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之游龙惊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傲江湖之游龙惊凤-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1

1、 前言 。。。 
 
 
  关于《笑傲江湖》的开始时间,本人是经过仔细推算,根据《鹿鼎记》第23回:提到“前朝听说前朝有位独孤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可见令狐冲是清朝之前的人物。本人认为日月神教是由明教演化而来,因此,时间是在明朝。
  
  《笑傲江湖》第1回:“林震南忽道:‘娘子,你今年三十九岁罢?’王夫人啐道:‘呸!这当儿还来问我的年纪?我是属虎,你不知道我几岁吗?’”可见故事开始那年是蛇年。
  1509年正好是蛇年,但是当时朱厚照才登基5年,根基不稳,所以将故事时间推后了2年。1511年朱厚照正好20岁,刚刚及冠。
  《笑傲江湖》第一回:“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南国春光漫烂季节。”可见福威镖局灭门应该是在三四月份。
  
  关于黑木崖所在地点,《笑傲》中讲是平定州向西四十里路。许多人认为是在河北,但根据记载:金大定二年(1162)升平定军为平定州,领平定、乐平二县。元代,平定州属冀宁路太原府。明代,冀宁路改为冀宁道,仍归太原府。可见当时黑木崖应该是归山西管辖,并且河北当时属于北直属地区,天子脚下,虽然《笑傲》中,朝廷似乎重来没干涉过江湖之事,但是我认为日月神教还是不敢在属地区来立教的。
  
  关于明朝的行省建制: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因此,在本文中提到的‘河北’及‘黄河以北’。
  
  本文所写日期请大家皆以农历计算
  




2

2、 登极仪 。。。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五月千寅日即公元1505年6月23日
  
  天刚刚破晓,青灰色的天空依稀还能看到月亮的影子。紫禁城内灯火通明,钦天监的计时官一丝不苟的守着沙漏。寅时,礼部官员已分别到天坛、先农坛、太庙告知祖先。寅时三刻,三十二抬的銮舆在前,浩浩荡荡的队伍由乾清宫缓缓地向着奉天门而去,钦天监钟鸣声也适时而响,配合的尽是分毫不差。皇帝先是到奉天门祷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早早等在承天门前,在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他们经过金水桥进入紫禁城,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着皇帝从奉天门下来。
  
  祷告的内容是由翰林院学士编写,繁琐至极,竟有上万言文字。当然,这对原本聪慧的朱厚照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此时朱厚照的皮囊里装的是一个现代灵魂!
  
  薛维也就是现在的朱厚照,正努力读着这冗长而又极其艰涩拗口的祷告文,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她一个风华正茂的刚毕业大学生,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主动申请到祖国云贵偏远山区任教,竟倒霉的遇到了地震,还莫名奇妙的穿越了,更让她欲哭无泪的是自己居然变成了男人!经过不敢置信,恐慌无助,到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心理历程,薛纬在这十几日来不敢不多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发现她是个“冒牌货”。好在薛维穿越正遇上皇帝驾崩,众人并没发觉皇太子异常的举动,薛维十几日除为大行皇帝送行,几乎都窝在乾清宫,恶补明朝知识,才知道自己居然传到了历史上那个有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身上。
  
  薛维学的是历史专业,好歹算“对口”,否则光是识文断字都会漏出马脚。待她读完已过大半时辰,额角也沁出薄汗。司礼太监王岳宣布皇帝进殿,踏着文武官员恭迎声,薛维登上奉天殿内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宝座,接受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中国古代龙座设计十分精妙,它要求皇帝的位置眼界开阔,随时可以看清楚下面臣子的摸样和神态,却又让臣子不能很好的观察到皇帝的反应,以维护皇权的神秘性,保持皇权在臣子心中的威慑力。鸿胪寺正官进殿跪奏请升殿,随着几声鞭响,官员依次鱼贯进入奉天殿。鸿胪寺官奏请颁诏,司礼太监王岳正式宣读诏书,下面文武百官个个敛声屏气,待诏书宣读完毕,随着渐渐东升的日出,百官再行五拜三叩头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让御座上正襟危坐的薛维为之震撼。
  
  薛维仔细地观察着下面臣子的神态,总是缺少点什么——那就是对新皇的敬畏与信服。的确,先不说十三四岁的小身板,很难让人信服。就以前朱厚照声色犬马,斗鸡走狗的行径,在历史上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但现在薛维就是朱厚照,她不贪念权贵,秉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锺的想法,薛维还是想把这皇帝当好,至少不像历史上那般荒诞。本来马上要进行的下一步仪式,因薛维一时的激动暂停。
  
  “众卿平身”
  
