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难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君心难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等人退下,然后径自掀开里屋的帘子走了进去。

    婵儿这时还倚在床头睡着,桌上的红烛已快燃尽了。他走过去,看她还睡得正沉。便轻轻地在她旁边坐下身来,伸出手抚了抚她还有些发烫的脸颊,将她的额发拨到了一旁。

    见她躺在床边,有些不舒服,于是又想将她好好放在床上,没想到,刚伸手想把她抱起来,她却猛然间惊醒了。因为刚刚饮了酒,乍醒的她满脸娇憨,眼中犹带一丝迷茫,眼波流转,美的令人窒息。容若一时间竟有些发怔,只是痴痴地盯着她。半晌都没有做声。

    这时的婵儿清醒了,见容若就在身边,再看看窗外,都已经黑了,顿时觉得自己有些狼狈。于是连忙开口问道:

    “公子,婵儿下午酒沉了,没有出丑吧?”

    容若这才缓过神来,笑了笑,答道:“你刚刚有些醉意,我不就吩咐她们扶你回房了吗?所以不碍事的。没想到的是,本来没有喝多少的,你竟然就醉了,早知道就不应该让你喝酒的。”

    “我本来就不常饮酒的,再加上今日确实是有些累了,所以就醉了。若不是额娘的盛情难却,我是断断不会答应为自己的生辰操办的,我倒是没有什么,还要让整府人都受累。”

    “对了,说到生辰,我还要给你一样东西的。”容若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个盒子来,然后从里面拿出了一件东西递了过来。

    婵儿接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支紫玉钗。这支钗样式并不繁杂,十分素雅,发钗顶端是一朵雕刻精美的玉兰花。可是虽然简单,却又别有一番情韵。拿着它,婵儿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而看到婵儿惊喜的模样,容若知道她很喜欢这个礼物,便将她拉到妆镜台前坐下,然后亲自给她插在了头上。

    婵儿戴上了钗,然后用手摆弄了一下,随即起身站在容若面前,开心的像一个孩子一般,笑着问道:

    “好看么?”

    “好看,真好看。”容若看着她,很认真的说道。

    走过去,牵起她的手,容若温柔地看着她秀丽的脸庞。而婵儿却觉得很是害羞,侧着脸垂下了头。伸过手去轻轻地托起她的下巴,这才让她的眼神看向了自己。一种柔情激荡在他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她的眼睛依旧微微地垂下,脸也更红了,觉得有些局促不安起来。容若深深地看着她的眼睛,终于忍不住凑过去吻上了她的唇。婵儿觉得有些晕眩,只能伸出手臂勾住了他的脖子,依靠在了他的身上,而甜蜜和幸福却充盈着她的心。一切都那样的安静,两个人紧紧地拥在一起,久久不愿意放开……

    婵儿倚在床头的红棉枕上,还在微微娇喘着,脸上的潮红还未褪去,带着七分深情三分娇羞地看着面前的容若,发间的紫玉钗映着她白皙的脸颊在烛影中轻颤着,整个人如玉生香,美到了极致,让人甚至无法错开眼神。

    容若静静地看着她,一时间竟失了言语。他想说些什么来赞美,但是却又一句话也想不出来,世上描写美人的语句有千千万,但是却没有一句可以精准地概括出眼前的这个人儿。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词句,还未出口,便已然羞愧地退了下去……容若的确有些恍惚,这真的是日夜与他相对的枕边人么?为什么竟然美得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不敢相信呢?

    他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快步走到了桌前,一边看着婵儿,一边提笔迅速地写下了一首《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棉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

    写完后,他又读了几遍,这才走了过去,然后把词递到了婵儿的手中。

    婵儿读完后,眼中先是一抹惊喜,然后是深深的感动,最后甚至闪耀着盈盈的泪光……容若伸手抚着她的脸颊,温柔地低声说道:

    “今日生辰,可是不许哭的,应该是开心才对嘛!”

    婵儿定定地看着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便柔柔的笑了。

    “公子,这是你为我写下的第一首词。曾经我想,若是你也能为我写词,那该有多好,没想到,今日,竟然美梦成真了!只是,我真的如你写的一般吗?”

