出家,
以求解脱。尊者即为剃发授戒。最后乃告弟子迦那提婆曰:“如来大法,今
当付汝。”听吾偈言:“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
喜。”付法已,即入月轮三昧②,凝然圆寂。时始皇三十五年也。

【注释】

①无相三昧:佛家密教三三昧门的第二条。即与灭谛中的静、妙、谛、
离四行相相应的三昧。
②月轮三昧:佛家术语。指月轮观,即以月亮的圆缺来阐述佛法的真谛。

罗■罗多尊者
持镜而来,化光而去

罗■罗多尊者本姓郁头蓝。当初,他的母亲梦见一个大神手持宝镜,因
此而怀孕。过了七天生下尊者,肌肤莹润如琉璃一样光滑,未经洗浴,却自
然芳香洁净。他从小就喜欢洁净,曾经持镜外出游览。后来遇见难提尊者,
终于被引度修得佛法。

尊者得道以后,带领弟子来到大月氐国,看到一个婆罗门人家中有神异
的气象,就径直走进去。那屋子的主人鸠摩罗多问:

“你们是什么人?”尊者答道:“我们是佛门弟子。”罗多听说是佛门
弟子,心里惊慌,立即把门关上。尊者亲自上前敲门,罗多在里边说:“这
屋里没有人。”尊者说:“答复没有人的是谁?”罗多知道尊者不是凡人,
于是开门以礼迎接。尊者便传授佛法并说出一首偈语:“有种有心地,因缘
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传授完毕,尊者便纵身空中,化作火
光入定,自焚而逝。此时是汉成帝二十年。

【原文】

尊者姓郁头蓝。初,其母梦大神持。。,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
若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清净,尝持。。出游,遇到提尊者得度。
领徒至大月氐国。见婆罗门舍有异气。尊者直入,舍主鸠摩罗多问:“是何
徒众?”尊者曰:“是佛弟子。”罗多闻佛号,心神悚然,即时闭户。尊者
自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尊者曰:“答无者谁?”罗多知是异人,
遂开门延接。尊者因授法说偈云:“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
法生生不生。”付法已,踊身虚空,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时汉成帝二十
年。


僧迦难提尊者
百岁小孩拜尊师

僧伽难提尊者原先是室罗筏城国王的儿子,刚出生时就会说话,七岁时
就已经厌倦凡间世事,恳求父母让他出家。父母坚决不允许,于是他便整天
不吃饭。父母只好请禅利多当他的师父。一天傍晚,太阳西坠,尊者发现一
条平坦的大路,便顺路走去,大约走了十里多路,来到一面大石崖前,见一
石洞,于是便进石洞中静修。经过十年,尊者修习成功,于是前往摩提国推
行教化。在那里的山中一座房子前,有一个小孩拿着一面镜子直接来到尊者
面前。尊者问:“你几岁了?”那孩子说:“一百岁了。”尊者说:“你这
小孩怎么说自己有一百岁?”那孩子说:“我不管,反正我有一百岁了。”
尊者说:“你是在开玩笑吧?”小孩说:“佛言人生百岁不会佛机,未若生
一日而得决了之。”尊者说:“你手中所拿的镜子代表什么呢?”小孩说:
“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尊者说:“能继
承我的佛法的,除了你还有谁呢?”随即把佛法传授给他并且念了一首偈语:
“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首尔。”说完,尊者就
爬上树去坐化了,这时是汉昭帝十三年。

【原文】

尊者室罗筏城国王子也。生而能言,七岁即厌乐事,恳求出家。父母固
止之,遂终日不食。父母乃命禅利多为之师。一夕天光下属,尊者见一路坦
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一大岩前,有石窟焉,遂燕寂于中,经十年,
尊者得法受记,遂行化至摩提国。见山舍,一童子持圆。。直造尊者前。尊者
问:“汝几岁耶?”曰:“百岁”。尊者曰:“童子何言百岁?”曰:“我
不理会,正百岁耳。”尊者曰:“汝善机耶?”曰:“佛言人生百岁不会佛
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尊者曰:“汝手中。。当何所表?”曰:“诸
佛大圆。。,内外无瑕翳①。两人同得见,心眼②皆相似。”尊者曰:“继吾
道者,非子而谁?”即付法偈云:“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说偈已,即攀树而化。时汉昭帝十三年。

