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景象。这两句是就实景加以想象。上句说峡上奇形怪状的石头隐在云雾里,好象龙虎在酣睡着。下 

句写俯瞰江流正被太阳照射,仿佛鼋鼍往来都在日光的拥抱中。 

      '五'这两句极力形容在楼上望得远。“扶桑”,古代传说中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树,长数千丈。 

 “断石”,指峡。“弱水”,古代传说中西方昆仑山下的水。诗说东望扶桑正和峡石相对,西望弱水 

似与江水相随。恰似曹植 《游仙》诗所写的“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滔滔大江,源远流长,奔 

…  34…

腾向海,引起诗人的遐想。 

      '六'“杖藜”,扶着藜茎做的杖。“谁子”,何人。“泣血迸空”,血泪洒在空中。“回白头”, 

表示不愿再眺望,掉转头去。 《秋兴》第八首结句云“白头吟望苦低垂”,那里说低头和这里说回头 

意思相同。 

                                      负薪行'一' 

                                         '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三'                                            '四' 
    。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 
      '五'                                           '六' 
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 
           '七'                                           '八' 
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 
                 '九' 
得此有昭君村  ? 

      '一'这是一首风土诗,写夔州重男轻女,女子特别劳苦,又因为遭逢兵乱,老处女特多。 

      '二'这两句说夔州女子到四五十岁还不能出嫁,多半早衰。“半华”,一半变成白色。古人白 

发叫“华发”。 

      '三'这两句说又因战乱,男了减少,更难出嫁,以致抱恨终生。“嫁不售”,嫁不出去。 

      '四'“上风”,当地的风俗。“坐男使女立”,指男尊女卑,男逸女劳。“当门户”,当家作 

主。“出入”,指操持家内家外的劳动。 

      '五'“十有八九”,十人中有八九人。“应供给”,指交纳捐税。这两句说十之八九要管背柴, 

还得管卖柴,换得钱来应付官家的压榨。 

      '六'这两句写夔州处女的装束,将头发挽成一双环形的髻子,下垂到颈上。在发上野花和银钗 

并插。 

      '七'上句说妇女们为了砍柴劳苦登山,还得赴市卖柴,下句说负薪之外又去负盐,为了多挣些 

钱不顾生死。“筋力”,劳筋费力的省语。“危”,高处。“市门”,市场。“射利”,谋利。“兼 

盐井”,兼负盐劳动。夔州附近有盐井,背盐常常由妇女去干,作者在云安写的《十二月一日三首》 

诗中有句云:“负盐出井此谿女。”一说“死生射利兼盐井”指私卖井盐,那就侵犯了官家专卖的利 

益,自然会受严重的惩罚。 

      '八'“啼痕”,泪痕。”褊(音扁)”,狭小。“石根”,山根。 

      '九'未两句为些州女子鸣不平,说她们老而不嫁,难道由于生来粗丑吗?如果夔州女子生来粗 

丑,这地区就不能是王昭君的出生处了。说明她们早衰和没有好的服饰不过是受剥削和辛劳过度的结 

果。“昭君村”,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貌美。相传她是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人。归州东 

北香溪边有昭君村,村连巫峡,近夔州。 

                                       黄草'一' 

                                         '二'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三'                                            '四'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 
      '五' 
被围  。 

      '一'这是大历元年 (七六六)秋杜甫在夔州忧蜀地兵乱之作。前一年(永泰元年)冬十月成都 

尹郭英又被兵马使崔旰攻袭,全家遭屠杀。邓州牙将柏茂琳、沪州牙将杨子琳、剑南牙将李昌夔起兵 

讨旰,蜀中大乱,连年未息。“黄草”,峡名,在今四川省长寿县东十五里。本篇用诗的开端二字命 

题。 

      '二'“赤甲山”,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十五里。这两句写杜甫所见夔州附近受蜀中兵乱的影响。 