    “不,当然不是,你比我写的还要美……”

    容若凝视着她,然后轻轻地抽出了她发间的紫玉钗,瞬间,三尺青丝倾泻而下,柔柔地铺在了枕上,整个人柔的仿佛是一泓清水一般。容若回转身吹灭了桌上的烛光,然后走到床边,缓缓地放下了红纱帐,让自己迷失在了温柔乡之中……

    注:《浣溪沙》出自于纳兰性德的《饮水词》




第三十四章   一往情深深几许(1)

皇上对于容若是很看重的,时常唤他进宫伴驾。也正因如此,对于容若因病而未能参加考试而深感惋惜,于是便常常叮嘱容若好好准备参加下次考试。

    而对于容若来说,即使无意于在宦海沉浮,也希望通过考试来测试自己的实力。所以他除了进宫以外,更多时间是在书房读书。容若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有时在书房一呆就是一天。每次都是婵儿亲自过去端茶送饭,他才知道时间已经晚了,该休息了。

    婵儿见此,怕他累坏身子,于是便时常在书房陪着。容若忙着,她便也安静地坐在一旁读书、练字,甚至把绣具带过去绣花。常常是容若读书累了,抬头便能看到她纤丽恬静的身影,这时心中便会有一阵暖流涌起。婵儿也会时常看着容若读书时专注的模样,心中自有几分甜蜜。而当两人四目相对之时,只是相视一笑,然后又垂首各自忙着,但却有着一种无法言明的情意绵延。

    容若自然是才华横溢,婵儿却也是颇通文墨的,有时二人也会一起聊诗谈词,共赏奇文。

    这天,婵儿在一边静静地读着一本宋词书,突然,她抬起了头,看了看伏案苦读的容若,欲言又止。

    容若余光扫过,捕捉到了她的这个表情,知道她又有要问的了,便摇头笑道:“婵儿,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了?”

    婵儿先是一惊,随后忍不住撇了撇嘴:“你到底有没有在好好看书啊?怎么我的什么事情你都能一清二楚啊?连我有问题你都能看出来……”

    容若抬起头,看着她可爱的样子,不禁大笑:“婵儿啊婵儿,明明是你有问题啊,我是想为你排忧解难而已,怎么反倒是我的不是了?那好,如果你要是不用我的话,我可真一心一意的看书喽。你可不要后悔啊……”

    婵儿听了这句话,连忙陪笑道:“好了好了,公子你就不要拿婵儿开心了,婵儿的确是有一个问题,只是怕你现在没有时间解答。”

    容若放下了笔:“那就说来听听吧。”说罢,便起身走到她那里,然后挨着她坐了下来。

    “我刚刚看到了一句话,说是‘诗庄词媚’,觉得有些不甚明白,还道说是词不及诗庄重,显得轻浮之意……”婵儿眉头微皱着,满脸的疑惑与不解。她与容若一样,都是极爱词的,今日看到这几个字,心中顿起了不快之心。

    容若摇了摇头,随即失笑:“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可不是没有根据的,其中,庄乃是庄严之意,谐取其幽默之意,而媚则是指婉媚、缠绵之意,并不是说词轻浮,不庄严啊。你看唐代诗,从内容上说,多为政治抱负,保家卫国;而从形式上说,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皆有其定式,并且还要考虑音韵等,总是一板一眼,所以说它是‘庄’。而词呢,大多是描写情感的,就算是要抒发政治理想,里面也掺杂着很多的个人感受,并且从格式上来说,要比诗自由,不必拘泥于律绝的限制,读罢令人觉得缠绵悱恻,口齿余香,所以才说它媚啊!在这里,可是来赞扬的,并没有贬低之意!”

    婵儿听后,轻轻一笑:“看来是我想的太过于简单了,公子毕竟是满腹经纶,婵儿自愧不如啊!”

    容若收起了认真之态,眼睛一转,随即凑上前去邪邪一笑:“既然我为你解答了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来感激我?”

    婵儿见此,立刻红着脸别开了头,片刻,偷眼看向容若,见他还是一副不肯罢休的模样,灵机一动,转回头甜甜一笑,对他说道:“公子想要婵儿感谢么?那好,公子为婵儿解答了心中疑惑,定然是累了,公子请坐好,婵儿弹首曲子给你听,解解乏,怎么样?”