【注释】

①瑕翳:遮蔽、残缺之意。
②心眼:佛教术语。观念之心能照了诸法,所以称为心眼。即以心去体
会、领悟万物佛法。

伽邪舍多尊者
一心侍佛,无所用心

伽邪舍多尊者本姓婆罗门。他七岁的时候,走到一个村落,看见那里人
私自滥设的寺庙,便走进去斥责道:“你们在这里随便祭祀祸福,愚弄百姓,
实在害人不浅!”话音刚落,这寺庙就破败荒芜了。为此,人们都说他是个
圣人。后来,他推行教化来到中印度,那里的国王崇信佛家经义,请尊者为
他传授佛法。有一次,忽然看见两个穿红衣服的人前来拜见,国王问:“这
是什么人?”尊者说:“这是日月天子,我以前曾经为他们传授佛法,因此
现在前来谢我。”过了一会儿,两人不见了,只留下奇异的香味。国王感到
既新奇又高兴。当时,又有师子前来归依尊者,并问道:“我想求得佛法,
应当如何用心?”尊者说:“不用劳神费心。”师子说:“既然不用劳神费
心,那么谁还去作佛事呢?”尊者说:“你如果有所劳神费力,就说明你的
心还不够纯净超脱。你什么都不用作,这本身就是佛事。”师子听了这些话
很受启发。尊者又传授给他佛法真义,并念出一道偈语:“认得心性时,可
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说完,尊者展现十八般变化,安然
逝世。

【原文】

尊者姓婆罗门,年七岁游行聚落①,睹民间淫祠②,乃入庙叱之曰:“汝
妄兴祸福,幻惑斯民,伤害实多。”言讫,庙貌忽然颓坏,由是乡里称为圣
子。行化至中印度,彼国王崇信佛道,尊者为说正法。次忽见二人绯衣来拜,
王问曰:“此何人也?”尊者曰:“此是日月天子,吾首曾为说法,故来谢
耳。”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意欣然。时有师子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
求道,当何用心?”尊者曰:“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
尊者曰:“汝若有用,即非汝心。汝若无作,即是佛事。”师子闻言领悟,
尊乾乃以法眼付嘱护持,且授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
得,得时不说知。”言讫,现十八变而归寂。

【注释】

①聚落:村落。
②淫祠:不合佛法的庙宇寺院。

鸠摩罗多尊者
善恶有报,无生无灭

群岛摩罗多尊者生于大月氐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修得佛法以后,他推行
教化来到中天竺国。当地有个名士叫阇夜多,向尊者问道:“我家一向信奉
佛法僧,但却经常疾病缠身;我的邻居一向恶人做恶事,但却身体安康强健。
为什么他这么幸运而我却如此倒霉呢?”尊者答道:“善恶的报应是有固定
的时间的,即使经历千百万劫也不会磨灭的。”夜多听罢才消除了心中的苦
恼。尊者又说:“你虽然已经信奉佛教,但却还没有理解佛教。思想上的障
碍都是从怀疑中间生的,而怀疑来自认识,认识又是思想活动的结果。一个
人应当思想洁净,无生灭之忧,无造作之烦,也就无报应之虑。安然闲适,
空灵清寂,一切善恶纷争,有所作为或者无所作为,都视作过眼烟云。”夜
多领悟尊者这番启示,于是萌发深切的愿望,恳求出家。尊者说:“我现在
就要逝去了,你应该继续推行佛法教化。”于是传授偈语道:“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说完,便用手抓脸,化作莲花,
放射出灿烂光明,安然逝世。这年是新室十四年。

【原文】

尊者生大月氐国,婆罗门之子。得道行化至中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
曰:“我家素信三宝,而尝萦瘵疾;邻家外为旃陀罗行①,而身常勇健。彼
何幸而我何辜?”尊者曰:“善恶之报,有三时焉。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
夜多闻语乃释所疑。尊者曰:“汝虽已信三业②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
有,识从心起,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寂寂然,灵灵然,一
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夜多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尊者曰:
“吾今寂灭,汝当绍行化迹。”乃授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
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言讫,即以指爪面,如莲花,放出大光明而入寂
灭。时新室十四年也。

