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 
何如随建威  ? 

      '一'题一作 《游侠篇》。“游侠”,是乐府古题,从晋张华以后历代都有人作,内容大都写壮 

勇轻生、杀人报仇的侠士精神。本篇前半写从军,后半写游猎。 

      '二'“知机”,指认识时势,趋向得宜,如下文所叙及时从军就是知机。 

      '三'“合围”,包围。 

      '四'“辽水”,辽河。“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这两句说在辽水作战杀敌,功 

成走马回乡。 

      '五'这两句以金甲貂裘表明其人官级已高,见得他积功很多。“错落”,错杂。“金锁甲”, 

黄金锁子甲(用黄金作环,连锁成网状)。“蒙茸”,乱貌。“错落”说明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 

茸”说明貂裘已敝 (貂皮是毛短滑溜的,不同于狐裘的蓬松蒙茸。招裘显得蒙茸时,就是穿旧了), 

见得他苦战日久。 

      '六'“且行猎”,《乐府诗集》作“行且猎”。 

      '七'“绶”,丝带,古人用来系印纽,佩在腰上。《汉书·金日传》载,全日的儿子金赏 

继承日为侯,佩两绶。“转眄”,左右斜视。这两句形容其人豪贵,气概威严。 

      '八'“建威”,将军的称号,东汉耿弇曾拜建威将军。这里借指此侠士往年在辽水作战时的主 

将。末两句说今日如再作战,比当年何如?表示豪气不减,壮志仍在。 

                                      黄鹤楼'一' 

                   '二'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 

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此诗格调优美, 

最为传诵。传说李白见崔颢登黄鹤楼所题的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 

才子传》卷一)他的 《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是模拟这首诗的。 

      '二'“昔人”,指骑鹤的仙人。“黄鹤”,”一作“白云”。 

      '三'“历历”两字下属“汉阳树”,“萋萋”两字上属“芳草”,交互成对。参看刘献廷《广 

阳杂记》卷二钱慎奋论《黄鹤楼》。这两句说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楚在望,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 

也很茂盛。“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 

衡被黄祖杀于此洲,或说因此得名。 

                                        长干曲 

                                         一'一' 

                              '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一'“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儿女言情之作。崔颢《长干曲》有四首,本篇原列 

… 页面 38…

第一首,与下面一篇 (原列第二首)是舟行途中一男一女的问答。 

     '二'“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近。 

                                          '一' 
                                       二 

                             '二'                              '三'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 

     '一'这首诗是男子的答词:因为彼此长年往来江上,从小离家,所以虽是同乡而不相识。 

     '二'“九江”,泛指江水而言,不是指浔阳的九江。 

     '三'“自”,一作“生”。 

                                      王昌龄 

     王昌龄 (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 
市)人。开元十五年 (七二七)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谪岭南。北还 
后又于开元末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 
乱起,还归乡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 
李白等都有交往。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 
                                                                       '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他善于 
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 
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 
报国的边塞诗,固然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即使在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 
思的悲苦等篇章里,节奏也较一般诗人的这类作品来得明快。他的送别诗的 
抒情风格以诚挚深厚为特色。 
     王昌龄的七绝可与李白的比美。李白常用绝句写景,情寓景中;王昌龄 
以抒情为主,景物描写往往是情感的渲染或补充。李诗自然流走,仿佛脱口 
而出,信笔写成;王诗却是由锤琢洗炼达到完美,真是同工而异曲了。 

     '一'《唐才子传》卷二。 

… 页面 39…

                                         从军行 

                                          一'一' 

                                          '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 
    。 

      '一'原作七首,本篇原列第四首。“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二'“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孤城”,即指玉门关。这两句写在玉门关上东望,只 

见青海地区上空层云遮住雪山 (指祁连山,祁连山亦名雪山,见《后汉书·班固传》注),暗淡无光。 

      '三'这两句言虽已身经百战,铁甲磨穿,但如不能击破敌人,绝不还归本土。“楼兰”,汉时 

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地方。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遮 

杀汉朝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 

嘉其功” (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用“楼兰”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一' 
                                          二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三' 
    。 

      '一'本篇原列第五首。 

      '二'“辕门”,军营的门。古代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处是把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 

