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脉经-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足少阴、太阳血者。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 
肩背、颈项强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 
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中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 
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 
中。是动则病饥而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喉鸣而喘,坐而欲起, 
目      无所见,心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若人将捕之,是为肾 
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 
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灸则强食生肉,缓 
带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则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 
人迎也。 

… 页面 73…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冲,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 
心包,下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 
     肾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黄,小便不禁,骨节烦疼,小腹结痛,气冲于 
心。其脉当沉细而滑,今反浮大;其色当黑,而反黄,此是土之克水,为大 
逆,十死不治。 

… 页面 74…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膀胱病者,少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则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 
陷,足小指外侧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者,取委中。 
     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 
     病先发于膀胱者,背 筋痛,小便闭;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 
一日之小肠,胀;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二日不已,死。冬鸡鸣, 
夏下晡。 
     厥气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 
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会于后阴,下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 
左右别,下贯髋,过髀枢,循髀外后廉,过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 
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 
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列,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 
颠疾,头脑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 
小指不用,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 页面 75…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本,留则为 
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 
     少腹病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 
结而血者。上及胃脘,取三里。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壳壳然而不坚,不疼。 
     手少阳之脉,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因腹坚;热在下焦,因溺血。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 
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 
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以屈下额,至 。其支者,人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 
前,交颊。至目兑眦。是动则病耳聋,辉辉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 
病者,汗出,目兑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 
用。盛者,则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 页面 76…

脉经卷第七 

… 页面 77…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其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不可发其汗, 
何以故然此为荣气不足,血微少故也。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 
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 
汗,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 
食即反吐,谷不得前。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逆冷,欲得踡卧,不 
能自温。 
     诸脉数,动微弱,并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 
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 
还。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 
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踡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谷不得前。 
     诸逆发汗,微者难愈,剧者言乱,晴眩者死,命将难全。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而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 
便续自可,一日再三发,其脉微而恶寒,此为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也。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则无阳也,不可复发其汗。咽 
干燥者,不可发汗。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必额陷,脉上促急而紧,直视而不能瞤,不得 
眠。 
     汗家,重发其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可与禹余粮丸。 
     淋家,不可发汗,发其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则痉。 
     冬时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厥逆冷。汗出多极,发其 
汗,亦坚。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厥者后必热,厥深者热亦深, 
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其汗,必口伤烂赤。病人脉数,数为有热, 
当消谷引食。反吐者,医发其汗,阳微,膈气虚,脉则多数,数为客阳,不 
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令吐也。 
     伤寒四、五日,其脉沉,烦而喘满。脉沉者,病为在里,反发其汗,津 
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又自呕者,下之益烦心, 

… 页面 78…

懊如饥;发汗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久则发咳唾。 
     太阳病,发其汗,因致痉。 
     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发热,此属少阳,少阳不可发其汗。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坚者,不可发 
其汗。 
     少阴病,咳而不利,谵语者,此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 
汗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 
或从目出者,是为下厥上竭,为难治。 
     伤寒有五,皆热病之类也,同病异名,同脉异经。病虽俱伤于风,其人 
自有痼疾,则不得同法。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薄,则发风温, 
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汗出谵言 
独语,内烦,躁扰不得卧,善惊,目乱无精,治之复发其汗,如此者医杀之 
也。 
     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暍,湿热相薄,则发湿温,病若两胫 
逆冷,腹满叉胸,头目痛苦,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 
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暍,如此者,死。医杀之也。 

… 页面 79…

                              病可发汗证第二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絷絷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 
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坚耳。设利者为虚,大逆。坚为实,汗出 
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 
当汗出愈。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此属阳明。脉浮虚者, 
当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 
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汗即愈, 
属桂枝汤证。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坚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 
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者, 
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病,脉浮紧,发其汗,因衄,属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其汗则愈,属麻黄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续在, 
此当发其汗,服汤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 
故也,属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小便反清,此为不在里 
故,在表也,当发其汗。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 
     下利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 
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气上撞,可与桂枝汤,不撞,不可与之。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法当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 
汤则愈。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 
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 页面 80…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属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不呕者,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属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 
属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属麻 
黄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属麻黄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头痛,属大 
青龙汤。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之,服之则厥,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喝,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小腹满,或微喘,属小青龙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而渴者,此寒去为欲解, 
属小青龙汤证。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 
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 
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与麻黄汤。 
不溺,腹满加哕,不治。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嗜卧,此为外解。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 
汤;脉浮者,属麻黄汤。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中悸,小便不 
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身体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属小柴胡 
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徽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者,属小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 
故微发汗也。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 页面 81…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续 
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者,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