【注释】

①旃陀罗:佛谓恶人为旃陀罗。
②三业:佛家指身业、口业和意业。

阇夜多尊者
无欲无想,顿悟成佛

阇夜多尊者是北天竺国人。他智慧渊深,教化超凡。后来他到罗阅城宣
扬和传授顿悟成佛的教法。那个地方学者很多,特别喜欢辩论。为首的名叫
婆修盘头。尊者想教化他们,于是问道:“这位修行的人难道能学成佛法吗?
他在纷乱的尘世中历尽苦难,但这都是白费功夫。”众人说:“尊者您有什
么高深的德行法力,敢这样讥笑讽刺我们的师傅?”尊者说:“我不追求佛
道,但也不冒犯佛法;我不崇拜佛门,但也不辱没佛家。我不知满足,但也
不过份贪婪。心中没有过份的欲望和要求,这就是真正悟道了。”众人听罢
都非常赞叹。尊者又对婆修盘头说:“刚才我有意贬低讥讽你们,你对此不
感到忌恨吗?”婆修盘头说:“您的教诲对我们来说就像喝下最好的甘露一
样,我们怎么会有恼恨之心呢?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您多用精妙的佛法
教化、启迪我们。”尊者说:“你长期以来在信徒中宣扬德性,理应继承我
的衣钵事业。听我授你一首偈语: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
通达事理竟。”传授完毕,尊者便忽然逝去。这时是后汉明帝十七年。

【原文】

尊者北天竺国人。智慧渊冲,化导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①。彼有
学众,唯尚辩论。为之首者名婆修盘头,尊者将欲度之,乃问彼众曰:“此
遍行头陀可得佛道乎?苦行历于尘劫②,皆虚妄之本耳”。众曰:“尊者蕴
何德行而讥我师?”尊者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
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时遍行闻言欢喜赞叹。尊者
复告之曰:“吾适对众抑挫,仁者得不恨乎?”遍行曰:“如饮无上甘露,
而反生热恼耶?唯愿大慈以妙道垂诲。”尊者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
听吾偈言:‘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付
法已,即奄然归寂。时后汉明帝十七年。

【注释】

①顿教:佛家指顿成的教法。与渐教相对而言。凡历劫修行方能出生死
的佛法,名为渐教。顿悟成佛的佛法即为顿教。
②法劫:佛教称一世为一劫,无量无边劫为尘劫。

鹤勒那尊者
沿河寻圣,水中见佛

鹤勒那尊者从迦那提婆尊者那里修得佛法,后来他到室罗筏城推行教
化。那里有条河名叫金水,河流中央忽然显现五尊佛影,尊者对众人说:“这
条河的源头距离这里有五百里远,那里有一位圣者僧伽难提居住。”说罢就
带领众人沿河而上。到源头时,看见僧伽难提安祥地坐在那里正在入定静修,
尊者便和众人在一旁恭候。经过二十一天,僧伽难提才完成禅定。尊者问道:
“你是身定,还是心定?”僧伽难提回答说:“我的身心都已入定了。”尊
者说:“既然你的身与心都已经定了,怎么还有出定和入定呢?”僧伽难提
说:“虽然有出定和入定,但都没有脱离禅定的义理。这就象金子放在井底,
金子本身就安稳不变了。”尊者说:“可能金子在井里,也可能金子不在井
里。然而金子本身不会动,出入井的难道真的是金子吗?”僧伽难提说:“你
说金子不会动,那是什么在出入?我说金子出井入井,就是说金子并不是不
可以动的。”尊者说:“如果说金子在井里,那么出井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金
子?如果说金子在井里,那么出井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僧伽难提说:“你
是跟随什么人学习的佛法?”尊者说:“我的师父是迦那提婆。”僧伽难提
说:“给迦那提婆大师叩首。原来你是迦那提婆的弟子,你已经达到无我之
境。我愿意拜你为师。”尊者说:“我已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若师我,
故知我非我我。”僧伽难提听罢心中豁然觉悟,随即恳求尊者予以解脱度化。
尊者说:“你的心智是自然存在的,并不是被我所约束和左右的。”说完,
便传授给他智慧佛法,并念偈语道:“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
相,内外云何起。”偈语念完,尊者安然端坐逝去,这时是汉武帝二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