    容若见她如此,开怀大笑,不忍心再逗她了,于是便点头道:“好啊,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婵儿坐在琴前,向着他微微笑笑,随即便开始弹奏。只是,这次弹的曲子却不似原来的那般明快婉约,竟是一首带着苍凉与凄怆的曲子,时而悲壮,时而凄惨,又时而无奈。令人听罢心中百感交集,仿佛有一种心酸与无奈紧紧地萦绕着自己的心胸,但是到了最后,却又化作了大义凛然的悲壮……

    随着一声短促而激烈的弹拨,音乐也戛然而止了,只留下了无尽的意味留在听者的心间。

    弹罢这首曲子,婵儿仿佛是用尽了大半的力气一般,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滴,呼吸也有些不匀了,只是脸上却显现出了一丝肃穆之感。

    容若走过去,一边轻柔地为她拭去汗水,一边问道:“这是哪一首曲子?怎么会如此的悲壮与凄凉?”

    婵儿抬起头来,勉强地笑了笑道:

    “这首曲子便为《昭君怨》,是为出塞的昭君所谱,有一些地方是我自己又改了改,所以和原来的古曲并不相同,也难怪公子听不出来了。”

    “改得好!这一改,更能将昭君出塞时的凄凉心境与无可奈何,还有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都尽数表现出来了。并且,婵儿,我发现,你的琴艺是越发的精湛了!”

    婵儿此刻已经缓了过来,笑答道:“并不是婵儿技艺精,而是婵儿在真正的用心去感受了昭君出塞是的心境,再加上自原来我就非常佩服昭君的那种魄力,所以怀着这种敬佩的心情和理解去弹奏,曲子中自然便有了感情,也就更加动听了。若是心中并无这种情感,曲子中又怎会有灵魂呢?而没有灵魂的曲子,即使演奏的人技艺再熟练,弹出的曲子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看来你是极喜欢昭君的了,否则,又怎么会将这首曲子弹奏出这样浓烈的情感呢?”容若没有想到,婵儿竟然对弹琴之道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见容若提起了昭君,婵儿的眼睛顿时一亮:“是啊,古时有四大美女,之中我独爱昭君。虽然她们各自的遭遇不同,都有值得同情怜惜之处,但是也就只有昭君敢于为了国家,为了国君心甘情愿地远赴边塞。本为一个娇弱的女子,却竟要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亲人爱人,嫁至荒蛮之地。这种胸襟与气魄是任谁都比不了的,难道还不值得婵儿去敬佩么?”




第三十五章   一往情深深几许(2)

“若说是为国牺牲,那西施不也正是为国而嫁给了自己不爱的吴王夫差,离开国家,离开爱人吗?为何你敬佩的却不是她呢?”容若不禁开口问道。

    “那自然是不一样的,西施虽然也是背井离乡,但是到了吴国,不也同样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享受着君王的宠爱吗?她心中当然也是悲痛无奈的,但也仅仅是心理上的,而比起昭君的身心俱苦,总还是好的。对了,公子可还记得欧阳修的《明妃曲》?这一首诗,多么贴切地表达出了对于昭君的同情与理解啊!”说着说着,婵儿情不自禁地吟了起来: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落日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容若见她如此激动,心知明妃便是她心中所喜爱的女子形象了。他真的没有想到,婵儿这样一个娇柔温婉的女子心内也会有如此的慷慨激昂,有如此的壮志豪情!

    原来容若并未曾太过关注于昭君这一个人物,但今日听婵儿这样说,再细细想来,昭君的确是个值得人去尊敬的伟大女子。

    这时,他想到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青冢怀古:“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直以来,容若与诗圣的想法不尽不同,昭君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前往胡地,自然不能说没有怨恨,但是他想,对于昭君来说,怨恨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她当时出塞是自愿的,而并非被迫。而说到她与汉帝的悲剧情缘,她的终生难归故里,的确是凄惨的,但是她却心甘情愿踏上了出塞的路途,心甘情愿地独眠在胡地的青冢之中。这是为爱,为家,为国!

    如此想来,昭君出塞是值得的,况且,她此去胡地,还换回了家国的稳固与人民的同情。但是,她毕竟也只是一个弱女子,身心要承受如此多的责任与压力,又确确实实令人感到怜惜与叹惋。

    念此,容若轻叹了一声,随后拉着婵儿走到桌前,铺好纸,提笔在上面一字一句地写下了一首《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婵儿读着这首词,联想着昭君出塞时的凛然与悲壮,柔情与哀伤,心中更是有无限的感慨,无尽的叹息……

    看到她如此,容若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然后笑了笑,问道:

    “婵儿,你可知在古人之中,我最喜爱的是哪一个女子吗?”

    婵儿听罢,沉思片刻,最后还是好奇地摇了摇头。

    容若见此神秘一笑,又继续在方才写下的词后面写下了一首《水龙吟》: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