  臣子们颤颤巍巍起身,他们可是跪了大半个时辰,腿骨早已有些酸麻。看到皇帝一下站起,吓得三大大学士以及总负责仪式的礼部尚书差点当场失色,心中暗暗叫苦,不知这位祖宗怎么又闹了起来,若是皇帝朝堂失宜,让前来朝贺的藩王、外使耻笑,那可如何是好。
  
  “朕初登大宝”薛维一边斟酌语言,一边压低声音缓缓道,“承高祖、先帝之志,欲向古之圣人皇帝学习,扬我大明国威,保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然朕知欲行之事,离不开众卿家辅佐,望众卿家与朕同心协力,再创我大明永乐盛世之景象。”见下面百官略微有动容,薛维继而道:“在此,朕立三言:朕知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允许朝廷广开言路,官员、百姓均可议政,不以言而论罪;其二,选贤任能,不以亲疏贵贱及种族之分,凡我大明臣子,于国有功者,朕亦不吝爵位;其三,朕读史记,深感国之昌盛须文武并重,内以德治天下,外以强兵威慑,朕决定立“忠正”、“英烈”二祠,以奉为国为民有大功绩者,使其流芳百世,享万世之香火。”
  
  “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刘建等人本是朱厚照的老师,平时皇帝德行,他们一清二楚,皇帝今天语出惊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待听闻皇帝所立三言,虽觉皇帝言语有些欠妥,也激动不已。这算是中国古代文臣的通病,“君子言义,而不言利”,他们可以不贪慕钱财、美色,却没有一个不好名的。明朝素来重文轻武,文武官员争锋相对也是平常,如今看皇帝意思,似有意提高武将地位,好些个武官激动地重重叩首。
  
  一天下来,薛维已累得两眼昏花,走路都有些飘飘然。直到躺在床上,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才得以松弛,薛维长长出了口气,天知道今天她有多紧张!若不是前几日派来的礼官将各种规矩讲的仔细,自己非出乖露丑不可。
  
  薛维暗暗告诫自己:从此世上再无薛维,他则是大明皇帝——朱厚照!
  
  皇帝登基后,并不是马上开始处理政事,尚有三个多月的学习,日常政务皆由内阁处理,再呈给皇帝御批。抓紧时间,朱厚照贪婪地吸取知识,让太傅李东阳、少傅谢迁等人欣慰不已。在政务上朱厚照颇为信任这些孝宗皇帝留下的老臣,平时多听多看,甚少发表意见,偶尔提出些新奇观点,虽有些稚嫩,但令不少老臣茅舍顿开。
  
  对于如何当皇帝,朱厚照是两眼黑,先是鞑靼小王子犯宣府,总兵张俊败绩,弄得边关一路告急,后来又有南京地震,陕西饥荒,弄得他一个头两个大,以前的电视剧感情都是骗人的!剧里的皇帝一天就围着个后宫打转,哪像自己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大明朝虽然有孝宗留下的好底子,但潜在的问题是实在太多:重文轻武,兵力极弱,号称百万雄师,却连鞑靼两万兵马都打不过;贪官横行,拉帮结派;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艰难。想到这些都令朱厚照头疼不已。
  
  这天刚刚与几位重臣讨论完华文殿开筵一事,礼部尚书张升突然出列,跪奏道:“臣有本启奏。刘瑾、谷大用等奸邪佞臣,欺君罔上,霍乱后宫,民间更有“八虎”之称,臣恳请陛下降旨诛杀!”张升为人刚直,昨日听闻刘瑾带着两名美貌女子大刺刺进了乾清宫,气得一宿未眠,下定决心向皇帝进言,严处刘瑾等人。
  
  自从附身以来,朱厚照已经渐渐疏远刘瑾等人,只把其中的高凤、张永二人留在身边,其他六人借着缘由调离了可掌实权的位置。但朱厚照又不能做的太过,唯恐他人起疑。
  
  刘瑾本就擅长察言观色,见皇帝有疏远之意,与其他五人一番合计,竟然想出一招美人计来,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这份礼物皇帝肯定喜欢。可如今的朱厚照不是历史上那个贪杯好色的荒唐皇帝,前世身为女性的薛维,怎么可能对女人感兴趣!所谓有惊无喜,马屁拍在马腿上就是如此,气得朱厚照立马命人将刘瑾等六人抓了起来,在刑房挨了一顿好打。
  
  打开折子朱厚照快速扫描一番。自从他登基后一改朝廷辞藻浮华之风,要求奏折内容简明扼要,注重效率,并引入了标点符号。刘建、李东阳等人老臣谋国,一眼便知其中好处,全力支持皇帝这次改革。几月下来,朝廷上下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公文形式,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奏折上面细细列出了刘瑾等人入侍东宫以来徇私枉法,贪污舞弊之事,待看完朱厚照已是皱紧眉头。“张卿,刘瑾等人贪赃枉法朕绝不姑息,且退下吧!”
  