…  35…

 “船不归”、“行人稀”,写当地人民多被征调西行服役。 

      '三'下旬说蜀地参加内战的各方有是有非 (如崔旰袭攻成都擅杀郭英乂全家是违法的,柏、杨 

等讨崔是有理的),上句暗示未闻朝廷 对蜀事有恰当处理 (崔旰兵强,朝廷对他采取姑息政策,和 

柏、杨等一律升官)。 

      '四'这两句承开端两句,写征人家属的离愁别恨。“锦水”,指成都附近的锦江。“万里秋风”, 

比喻战乱。 

      '五'这两句说蜀中悍将倚仗剑阁地势险要,便于拒守,敢于轻慢朝廷,但比较吐蕃入侵,这是 

小患,不必忧虑。“松州”,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地处氓江上游。循江西北上,有山道通青海。此地 

曾被吐蕃攻占,诗中说“闻道被围”,当是收复后又陷于危急。 

…  36…

                                      古柏行   '一' 

                   '二'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三'                                           '四'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 
      '五'                     '六'                      '七'                     '八' 
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闷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 , 
                   '九'                                           '十' 
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 
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十一'。大厦如倾要粱栋'十二',万牛回首丘山重'十三'。 
不露文章世已惊'十四',未辞剪伐谁能送'十五'?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 
鸾凤'十六'。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十七'! 

      '一'本篇大历元年 (七六六)杜甫在夔州作。 

      '二'“孔明庙”,指夔州的诸葛亮庙。 

      '三'这两句写古柏的高大。“苍皮”,一作“霜皮”,指树干。“黛色”,青黑色,指树叶。 

      '四'“际会”,遇合。这两句谓刘备、诸葛亮生逢其时,他们的作为虽已成历史陈迹,但遗爱 

在民,古柏遂得依然无恙。《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其树。” 

      '五'巫峡在夔州之东,雪山之西,言“气接”、“寒通”,是承上进一步夸张古柏的高大。“雪 

山”,在四川省松潘县南,为岷山主峰。这里代指岷山。 

      '六'以上八句是咏古柏正文,以下转写成都诸葛亮祠柏作为陪衬。“锦亭”,即成都锦江亭。 

 “亭”,一作“城”。 

      '七'“閟(音闭)”,深闭。“閟宫”,即指祠庙。成都的先主(刘备)庙和武侯(诸葛亮) 

祠是连在一起的,故云。参见《登楼》注'五'。 

      '八'“崔嵬”,高大貌。 

      '九'“窈窕”,深远貌。“丹青”,指庙内的漆绘。“户牖空”,言虚无一人。 

      '十'“落落”,独立不群。这两句大意谓夔州庙柏,虽得武侯庙前之地,但苦于地高多风,与 

成都祠柏之在郊原平地不同。 

      '十一'“造化功”,言柏的正直是天生的。 

      '十二'这以下八句写古柏的“材大难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要”,需要。王通《中 

说·事君篇》以“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喻隋朝将亡非一御史能救。这里的意思正和它相反。 

      '十三'这句说大木重如丘山,连万牛都因拉不动而回看,不能前进。 

      '十四'“不露文章”,写古柏的朴实,不以花叶之美炫俗,但器识、英采自露。 

      '十五'这句言古柏本身虽不辞剪伐,但不知谁能把它致送廊庙? 

      '十六'“苦心”、“香叶”,均指古柏。两句谓赤心难免为蝼蚁所伤,但余芳仍为鸾凤所喜。 

      '十七'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秋兴 

                                         一'一' 

                   '二'                      '三' 
玉露调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四'                                           '五' 
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 
        '六' 
急暮砧  。 

      '一'“兴(读去声)”,感兴,遣兴。《秋兴》共八首,是一个整体,大历元年(七六六)作 

于夔州。诗中“每依北斗望京华” (第二首)、“故国平居有所思”(第四首)点明了组诗的主旨, 

…  37…

大抵抒写身居夔州的飘泊之感和心忆长安的故国之恩。本篇原列第一首。 

      '二'“玉露”,白露。隋李密《淮阳感秋》:“金风飏初节,玉露凋晚林。” 

