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乡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对音乐伉俪的表演,气质高贵,令人崇敬,他们完美的协奏和合作已臻至美之境。”

  马思宏夫妇阔别祖国30多年,受中国文化部邀请,在北京、上海举行音乐会,引起了轰动。

  马思宏夫妇带来了关于马思聪夫妇的最详尽、最确切的信息。当他们路过香港时,记者们纷纷问起中国领导对马思聪的看法。香港《音乐生活》杂志当时刊登的《马思宏访问记》,透露了如下信息:

  “马思宏以颇为轻松的语调谈马思聪的问题。他说:‘马思聪的问题是统战部领导同志出面解决的。大家都知道啦,当年马思聪的‘出走’是被逼走的,这个事实不用争辩的。不过,现时天气太热了一点,迟些日子,天气凉快些,或者是今年年底亦未可料,他总会回去走一趟的’”

  但是,好事多磨。几年过去了,人们仍未见到马思聪归来。“叛国投敌分子”

  毕竟是一顶可怕的帽子。摘掉这顶帽子,不是那么容易……

  马思聪乡思萦绕。长女给他寄去中药,也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从北京带来的一斤普普通通的枸杞子,也舍不得吃,放在冰箱中,总觉得比美国的枸杞子甜……

  _他怀念老朋友,给李凌写信,给金帆写信,给研究他的作品的苏夏写信。

  他特别思念那位在患难之中帮助他的贾师傅。他听说贾师傅故世,默然神伤。

  1984年,他在给长女的信中,深情地说:“最可惜贾师傅已不在人间。他是大恩人哪。不胜痛苦!”

  他曾几度“到台湾走走,看看朋友”。1946年5月,他曾率上海音乐协会访问团访问过台湾,结识许多台湾音乐界人士。1968年3月五日,他从美国去台湾,庆祝那里的音乐年,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举行了演奏会。此后,又多次去台演出。

  1982年,台湾当局花费25万美元,以宏大的规模上演了马思聪的芭蕾舞剧新作《龙宫奇缘》。但是,当台湾当局聘任他为“台湾艺术学院院长”时,他婉拒了。他的儿子与一位台湾富贾的女儿相爱,对方要求马如龙定居台湾,未能如愿,婚事告吹。

  39岁的马如龙,迄今独身。

  1984年11月,吴祖强的来访,使马思聪一家兴奋不已。吴祖强作为中美艺术教育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来到美国。他从波士顿前往纽约途中,顺道去看望他的老师马思聪。当年,当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吴祖强是学生会主席。如今,新老院长见面,师生重聚,无限感慨,无比欢乐。马思聪家中相当简朴,一架三角琴、几件普通家具之外,唯有花和画……

  身在大洋彼岸,心在大洋此岸。马思聪时时关注着来自祖国的信息。

  中国新闻社一则发自北京的电讯,引起了马思聪的注意:《文革查抄私人财物,年底前全部退还》。文章的副题为《原主移居国外、港澳台亦设法交回,隐匿不报或拒不退出者将予处分》。

  马思聪马上从报纸上剪下这条消息,夹在1983年8月21日写给长女马碧雪的信中:

  “附上剪报,一个多月前的事。你看看所载是否实情?真的话,该照什么手续办理,盼来信告诉我……如非实事,也就算了,反正身外物,逃出四条生命也大幸了……”

  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响亮而明确地提出来之后,马思聪的冤案终于得以平反。1984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致函中央音乐学院党委,明确指出:

  “1967年5月由公安机关对马思聪先生立案审查是康生、谢富治决定的,原认定马为‘叛国投敌分子’是错误的,应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1985年3月16日,公安部又发出文件,指示北京市公安局和广州市公安局为马思聪一案受牵连的贾俊山(北京)、倪景山(北京)、王友刚(广州)、何琼(广州)、龙惠(广州)、黄舒波(广州)等六个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噩梦终于过去。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决定,除了对马思聪作出平反结论之外,退赔全部抄家财物,补发“文革”期间应得工资,并对马先生全家回国访问提出正式邀请。

  马思聪的欢愉之情,是每一个读者都不难想象的。温暖的阳光,终于照进马思聪的心扉。“苏武牧羊”那样含辛茹苦、了然孤零、蒙冤受屈的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

  就在我即将写完本文之际,收到马思聪的女婿以及金帆同志的信,转来马思聪、王慕理于1985年3月10日写给李凌、金帆的信的复印件:

  “凌、金帆兄:

  来信先后收到了,谢谢老友亲切的关怀。终于平反了,拙作开禁,很高兴。我们是直到读了文件才知道我原来是‘叛国投敌’!真想不到一介书生,满脑子音符的人,竟会得这样‘了不起’的称呼!”

  十九年来,被离愁、乡思染白双鬓的马思聪夫妇,在信中吐露了久积心头的话语:

  “我们想今年内回去看看,亲人、老朋友,祖国河山都是我们所思念的,至于近年来音乐界新起之秀辈出,更是值得喜见乐闻。时间似以秋后较合适,逗留时间长短看需要吧。如果演《晚霞》,可能要多呆点时间(如凌兄前信说的)。《晚霞》颇有雅俗共赏的好处,不过规模相当庞大,人马众多,花钱不会少的了……”

  1985年4月9日,马思聪还复信国内音乐界朋友吕骥、贺绿汀、周巍峙、李焕之、丁善德、赵氵风、李凌、时乐蒙、才旦卓玛、孙慎调小燕。信中说:

  “谢谢大家的问候和关怀。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而冒死逃离祖国,于今已十八载,遥想大家在这段时日,也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日子,而都健在,并继续为国家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贡献,谨致庆贺。

  “日子过得快,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关于归期,待决定后,当再奉告。谨祝大家万事如意。”

  在1985年6月,马思聪和夫人离开美国,前往欧洲旅游。他们游历了比利时、奥地利、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南斯拉夫、英国等八国。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因为多年来压在心头的重石已经落地。

  他们给长女马碧雪写来了充满欢乐的信:“半个世纪过去了,难得不带乐谱、演出服去旅游!”

  我国有关部门已正式邀请马思聪回国访问。有关部门还表示,如果马思聪及其家人要求回家定居的话,当予迅速办理有关手续。

  历尽劫波,游子归来,祖国张开双臂欢迎你!

  1985年3月采写于北京—南京—上海

  1986年1月补充、修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