  待群臣推出御书房,朱厚照喝道:“张永,给朕滚进来!”
  
  张永如今接替刘瑾的位子,随身伺候,一听皇帝在内间喝道,吓得连滚带爬进了御书房。此人原本依附于刘瑾,排在“八虎”之末,但朱厚照知道其颇有才能,历史上便是他搬到了刘瑾等人,并参与了正德年间几次平乱。
  
  朱厚照不提张升上折弹劾他们的事,只喝道:“昨日刘瑾等人之事,你可知罪!”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皇帝声色俱厉,吓得张升赶紧匍匐求饶,不敢狡辩。对刘瑾等人也是愤然,若不是刘瑾威逼,他又怎么敢放刘瑾等人进入乾清宫。
  
  “朕看你对朕还算忠心,才调你随身侍候,可不要给点阳光就灿烂。”话锋一转,“现在给你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刘瑾等人就由你来处置吧。”
  
  “奴才,一定尽心尽力,办妥此事!”张永打蛇上棍,赶紧表忠心。
  
  “够了,朕重‘行’,不重‘言’。传旨下去,以后内书堂的,都好好学学什么是忠君爱国,光是识文断字又有什么用,尽干些猪狗不如的事!”明朝自皇帝朱棣以来较为宠信宦官,在宫里设有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读书识字,朱厚照早就想整顿宫内宦官,刘瑾一事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是!”张永瞅着皇帝面色转好,“启禀陛下,唐寅等人已进京,正在午门听宣!”
  
  “噢,那宣其在西暖阁见驾!”
  
  




3

3、 外戚猖狂 。。。 
 
 
  “陛下如今已是大有进步”御书房内,唐寅在一旁看到皇帝的字后恭敬道。
  
  “这也是唐先生与文先生教得好”朱厚照微微一笑。唐伯虎、文征明二人连道不敢。
  
  半年前朱厚照突然召见唐寅等人进京,锦衣卫的莽撞,倒是把几个文人吓得不轻。在西暖阁一番对答,皇帝授祝允明、唐伯虎、文征明三人翰林院五经博士,同大理左寺副徐祯卿一起,教皇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并谈论一些政道,算是把历史上的吴中四大才子集齐了。不是说原本的师傅不好,只是现在的朱厚照是个西皮货,怎么敢让以前熟悉他的老师们知道。借着刘瑾一案,朱厚照把乾清宫以前侍候的老人换了个干净。诏唐寅等人御前伺候,一则是这几人却有才学;二则也是受后世影响,不想这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颓废潦倒过完一生。
  
  对于书法,开始朱厚照并不在意,仗着自己前世考教师资格证的毛笔字基础,晚上拿着以前朱厚照的字迹自己临摹后,只觉惨目忍睹,赶紧烧掉作罢,处理奏折不得不由张永代笔。好在明朝素有太监‘批红’,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朱厚照才想到让唐伯虎来教他的书法。半年来的苦练,也让朱厚照琴棋书画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唐伯虎近来过得很是惬意,皇帝为自己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平了反,还了他一个清白。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御前行走,官阶虽小,却是天子近臣。唐伯虎素来轻狂,经过弘治十二年一案后对朝廷、科举已是绝望。但是当今天子的信任,激起了他士大夫‘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对天子的事情尽心尽力,不敢懈怠。
  
  三人说话间张永来报徐祯卿、祝允明在殿外求见。
  
  朱厚照笑道:“既然二位先生来了,宣其进殿吧。”
  
  “臣,徐祯卿、祝允明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卿家平身吧”
  
  “臣有本启奏!”徐祯卿与祝允明并未起身,徐祯卿复拜道,“臣状告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目无法纪,内乱后宫,请陛下明察!”
  
  张鹤龄、延龄两兄弟是朱厚照的亲娘舅,一直仗着张太后庇护,横行不法,欺男霸女,堪称京中一霸,行走宫廷更像串亲戚般随意。朝廷官员多次上书告发,却因张皇后维护不了了之。弘治十八年二月(1505年3月)刑部侍郎李东阳向孝宗皇帝上书,揭露张氏兄弟恶行,使得张皇后恼怒,唆使孝宗皇帝要杀了李东阳,幸亏孝宗皇帝回护,只罚俸了事。
  
  今天祝允明、徐祯卿进宫正好撞见进宫给张太后请安的张氏兄弟,见其在内宫高声喧哗,嬉戏宫女,简直败坏斯文,目无皇权。当场上前呵斥。张氏兄弟眼高于顶,哪看的上区区六品言官。这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