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湖梦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
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
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
“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张京元《韬光庵小记》:
    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
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
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
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
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
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卷二) 
岣嵝山房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溪声淙
淙出阁下,高厓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诗,与天池徐渭
友善。客至,则呼僮驾小肪,荡桨于西泠断桥之间,笑咏竟日。以山石自磥生圹,死即
埋之。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余与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
月、余弟平子读书其中。主僧自超,园蔬山蔌,淡薄凄清。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
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
    张岱《岣嵝山房小记》: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门外苍松傲睨,蓊以
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
    石桥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引泉,桥下交交牙牙,皆为竹节。天启甲子,余键
户其中者七阅月,耳饱溪声,目饱清樾。山上下多西栗、边笋,甘芳无比。邻人以山房
为市,蓏果、羽族日致之,而独无鱼。乃潴溪为壑,系巨鱼数十头。有客至,辄取鱼给
鲜。日晡,必步冷泉亭、包园、飞来峰。一日,缘溪走看佛像,口口骂杨髡。见一波斯
坐龙象,蛮女四五献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真伽像也。余椎落其首,并碎诸蛮女,
置溺溲处以报之。寺僧以余为椎佛也,咄咄作怪事,及知为杨髡,皆欢喜赞叹。
    徐渭《访李岣嵝山人》诗: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两岸鸥凫仍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王思任《岣嵝僧舍》诗:
    乱苔膏古荫,惨绿蔽新芊。鸟语皆番异,泉心即佛禅。
    买山应较尺,赊月敢辞钱。多少清凉界,幽僧抱竹眠。
    
 





  (卷二) 
青莲山房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
掩映林峦间。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台榭之美,冠绝一时。外以石屑砌坛,柴根编
户,富贵之中,又着草野。正如小李将军作丹青界画,楼台细画,虽竹篱茅舍,无非金
碧辉煌也。曲房密室,皆储偫美人,行其中者,至今犹有香艳。当时皆珠翠团簇,锦绣
堆成。一室之中,宛转曲折,环绕盘旋,不能即出。主人于此精思巧构,大类迷楼。而
后人欲如包公之声伎满前,则亦两浙荐绅先生所绝无者也。今虽数易其主,而过其门者
必曰“包氏北庄”。
    陈继儒《青莲山房》诗:
    造园华丽极,反欲学村庄。编户留柴叶,,磊坛带石霜。
    梅根常塞路,溪水直穿房。觅主无从入,装回走曲廊。
    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竹暗常疑雨,松梵自带琴。
    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久已无常主,包庄说到今。
    
 





  (卷二) 
呼 猿 洞



  呼猿洞在武林山。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
之,其声清皦。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
谓之猿父。好事者施食以斋之,因建饭猿堂。今黑白二猿尚在。有高僧住持,则或见黑
猿,或见白猿。具德和尚到山间,则黑白皆见。余于方丈作一对送之:“生公说法,雨
堕天花,莫论飞去飞来,顽皮石也会点头。慧理参禅,月明长啸,不问是黑是白,野心
猿都能答应。”具和尚在灵隐,声名大著。后以径山佛地谓历代祖师多出于此,徙往径
山。事多格迕,为时无几,遂致涅槃。方知盛名难居,虽在缁流,亦不可多取。
    陈洪绶《呼猿洞》诗:
    慧理是同乡,白猿供使令。以此后来人,十呼十不应。
    明月在空山,长啸是何意。呼山山自来,麾猿猿不去。
    痛恨遇真伽,斧斤残怪石。山亦悔飞来,与猿相对泣。
    洞黑复幽深,恨无巨灵力。余欲锤碎之,白猿当自出。
    张岱《呼猿洞》对:
    洞里白猿呼不出,崖前残石悔飞来。
    
 





  (卷二) 
三 生 石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
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
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
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
    “吾以绝世事,岂可复到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
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叹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
    “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
    今既见,无可逃之。公当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
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
亡而妇乳。
    三日,往观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后十三年,自洛还吴,赴其约。至
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
“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
不知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王元章《送僧归中竺》诗:
    天香阁上风如水,千岁岩前云似苔。
    明月不期穿树出,老夫曾此听猿来。
    相逢五载无书寄,却忆三生有梦回。
    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梅树几番开。
    苏轼《赠下天竺惠净师》诗: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
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作三
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来慰别情。
    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说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卷二) 
上 天 竺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
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祐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
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
观音看经院。宋咸平中,浙西久旱,郡守张去华率僚属具幡幢华盖迎请下山,而澍雨沾
足。自是有祷辄应,而雨每滂薄不休,世传烂稻龙王焉。南渡时,施舍珍宝,有日月珠、
鬼谷珠、猫睛等,虽大内亦所罕见。嘉祐中,沈文通治郡,谓观音以声闻宣佛力,非禅
那所居,乃以教易禅,令僧元净号辨才者主之。凿山筑室,几至万础。治平中,郡守蔡
襄奏赐“灵感观音”殿额。辨才乃益凿前山,辟地二十有五寻,殿加重檐。建咸四年,
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并徙而
北。时有比丘知完者,率其徒以从。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乡,建寺奉之。
天竺僧乃重以他木刻肖前像,诡曰:“藏之井中,今方出现”,其实并非前像也。乾道
三年,建十六观堂,七年,改院为寺,门匾皆御书。庆元三年,改天台教寺。元至元三
年毁。五年,僧庆思重建,仍改天竺教寺。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
崇祯末年又毁,清初又建。时普陀路绝,天下进香者皆近就天竺,香火之盛,当甲东南。
二月十九日,男女宿山之多,殿内外无下足处,与南海潮音寺正等。
    张京元《上天竺小记》:
    天竺两山相夹,回合若迷。山石俱骨立,石间更绕松篁。
    过下竺,诸僧鸣钟肃客,寺荒落不堪入。中竺如之。至上竺,山峦环抱,风气甚固,
望之亦幽致。
    萧士玮《上天竺小记》:
    上天竺,叠嶂四周,中忽平旷,巡览迎眺,惊无归路。余知身之入而不知其所由入
也。从天竺抵龙井,曲涧茂林,处处有之。一片云、神运石,风气遒逸,神明刻露。选
石得此,亦娶妻得姜矣。泉色绀碧,味淡远,与他泉迥矣。
    苏轼《记天竺诗引》:
    轼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谓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
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
上界钟鸣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
十七年,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在耳。
    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又《赠上天竺辨才禅师》诗: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方丈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张岱《天竺柱对》: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伽从南海飞来。
    
 





  (卷三) 
秦 楼



  秦楼初名水明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
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
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
居。
    苏轼《水明楼》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卷三) 
片 石 居



  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閟阁精庐,皆韵人别墅。其临湖一带,
则酒楼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