立如门。 

      '三'这两句承上句,写后军出营增援,前军捷报已到。“洮河”,即洮水,源出甘肃省临潭县 

西北的西倾山,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吐谷浑(音突浴魂)”,晋时鲜卑族慕容氏的后裔,据有 

洮水西南等处,时扰边境,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这里的“生擒吐谷浑”,泛指俘获敌人, 

不必泥解。 

                                        出塞'一' 

                                          '二'                      '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 
   '四' 
山 。 

      '一'题一作 《从军行》。原作二首,选第一首。“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 

      '二'这两句言设关防“胡”,由来已久。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的 

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的。 

      '三'“卢城”,通行本作“龙城”,据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改。阎若璩《潜邱札记》 

卷二曾考订应作“卢城”:“‘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日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 

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有卢龙军”;“若‘龙城’,见《汉书·匈 

奴传》: ‘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龙城’明明属匈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 

并举唐人边塞诗数例为证。 

      '四'“阴山”,即今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据 

阴山侵扰汉朝(参看《汉书·匈奴传》)。 

                                  芙蓉楼送辛渐'一' 

… 页面 40…

                                          '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 
    。 

      '一'原作二首,选第一首。作者于天宝元年(七四二)出为江宁丞,诗即写于任内。“芙蓉楼”, 

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 

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二'这两句写寒雨之夜,陪客进入吴地,次日清晨客去以后,只见一片楚山孤影而已。“吴” 

 “楚”互文,泛指镇江一带的地方。 

      '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心若怀冰”,用“冰”来比拟“心”的纯洁;鲍照《白头吟》“直 

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玉壶冰”比喻清白;唐人进一步用“冰壶”比拟作官廉洁,如姚崇《冰 

壶诫》序中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 

冰壶之德也。”而王昌龄把这些意思概括成简练生动的名句,用以表示自己的清廉。 

                                      塞下曲'一' 

                                                              '二'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 
        '三'                                 '四' 
沙尘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 

      '一'原作四首,选第一首。“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 

古词多描写边塞战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一:“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 

      '二'“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这四句写萧关道上桑落、苇枯,征人来往频 

繁。因秋八月收获时,少数民族统治者常举兵掠夺,塞上局势紧张。 

      '三'这两句说居住在幽州(唐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所辖通县、房山、大兴及河北武清、永清、 

安次等县)、并州 (令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历来习于征 

战,在沙尘中渡过了一生。 

      '四'“游侠”,唐代游侠之风很盛,游侠儿有骄矜放纵的一面,本篇对此给予批判。末两句说 

应以报国为志,不要学某些游侠者,只夸耀自己的骏马。“紫骝”,骏马名。 

                                          张巡 

      张巡 (七○九——七五七),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是 
邓州南阳 (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进士。天宝 
中为真源令。安禄山乱,巡起兵讨贼,与许远困守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县) 
经年。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通道,安禄山必欲攻占,以切断唐王朝的命 
脉。张巡与许远坚守危城,屏蔽江淮,与睢阳共存亡,表现了高度坚毅性与 
牺牲精神。后以粮断城陷,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 
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睢阳的 
坚守,牵制了敌人,于战局有重大贡献。张巡 《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 
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文词悲壮。 
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为张睢阳齿”句,咏叹他咬牙切齿与敌奋战和 
壮烈就义的英勇气概。千百年来,张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 
们的景仰。 
       《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 页面 41…

                                     守睢阳作    '一' 

                                                               '二'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 
         '三'                                '四'                                 '五' 
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 
                            '六' 
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 

      '一'“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安庆绪于至德二年(七五七)春正月驱所部攻睢阳。 

淮阳守将许远向当时在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引兵入睢阳,经过艰苦抵抗,血战到冬天,因无援兵又 

无粮食而城陷,壮烈牺牲。这首诗是他在孤城危急时所写,约略留下了当时苦战的一点记录。 

      '二'这两句写当时攻守的形势。敌人的包围之严密如月亮外面的晕圈,守军则布列了“鱼丽” 

阵抵御入侵的敌人。“侔”,等,同。“鱼丽(音离)”,阵法名。《左传·桓公五年》:“王夺郑 

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