      '三'“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沿江壁立,绵延达一百六十里,即为“巫峡”。“萧森”, 

萧瑟阴森。 

      '四'“江间”,指巫峡。这两句写因见江间的波浪想到塞上的风云。 

      '五'杜甫离成都后,原想尽快出峡,不料去年秋留居云安,今年秋又淹留夔州,见到“丛菊两 

开”。“两开”,也可解作在夔州第二次看到。“他日泪”,因回忆往昔而流泪。“他日”,今人作 

将来解,唐人兼作过去解,如李商隐 《樱桃花下》“他日未开今日谢”句可证。“一系(音计)”, 

紧系,永系。“故园心”,指回家的希望。“开”、“系”都双关物和人。次年(七六七)《送李八 

秘书赴社相公幕》诗用“橹摇背才菊花开”来表示他的欣羡,与这两句用意正相反,可以参看。 

      '六'“催刀尺”,赶制冬衣。“急暮砧”,黄昏捣衣的砧声很紧。这两句抒写暮秋游子的思乡 

之情。 

                                             '一' 
                                          二 

                                          '二' 
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三'                                            '四'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 
      '五' 
所思  。 

      '一'本篇原列第四首。从这首以下各首内容都是思念长安,以本篇为总冒,概写内部政局多变, 

外来的威胁严重。 

      '二'“弈棋”,比喻权力争夺不停,局势变化不定。“百年”,指从唐朝开国到杜甫写《秋兴》 

时。 

      '三'这两句说新贵代替了旧贵。第宅换新主,例如唐开国功臣李靖的住宅归了弄权误国的李林 

甫,李靖家的祠庙成了嬖人杨氏的马厩,中书今马周的住宅归了虢国夫人,这类情况很多。“衣冠”, 

指贵官。唐玄宗任用蕃将,唐肃宗宠信宦官,文武权臣的人品越来越杂,这些就是诗人所说的“异昔 

时”。 

      '四'这两句说回纥和吐蕃的侵凌。“直北”,指长安之北。当时京城北面有回纥的威胁。“征 

西”,指抵御吐蕃。吐蕃从西来。“金鼓”,钲和鼓。钲是铃铎类的响器,鸣钲指挥退兵;击鼓指挥 

进兵。“羽书”,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加急。“金鼓震”、“羽书驰”,言军情紧张。 

      '五'未两句说身居秋江凄冷的夔州,心怀长安旧居。“鱼龙寂寞”,形容秋江冷。相传龙类在 

秋季蛰伏水底。“故国”,指长安。“平居”,平昔所居。 

                                     咏怀古迹'一' 

                                          '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三'                                            '四'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 
      '五' 
今疑  。 

      '一'本题原共五首。这一组诗里有全首咏怀的,有单咏古迹的,也有借古咏怀的。本篇是第二 

首,属第三类,作者因见宋玉在归州 (今湖北省秭归县)的故宅而怀念宋玉,并以来玉自比。 

      '二'开头两句说自己对于宋玉的了解和向慕。“宋玉”,战国楚人,屈原弟子,《楚辞》作家 

之一。“摇落”,宋玉《九辩》中描写秋天草木凋零之词。《九辩》的主要内容:一是“悲秋气”, 

二是“志不平”,有以草木凋落比自己飘零的意思。杜甫在这里说深知宋玉悲秋的缘故,表示同情。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学创作文采可观,意义正大。 

…  38…

      '三'“萧条”,指宋玉生不逢时说。这里作者表示自己和宋玉生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类似的遭遇 

和感慨,但可惜自己虽能知宋玉,却不能让自己也为宋玉所知。 

      '四'上句说宋玉留下故宅,点缀江山,而其人已不能见,只让后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